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区烟农培训影响因素的思考与研究

2024-04-27 17:36张艳艳赵百英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3期
关键词:烟农培训效果

代 琛,张艳艳,赵百英

(中国烟草总公司青州中等专业学校,山东青州 262500)

0 引言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直接导致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烟农整体结构分布受到极其严重的影响。作为制约烟草行业良好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后劲不足的情况下,无法实现科学种植。针对培训活动而言,部分烟农往往依靠自身经验进行种植,缺乏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相关人员需不断创新培训内容,拓宽培训资源获取渠道。加强技术培训,转变培训方式,在推动培训层面多样化、层次化发展的过程中,切实解决培训期间的问题,进而构建一支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烟农队伍。

1 山东烟区烟农培训现状分析

1.1 烟农组成结构分析

目前,从烟农组成结构角度来看,烟农队伍存在老龄化严重的问题,生产基础较为薄弱。为强化对具体结构信息的掌握,相关人员采用调查问卷、座谈以及实地走访等方式实施调研。以2019~2021年为调查范围,深入分析烟农组成结构。其中,针对年龄分布情况而言,数据显示,年龄处于50~59岁之间的烟农占比50%,40~49岁的烟农占比30%,39岁以下的烟农占比10%左右,60岁以上占比12%。同时,为掌握烟农技术专业水平,对于学历情况同样展开调研,据统计,初中占比达到60%~70%,其次为小学,达到10%~20%。经过综合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烟农整体偏向老龄化,并且文化水平较低,各个年龄段分布较为不平衡,烟草生产工作面临后劲不足的情况,严重阻碍烟草行业进一步发展。

1.2 烟农培训需求调查

为进一步提升烟农整体种植技术水平,充分发挥培训作用,相关人员针对烟农培训需求展开调查,以此明确烟农发展中的问题。在调查期间,主要以烟农、生产技术人员为主体,在这一过程中,相关人员应用VOC/VOB的分析法,以此强化对目标调查群体需求的掌握。针对调查结果而言,部分烟农反映了教材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教师、培训实用性等方面的问题,对此,相关人员应全面总结,并结合实际内容探索良好符合烟农需求以及特点的培训模式。通过良好激发烟农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培训效果,在不断丰富烟农自身理论知识基础的情况下,提高培训满意度。另外,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在培训之后积极组织烟农展开试验,以此增强培训模式的合理性[1]。

1.3 烟农培训满意度调查

针对山东省整体烟农培训情况而言,相关人员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选取部分种植烟草的村子深入调查,全面了解烟农培训满意度情况。根据调查目标,需设定比较满意、很满意等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满意度数据,针对满意度较低的烟农再次进行调查,掌握实际症结所在,以此制定科学的优化措施,提高培训满意度(如表1所示)。为切实掌握影响培训效果的原因,相关人员采用因果关联分析的方法,有效梳理相关末端因素。根据相关原因制定评分标准,以此强化为后续措施优化奠定基础。

表1 影响烟农培训满意度不高的原因统计表

2 山东烟区烟农培训影响因素分析

2.1 内容与需求不匹配

在培训过程中,由于烟农是独立的个体,每个烟农自身学习需求以及学习能力具有差异性,在培训内容缺乏合理设计的情况下,会产生内容与需求不匹配的现象。培训作为烟农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水平的主要方式,在需求与内容不对等的情况下,会直接降低培训效果。从收入结构角度出发,70.46%的烟农所获得的收入占据家庭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在培训内容不见起色的情况下,烟农培训积极性会逐渐降低,严重影响培训效果。现阶段,时代的不断发展推动培训内容也在不断升级,而烟农自身对新技术以及新理念的熟悉程度较差,导致培训效果较低。因此,相关人员需深入探索烟农的实际需求,以此制定针对性培训内容,提高烟农整体满意度[2]。

2.2 缺乏系统性培训教材

教材作为培训活动的主要载体,各项培训环节主要是以教材为核心,而现阶段大部分教材晦涩难懂,烟农文化水平与教材不适应。在新理念以及新技术的学习期间,烟农实际参与性较低。部分教材缺乏对烟叶生产技术的系统性教学,部分无法顺利掌握相关技术,书面理论知识大多只是空谈。因此,需科学制定培训教材,增强培训活动的系统性,避免培训内容过于零散、枯燥导致降低培训效果。

2.3 缺乏高质量师资来源

受基层推广体系的影响,部分培训活动在实施期间往往缺乏高水平、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大部分教师专业性不强,不仅无法实现针对性教学,还会直接降低烟农培训积极性。由于缺乏具有实际经验的技术人才,导致烟农培训活动的师资力量严重匮乏。在此背景下,培训内容逐渐脱离实际,烟农在生产过程中极容易产生与需求相脱节的现象。

2.4 培训形式具有单一性

目前,在烟农培训期间,大部分培训活动主要以授课方式为主,而对于烟农来说,其往常主要在田间劳作,对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不适应性。严肃、专业的课堂对于烟农来说是一种束缚,因此应转变课程教学形式,结合烟农的实际需求以及特点优化教学手段。现阶段,网络化培训手段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大部分烟农实际年龄偏大,无法良好运用智能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烟农参与培训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因此,相关人员需积极转变培训形式,升级并调整网络授课模式,以此实现培训落实到户的目标。

2.5 缺乏合理评价方式

从培训效果角度出发,缺乏烟农合理评价方式,针对烟农积极性、培训针对性而言,由于存在听不懂、重视度低以及内容不合理的问题,需要相关人员进一步深入分析。但是,由于缺乏完善、科学的评价方式,导致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相关人员应加大对评价方式的重视,使其有效反映烟农的真实意愿,以此制定针对性方式。例如,对培训内容是否满意、教师讲课方式是否通俗易懂、上课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对种烟活动有帮助、是否符合期望值等,从多方面出发提高评价精度。

3 山东烟区烟农培训优化措施分析

3.1 坚持按需培训的原则

在优化培训计划期间,相关人员需结合培训影响因素,严格遵守按需培训的原则。结合以往培训经验,合理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从培训内容角度出发,需综合考量烟农文化水平、年龄、培训接受能力以及技术掌握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合学习能力情况,可采取分层培训的方式。为提高预期效果,顺利实现预期目标,在分类分层期间,除了以上各种因素,还需根据种植规模、对新事物接受能力以及烟叶种植年限等指标合理分层。同时,需针对烟农不同层次的需求,简化培训内容,弱化培训难度,采用行之有效、通俗易懂的教学方案,有效克服烟农的短板弱项,实现因需施教的目标。建立科学培训内容体系,以专业能力、综合素养、能力拓展为主要培训模块,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课程,帮助烟农逐步完善自身的知识架构,全面提升培训效果。摸清需求分析,制定系统、科学的教学规划,坚持理论、技能培训活动的有机集合。另外,需拓宽培训范围,针对部分具有种烟致富意向的人员进行培训,促进培训对象的广泛化,以此保证烟叶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3.2 拓宽培训教材来源渠道

部分烟农反映教材针对性不强,无法实现有效学习。从政府角度来说,需做好顶层设计,科学制定烟农培训目标,明确考核标准,确保烟农培训工作能够充分落实到位。同时,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促使烟叶科等部门发挥激励与约束作用。科学制定教学内容,综合考量烟农个性特点。在对烟叶生产中必备知识讲解时,可结合烟农文化水平适当降低或者提高专业名词的比例。严格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运用现代化技术,通过抖音、微视频以及快手等渠道,强化培训活动的时效性。针对教材而言,应注重选取具有实践效果的资源,针对烟叶生产技术、实践经验等方面知识进行讲解,丰富烟农自身实践经验,进而构建知识型烟农队伍。从烟农需求出发,教材的编制需满足能看懂、喜欢看、能利用的要求,以此促进技术推广,实现培训效果[3]。

3.3 组建多元化师资团队

针对师资团队而言,需严格避免盲目性挑选,结合培训内容体系,将其各阶段、各层次的教学内容细化,以此合理确定师资需求。为全面满足培训需求,应积极与烟草产区公司、高等院校进行合作,结合培训专业能力、能力拓展以及综合素养等方面要求,组建多元化的师资团队。在这一过程中,需坚持“1+6+X”的模式,其中1代表专职教师,通过将山东省内6个产烟区的内训师纳入师资队伍,强化师资队伍整体实力。X则代表高等院校方面,例如,烟草种植专家教授、原料工作人员等,不断扩大培训师资的领域范围,为实现高质量、针对性教学提供保障。具备一定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实践经验,可以有效解决烟农在培训期间的各类问题,组建学习型、创新型、教育型的内训师资队伍,以此提高培训活动的灵活性。采用专、兼、聘等有效形式,积极营造利于培训的学习环境,完善培训设施设备,为培训活动的良好进行奠定硬件基础。

3.4 积极创新培训形式

在现代化时代背景下,需积极创新培训方式,采取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的模式,提高烟农整体综合素质。培训形式的进一步创新需建立在培训内容之上,结合培训课程目标可采取现场参观教学、烟农互动教学以及实际操作教学等模式。以烟农为核心,激发学习兴趣,使其能够积极研究并分析种烟过程中的各项问题,以此加强自身的种植信心。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对于部分培训效果较好的烟农可以使其实现对全村的教育培训,增强培训效果,并增加村内烟农的认可度。逐渐形成示范带动力量,在培育新型烟农的基础上,用实际行动激励更多的烟农。采用线下+线上的培训方式,以互联网为载体,使烟农凭借一部手机即可在家进行学习。应用微课教学模式,创新烟农培育方式,在线上学习课堂中,可以积极邀请相关技术专家,以视频形式传授并推广技能知识。在制定教学形式期间,需注重个性化发展,针对不同村、不同烟农采取分等级以及分区域的教学计划,并结合不同时间,制定分阶段的培训规划。另外,可借助线上考核模块把握烟农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线上考核线下内训,在二者相辅相成的基础上,增强信息获取的灵活性,持续提升烟农的文化水平以及技术水平[4]。

3.5 建立培训效果评价系统

为实现对培训效果的精准、客观评价,需建立培训效果评价系统,结合烟叶产生知识相关研究成果,设计初始问卷。在综合分析培训行业满意度的情况下,可结合实际情况编制效果评价表。以烟农个人信息、培训感受为主要指标,使其对培训内容、培训效果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价。基于客观事实角度出发,采取打分的方式,在线上系统中进行发放。为强化数据调查的可靠性,可运用SPSS软件,强化数据可信度。在具体应用期间,以信度系数值为标准,如果在0.8以上则代表可信度较高,反之,在0.6以下则代表可信度质量较低。在本次评价分析期间,数据信度质量较高,相关人员将数据进行权重计算,最终,在经过对此分析、检验之后,可以明确培训效果评价要素覆盖可达到100%。因此,烟农此次对培训满意度较高,能够学到行之有效的专业知识,培训效果较为显著[5]。

4 结语

综上所述,烟农培训活动对于我国烟草行业实际建设情况具有积极意义,需加大对烟农队伍的管理与培训,充分发挥烟农的主导地位。通过坚持按需培训的原则、拓宽培训教材来源渠道、组建多元化师资团队、积极创新培训形式、建立培训效果评价系统,切实稳定烟农队伍,并有效增加烟农整体收入。在实施精准培训的背景下,全面提升烟农综合素质,使其能够顺利提升我国烟叶等级合格率,在增强质量纯度的同时,推动烟草行业实现现代化发展。

猜你喜欢
烟农培训效果
影响巫溪县烟农队伍稳定的因素分析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福建烟农种植规模效率实证研究
关于烟农合作社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