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品种温麦34 的选育及产业化应用

2024-04-29 21:49刘兢文王海华赵正伟程明凯
种业导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单株田间新品种

刘兢文,王海华,赵正伟,程明凯

(温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 温县 454881)

小麦新品种温麦34 是温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浚麦K8 作母本、周麦22 作父本进行杂交组配,经连续多年选择、田间鉴定、综合比较,优中选优,于2021 年完成河南省丰优小麦试验联合体各级试验程序,2022年6 月通过河南省审定(豫审麦20220063)。温麦34具有高产潜力大、不同年份不同区域种植表现稳产性好、田间自然发病轻、抗倒伏能力强、熟期偏早、熟相佳等优点,适宜河南省高中水肥地块中晚茬种植,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通过播期、播量、配方施肥、灌水时期、发育进程镇压调控、病虫害绿色防控及品种繁育等关键性单项技术,集成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促进其产业化应用。

1 品种来源及选育过程

温麦34 是温县农业科学研究所2010 年用浚麦K8 作母本、周麦22 作父本进行杂交组配的,组合号为1035,2011 年种植F1,混合收获;2012 年种植F2,人工点播2 000 个单株,根据育种目标,重点关注单株成穗、冬春抗寒性、抗病性、熟期、熟相进行单株选择,当年选择76 个单株,通过田间选择与室内考种,优中选优,当年保留46 个单株;2013 年种植F3,继续对全生育期进行观察记载,重点观察记载分蘖成穗数、冬春抗寒性、抗病性、株叶型等性状,进一步鉴定筛选;2014 年种植F4,重点观察选择丰产性好、综合性状优良、熟相较好的株系,共收获56 个单株,经田间与室内综合比较,保留22 个单株;2015 年种植F5,将22 个单株种成株系圃,每株6 行区,行长3 m,全生育期详细观察记载苗期习性、单株分蘖成穗数、冬春抗寒性、抗病性、抗倒性、丰产性等性状,通过综合比较,株系圃中发现10(35)-1-3-10-6、10(35)-1-3-10-8 等2 个系,抗性好,中早熟,茎秆粗壮,强抗倒,整齐一致;2016、2017 年两系同时参加品系鉴定,其中10(35)-1-3-10-6 连续2 a 表现超高产,产量均居86 个参试品系的第1 位;2018 年以温麦34 为名参加河南省丰优小麦试验联合体冬水组区域试验,同时进行纯系选择。

2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弱春性品种,全生育期221.3~230.4 d,熟期偏早,较百农207 早熟0.8 d 左右。苗期长势健壮,叶色深绿,冬春季抗寒性较好,分蘖成穗率高,成穗数多。株高75.7~81.8 cm,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株叶型好,穗层整齐,灌浆快,落黄好,熟相佳。穗长方形,短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较饱满。平均穗数595.5 万~646.5 万穗/hm2,穗粒数32.5~36.2粒,千粒质量45.8~47.0 g。

3 产量表现

2018—2020 年连续2 a 参加区域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8 701.5、7 971.0 kg/hm2,分别较对照百农207增产5.1%、7.7%,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第1 年区试增产点率达85.7%,第2 年区试增产点率达100%。2 a区试,河南省30 点次试验,最高产量达10 449.0 kg/hm2,居全试验所有品种产量第一位。2020—2021年参加河南省丰优小麦试验联合体冬水组生产试验,河南省14 个试验点全部汇总,平均产量8 383.5 kg/hm2,增产点率达100%,比对照百农207 增产8.2%。

4 抗病性鉴定

2017-2021 年经河南省不同区域田间自然发病鉴定,全省60 点次,均表现为田间自然发病轻,综合抗性较好。2017-2019 年经田间接种鉴定,第1 年表现中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高感赤霉病;第2 年表现中抗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中感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5 产业化应用

5.1 温麦34 已通过河南省审定,并申报品种权保护

温麦34 是集高产、稳产、抗病、耐寒、早熟、抗倒于一体的弱春性早熟品种,其丰产性、抗倒性、抗灾性均优于当前生产上应用的同类型普通品种。2 a 区试和1 a 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352.0 kg/hm2,较对照百农207 增产7.0%;品质达到国标优质中筋小麦标准,容重816 g/L,蛋白质含量14.70%,湿面筋含量34.6%,适口性好,出粉率高,符合我国国情,能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5.2 建立提纯复壮和良种繁育技术

2020—2021 年,利用温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地建立温麦34 三圃田13.33 hm2,分3 个时期搞好品种保优去劣工作,并结合品质分析与室内考种结果,优选株系;良种繁育上,严格按照四级种子生产程序标准建立育种家种子、原原种、原种、良种繁殖田,使新品种种子质量不断提高,不断纯化,为该品种示范推广应用提供了大量的优质种子。

5.3 强化栽培技术配套研究

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除受品种自身影响外,还受环境条件、土壤条件、气象因素及栽培管理技术影响[1-9]。为充分发挥小麦新品种温麦34 的优质特性和高产潜力,2021—2022 年,广泛开展温麦34 的播期、播量、配方施肥、氮肥用量、氮肥基追比例、灌水时期、发育进程镇压调控、化学促控、病虫害绿色防控及品种繁育等关键性单项技术试验研究,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温麦34 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的组装和配套,形成绿色小麦栽培技术操作规程,使农民能够充分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进行生产,促进了该品种的快速推广。

5.4 建立高产、高效配套技术体系基地与示范

通过在河南省全省范围内不同生态区域建立展示示范基地,加快辐射示范带动作用,将温麦34 播期、播量、配方施肥、氮肥用量、氮肥基追比例、灌水时期、发育进程镇压调控、化学促控、病虫害绿色防控及品种繁育等关键性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一套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分别于2022 年在焦作市武陟县、商丘市睢县、许昌市长葛市、平顶山市宝丰县、驻马店市遂平县、南阳市等地建立示范基地10 个,通过各专项技术及示范服务,使示范区均实现了高产的目标。如焦作市武陟县示范点平均产量为10 164.0 kg/hm2,商丘市睢县示范点平均产量为9 072.0 kg/hm2,许昌市长葛市示范点平均产量为9 291.0 kg/hm2,平顶山市宝丰县示范点平均产量为8 710.5 kg/hm2,驻马店市遂平县示范点平均产量为9 871.5 kg/hm2,均较当地普通品种增产10%左右。通过建设温麦34 高产示范区,培养了一批高产示范户,充分带动了示范区周边县市推广小麦新品种、新技术的积极性。在项目区高产示范带动下,温麦34在河南省内外得到了示范户的肯定和认可,并使其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

5.5 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培训力度

围绕做大做强种子产业的目标,全面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培训工作,对种子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及经营大户采取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培训。2022年分别在温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及各示范基地利用关键时期,以种子为载体与各联繁单位及种子经营部门合作,抓住有利时机,进行新品种宣传观摩会。2022 年5月23 日由焦作市种子管理站主持的新品种观摩会受到种子企业、种植大户及专家的一致好评。同时,与种业公司合作,分别于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在焦作、商丘、许昌、驻马店等市累计举办培训班10 次,培训技术人员1 093 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8 600多份,为温麦34 的示范带动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综上所述,温麦34 在河南省麦区种植,具有高产潜力大、不同年份不同区域种植表现稳产性好、田间自然发病轻、抗倒伏能力强、熟期偏早、熟相佳、适应性广、适播期长等优点,综合性状达河南省麦区先进水平。其在栽培管理技术上是一个省心省力的品种,在抵抗不良气候环境条件的影响上是一个稳产性品种,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是一个较好的效益型品种,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猜你喜欢
单株田间新品种
春日田间
青菜新品种介绍
无为市太平山枫香树不同单株叶片性状多样性分析
田间地头“惠”果农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几个杏新品种介绍
种植密度与行距对秋闲田饲用甜高粱单株生产力的影响
湖南速生、中生、慢生阔叶树组单株生长模型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