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步高
规模化猪场保育猪的养殖大幅度提升了养殖的经济效益,但其生长发育快,易感病,需采取合理的营养管理措施,才能保证其健康快速成长。根据保育猪的生理特征,论述了其在消化道功能、免疫功能和温度调节等方面的特征,本文简述了大型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中应注意的问题。加强舍内温度、加强营养供给、加强日常观察、加强猪群疾病控制、优化养殖环境,分析了发展规模化保育猪养殖技术的意义。采用科学的养殖方法,可显著提高保育猪的生长、繁殖及品质。
一、保育猪的基本特征
根据仔猪的生长发育情况,将其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断奶前的泌乳期,此时仔猪以哺乳为主,约5周;第二阶段,断奶后这个阶段是泌乳早期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发育不完善,对外界条件(尤其是饮食、生存环境等)的变化极为敏感,如不及时干预,极易导致生长发育受阻。第三阶段为生长与育肥阶段,此阶段是生长速度最快的阶段。现将保育猪的基本特征介绍如下:
1、胃肠功能还不完善
由于其生长受限,消化功能较差,部分食物消化功能较差,致使其胃肠功能及质量无法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且其产酸功能较弱,抵御外界病原体入侵的能力较弱。新生保育猪在断奶后,因其体内乳酸菌数量减少而引起的胃酸分泌减少,从而使其正常的消化能力受到很大的影响。8周龄之后,泌乳保育猪的乳糖酶活性会逐步降低,此时主要食用纯粮,这段时间有可能导致猪胰蛋白酶、淀粉酶等活性降低,导致断奶后出现腹泻症状。因此,保育猪的肠胃消化系统的发育不完善,还需要在饲养过程中加以高效管理,时刻关注保育猪的状态,避免出现肠胃方面疾病问题。
2、体温调节机理尚需深入研究
保育猪没有完善的神经系统,所以对外界的变化十分敏感,在外界变化的时候也会做出一些应对措施,例如,在冬季来临的时候温度降低免疫力就会降低,从而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生病。但因其毛少,需较多热量,易受外界刺激。因此,在保育猪的养殖技术应用与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通过有效的控制措施和针对性的保育猪相关问题防范技术,开展针对性工作,从而降低保育猪的生病率。
二、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
1、正确选址
为了保证规模化养猪的顺利进行,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今后的养猪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科学有效的饲养方式不仅可以保证猪肉的品质,而且可以增加实际的经济利益。因此,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还需要对于养殖场的位置进行科学选址,保证养殖场的环境与保育猪的生长发育相适应,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提升其生存的质量和肉质水平。在实际操作中,应注重细节化,实现养殖模式的平稳转型与提高,注重现代化的养护技术。首先,选择地势较高,且有充足的水资源,规模较大的养猪场应选择便于施工的地点,其主楼间距应在5km以内,以免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另外,猪场要尽可能远离污水处理厂,以保证正常的养殖。
2、定期消毒
要加强对保育猪养殖环境的监测,要严格控制出入养殖场的车辆,在大门处设置防护间,任何人进入都要经过严格的消毒,穿戴防护衣。在实际操作中,也要注重猪场的卫生,食槽要定期清理,地面要干净,粪便要全面清除。
3、加强饲养管理
为了加快生猪的健康生长,需要加强其日常饲养管理,并针对其本身条件,选择适合其生长发育的粗料和细料相配合的饲料。鉴于保育猪的消化功能尚不完善,因此要遵循循序渐进,合理选择饲料。其次要做好饲养工作,防止饲料出现霉变等情况,喂食完毕后,才能添加其他的辅助食品,同时要保证卫生。另外,在养殖过程中,饮水是保证其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保证每一头保育猪都有足够的饮水。为了提高免疫力,可以在食物中添加抗生素和维生素。同时,也要注重通风,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采取不同的通风方法,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调节,以实现良好的保温和降温作用。春季和秋季要注意每天的通风换气,夏季也要注意降温,可以通过喷水、排气等方式降低猪舍内的温度,冬季要根据外界的温度对猪舍进行保温,通常不超过26℃。良好的环境能降低保育猪患病的可能性。通过猪舍内的传感器实时控制猪舍内的温度,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有效调节工作,减少其因为外部环境变化和不适宜导致的相关问题,避免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的消耗。
4、定期驱虫和免疫接种
实际养殖中要做到定期驱虫,这取决于保育猪自身和周边的环境,通常情况下都会受到寄生虫的感染,有些地区采取放养的方式,这样就增加了感染的可能性。因此,必须定期驱虫,并选择效果良好且无副作用的药剂,以保证驱虫效果。其次,加强日常免疫接种,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强布鲁氏菌病、猪口蹄疫病等疾病的防控,为选择适宜的免疫制剂,降低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接种工作是在保育猪的不同发育时期都十分关键的一项工作,还需要做好重点的分析与控制工作,大幅提升保育猪的抵抗力。
三、保育猪养殖技术优化措施
1、加强营养供给
在育肥保育猪生长过程中,要从哺乳改为饲料,这会对仔猪的保护产生一定的作用。所以,在饲养过程中,要注重水和饲料的比例,一般情况下,饲料与水的比例是1∶2。同时,在选择饲料时,要注重营养均衡,适当地加入其他的微量元素,可以增加葡萄糖、微量元素和乳酸菌等,同时要严格地限制水的摄入,采用科学的饲养方式,才能促进仔猪的健康生长。
①通过将食品等其他物质转换为葡萄糖,并在血液及细胞内完成完整的循环,加速肝脏、胃肠的代谢,抵御有害物质的入侵,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饲料中可添加葡萄糖,一般为1%—2%,批量饲养时可增加至3%;增加青料及精料的加入,大型养殖场可选择:面粉60%、鱼粉5%、葡萄糖粉10%、乳清粉10%、挤压黄豆10%、糠2%、食盐0.5%、预拌料2%。通过以上几种方式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葡萄糖,不仅能够加速其对食品的消化与利用,还能够增加食品的黏度,确保食品的适口性,改善其食欲,促进其进食。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强其免疫力,使其在断乳后能够快速地适应饲料。
②由于在饲养过程中,其身体中微量元素含量极低,故可通过添加铜、锰和铁等微量元素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增强生殖机能,较为科学的计算方法是:1000kg饲料中加入820g硫酸铁、415g硫酸锌、14g硫酸锰、0.2g碘化钾和0.3g亚硒酸钠。在增加蛋白质含量的基础上,增加日粮中的钙、磷含量;5kg左右的断乳猪,每日3次,按每1000g重量增加锰11.50 mg、铜10.5 mg、铁70 mg,能有效地加快其生长速度,为后期快速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③乳酸菌是猪饲料中应用最广的一类,主要有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等,其中乳酸菌对仔猪的消化和利用具有促进作用,改善其肠道活性,可以选择乳酸菌作为基本饲料。在制备过程中,加入的乳酸菌分别为2%的鱼粉、1.5%的预拌料、5%的大豆粉、2%的代奶粉、1%的磷酸氢钙,在40℃条件下进行72h的培养,确保最终的菌体数量不低于5×108 CFU/mL。通过上述研究,有望获得更多有益菌群,降低肠道菌群,改善饲料利用效率,防止腹泻等疾病的发生,从而达到全面改善仔猪健康的目的。
④在保育猪饲养过程中,要对保育猪的饮水进行严格的管理,采用自动化的饮水控制体系,确保保育猪的饮水质量,如果不能按照常规方法饮用,则每日减量4次,确保保育猪有充足的全自动饮水设备;若使用鸭嘴型供水器,1台供水器可供15头左右的保育猪饮用;平时要保证保育猪饮用水清洁,要对保育猪的饮用水进行消毒。
⑤目前大部分具有一定规模的保育猪养殖场都是通过对部分品种进行筛选,来提高自己的产能,从而达到最大的利润,这样做既不能提高产品质量,又会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同时也会加大保育猪的发病几率,所以通过合理的饲养方式来提高保育猪的综合产能是提高保育猪产量的重要途径。
2、加强猪舍温度控制
作为一种对外界环境非常敏感的动物,外界温度变化,很容易造成应激反应,所以在规模化养殖期间,需要对舍内的温度进行调节。首先,在猪舍的保温方面,可以增加墙体厚度,增加墙体保温减少与外界热量的传递,保证猪舍内部的环境温度平稳。其次,在寒冷的季节,比如冬季,要通过积极升温的方式来维持舍内的温度,一般维持在26℃左右,这个温度最适合保育猪的成长,可以采用电子加热炉等进行加热,避免采用明火加温的方式,这会产生很多的烟气,会对猪舍的空气造成一定的干扰。所以,要避免采用这种方式,以免对保育猪的呼吸道造成的刺激。夏季温度升高时,应多开几个通气口,使猪舍保持空气流通或在室内安装风扇,进行人工降温。此外,要加强对猪舍的温度的监测,完善温度监测体系,确保全面地记录房间内的温度,以便适时地调整猪舍的温度,防止因低温、高温等导致的各种疾病。
3、加强保育猪疾病防治
首先,在养殖保育猪时,要采用细致的喂养方式,做好原材料的配合,合理地进行精饲料的处理,同时要密切监控其饲喂、排泄和精神状况等,确保能够发现问题及时治疗,消除隐患。其次,要保持猪舍的卫生,以确保疾病的控制,定期对食物槽等进行消毒,保持通风和干燥,在繁殖期要做好疫苗的接种。各主要养殖场要定期发布疾病防控手册,使养殖户掌握猪伪狂犬病、猪病毒性腹泻、猪链球菌病、非洲猪瘟、猪传染性胸膜炎等疾病的病因、症状、防治措施及防治措施等。规模较大的养猪场要重视日常的检疫工作,确保各种饲养管理措施达标,同时严格规范日常消毒、驱虫、疫苗接种和用药。最后,在实践中,要把防病与治病结合起来,在用药和诊断上要做到科学化,不能依靠养殖经验,盲目用药,要合理使用药物,才能提高病情的治愈。
①防控非洲猪瘟是保障养猪生产稳定的重中之重
非洲猪瘟病毒所引起的污染范围相对较大,其污染链及传播危险点较多,难以在短期之内彻底消灭其污染源。变异株呈现出多样性特征,因此,当前的防治工作依然十分艰巨。非洲猪瘟仍将继续向常态和严峻方向发展,特别是在汛期发生的可能性加大。目前,非洲猪瘟对我国中小规模养殖场的危害依然很大,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动物防疫体系。在防治猪瘟病时,一是在有仔猪猪瘟发生的地区或者养殖场里常用乳前免疫方法,在仔猪在吃初乳前就进行猪瘟疫苗免疫,每头猪注射1头份疫苗。二是可在猪20日龄以及60日龄时分别免疫一次猪瘟疫苗;留种用的后备猪,在6月龄时再注射2次;种猪群每年注射2次猪瘟疫苗。
②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
猪呼吸综合症对于保育猪的生产等产生严重的影响,在临床中需要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未发生疾病的猪场要做好有关生物安全工作。对于有暴发的猪场,要及时检测猪呼吸综合症病毒的情况,了解其种类和变化情况。发生本病后,要立即做好隔离消毒。对发病严重的病猪和死猪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症状较轻的病猪可采取隔离和对症治疗。在临床上可采用中药银翘散、清瘟败毒散、黄芪多糖等配合替米考星、阿莫西林等进行治疗。
③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治疗方法
在我国,春季和秋季是猪流行性腹泻的多发时期,若养殖场内存在 PEDV感染,将导致猪场出现大暴发或持续爆发。因此,即使是规模较大的猪场,由于生物安全控制措施不够完善,也有可能导致 PEDV感染。对8日龄—13日龄的呕吐腹泻生猪用口服补液盐拌土霉素碱或诺氟沙星,温热39℃左右进行灌服,每天4—5次,确保不脱水为原则。病猪必须严格隔离,不得扩散,同时采用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④推进生猪养殖场疫病净化措施
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病等传染病总体保持稳定,不会出现大规模流行。猪传染性胸膜炎是一种严重危害生猪养殖业的细菌传染病,同时也是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如猪链球菌病、支原体肺炎、大肠杆菌病等。目前,生猪养殖一般采用高强度的养殖方式,其生产规模和养殖密度都在增加,从而导致了某些细菌和呼吸系统的疾病,给畜牧业带来了更大的风险。保育猪的质量基本要求是保证猪的健康状态,这也是保证相关疾病的重要途径。
4、优化养殖环境
要想在养殖环境中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养殖环境,所以在养殖过程中要对养殖环境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养殖质量。养殖场的环境条件对保育猪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室内的环境质量有问题,轻则导致保育猪生长迟缓,重则患病,严重损害养殖户的经济利益,所以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在养殖过程中,要采用符合养殖地区的通风方法,要有足够的通风口,在新的养殖条件下,要注重对其生长情况的关注,同时要经常查看养殖的环境,确保整体的养殖环境质量。另外,要及时清理养殖环境中的粪便、垃圾等,并且将被污染的饮用水迅速地排除,让养殖环境保持清洁卫生,从而促进保育猪产业的健康发展。将垃圾运送至距离猪舍400m之外的地方进行处置,同时要定时进行杀菌和清洗。在实践中,一是要做好充足的前期工作,对不同的猪种实行分区经营,将科学的经营思想付诸实施,确保饲养效益。如养殖场规模较大,可以在猪场附近设置一个兽医室,同时要有相应的基础设施和消毒设备,采用定时和不定时的工作方式,对猪场进行有效的检查。
综上所述,当前规模化猪场的发展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保育猪养殖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格外注意养殖场的环境卫生、做好消毒工作。重视保育猪的营养和疾病预防,从而为保育猪的生长和发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224500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家畜改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