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务群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024-04-29 00:44王玉环
格言·校园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黄继光文本情境

王玉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首次提出“学习任务群”,旨在倡导教师借助学习任务群来统整和推进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在语言运用中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文化自信、进行审美创造。在革命文化类课文《黄继光》一课教学中,笔者根据文体特征,开展任务群教学,引导学生在言语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一、创设任务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新课标推出“学习任务群”这一概念,意在引导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驱动性的学习任务,细化言语实践活动,实现语文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实施任务群教学,其首要任务是认真研读教材,从文本特点出发,创设近乎真实的任务情境,营造积极的语言运用的学习氛围。

《黄继光》是统编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其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要求学生聚焦人物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特点。教师可以设计驱动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文本:为了继承和弘扬革命英雄的伟大精神,讲好革命英雄的感人故事,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念馆特向青少年学生招募兼职讲解员,宣讲革命英雄的光辉事迹。在真实任务情境的指引下,学生要深度阅读文本,感知理解、提取整合并顺畅输出文本的关键信息。在任务群教学视域下,文本不仅仅是学生理解、吸收和输出的学习资源,也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载体。

根据这个任务情境,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巧妙借用了当年《人民日报》刊载的相关内容,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我们都是参与应聘的宣讲员,如何利用这份资料,再现革命英雄的伟大精神,成功通过应聘呢?”包含激励性和启发性的课堂导语进一步丰富了文本情境,还顺势引入了相关的背景资料,一石二鸟,使教学效果显著。

此外,在指导学生宣讲故事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目光聚焦到文本的细节描写,使其体悟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入挖掘革命英雄的伟大人格和英雄气概。例如,有的学生认为:为了让黄继光的光辉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可以围绕文本的关键内容,画一画英雄人物图,借助图文结合的形式,打通信息输出的多维渠道。在这个学习任务的指引下,有的学生聚焦“爬”字,再现了黄继光冒着炮火匍匐前进的场景;有的学生聚焦“扑”字,生动形象地呈现了黄继光感天动地的英雄壮举……在学生练习宣讲时,教师可以播放乐曲《最可爱的人》,让背景音乐和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为学生的语言输出助力赋能。

从上述教学流程来看,不管是学习导入阶段,还是学生深入品读文本、开展言语实践的阶段,教师自始至终都把学生的实践活动置身于任务情境中,引导学生主动地感知理解和迁移运用,有机整合文本的言语形式、思想意蕴以及革命文化,把蕴藏于文本之中的艺术手法和文化内涵潜移默化地迁移到每一个学生的思想意识中。

二、构建实践载体,促进语言运用

从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和相互关系来看,“语言运用”是其中的重要基础和关键前提,是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文化自信、推动审美创造的核心动力。所以,教师要精准地分析文本语言,理清感知理解、积累转化、语言输出等不同思维之间的关联。

例如,当战友们反复冲锋都未能奏效且伤亡惨重时,黄继光是如何做的?课文通过工整的句子、形象的描写,生动地再现了黄继光当时的一举一动和一言一行,而省去了他的心理想法,这是文本表达的留白之处。教师可以围绕文本的表达特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创设“一人讲述,一人补白”的言语表达活动,指导同桌两人分工合作:一个学生聚焦文中描写黄继光言行的语句,讲述黄继光的英雄壮举;另一个学生则围绕人物的不同动作,补白人物的心理想法。这为读者走近英雄人物提供更多路径,把英雄人物的精神世界全方位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在上述言语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不再进行被动学习,而是和文本展开深度互动。学生要完成学习任务,就必须立足于写作的视角,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二度创作。

從上述阅读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的思维历经了从感知理解到创意表达的“迭代升级”。学生切身体会到革命文化文本中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以及潜藏其中的表达之美,同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关注个体体验,提升思维能力

新课标强调: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参与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在真实的语用情境中生成的,是以语言运用为核心,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同构共生的综合表现。从新课标中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描述来看,语文核心素养不是四个核心维度的简单相加,而有着内在的形成规律和表现样态,是循序渐进、逐层提升的。由此可见,在语文核心素养构成要素中,语言运用是核心,思维能力是纽带,二者与文化自信和审美创造相关联。因此,教师要积极挖掘并用好革命文化作品中的学习资源,并将其作为学生语言运用和审美创造的重要载体。

例如,在《黄继光》一课教学中,教师先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通过预习单指导学生梳理课文的文章脉络。比如,请学生梳理课文主要情节:接受任务——(     )——堵住枪眼——(     )——战斗胜利。这道填空题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内容,梳理情节发展脉络,精准把握事情发展的逻辑顺序。在自主思考和讨论交流中,教师可以根据学情,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个性或共性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引导和修正。例如,有的学生概括的小标题不够准确,具体表现为词意偏颇、概括不准等;有的学生语言不够简洁,不能抓住关键事件……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上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复习运用小标题概括文章内容的阅读方法,在逐步修正学生思维的同时,灵活地借助简练的词语概括文意,让这道看似简单的训练题担负起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重任。

又如,在联系文本内容画一画英雄黄继光的人物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潜心品读课文的语言表达,把阅读的重心放在描写黄继光动作的关键词上。教师还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把文字转化为生动的画面,让学生沉浸在文本情境中,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图景化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把阅读关注点相同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指导他们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把言语实践活动和感受体验有机整合在一起。有的学生聚焦动词“站”,以此来着力描绘人物形象。他们认为:在敌人猛烈的火力下,黄继光身负重伤,仍然不惧生死,毅然决然地站了起来,那是普通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他们想紧扣这个看似普通的“站”字,借助人物的动作和神态,集中呈现黄继光顽强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这样,教师、学生和文本进行了深度的、多元的对话交流,学生透过文本语言的表面信息,深入到文本内核,全面把握了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拓展相关资料,特别是有关黄继光的影视作品,通过画面和声音进一步感染学生,强化他们心中的英雄形象,产生一举多得的教学效益。

猜你喜欢
黄继光文本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动作中的爱国精神
不同情境中的水
致敬英雄黄继光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黄继光连:英雄精神将永远传承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战友给黄继光起绰号“八大员”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