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策略研究

2024-04-28 00:52古冠文
南北桥 2024年7期
关键词:风险防范财务策略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07.017

[摘 要]在全新的发展背景下,我国经济环境发生转变,许多企业开始了转型和升级,特别是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成为国企内部管理工作中的要点。企业高效完成财务风险防范及内控管理工作,有助于保障企业各项资金运用的合理性、科学性,避免发生资金浪费,也能够消除各种风险因素,维持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基于此,文章主要研究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企业带来一些参考。

[关键词]企业内控管理;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志码:A

当下国有企业面临的发展及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不仅有内部财务风险因素的影响,同时也有外部市场竞争环境的影响,这也导致企业管理工作受到制约,容易出现财务方面的风险。对此,要强化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以及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从源头上避免风险的形成,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能让企业管理人员及时找到经营发展阶段的不足,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落实,能让企业避免处在一个高危的经济活动环境中,提前消除各种影响因素,再开展各项经济活动,让资金的运用变得安全。

1 企业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1.1 节约国企发展成本

通过构建完善的内控制度,不仅能够让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更加高效和完善,还会给企业的长期和健康发展带来一定支撑。有效的内控制度能使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的变动,还能高效利用外界的资源,从而获取更多的收益。在这样的条件下,企业能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并且能适应市场的变化,从而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1]。

1.2 显现人才竞争优势

国企财务风险的产生源于多种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财务人员的操作和行为。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工作人员的能力问题和工作不足,并通过实时监督来提高工作效率。这样能够更好地管理和监督财务人员的工作。企业管理层通过不断改进财务考核、培训和招聘机制,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养,能使财务管理团队的服务水平达到更高的标准。在内部控制管理以及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的指导下,财务团队将会变得更加强大。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能作用,从源头消除财务风险,避免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1.3 提升财务管理质量

尽管财务风险的存在不可避免,但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和建立完善的管控制度,可以有效减少这些风险的发生。其中,企业应该重视内部控制的建立,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公开、准确、可靠,并且让更多的财务管理者受益于这种制度的制约,使企业的整个运营流程变得更加高效、稳健。通过加大对财务风险的预警和监督,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由此可见,实施严密的内部控制,不仅能够更好地预测和应对各种财务危机,还能够有效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2]。

2 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现状

2.1 风险管理认知不够科学

目前,部分国企尚未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大作用,并未构建完善、系统的内部控制机制。部分国企管理者尚未理解内部控制的概念,也未能构建出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导致企业在遇到风险时无法及时采取措施,使企业陷入困境。尽管许多企业把主要的资源投入市场推广、生产等领域,但仍然忽视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同时,部分国企中的高层管理者不具备财务专业背景,无法熟练掌握财务管理的核心技巧,因此难以在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优势,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落后于市场,难以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因此,必须加强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确保其可持续运转。此外,部分国企没有构建起完善、科学、系统、合理的风险防范管理机制,过于依赖预算工作,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受到严重影响,尤其是对财务分析的应用欠佳,出现了过度依赖财务核算而忽视财务分析的情况,无法给予企业正确的战略决策支持。

2.2 缺乏防范风险需要优质环境

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为国企的内部控制、财务管理风险预警提供强大支持,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营绩效。尽管目前市场上的企业数量庞大,但许多企业不具备良好的风险防范环境[3]。特别是一些正处于快速增长期的中型企业,由于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把握程度较低,忽略了可能带来的损失,把关注的焦点集中于获取短期的收益,而没有意识到需要营造完善的风险防范环境。此外,由于组织架构欠佳,许多企业的部门分配并不科学,无法满足其实际的运营目标,阻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也让企业的内部环境状态不佳,充斥各種财务风险因素。由于缺乏风险防范机制,整个风险控制系统的运行受到限制,进而阻碍企业整体的高质量运行。部分企业的管理层单独运用权力,导致企业的管理不够有效,难以保证企业的持续健康成长,这也给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潜在的危机,并可能对企业的效益获得以及经济活动实施造成不利的影响。

2.3 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

近年来,许多国有企业把注意力放在提升企业的运营效能上,而忽略了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企业的内部控制并非仅仅依靠一些流程的审核,而应该更多地关注企业的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持续的投入,以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尽管部分企业目前的风险控制管理体系尚未达到预期水平,但是通过加大投入,努力改进内部控制制度,也能够有效提升企业整体的运作水平[4]。同时,企业也要加大力度,提升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以便更好地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危机,保障企业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此外,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以及对市场变化的及时反应和深刻理解,都将对企业的持续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2.4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调整后的内部管理制度能够显著改善国企的运营状况。然而,如果企业内部没有一个可信赖的监督机构来确保相关措施的执行,则会导致企业的经济活动无法得到充分控制,进而妨碍企业的正常运转。特别是在财务方面,缺乏健全的审计、评估、考核等环节,会大大加重企业的经营风险,影响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对于企业而言,有效的内控管理制度以及风险防范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均需要得到监督。因此,只有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制度上的漏洞,才能保证制度的有效性和执行力度。

3 企业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3.1 加大内部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力度

国企应该严谨、高效地进行内部和外部的审计和监督,以确保企业的运行和发展。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市场挑战,企业管理者应该根据当前的情况,仔细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且制定出适当的内控计划。同时,应该重视培养和激励企业的内控团队,让其在日常运营中更加专注和负责,提高团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企业的所有部门都需要密切协作,为企业日常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充分的支持。在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防范工作中,需要对企业的所有事项都进行严格的监控和管理,尽可能消除可能影响企业发展的负面因素,并使企业的监控工作更加高效。通过采取综合的评估和分析,可以更好地实施监控。此外,企业可采取更加严格的流程和制度,确保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防范工作能够得到充分的执行。在风险防范过程中,要坚持引入优质资源,使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更加透明和可靠。为了达到最佳的外部审计结果,企业管理者应邀请专家和第三方机构来协助企业的审核过程。在审核过程中,专家和第三方机构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专业化指导,指出企业在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防范等领域的缺陷,并且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应对措施,使企业经营发展处在稳定的环境中,并确保今后一段时间内企业的战略和发展目标也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落实。

3.2 完善内控体系,加强信息安全

首先,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让员工更好地掌握和执行相关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并积极参与和协助企业的日常运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内部控制措施的执行与落实,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系统,更清楚地了解企业的情况[5]。通过分析和讲述实际情况,企业可以清晰地了解当前自身所面临的或可能面临的风险,并且积极地采取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在完善的内控体系下,企业管理者能够掌握风险识别和预防的技巧,并做出明智的决策,要求企业上下都要认真遵守,从而使整个企业的运营得以顺利进行。其次,管理者还要充当起引导和激励的角色,让每一位职员都能从心底里认同并认真履行职责,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和长远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保护企业的利益,需要改变员工原本的观念,并不断努力提高内部控制能力,可在多个领域,如技术、资源和人员方面提供充分的帮助和支持,确保企业内外部的财务安全。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为了更高效地完成其财务内部控制任务,应大力推行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工作的建设,构筑一个完善的财务共享管理中心,大大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最后,为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国企管理者应该认真思考,采取措施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包括定期的审计、监督、评估等,以确保财务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通过建立完善的内控信息体系,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有效预测和控制潜在的风险。通过加强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措施,企业的各项工作效率会大幅度提高,实现各种信息数据的及时交流,以免发生信息调用、分享不及时的情况。

3.3 提升风险意识,重视风险评估

当前,面对动荡的国际局势和日新月异的经济环境,国企需要应对多种形式的财务挑战,把握好时代赋予的各种机遇。在此背景下,企业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和改进风险防范措施,可以尽可能地降低和减少风险,从而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由于市场经济环境在不断变化,企业管理者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并借鉴风险评估的方法,预测和处置各种金融和经济风险,根据风险评估得到的信息,采取更加精准和实际的策略,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另外,企业管理者需要关注未来的趋势,并加强对资金风险的预警和监督,通过仔细研究各种不同的资金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确保企业财务支出的稳定性。为了更好地预测和处置这些问题,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并通过多维度的评估来确保企业在融资、投资和退出过程中的合法权益。针对财务会计工作的风险,企业领导者需要从多角度加以评估,包括但不限于遵守专业准则、防止财务欺诈、避免财务损失。通过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可以有效地检查和评估会计信息,并且能够促使会计从业者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起到良好的监督效果。企业管理者通过采取多种措施来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也会使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变得有效、可行、规范,并且通过对企业财务人员开展系统化的培训,会减少其工作失误,最终实现风险防范效果的最大化[6]。

3.4 优化内控制度,搭建激励体系

内控管理对于国企的可持续和高效运营至关重要,其不仅涉及企业财务状况,还涉及企业经营决策和行为准则。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和执行一套科学、高效、严格的内控体系,并且加强对相关职能的监督和协调,才能够推动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如果能够同时设计一套持续提高团队士气的激励机制,那么就能够更好地帮助团队成长。因此,企业在具体实施内控管理工作时,要组织和协调团队的行动,执行企业的整体目标。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更加注重完善企业的内控制度,并加强激励措施,让人员的表现能够和绩效、奖金挂钩,避免出现消极工作的情况。只有这样,企业的职员才能够清楚认识到自己的职责,知晓个人能力也会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积极主动地配合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并从自身做起重视财务风险防范,更加关注企业的财务安全,并主动协助企业的内控和风险控制。此外,企业还应该建立和完善内部信息共享制度,以便企业的决策和执行更加透明、高效。

4 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若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需要形成正确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观念,在实际工作中牢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在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的基础上,提高国企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使其能够屹立于竞争激烈的市场当中。通过注重内控管理、防范财务风险、搭建良好的内控环境,可确保企业各项资金的安全性,也让管理效能进一步提高,争取在最小的风险下获得最大的效益,使企业能够健康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正. 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探索[J]. 当代会计,2021(9):72-73.

[2]严莹. 企业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的思路探讨[J]. 中国集体经济,2021(32):151-152.

[3]伊志宏,刘鑫魁. 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化解还是推波助澜[J]. 經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3,43(2):31-45.

[4]王晶菁,王娟. 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财务风险与防范机制探究[J]. 生产力研究,2023(3):141-144.

[5]何斌. 基于风险防控视角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构建策略探讨[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23(4):137-139.

[6]缪贝贝. 国有企业加强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措施研究[J]. 中国市场,2021(1):142-143.

[作者简介]古冠文,男,广东博罗人,佛山市顺德区顺融投资有限公司,中级会计师,本科,研究方向:企业内控、财务风险防控。

猜你喜欢
风险防范财务策略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水利财务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防范及化解
融资融券业务对券商盈利及风险的影响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