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晟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成为两会的“热搜词”。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科技创新为内驱力,最大限度地挖掘中国的创新潜力。
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就新质生产力做了系统阐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他指出,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成就显著,但同时中国在科技创新和产业竞争力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下,尽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尤为重要,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只有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才能抢占发展先机,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
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依靠创新驱动是其中关键。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更加重视创新、技术进步和智力资源对生产方式和生产效率的全面提升,具有技术创新导向,是信息化和智能化时代的重要标志。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特征是数字化和绿色化,着力点在于科技创新,强化创新驱动,落脚点在于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目标是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总结起来就是发展“创新、质优”的生产力。
从另一个角度解读,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是指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知识和信息为要素,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所进行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变革。特别是要高度关注原创性、颠覆性的科技创新,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新质生产力的“质优”是指高质量的生产力。这种高质量表现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生产过程绿色低碳、安全高效、产品和服务质量高、性能优、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要做到形成绿色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既是高质量发展的产物,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引擎。而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所以我国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值得一提的是,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创新起主导作用,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这就意味着新质生产力必然是环境可持续发展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客观上就是在发展绿色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实现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循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产品供给绿色化、产业结构高端化,有利于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能源 坚定走创新路线
2023年,我国能源资源供应稳定,重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丰硕,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第四代核电机组等高端装备研制取得长足进展;启动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建设;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出口增长近30%。
得益于技术创新,我国新能源发电成本快速下降,过去10年光伏成本下降了90%,风电成本下降了50%至60%,为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能源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道路,做到智能化、绿色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特别强调,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这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也进一步凸显了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农业 加快核心技术攻关
从现实看,农业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尤为迫切。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依靠传统、常规的生产力水平提升是远远不够的。初露端倪的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已初步展示了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巨大潛力。
2023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3%,但与农业科技强国还存在不小差距,很多领域依然处于跟跑阶段,重大原创性成果不足,推广应用也不够顺畅。当务之急是推动农业科技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并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农业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加大种业振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新质生产力不会凭空而生,离不开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耦合。农业新质生产力也不例外,其本质是由科技创新主导的先进生产力。
新兴产业 加大培育支持力度
2023年央企、地方国企加大力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分别为2.18万亿元、0.73万亿元,占投资总额的比重分别为35.2%、17.1%,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总营收比重较上年增加3.23个百分点。
据介绍,2023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加32.1%,到2025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占比将达到 35%,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可控核聚变等方面将进行提前布局。
此外,今年我国还将加快从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到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再到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政府工作报告也勾勒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路线图。
同时,我国将继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完善“应用场景+试点示范+推广应用”产业生态,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转化应用,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围绕新兴前沿方向,坚持前瞻部署、梯次培育,创新驱动、应用牵引,生态协同、系统推进,开放合作、安全有序,拓展面向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新空间。聚焦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新领域新赛道,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