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常
(新泰市青云街道办事处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山东新泰 271200)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农产品经济理念都属于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建设要求,应当明确两者存在的基础联系,并结合农业实际需求,采取科学有效的建设策略。通过整合策略方案,让可持续发展能够真正与农产品经济整合,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为农业的绿色化转型打下坚实基础,创设符合中国梦、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的农业黄金时代。
农业可持续发展属于一种新时代的绿色化发展理念,其重点集中在满足人类当前与未来农业产品需求的层面,以此为基础拓展出保护和改善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分支。可以认为,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农业以及生态、社会方面的协调发展,注重建立具有多样化效益的农业经济体系。这一概念与绿色农产品经济理念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互动。比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够为绿色农产品经济体系提供至关重要的保障条件。只有在实现农业经济保障的前提下,绿色经济才能够真正实现改善恢复,建立稳定协调环境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农业才能够生产符合质量标准或是环境友好标准的农产品,让消费者对健康、营养的农业需求得到满足[1]。而另一方面,绿色农产品经济本身也可以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发展相关经济的前提下,农民基础收入与福利能够显著提升。这种提升会刺激相关群体深入参与到绿色生产活动内,进而形成良性的循环体系,有利于转变传统的生产观念,减少农业对于环境、资源的依赖程度,从而从根本上增强农业的综合效益与核心竞争力[2]。综合探究,可以发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绿色农产品经济具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两者在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可以为乡村振兴理念的落实创设优良条件,同时也对建构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具有关键意义。
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绿色农产品经济建设均属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两者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道路上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意义。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在这两方面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就,如表1所示。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通过综合分析发展现状,能够明确可持续发展以及绿色农产品经济在未来道路上的关键需求,对于贯彻乡村振兴理念、提高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了6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了71%。这个数据证明我国的农业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效益已经显著提升。2022年,我国单位面积粮食产量达到5.9 t/hm2,比2010年提高了12.4%;农业总产值达到6.6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2.7倍;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6.8万元/人,比2010年增长了2.6倍。
表1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农产品经济发展情况一览
我国的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节约能力也处于不断增强的状态。我国通过实施农业节水工程,同时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显著提高了农业用水效率。我国还积极实施了农业节能工程,通过推广节能减排技术,降低了农业能耗强度。除此之外,我国也组织开展了农业循环利用工程,通过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提高农业的资源利用率。2022年,我国农业用水量为3.7亿m3,比2010年下降了9.8%;农业能耗量为2.8亿t标准煤,比2010年下降了8.2%;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比2010年提高了15%。
而且,我国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方面也取得了较为积极的进展。通过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我国有效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级别。同时,借助生态修复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农业生态系统功能,提高了农业生态效益。2022年,我国化肥使用量为5.8 kg/hm2,比2010年下降了8.2%;农药使用量为2.9 kg/hm2,比2010年下降了4.6%;农业面源污染总量为1.2亿t,比2010年下降了10.4%;农业生态修复面积达到0.1亿hm2,比2010年增加了1.2倍(见表1)。
在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以及绿色农产品经济体系同样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我国农业资源环境的整体处于日益恶化的状态。农业生产活动经常会受到自然灾害问题的影响,同时农业方面的污染源与生态退化问题也较为突出。这些问题都会削弱农业活动的生产效率,也不利于资源可持续利用率提升。而且,我国绿色农产品的供给存在一定不足问题。大部分农产品生产规模与质量尚处于有待提升的状态,同时监管溯源体系也存在一些缺位情况[3]。在这种情况下,绿色农产品的基础成本与市场价格始终处于高位,最终便会导致消费需求与供给脱节,严重影响绿色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支持体系还有待完善。相关法规与政策体系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整体约束与激励机制不完善。这些问题都会影响绿色农业的科技创新效果,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社会参与和协同。因此,需要重视这些问题,并尽可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让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绿色农产品经济能够合理解决挑战问题,使乡村振兴理念得到真正贯彻。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应对农业发展挑战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三农”工作的理论,我国需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层面着手,尽可能推进农业体系的绿色化发展,尝试解决当前面临的资源约束、环境压力以及质量安全等诸多问题。现阶段,我国农业体系所采取的生产方式普遍处于较为粗放的状态,经常会造成多种农业污染问题,也容易导致生态环境快速退化。另外,农产品的供给不足与农民收入增长过慢,也会削弱农业整体的竞争力与发展潜力,不利于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要求的充分落实。因此,在应对这些挑战的过程中,必须积极贯彻乡村振兴的基本战略要求。通过推动农业绿色化转型,构建完善且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与经营体系,为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农业架构创造有利条件。通过此类途径,使农业生产能够真正与资源条件整合,为农业现代化以及乡村振兴的有机统一构建完善的理念。
在实践过程中,应当坚持农村与农业优先发展的理念,专注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尽可能增强技术附加值,让农业体系能够真正向数字化与智能化的方向转型。另外,还应当坚持农业的绿色化理念,以此推进化肥的减量提效要求,实现减量控害的目标。除此之外,也需要注重农业生产的多样性,尽可能探索符合农业主体地位的建设路径,为农业与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创造理想条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进一步加快农业的绿色转型步伐。通过这种方式,合理应对资源、环境以及质量方面的种种挑战。在实践过程中,应当继续加大资源保护和利用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我国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较低,同时经常会遇到水资源、耕地资源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问题[4]。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应当着重推进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工作,同时致力于提高耕地的质量与产能,以此实现粮食安全与稳定增产目标。另外,也需要注重强化农业的节水理念,积极推动节水灌溉技术方案落地。通过此类途径,实现水资源的节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还应注重推动农田退化治理,帮助生态系统形成稳定的功能状态,使其能够重新发挥作用,为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实打下坚实基础。
还应加强农业方面污染源的治理力度,优化农业生产环境。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程度较为突出,化肥、农药以及畜禽粪便经常会造成土壤、水体的污染。在这种情况下,为合理应对负面问题,需要积极推进综合防治技术,积极应用绿色化、高效化的有效措施。通过强化资源利用等途径,提升化肥与农药利用率,实现整体的减量与增效目标。此外,还应当注重建立长效的防治体系,针对源头进行综合化控制与管理,在平衡成本与收益的基础原则之上,实现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与减量化转变目标。综合分析,继续加快农业的绿色化转型,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从实践层面开始,向相关发展指标继续努力,争取在2025年实现良好的治理效果,让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表2所示。
表2 农业绿色发展指标及2025年目标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维持质量与安全的目标基础上,保障粮食安全与农民收入,应当积极贯彻创新驱动理念,探索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路径[5]。在实践过程中,需要积极增加农业科技的实际投入,并优化相关资金的配置与使用策略。通过此类方式,实现社会资本的参与诱导效果,充分提高农业科技的投入效益。同时,还应当注重完善农业科技的创新体系,建立以企业为核心、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框架。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探索有效的战略规划途径,让农业科技能够真正实现协调发展的目标。另外,也需要注重农业科技的成果转化。通过搭建稳定的转化平台,让相关服务支持范围得以拓展,有效激发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为应用率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除此之外,也不能忘记农业科技的人才支撑作用,需要积极探索人才培养与引进途径。以此为基础,尝试建立稳定的激励和评价方案。通过这种方式,为农业科技领域提供一批具有高素养的人才。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当着重探索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路径,使其能够为可持续发展以及绿色农产品经济提供稳定支持。同时,其也属于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之一,因此要深入实施振兴策略,使科技创新速度能够进一步加快。
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农产品经济建设过程中,从实践层面的问题着手,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案,让这些问题能够得到科学解决,促进乡村振兴理念的真正落实。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积极贯彻创新驱动等理念,从科技创新层面着手,让市场导向真正得到充分重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使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到合理贯彻,为绿色农产品经济的稳定发展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