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古 李焕芳 施毅
藜麦在国际上被称为营养黄金、太空粮食和未来食品,是未来农业产业发展中极具发展潜力的农作物之一。但由于藜麦生长发育过程中有着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和生长习性,通常适合在海拔高,温度低的地区种植。相对于小麦等粮食性作物,该种作物对高海拔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由于藜麦是一种新型的农作物,为更好地推动高原藜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就需要注重做好高产栽培技术的有效探究和推广应用,实现藜麦种植的规范化标准化,打造高原特色农业,增加种植户经济收益。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高原藜麦高效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和推广措施。
藜麦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耐干旱,耐贫瘠,耐寒冷,能够在高海拔地区生长,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5℃。建塘镇位于香格里拉市中部,总面积1614.6km2,平均海拔3300m,建塘镇气候条件适宜,环境干净无污染,生产出来的藜麦品质优良,市场供不应求。近些年,随着市场对优质藜麦需求量的逐渐增加,藜麦的相关加工产品也逐渐增多,极大地推动了高原藜麦种植产业的发展。结合藜麦种植时间,应该对藜麦高产种植技术进行不间断的探索和分析,不断总结栽培管理经验,推动藜麦种植的高效高产为种植户带来更高经济收益。
一、藜麦的形态特性
藜麦又称藜、奎奴亚藜,是一种藜科藜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藜麦植株高度一般为30-150cm,茎直立,穗部可呈红、紫、黄。叶互生,呈三角形至披针形,叶缘呈波状。花小,雌雄同株,花期在夏季或秋季。果实呈扁圆形,每颗果实内含有1-3粒种子。种子呈圆形,直径约为1-2mm,表面呈红褐色,具有光泽。藜麦适应性较强,可以在多种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生长。藜麦喜欢温暖、干燥的气候条件,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5-25℃。藜麦对土壤的要求较为宽松,能适应贫瘠、排水良好的土壤,但在肥沃、湿润的土壤中生长更为良好。藜麦对光照要求较高,需要充足的阳光以保证良好的生长发育。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藜麦的产量和品质都会得到提高。
二、高原藜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1、播种前的准备
①选地整地
藜麦对土壤海拔高度的要求较为宽松,一般而言,藜麦可以在海拔1000-3300m的地方生长。在这个海拔范围内,气温、降水等气候条件比较适宜藜麦的生长。当然,不同品种的藜麦对海拔的要求可能略有差异,因此在种植时需要结合具体品种的特点进行选择。在种植前,需要对土地进行充分的翻耕整地,使土壤松散、通气,有利于藜麦种子的发芽和生长。翻耕深度一般为20-30cm,视土壤条件而定。翻耕过程中,可以结合施入底肥,提高土壤肥力。整地时,要注意将土地耙平,使地面平整、排水良好,避免积水导致藜麦烂种。底肥可以选择有机肥、农家肥、生物肥等,以提高土壤肥力,为藜麦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一般每亩施入完全腐熟的有机肥1000-2000kg,或商品有机肥500-1000kg,或生物肥20-30kg。具体施用量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进行调整。将底肥均匀撒施在翻耕过的土地上,然后进行耙地,使底肥与土壤充分混合,以保证藜麦生长过程中能够充分吸收养分。
②品种选择
吉迪村位于建塘镇西北部,全年粮食播种279hm2,总产量779t,平均海拔3300m,适宜种植藜麦。2022年,在吉迪村推广种植了“云藜一号” 2299亩。通过“总支+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引进云南省云藜食品有限公司,以“云藜”品牌为依托充分利用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以吉迪村股份经济合作联社和各小组经济合作社为主体,集中村内零散种植士地以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的方式,连片规模化种植藜麦2299亩。“云藜一号”对吉迪村气候、土壤等条件适应性强,生长稳健。该地区气候多样,昼夜温差大,紫外线辐射较强,且此品种具备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
2、科学播种
①播种日期的确定
一般而言,藜麦播种的最佳温度为15-25℃。此外,要避免在雨季进行播种,以免雨水浸泡导致藜麦烂种。土壤翻耕整地后,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土壤熟化,提高土壤肥力。因此,在确定播种日期时,要确保土壤已经充分翻耕整地,并施入适量的底肥。此外不同品种的藜麦对生长环境和生长周期的要求略有差异。在选择品种时,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综合以上因素,建塘镇藜麦的适宜播种日期一般在5月底,具体时间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②播种方法
藜麦播种适宜的土壤湿度为20%-30%,即土壤表面湿润但不过湿。过湿的土壤会导致藜麦种子发芽困难,而干旱的土壤则会影响种子的吸水。在播种前,应确保土壤墒情适宜,有利于藜麦种子的发芽和生长。穴播模式之下行距一般为15-25cm,株距一般为10-20cm,可根据品种特点、土壤肥力、种植密度等因素进行调整。播种深度一般为2-3cm,种子与土壤接触即可,不宜过深,以免影响发芽。每穴播种量根据种子大小和品种特点而定。一般每穴播种3-5粒,确保种子分布均匀,每亩播种量控制在250-400g。在播种过程中,可使用适量的沙子或细土覆盖种子,避免种子直接接触土壤,有利于种子的发芽和生长。播种后及时覆盖土壤,厚度适中,并进行适当的镇压处理,避免种子暴露在阳光下。
3、田间管理
①查苗补苗
藜麦播种后,需要对出苗情况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通常,藜麦播种后的出苗期为7-10天。首先,对藜麦播种区域进行全面巡查,查看土壤表面的出苗情况。注意观察藜麦种子的发芽情况,如发芽不整齐或出苗较少,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如果发现藜麦出苗不齐或缺失,应及时进行补种。补种时,可选择与原品种相同的藜麦种子,以保证品种的一致性。在补种前,对土壤进行适量浇水,使土壤湿润,有利于种子的发芽。补种时,将种子均匀撒在缺失的区域内,然后用细土覆盖种子,厚度约2-3cm。注意保持土壤湿润,以促进种子的发芽。补种后,加强田间管理,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保证藜麦的健康生长。
②间苗、定苗
藜麦出苗后15-20天左右,即藜麦幼苗2-3片叶子时,进行间苗。此时,藜麦幼苗生长较快,通过间苗可以消除过密的植株,保证藜麦幼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藜麦幼苗长到4-5片叶子时,进行定苗。此时,藜麦幼苗已经较为健壮,通过定苗可以进一步优化植株间距,促进藜麦的生长。选择晴天进行间苗和定苗,避免在雨天或土壤过于湿润时进行操作,以免影响幼苗生长。间苗时,将过密的幼苗拔除,保持适当的植株间距。一般株距为10-20cm。定苗时,根据预定的株距,将藜麦幼苗周围的杂草清除,保持植株周围的环境整洁。间苗和定苗后,及时进行土壤松土,提高土壤通气性,有利于藜麦幼苗的生长。
③中耕除草
藜麦苗期中耕除草可以松土,提高土壤通气性,有利于藜麦根系的呼吸和生长。中耕除草可以切断土壤表层的毛细管,降低水分蒸发,有利于保水保肥。同时,中耕除草可以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和虫卵,改善土壤环境,有利于藜麦的健康生长。苗期中耕除草的频率一般为2-3次,分别在藜麦幼苗长到2-3片叶子、5-6片叶子和定苗后进行。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中耕除草的频率。中耕除草的深度一般为5-10cm,以切断土壤表层的毛细管,降低水分蒸发,同时避免伤及藜麦根系。使用中耕机或手工进行中耕除草。手工操作时,使用锄头或铲子进行松土和除草。选择晴天进行中耕除草,避免在雨天或土壤过于湿润时进行操作,以免影响藜麦幼苗的生长。中耕除草时,要注意保持植株间距,避免损伤藜麦幼苗。
④水肥管理
藜麦在生育过程中要合理的控制氮肥的使用量,前期阶段应当合理的灌溉和追肥,一般在苗期阶段结合土壤墒情和植株生长进行施肥灌溉,如果发现土壤较为干涸,叶子发黄,应该结合灌溉施入尿素5-8kg,田间墒情控制在55%-60%。当进入到生长旺盛期之后,要灌溉两次,第1次在开花前,每亩灌溉量控制在100-130m3,如果地块中缺肥较为严重,结合灌溉每亩施入三元复合肥10kg或者尿素5-8kg。在藜麦灌浆中后期进行第2次灌溉,每亩灌溉量控制在50-60m3,如果这个阶段出现连续阴雨天气,则不需要进行额外灌溉。
4、病虫害防治
藜麦种植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病虫害,如藜麦叶蝉、藜麦蚜虫、藜麦锈病、藜麦白粉病等。
①藜麦叶蝉
藜麦叶蝉主要危害藜麦,也可危害小麦、大麦、燕麦、玉米、高粱等作物。叶蝉通过其刺吸式口器,吸食寄主植物的嫩叶、嫩茎、花器和幼果的汁液,导致植株生长发育受阻,严重时可造成作物减产。藜麦叶蝉喜欢群集在作物嫩梢、嫩叶、花器和幼果上,导致作物叶片卷曲、变黄,甚至脱落。藜麦叶蝉发生初期进行防治。可使用50%马拉硫磷乳油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按照农药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稀释,均匀喷洒在藜麦植株上,重点喷洒叶片背面。
②藜麦蚜虫
藜麦蚜虫寄主范围较广,能危害多种作物,如小麦、大麦、燕麦、玉米、高粱等。蚜虫通过其刺吸式口器,吸食寄主植物的嫩叶、嫩茎、花器和幼果的汁液,导致植株生长发育受阻,严重时可造成作物减产。蚜虫繁殖力强,一年可发生多代。在适宜的条件下,一只雌虫一生可产卵200-300粒,繁殖速度快,为害严重。蚜虫喜欢群集在作物嫩梢、嫩叶、花器和幼果上,导致作物叶片卷曲、变黄,甚至脱落。蚜虫在发生初期进行防治。可使用5%啶虫脒乳油8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
③藜麦锈病
藜麦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原菌为担子菌亚门的小麦锈菌。锈病主要侵害藜麦,也可侵害小麦、大麦、燕麦、玉米、高粱等作物。病原菌主要侵染藜麦的叶片和茎部,形成锈病斑。病斑起初为红褐色,后发展为橙黄色,最后变为黑褐色,并产生黑色粉末状的锈孢子。藜麦锈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温暖多雨的气候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栽培过密、土壤贫瘠的条件下,藜麦锈病容易发生。锈病一般在藜麦生长中后期发病,尤其是在高温季节。藜麦锈病在发生初期进行防治。推荐使用25%丙环唑乳油1500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均匀喷洒在藜麦植株上,重点喷洒叶片正面和背面。注意喷药时,要避免在风大、气温高、湿度大的情况下进行,以免影响药效。
④藜麦白粉病
藜麦白粉病是由子囊菌亚门的白粉病菌引起的,该病害主要侵害藜麦的叶片和茎部。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对藜麦造成侵染。主要侵害叶片和茎部,导致叶片出现白色粉末状病斑,严重时病斑连片,使叶片变黄枯死。病菌生长适温为15-25℃,相对湿度在70%以上。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栽培过密、土壤贫瘠的条件下,藜麦白粉病容易发生。一般在藜麦生长中后期发病,尤其是在高温季节。在发病初期,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用60-80g,兑水30kg喷雾,或者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每亩用30-40mL,兑水30kg喷雾,或者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每亩用20-30g,兑水30kg喷雾,或者选择50%氟啶胺水分散粒剂,每亩用20-30g,兑水30kg喷雾,或者使用30%醚菌酯悬浮剂,每亩用20-30mL,兑水30kg喷雾,或者使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用60-80g,兑水30kg喷雾。
三、技术推广措施
1、强化宣传培训
强化高原藜麦的高效高产栽培技术的宣传和培训是促进藜麦种植发展的关键环节。为此就需要制作宣传资料,包括海报、手册和宣传册等,向农民和种植者介绍高原藜麦的栽培技术和优势。举办农田示范,向农民展示高产栽培技术的实际效果。可以邀请专家或成功种植者分享经验,并解答问题。在农村地区举办农技培训班或讲座,提供详细的栽培指导和管理技巧。利用社交媒体等平台,发布有关高原藜麦的种植经验、种植技巧和成功案例,吸引更多人关注。建议建立专门的培训团队或委员会,由相关专业人士、农技人员和成功种植者组成,负责开展高原藜麦的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应包括高原藜麦的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灌溉管理、肥料使用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可介绍藜麦的市场前景和发展趋势。
2、强化示范基地建设
强化高原藜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应用期间的示范基地建设是推动农业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根据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和传统耕作方式等因素,选择具备一定规模和条件的地区作为高原藜麦栽培技术示范基地。高原藜麦的种植特点和要求,进行基地规划设计,包括种植区划、土壤改良、灌溉系统、施肥措施、病虫害防控等方面。在示范基地中,开展高原藜麦的种植管理示范,包括优选种子、合理密植、适时施肥、精细灌溉、病虫害防控等技术指导。对示范基地进行定期的跟踪和评估,了解技术应用效果和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技术指导。通过宣传推广和经验交流活动,向更多的农民介绍示范基地的成果和经验,激发他们对高原藜麦种植技术的兴趣和参与度。
3、加强政策资金扶持
在推动乡镇高原藜麦高效高产种植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政府可以提供一系列的政策资金支持,以帮助农民实施种植技术的升级和推广。政府可以向乡镇农民提供种植藜麦的直接补贴,帮助他们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必要的种植材料,降低生产成本。积极鼓励农民采用高效高产的种植技术,政府可以与金融机构合作,为农民提供贷款利率优惠,降低其资金成本。同时,组织针对乡镇农民的种植技术培训班,并提供培训费用的补贴,帮助他们提高种植藜麦的技术水平。积极鼓励农民采用高效高产的种植技术,政府可以设立奖励机制,对成功推广种植技术的乡镇进行奖励,激励更多的农民参与其中。
综上所述,在藜麦栽培管理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其生长发育规律构建完善的种植技术方案,注重做好田间管理工作,保障藜麦种植的各个环节能够高效匹配,为实现藜麦的高效高产栽培奠定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注重做好高效高产种植技术的有效推广和应用,实现现代化种植技术在广大基层地区的有效推广,更好地转变传统生产方式,为提高藜麦单位面积产量和品质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674499 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建塘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