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的影响

2024-04-28 06:59苏慧张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6期
关键词:沙格列汀控制率胰岛

苏慧 张华

2 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内分泌疾病, 其病机较为复杂, 遗传因素、肥胖、活动不足、饮食结构不合理、精神神经因素等都可诱发2 型糖尿病[1]。2 型糖尿病具体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形体消瘦、无力、皮肤瘙痒等表现, 若无法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随着疾病进展会出现高血糖、高血脂及高血压的现象,进而引起糖尿病肾病, 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长期以来, 二甲双胍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是一种用于治疗2 型糖尿病的口服药物, 可以增加肌肉和脂肪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减少葡萄糖的释放, 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2]。然而, 糖尿病患者采取单一二甲双胍降血糖方法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且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肾病等并发症几乎无效。而沙格列汀可以通过降低血脂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尤其是对于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的预防效果更为显著[3-5]。鉴于此, 本文前瞻性随机选择2022 年7 月~2023 年7 月在本院就诊的113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观察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有效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前瞻性随机选择2022 年7 月~2023 年7 月在本院就诊的113 例2 型糖尿病患者, 以信封法形式分为对照组(56 例)和观察组(57 例)。其中对照组男35 例, 女21 例;年龄32~56 岁, 平均年龄(41.27±4.95)岁;病程1~6 年, 平均病程(3.45±0.96)年;体质量49~82 kg, 平均体质量(57.13±8.30)kg。观察组男37 例, 女20 例;年 龄35~55 岁, 平 均 年 龄(40.58±4.81)岁;病程2~7 年, 平均病程(3.47±1.18)年;体质量47~80 kg, 平均体质量(56.53±7.83)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会进行统一批准。纳入标准:存在疲乏无力、体力不支、多饮、多尿等体征;符合《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 年版)》诊断要点;近期1 个月未进行过同类药物治疗者。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者;合并糖尿病肾病者;存在活动性出血者。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s)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 例数 性别 平均年龄(岁) 平均病程(年) 平均体质量(kg)男女对照组 56 35 21 41.27±4.95 3.45±0.96 57.13±8.30观察组 57 37 20 40.58±4.81 3.47±1.18 56.53±7.83 χ2/t 0.071 0.755 1.580 0.395 P 0.790 0.452 0.117 0.693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口服二甲双胍治疗, 餐前1 h口服0.5 g/次盐酸二甲双胍片(北京京丰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1021518), 2 次/d;2 周后调整方案为餐前1 h 口服0.75 g/次盐酸二甲双胍片, 2 次/d, 连续治疗2 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服沙格列汀治疗,随餐口服5 mg 沙格列汀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60069), 1 次/d, 连续治疗2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代谢情况、胰岛功能、机体微炎状态、血脂、生存质量。用连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连续监测患者平均血糖、血糖标准差、平均血糖波动幅度、血糖控制率, 其中, 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 mmol/L, 餐后2 h 血糖<9.0 mmol/L, 视为血糖达标, 血糖控制率=血糖达标例数/总例数×100%;使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患者血清标本中胰岛功能指标(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标本中机体微炎状态, 包括CRP、IL-6、IL-1β 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标本中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使用2 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DMQLS)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价, 包括疾病、生理、心理、社会、满意度等维度,每项采用线性评分方法按1~5 评分, 最高5 分, 最低1 分。分数越低, 表示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代谢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平均血糖、血糖标准差、平均血糖波动幅度、血糖控制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平均血糖(7.82±0.56)mmol/L、血糖标准差(1.59±0.12)mmol/L、平均血糖波动幅度(3.12±0.28)mmol/L 均低于对照组的(9.95±1.03)、(2.03±0.21)、(5.20±0.17)mmol/L, 血糖控制率78.95%高于对照组的55.36%(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代谢情况比较[ ±s, 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代谢情况比较[ ±s, n(%)]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平均血糖(mmol/L) 血糖标准差(mmol/L) 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mol/L) 血糖控制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6 12.60±1.78 9.95±1.03 2.98±0.32 2.03±0.21 8.41±2.72 5.20±0.17 6(10.71) 31(55.36)观察组 57 11.76±3.21 7.82±0.56a 2.87±0.53 1.59±0.12a 8.59±2.60 3.12±0.28a 7(12.28) 45(78.95)a t/χ2 1.716 13.689 1.333 13.705 0.360 47.629 0.068 7.138 P 0.089 0.000 0.185 0.000 0.720 0.000 0.794 0.008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功能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空腹胰岛素(17.16±1.25)mU/L、胰岛素抵抗指数(5.86±0.37)均低于对照组的(19.39±1.01)mU/L、(7.90±0.58)(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功能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功能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空腹胰岛素(mU/L) 胰岛素抵抗指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6 21.52±1.26 19.39±1.01 9.13±1.21 7.90±0.58观察组 57 21.37±2.81 17.16±1.25a 9.09±1.32 5.86±0.37a t 0.365 10.420 0.167 22.330 P 0.716 0.000 0.867 0.000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机体微炎状态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CRP、IL-6、IL-1β 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 观察组CRP(6.72±1.19)mg/L、IL-6(9.61±1.53)pg/ml、IL-1β(11.90±0.63)pg/ml 均低于对照组的(8.29±1.03)mg/L、(11.89±1.05)pg/ml、(13.45±0.77)pg/ml(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机体微炎状态比较( ±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机体微炎状态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CRP(mg/L) IL-6(pg/ml) IL-1β(p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6 9.59±1.68 8.29±1.03 13.60±1.57 11.89±1.05 16.86±1.35 13.45±0.77观察组 57 9.21±2.30 6.72±1.19a 13.76±2.42 9.61±1.53a 16.92±1.73 11.90±0.63a t 1.001 7.493 0.416 9.220 0.205 11.720 P 0.381 0.000 0.678 0.000 0.837 0.000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 观察组总胆固醇(5.23±1.15)mmol/L、甘油三酯(2.21±0.19)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75±0.33)mmol/L 均低于对照组的(6.78±1.60)、(3.32±0.37)、(3.98±0.39)mmol/L(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s, mmol/L)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s, mmol/L)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6 7.09±2.72 6.78±1.60 3.65±0.47 3.32±0.37 4.51±0.36 3.98±0.39观察组 57 7.58±2.30 5.23±1.15a 3.70±0.58 2.21±0.19a 4.63±0.45 2.75±0.33a t 1.035 5.921 0.503 20.112 1.564 18.110 P 0.303 0.000 0.616 0.000 0.121 0.000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疾病、生理、心理、社会、满意度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疾病、生理、心理、社会、满意度评分分别为(1.61±0.20)、(2.15±0.29)、(2.56±0.18)、(2.02±0.13)、(1.73±0.11)分, 均低于对照组的(3.57±0.28)、(3.65±0.45)、(3.67±0.12)、(3.18±0.15)、(3.12±0.29)分(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比较( ±s, 分)

表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疾病 生理 心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6 4.17±0.23 3.57±0.28 4.34±0.25 3.65±0.45 4.21±0.37 3.67±0.12观察组 57 4.09±0.32 1.61±0.20a 4.28±0.37 2.15±0.29a 4.30±0.49 2.56±0.18a t 1.524 42.877 1.008 21.099 1.100 38.500 P 0.130 0.000 0.316 0.000 0.274 0.000组别 例数 社会 满意度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6 4.38±0.41 3.18±0.15 4.07±0.43 3.12±0.29观察组 57 4.46±0.20 2.02±0.13a 4.17±0.35 1.73±0.11a t 1.322 43.954 1.357 33.799 P 0.188 0.000 0.178 0.000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及其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发生改变, 热量摄入量增多, 体力劳动明显减少, 使得2 型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增加[6,7]。临床表现以身体疲乏、四肢无力、体力不支、多饮、多尿较为多见,若不及时控制血糖, 可引起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心血管病变、高渗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 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8]。二甲双胍是治疗2 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 其主要通过增加肝脏对葡萄糖的利用和减少糖原合成的方式来降低血糖水平[9]。但该药副作用可能在患者服用第一剂后数小时内出现, 继而降低患者的依从性, 存在一定局限。临床认为综合几种降糖药物联合使用, 可以使糖尿病患者得到人性化的治疗, 能够有效发挥降糖药物的最大作用, 同时避免用药过程中产生的副作用。

随着循证证据的不断积累, 以沙格列汀为代表的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越来越被临床医生接受和认可, 其在国内外指南中的地位也逐渐提升[10,11]。沙格列汀具体通过调节胰岛A 细胞, 降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机制来实现, 同时沙格列汀还可与两种其他降糖药联合应用, 继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12]。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 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 反映降糖治疗的效果[13,14]。胰岛素是由胰岛B 细胞分泌的蛋白激素, 血中葡萄糖或氨基酸浓度高时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测定可用于评估胰岛B 细胞功能状态, 并间接反映血葡萄糖控制状况[1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平均血糖(7.82±0.56)mmol/L、血糖标准差(1.59±0.12)mmol/L、平均血糖波动幅度(3.12±0.28)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9.95±1.03)、(2.03±0.21)、(5.20±0.17)mmol/L, 血糖控制率78.95% 高于对照组的55.36%(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空腹胰岛素(17.16±1.25)mU/L、胰岛素抵抗指数(5.86±0.37)均低于对照组的(19.39±1.01)mU/L、(7.90±0.58)(P<0.05)。治 疗 后, 观 察 组CRP(6.72±1.19)mg/L、IL-6(9.61±1.53)pg/ml、IL-1β(11.90±0.63)pg/ml 均低于对照组的(8.29±1.03)mg/L、(11.89±1.05)pg/ml、(13.45±0.77)pg/ml(P<0.05)。 治 疗 后, 观 察 组 总 胆 固 醇(5.23±1.15)mmol/L、甘油三酯(2.21±0.19)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75±0.33)mmol/L 均低于对照组的(6.78±1.60)、(3.32±0.37)、(3.98±0.39)mmol/L(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疾病、生理、心理、社会、满意度评分分别为(1.61±0.20)、(2.15±0.29)、(2.56±0.18)、(2.02±0.13)、(1.73±0.11)分, 均低于对照组的(3.57±0.28)、(3.65±0.45)、(3.67±0.12)、(3.18±0.15)、(3.12±0.29)分(P<0.05)。提示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可作为治疗2 型糖尿病患者的方案有效。分析原因可能在于:①沙格列汀通过抑制胰岛素的失活速度增高其血液浓度, 起到控制血糖的作用。此外, 沙格列汀对胰岛功能具有有双向调节作用, 能在促进胰岛素分泌的同时抑制胰岛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在促进葡萄糖向细胞内转运的同时减少糖原分解以及糖异生, 从而高效调节血糖;②沙格列汀可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减少肝脏合成胆固醇, 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③沙格列汀具有除了降糖以外的抗炎、抗纤维化的肾脏保护作用, 该作用与沙格列汀对肾小球、肾小管DPP-4 抑制作用相关联。

综上所述, 对2 型糖尿病患者给予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效果明确, 其能够改善患者糖代谢、胰岛功能, 调节血脂水平, 抑制机体微炎因子的释放, 利于预后, 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沙格列汀控制率胰岛
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总胆固醇水平影响评价
临床胰岛移植发展与现状
参芪地黄汤联合沙格列汀治疗降糖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无锡茶园不同修剪模式对茶小绿叶蝉发生量的影响
沙格列汀联合胰岛素用药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作用分析
胰岛β细胞中钠通道对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
拉萨市城关区2014 年社区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调查分析
沙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郑州市某三甲医院职工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急性并发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