李明春 杨鸿
近些年,随着林业工程建设规模的逐渐扩大,一大批的林木被种植林业生态系统得到了进一步的修复,然而由于缺乏针对性的规划,再加上营造了大面积的纯种类,林木的抵抗能力不足,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检疫检验,很多外来传入的病虫害进入到林区,对林木生长构成了严重威胁。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流行传播较为快速发生较为突然,一旦出现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将会严重削弱林木的正常生长,不利于生态工程建设,所以在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应该注重做好森林病虫害的有效监测,采取针对性的技术手段,对森林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止消除病虫害对林木生长造成的威胁和阻碍,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首先探讨了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并提出了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构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希望对更好地降低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流行率有一定帮助。
一、林业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1、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
病虫害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生态因素,对森林植物和动物种群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通过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可以预防或控制病虫害的爆发和扩散,保护森林植物的健康生长,维持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病虫害在扩散过程中可能引发大面积的森林破坏和生态系统功能紊乱。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可减少森林病虫害造成的生态灾害,维护生态安全,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同时,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减少对其他生物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保护生态平衡。病虫害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再生具有一定的影响。通过疫病防治措施,可以减少病虫害对幼苗和幼树的伤害,提高恢复种群的存活率,并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快速恢复。病虫害的爆发和扩散会对木材资源的产量和质量造成重大影响。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能够保护森林木材资源的稳定供应,确保木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采取科学和综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可以减少对农药和化学物质的依赖,降低对环境的污染风险。倡导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环保的防治方法,对于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2、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
病虫害的爆发和扩散可能对森林木材资源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通过进行病虫害防治,可以减少病虫害对森林木材的损害,确保木材资源的稳定供应。这样能够满足人们对木材的需求,促进木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病虫害对森林植物的健康生长和生产力具有重大影响。通过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减少森林生产中的损失,增加林业生产效益。木材产量的提高以及质量的保证将为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持和推动力。通过及时发现和控制病虫害的爆发和传播,可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完整性,维持林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样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3、提升我国林业国际竞争力
病虫害对林木生长和质量具有显著影响。通过及时防治病虫害,保护森林木材质量,提高产品品质和附加值,能够增强我国木材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病虫害的爆发和扩散可能导致林产品产量的不稳定和波动。通过进行病虫害防治,可以减少病虫害对林木资源的损害,并保障林产品的稳定供应。这样能够使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具备更大的竞争优势,确保稳定的出口和合作伙伴关系。林业病虫害的防治不仅可以保护林木健康生长,还能维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完整性。国际市场对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型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通过病虫害防治,我国林木资源可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生态友好型产品,增强我国的环保形象和国际声誉,提升其林业国际竞争力。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促进了我国林业技术的创新和转型,提高了林业管理水平和效益。这将为我国林业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推动林业产业升级,提升我国林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此外,病虫害防治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各国都面临类似挑战。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享治理经验和技术成果,我国能够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发挥领先作用,与其他国家共同应对病虫害威胁。这将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我国林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流行特点
1、新型病虫害种类显著增多
随着全球化的加强和人类活动的扩大,外来物种的传入成为了一个全球性问题。国际贸易、旅游和运输等活动促进了病虫害种类在不同地区之间的传播,导致新型病虫害的逐渐出现和增多。外来传入型新型森林病虫害通常指那些非原生于相关地区的病虫害种类。它们从其他地区被引入,可能通过货物、木材、植物或其他途径传入森林生态系统。同时,外来传入的病虫害种类在新的生态系统中可能找到适宜的生境和寄主,并能迅速适应环境并进行迅速繁殖。这使得它们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适应性,导致对当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威胁。此外,外来传入的新型森林病虫害的大量出现和增加会引发新的生态灾害。它们可能摧毁原有动植物群落结构、改变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产生严重影响。
2、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泛
森林病虫害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在森林中传播。这主要归因于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的影响。某些病虫害具有高度的生殖能力和繁殖速率,使其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增殖和扩散。多种森林病虫害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播。例如,昆虫媒介病毒可以通过叮咬受感染的植物并传播给其他健康植物。一些病原微生物也可以通过风、水、土壤或人为活动等途径进行传播,导致病虫害在森林中快速蔓延。很多森林病虫害快速传播和广泛传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如气候、土壤和海拔等,以及生物因素如生物多样性、寄生物和天敌等,都会影响病虫害的传播速度和范围。随着全球化的加强和人类活动的扩大对森林病虫害的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国际贸易、旅游、运输等活动使得病虫害可以在不同地区之间迅速传播,并影响到更广泛的森林生态系统。一些生态系统由于环境变化、树种结构单一或其他原因脆弱性较高,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扩散和侵袭。这使得一旦发生病虫害暴发,其流行范围往往更广且更难控制。
3、病虫害抗药性增强,防治难度较大
病虫害在长期的药物施用下逐渐对常规农药或生物防治方法产生耐药性,使得原本有效的药剂或防治措施对它们失去了作用。这种抗药性增加的现象在森林病虫害中显著存在,大大增加了防治的复杂性。由于抗药性的增强,越来越高的药剂浓度和频率被使用以试图控制病虫害。这种情况导致了更多的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给自然生态系统和非目标生物带来负面影响,破坏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抗药性增强的病虫害对防治手段要求更高,通常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投入,包括更强效的药剂、更复杂的管理策略和更频繁的防治操作。这使得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成本大幅上升,增加了经济负担。抗药性带来的防治困难,病虫害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扩散,导致暴发。这种暴发性的情况会造成更严重的生态和经济损失,给森林健康和相关产业造成严重威胁。由于单一农药或防治方法的效果减弱,抗药性增强要求采取多种综合防治策略。这包括环境调控、生物防治、遗传改良以及合理的农药使用等多种手段的结合应用,增加防治效果并降低抗药性发展的风险。
三、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1、加强林木品种引种期间的检疫
建立健全林木品种引种检疫检验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检疫检验的标准、程序和要求,强化法制保障。加大检疫检验机构的人员、设备和技术投入,提高检疫检验能力和水平。加强对检疫检验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对引进的林木品种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引种的目的、品种和数量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要求。对存在病虫害风险的品种,坚决不予引进。引进的林木品种还需要进行全面的检疫检验,包括现场检疫、实验室检验等环节,确保及时发现和控制病虫害。对检疫检验合格的品种,颁发检疫证书。同时建立追溯制度,确保品种来源清晰、去向可查。一旦发现病虫害,可以迅速追溯到来源,采取措施防止病虫害扩散。积极参与国际检疫检验合作,与其他国家分享林木品种检疫检验经验和做法,共同防范外来病虫害传入。加强对林木品种检疫检验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社会各界对检疫检验工作的认识和支持,形成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2、构建综合性的森林病虫害监测系统
构建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为基础的森林病虫害综合化监测系统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首先,数据整合与共享。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整合和汇总来自各个来源的相关数据,包括环境因素、植物病虫害信息、生态系统变量等。这些数据可以来自传感器、遥感卫星、气象站、监测设备、专家数据库等,实现全面的数据共享和开放。其次,实时监测与预警。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系统可以实现对森林病虫害的实时监测和预警。通过分析海量的数据,识别出异常情况和风险信号,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提供预警信息,以便他们能够采取及时的防治措施。再次,数据分析与模型建立。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大量的病虫害相关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发现隐藏的关联规律和趋势。同时,结合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可以建立精准的病虫害模型,提高预测和评估的准确性。第四,动态调整与优化。综合化监测系统可以根据实时的数据反馈和分析结果,进行动态的调整和优化。这使得系统能够不断改进和适应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病虫害的防治需求,提高监测和预警的准确性和效率。最后,决策支持与资源配置。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系统可以向政府、决策者、管理者等提供科学准确的病虫害监测和预测数据,为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此外,还可以帮助合理调配资源,优化防治措施,提高病虫害防控效果和经济效益。
3、规范营林造林行为,积极营造混交林
通过制定和实施科学、严格的规范,可以减少病虫害传播的风险。具体包括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合理的造林密度和排列方式,定期更新和管理林木,防止单一物种林、同龄林等易受病虫害侵袭的林分类型。混交林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同时种植多种不同物种的林木。与单一物种的纯林相比,混交林具有更高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能够降低病虫害传播的风险。多种树种之间存在互补和竞争关系,可阻碍病原体和害虫传播路径,提高林分的抗病虫能力。通过营造生态平衡,加强自然的生物控制机制,例如引入天敌、增加寄主植物多样性等,可以减少病虫害种群的数量,并降低其对森林的危害。这有助于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降低环境风险。加强公众教育宣传,提高人们对病虫害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培养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病虫害防治的能力。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跨国界的森林病虫害问题。
4、物理生物防治
常用的物理防治技术包括了灯光诱杀、色彩粘虫板、性引诱剂、昆虫信息素动几种。灯光诱杀是利用害虫趋光性,在成虫期在果园悬挂黑光灯(如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园内鳞翅目、鞘翅目等害虫。例如,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还可直翅目害虫的成虫。利用害虫的趋色性,通过悬挂彩色粘虫板(黄色板、蓝色板、绿色板)防治小型害虫。例如,黄色对于成龄蚜虫有很强的吸引力。利用昆虫之间的信息素,诱杀同种异性昆虫。例如,在松材线虫病防治中,可以使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松材线虫,从而降低害虫数量。通过释放昆虫信息素,干扰害虫之间的通讯,阻止其交配,从而降低害虫数量。例如,在防治棉铃虫时,可以释放棉铃虫雌虫信息素,干扰雄虫与雌虫的交配。生物防治技术包括了寄生性天敌防治、捕食性天敌防治、生物农药防治等几种。利用寄生性昆虫、鸟类等天敌捕食或寄生害虫,从而降低害虫数量。例如,在防治松毛虫时,可以引入松毛虫寄生蜂,将卵产在松毛虫幼虫体内,从而降低松毛虫数量。利用捕食性昆虫、鸟类等天敌捕食害虫,从而降低害虫数量。例如,在防治玉米螟时,可以引入赤眼蜂,捕食玉米螟幼虫。采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等生物农药防治害虫。例如,利用拮抗菌防治根腐病、枯萎病等植物病害;利用苦参碱、印楝素等植物源农药防治蚜虫、红蜘蛛等害虫。
5、化学防治
在进行化学防治之前,确保对目标病虫害的种类和程度进行准确的鉴定和确认。不同的病虫害可能要求不同的药剂和防治措施。选择适合目标病虫害的药剂,包括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等。考虑到环境影响和生态安全性,选择低毒、高效的药剂,并根据预测和试验结果确定适当的剂量。根据目标病虫害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选择合适的防治时机。通常选择虫潜蛀至可见害虫地上部分或病害初期为最佳施药时机。确保使用适当的施药装备和技术,以确保药剂均匀喷洒或喷雾覆盖目标区域。根据目标病虫害和森林类型,选择合适的施药方法,包括地面施药、航空喷洒等。在进行化学防治操作时,使用人员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遵循有关安全操作规范,保障自身安全。同时,遵守环境保护法规,避免药剂流失到水源、土壤和其他非目标生物体。
综上所述,林业生态建设是当前林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生态工程建设能够更好地拓展林木资源的供给渠道,同时也能够进一步的改善林业生态系统,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新时期为了充分发挥林业资源的作用,就需要注重做好生态工程建设,同时将关注重点放置在生态工程建设的病虫害防治领域,加强林业病虫害的有效监测,积极推广应用新的技术和手段,尽可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流行率,保证林木种植之后能够稳定健康生产,消除病虫害对林木造成的侵蚀和威胁,打造优质的林业生态系统,为环球工程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单位:719000 陕西榆林市横山区林业局;719000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政务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