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燕
(安徽省亳州第五中学,安徽 亳州 236800)
高中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时候要全方面地去认知美术,了解最基本的色彩基础知识以及各种形式的美术画法,充分意识到色彩在美术当中的重要性。除了掌握基本的美术绘画知识理论之外,还需要学生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够对美术作品进行一定的鉴赏。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美术鉴赏,从作品当中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而且学生在鉴赏美术时是一种放松身心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更乐于鉴赏美术,在美术鉴赏中充分发挥自己独到的见解,深刻领略艺术之美。
要想提高高中生对于艺术鉴赏方面的见识,前提便是有必要的艺术作品与一定的空间,通过实践让高中生逐步促进在鉴赏方面的经历发展与激发内在的无限潜力,在使用理论课程知识进行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找寻自身在创作方面的优缺点。对于鉴赏课程,教师需要准备足够的鉴赏作品,记录学生进行分析时所具有的特点,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去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进行不同作品的鉴赏时,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不同作品所展现的美与思想。学校要定时对美术教学设备进行清查,重视学生的美术教学,健全教学设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是课程的主体,教师在讲课阶段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状态,还要考虑学生在课堂当中的表现。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会根据课本的内容在讲台上进行传达,但是这种单纯的授课模式没有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和兴趣,导致美术鉴赏课程枯燥乏味。因此,教师要根据自己班里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日常相处去对应地改变自己的美术教学模式,寻找更合适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美术鉴赏。鉴赏课本来就该是课堂活跃、充分沟通,抒发己见的课程,采用不合适的教育方式只会导致课堂沉闷。合适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高效率地学习美术课程,并且能够辅助高中生找到更适合自己的美术学习方式,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在鉴赏方面的天赋与潜在能力。
在美术作品鉴赏过程中,应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作品鉴赏,充分利用校本资源,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作为切入点,进而达到使学生情感投入的目的。有相关研究表明,对艺术作品的关键信息进行揭示易引发人们的共鸣与关注,认识形式的感性大于理性。
例如,在开展人美版高一美术《匠心之用——雕塑艺术》的教学活动时,为保证学生能够对浮雕、圆雕空间形态进行区分,可将校园中或者所在城市中的雕塑作品拍成照片向学生展示,使学生知晓原来身边就有雕塑作品,并且能够直观地掌握二者的区别。为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创作能力,还可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运用泥片、泥条等进行创作,教师可列举四合院、城堡、原始社会等场景,使学生自由选择,在学生以小组方式完成作品之后,教师可对作品进行展览点评,并使学生对创作的心声与思想进行讲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美术鉴赏活动。
首先,通过对学生审美情趣的训练,可以使他们形成一种良好的审美观,使他们在赏析的过程中,认识到其中的道理,对其作出恰当的评判,从而使他们的审美意识得到提高。其次,在美术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整体发展、整体素质的提升,可对其自身的竞争优势、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应加强高中生对审美的认识,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方式,转变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多媒体技术在教室中的运用也日益增多。在美术教育中,利用媒体技术能够有效、方便地向同学们提供图片、视频、历史故事以及文字讲解的优势,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
例如,在讲解人美版高一美术《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的内容时,教师会向同学们介绍中国传统的绘画,并要求他们对中国传统绘画创作方式、表现手法等进行赏析,让他们对绘画的感受有所加深,也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审美观。在授课时,我们将介绍中国著名的南宋山水画、隋朝游春图等,并请同学们鉴赏,体悟中国山水画所蕴含的文人情感与意念。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在教学中过度使用与强调美术学科特征。在鉴赏教学中,有很多专业的美术名词与术语,这些对学生来说都是极为陌生的,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如果教师总是使用这些“教材语言”来指导学生鉴赏美术作品,就会使本来轻松愉快、生动形象的美术鉴赏变得晦涩难懂,宛如一堂学术研究课。这是高中美术鉴赏课上最应该避免的情况,因为其既没有遵循高中生的认知规律,也不符合美术鉴赏课的特点调性,学生在美术鉴赏课中得不到放松与享受,对美术鉴赏的兴趣就会不断下降,难以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鉴赏美术作品时,应尽量做到深入浅出,以平易生动的语言来为学生分析美术作品,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与品味。
还是以前文提到的中国传统绘画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艺术形象”与“客观形象”之间的关系,教师就要以更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为学生讲解。教师可以这样说:“有一个成语叫‘江山如画’,大家都听说过吧,这是形容自然风光美不胜收的意思。那形容江山优美壮观,为什么要将其比作‘画’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都对其产生了兴趣,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与意见,教师要适度总结并肯定学生的发言,继续说:“这里的‘画’指的是各种各样的艺术形象,而这个词也说明艺术形象之美是高于自然形象之美的。那么为什么会这样的呢?”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对艺术形象的特点有了更多的认识与理解,整个过程生动自然,保障了教学效果。
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对事物有着自己独立的看法和见解,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学生的发展,教师在美术鉴赏教学时,不应该只是给学生讲述美术基本知识,而是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深入地分析,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水平。
例如,在教学人美版高一美术《无声之韵——建筑艺术》这一单元时,为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对中外建筑艺术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采取“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布置了几个探究性的问题:1.中外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品分别有哪些?2.中外建筑艺术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不同?3.中外建筑风格特点形成的原因各是什么?在布置了问题之后,学生就开始搜集资料,结合教材,展开了相应的讨论,很好地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促进了学生对中外建筑艺术的初步了解。此外还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比较有深度的问题,比如从中外建筑的异同中去思考中外关于生命观的异同。
个性化教学是一种通过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量身定制个性化教学计划,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和特长,选择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进行鉴赏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效。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思路来实现个性化教学:第一,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在开展美术鉴赏教学之前,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从而确定个性化教学方案。例如,某些学生可能对于抽象艺术作品更感兴趣,而某些学生则更喜欢写实主义作品。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喜好,选择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进行教学。第二,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不同的艺术作品、教材和多媒体资源,让学生自主选择和学习。第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创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效。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鉴赏,或者让学生自主创作艺术作品。第四,进行差异化教学。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进行差异化教学。例如,对于某些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和课程,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总之,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运用以上思路,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化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主、合作、探究是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形式。为了有效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艺术鉴赏需求,使学生在艺术鉴赏学习中获得独特的艺术和情感体验。教师应按照群体内异质性和群体间同质性的原则建立艺术鉴赏群体,让学生以群体为单位观察、感受、描述、分析、学习、解释和评价特定的鉴赏主题,使学生多角度鉴赏美术作品,有效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人美版高一美术《交流与传承——东西文化碰撞中的艺术嬗变》的过程中,两幅肖像画作品在内容与形式上均有不同,为学生带来了不同的直观感受与情感体验,教师在围绕两幅作品进行对比鉴赏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形式要素与内容信息两个方面进行作品鉴赏。在实际教学中,首先,教师要从线条、色彩、材质与空间秩序四个层面对形式要素分析任务进行细化,从题材、主题、创作情境三个层面对内容信息分析任务进行细化;其次,教师要令小组根据成员内部差异进行任务的合理配置,使学生能够在任务的引导下进行自主鉴赏;最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使学生在观点交流与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对两幅作品有更加深刻的见解。
在美术课上,教师要主动创造生动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学会欣赏美、鉴赏美,从而提高学生对美术内容的认识和掌握,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持续的提高。例如,在“美术作品”的相关课程中,美术教师可以把生活中的美术作品呈现给学生,如门前庄严的石狮、生活中的对称图案、车上悬挂的流苏等,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去考虑它们之间是冲突还是协调?比例与规模有没有体现美?是不是对称和均衡?那些生活化的东西到底为何美丽?这种形态为何如此美丽?如果是其他的形态,还有什么美感可言?通过对生活中的美的认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美,并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具体的案例中,教师要注意与教材的关系,即所选取的个案必须与教材的主题紧密结合,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到所讲的课程。
在艺术欣赏教学过程中,还应该与实际相联系,增强学生对实际艺术作品的认识。艺术来自生活,所以,美术老师可以在欣赏的过程中,将生活的因素融入到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增强对欣赏的理解,让课堂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更为接近。在美术欣赏课中,将美术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连接起来,从而缩短了艺术和生活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了同学们对美术课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同学们的整体美术水平,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比如,老师在上课时,通过对中国山水画的视觉感受与理论探究,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时机,安排一些课外的扩展活动,比如带着学生到野外写生,或者到艺术馆进行一次参观。在生活情境下,首先要使学生学习如何观察并体会到真正的自然美,然后将自然美与绘画相联系,从生命的视角来认识艺术,这将有助于学生从更深的感觉层面上认识到实际,从而拓宽学生对于中国山水画的欣赏视角,提高学生对艺术的认识。
素质教育环境下,生活化教学理念也成为教学创新方向,身为高中美术教师在鉴赏教学策略优化时,可联系实际生活来激发学生情感共鸣,这能让学生真正与美术作品产生共鸣,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不少学生之所以美术鉴赏自觉性不足,也是因为其认为美术鉴赏与其相距甚远,所以课堂鉴赏积极性不足、教学效果不良。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来引导学生对作品色彩、构图、情感等多方面进行鉴赏,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感知作品内涵及精神,有效调动学生生活体验,丰富学生鉴赏体验。以《人居与环境——诗意的栖居》为例,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即可要求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建筑,并且自主思考这些生活建筑的不同之处及美在何处,这样学生就能在生活观察中形成良好感悟,真正提升美术鉴赏教学效果。
总之,在高中美术的鉴赏教学中,氛围是基础,情感是诱因,理性是鉴赏的标尺。在鉴赏过程中,他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渗透,学生的审美意识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学生的心灵是纯洁的,可塑的,美术鉴赏教学是打开美的大门的钥匙。通过启发引导,培养和教育,学生们将拥有更敏锐的感觉美,欣赏美的眼睛,为美的再创造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