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永远是时代的风向标。萨缪尔·亨廷顿说,“在冷战后的世界中,全球政治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多极的和多文明的。”如果夫子观察中国的大学食堂,大概会叹服其中的变化比他描述的更为典型。
20年前排队取菜、四五个同学用饭盒拼出“宴席”的场景,早已隐没在历史的背影里,缤纷的档口取代了挥舞大勺的师傅,学生不再自带饭盒,各自选择心仪美食。新学期操场应有忠告,不要过分期望食堂的浪漫邂逅,因为风一般的外卖小哥会将刚出锅的香气诱人的佳肴直送宿舍,以至于慵懒的帅哥美女甚至一整个学期都不现身食堂。
校门之外,“一人食”更是朝着新的商业热点狂奔。
这是多元时代的碎片之一。“群体”越来越多被“独立”代替,且“独立”和“孤独”毫无瓜葛,反而是自洽自如的如鱼得水。
餐与酒如影随形。“独斟还独醉,无月配长庚。”中国传统文化里,众饮必然兴高采烈,独饮往往失意萧瑟。某种意义上讲,酒是人际博弈的特定场景,而含蓄的中国人对自己的酒量大概率是讳莫如深的。若以“酒量”为关键词,进行一番冒昧的调查,“也就能喝个三两”会是占据绝对上风的回答。三人成席的东方古国,一瓶白酒500毫升有深刻内涵,正好满足三个人的大约“三两”,还多出一些,避免主人陷入“酒没喝够”的尴尬。
可惜时代的脚步总是领先于我们的理解。“一人饮”正如“一人食”,来得悄无声息,来得无可阻拦,没有古代文人的顾影自怜,反倒和高中女生书包里的口红一般义正辞严。
对“一人饮”而言,500毫升当然不是好的供应方式。
于是,软萌的MINI茅台悄悄掀起热潮,就成了容易理解的事。
可以是老男人的礼物,让生日更具仪式感,也可以是小闺蜜的狂欢,让八卦更有惊叹性。
100毫升,多乎哉?还有50毫升的极致选择,不是大瓶买不起,而是MINI茅台更有性价比。
不要小瞧MINI茅台。或许不需要太长时间,它会让人大吃一惊。MINI茅台的“小”,令它有资本成为酒饮文化创新的发力点,梯级推进共情、共振、共创,衍生出文化生态,成为独特的风景线。
好玩到飞起的茅台酒,不让人期待吗?
共情在于愉悦、共振在于交互、共創在于沉浸。
茅台的共情因子与生俱来。深藏于西南群山的匠心传承,于人世恩义有更深的感慨。
而茅台的话题效应,以及在数字领域的诸多成功尝试,正凝聚出能量可观的交互场域。
有心人会发现,从跨界联名的茅台冰淇淋、酱香拿铁、茅小凌酒心巧克力,到令人眼花缭乱的茅台首届MBD设计大赛,无不是文化生态共创的有益尝试。
这是个需求颠覆、创新供应的时代,而美之大道,从来是万紫千红。时光悠远的茅台会不会生长出白酒酒饮文化的“老树新芽”,或许还需要再大胆一点,再飘逸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