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如何对话博物学(节选)

2024-04-29 10:03:44鲁婧王鹤瑾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4年9期
关键词:尔雅西学博物

鲁婧 王鹤瑾

中国古代有源远流长的博物文化,虽然没有建立起博物学这个学科。借鉴民国时期学者的视野,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博物文化与西方博物学科对接的过程。例如,王国维在《国学丛刊序》中指出:“特余所谓中学,非世之君子所谓中学;所谓西学,非今日学校所授之西学而已。治《毛诗》《尔雅》者,不能不通天文博物诸学;而治博物学者,苟质以《诗》《骚》草木之名状而不知焉,则于此学固未为善。”他将中学与西学对比,又说学问本无中西,本无新旧。那么,《诗经》《尔雅》《离骚》都可以看作古代的博物文献。或者说,中国古代的博物学与文学有共同的源头。1914年中国的《博物学杂志》创刊号发表薛凤昌《中华博物学源流篇》一文,追溯了“吾国博物学源流之大概”。1918年蔡元培为《植物学大词典》作序,也提到中国的植物文献“《尔雅》之释草木虫鱼鸟兽及本草是也”。而胡朴安1928年出版的《诗经学》一书有一篇专门谈“《诗经》之博物学”。

在当時中西对话、古今对话的语境下,中国学者开始以西方的“科学”尺度,梳理中国的典籍文献,将中学与西学相提并论。其实中国古代的博物“多识”之学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发展脉络,与利用显微镜考察自然对象的博物科学,是没有渊源关系的。值得反思的是,由于西方博物学科的教材进入中小学,中国传统的综合的博物文化就此中断。我们今天提倡复兴博物学,应该进一步追溯中国本土的文化源流,与古人对话,与民国学者对话,但不必拘泥于西方的“科学”尺度。就当今的博物图书编写而言,与其用西方博物学去解读诗经、楚辞、唐诗等文本,不如呈现古代“多识”之学与咏物文学的内在关联。

(选自《中华读书报》2018年1月17日)

◆含英咀华

中国传统博物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门独特而重要的学问,它的起源很早,与人们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与社会交往的需求密切相关。中国传统博物学与西方博物学在某些方面有共通之处,但二者对博物的认识、目的以及实践方式不同,所以完全用西方的“科学”尺度来衡量中国传统博物学是极不合适的。复兴中国传统博物学应该进一步追溯中国本土的文化源流,不必拘泥西方的“科学”尺度,这样才能有自己的独立研究。

猜你喜欢
尔雅西学博物
康熙皇帝的西学教师
紫禁城(2019年11期)2019-12-18 03:14:36
《尔雅注疏》点校零识
天一阁文丛(2018年0期)2018-11-29 07:48:28
博物馆奇妙页
好孩子画报(2018年7期)2018-10-11 11:25:44
丁子峻温文俊士尔雅男神
商界·时尚(2016年2期)2017-05-15 21:13:52
作家尔雅《同尘》研讨会顺利举行
长江丛刊(2016年36期)2017-01-10 04:55:40
Forbidden Money
孤本《性原广嗣》与西学之影响
西学大家系列丛书
天津人大(2015年9期)2015-11-24 03:26:46
安吉博物志最美不过长知识
电影故事(2015年40期)2015-09-06 02:36:34
《最美最美的博物书》
母子健康(2015年1期)2015-02-28 11: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