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古诗词演唱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4-04-27 12:34李芸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4年3期
关键词:阳关三叠静夜古诗词

李芸

随着《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艺术教学全面进入核心素养新时代,基础艺术课程整体结构、内容、教学实施、学业评价发生重大变化。大单元教学设计如何将各学段的知识纵向与横向相联系进行教学设计,并将学科融合体现在教学设计中。这是音乐老师们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已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笔墨,它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民族情感,对于推广中华文化、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高人们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进行古诗词歌曲教学时,教师如何在大单元视角下进行教学设计,我谈几点建议。

一、厘清知识脉络,纵向分析教材

音乐教学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以便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一)清晰认识教材的整体结构

这包括了解教材的主题、章节划分、知识点分布等。通过对教材的整体结构进行分析,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如:湖南文艺出版社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第十一课主题是“月夜”人文主题,完成本课的教学内容需要2个课时。通过纵向梳理一年级、二年级音乐教材中与本课相联系的内容可知,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歌曲在一年级上册第七课有《月亮》、《小白船》;一年级下册有《星光圆舞曲》;二年级上册第六课有《蒙古小夜曲》、《望月亮》。这些内容为二年级下册第十一课的单元学习在内容和意境上奠定了基础。本课单元教学内容分别是简易二声部歌曲《月圆曲》、萨克斯独奏曲《月亮河》、古诗词歌曲《静夜思》和童声合唱《美丽的夏夜》。教师善于纵向分析教材,以厘清上下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可以为本单元的学习铺垫意境和营造氛围,也为2课时内容的设计与分配做到有目的、有指向的划分。第1课时内容可设计为复习演唱一年级上册第七课《月亮》、《小白船》,新课教学内容为演唱《月圆曲》、欣赏《月亮河》。新旧四首曲子都是四三拍的音乐,在音乐知识上是巩固,在演唱、欣赏方面是更新和提炼。本单元第2课时内容设计确定为复习二年级上册第六课歌曲《蒙古小夜曲》、《望月亮》,新课教学为歌曲跟唱《静夜思》、欣赏《美丽的夏夜》。这样可将音乐知识四三拍与四四拍进行对比,在音乐情绪与意境方面又起到了层层递进的思念与感恩的美育情感渗透。新课单元从多个侧面描绘了月夜的景,抒发了月夜的情,情景交融。本单元设计为学生铺设两个小台阶,歌唱的技术台阶:一是《月圆曲》,出现了填充式的简易二声部;二是《静夜思》,古诗词歌曲的昆曲风格对学生是种新鲜的体验和挑战。情感体验的台阶:本单元的音乐作品,相比前面单元的内容,更多的是一些对内心情感的细腻刻画,要让善于感受并表达情感的孩子,转向对内心情感世界的关注。

在教学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九单元《文人情致》作品鉴赏《阳关三叠》这首古代歌曲“琴歌”作品时,如何串立起小学至高中的古诗词歌曲大单元的纵向联系呢?我们首先需要在作品的人文情怀上构建起文化和历史的理解。两首作品的词作者都是同一时代的诗人,作品的思想情感都表达了对亲人、朋友的不舍,是具有家国情怀的作品;其次,在旋律上进行分析,《阳关三叠》是根据王维的诗词《送元二使安西》而创作的古代琴歌,曲调是民族五声商调式;湘艺版二年级的《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作词,现代作曲家黎英海吸取昆曲唱腔的特点创作的民族六声宫调式歌曲。两首歌曲都是运用中华民族调式创作而成。在唱腔上,《静夜思》借助于昆曲的演唱行行腔特点,而《阳关三叠》则是将古代琴歌的唱腔二度演绎再现,两首歌曲都将中国元素运用到旋律中。云南省大部分地区的小学、初中使用的是湘艺版的教材,高中音乐鉴赏使用的是人音版的教材,教师通过对小学所学歌曲的回顾,串联了文化层次上的理解,又让学生通过音乐认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及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坚定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在审美感知上,通过听赏与演唱体验、感悟音乐的美,通过传承优秀文化,提升人文修养,陶冶情操。在艺术表现上,通过复习聆听演唱《静夜思》、学习演唱《阳关三叠》上阙培养学生的情感内涵;再通过学生的自编情景表演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创编活动,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升学生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能力。

(二)分析教材的知识脉络

在了解了教材的整体结构之后,教师需要进一步分析教材的知识脉络,从音乐表现要素上引领学生鉴赏歌曲。这包括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知识层次的划分等。通过对知识脉络的分析,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音乐知识。在一年级的教材中要求学生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休止符;二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认识十六分音符和反复记号;四三拍的强弱关系。在二年级下册第十一课的学习内容中,引导学生聆听、体验童声二声部合唱,初步认识了解“合唱”的形式这一音乐知识,以及《静夜思》这首歌曲中“0”八分音符的演唱停顿,引导学生用“声断情不断、声断气不断”的方法跟随老师演唱6 0 2 7 6,感受昆曲行腔有韵的特点。同时,在跟唱歌曲的基础上用身势律动感受四四拍的节拍特点。到了高中阶段,通过对《阳关三叠》这首歌曲的朗诵、听赏与演唱,分析旋律的调式、强弱、合唱演唱的和声色彩、音调起伏的变化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达和形象刻画。在获得精神愉悦美感的同时,要对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人文性做出判断和反思。根据这一目标的达成,可以让学生在演唱与情景表演的创编实践中,再以口头表达、书面评论等形式畅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

厘清与本单元教学内容的上下纵向内容、音乐知识之间的聯系,既巩固了旧知,又为新内容的学习与传授开阔了思路。通过对知识、内容脉络的分析,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音乐知识,并进行演唱与听赏。纵向分析教材是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反思与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环境。

二、分析学情,横向设计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知识脉络,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这包括了解学生的学情,根据学情分析应该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技能和素质等。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二年级下册“月夜”这一人文主题的单元中,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为:(一)能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月圆曲》,体验其美好意境;尝试采用填充式的方法,进行二声部合唱,感受和声的美妙。(二)能认真地聆听萨克斯独奏《月亮河》,记住其音乐主题,并用颜色或线条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三)认真聆听《静夜思》,感受古诗詞歌曲的风格和行腔韵味,并能随乐模仿跟唱。(四)认真聆听《美丽的夏夜》,感受童声合唱的魅力,能随乐律动体验歌曲的愉快情绪。

歌曲《静夜思》和《美丽的夏夜》安排在第2课时。教学目标设计为:(一)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对古诗词歌曲有初步的感知和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二)通过欣赏、对比夏夜和秋夜的不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单元主题“月夜”(审美感知);(三)认真聆听歌曲《美丽的夏夜》,体验歌曲夏夜和谐、宁静的美好意境和欢快愉悦的情绪(审美感知);(四)认真聆听歌曲《静夜思》,并能随老师多遍模仿跟唱带有昆曲音调的歌曲旋律,行腔有戏曲韵味的音调(审美感知、艺术表现);(五)通过调动学生感官带入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思念的情绪氛围之中,主动参与演奏、声势、律动、即兴表演等活动(审美感知、创意实践);(六)通过听赏不同曲风的古诗词歌曲《静夜思》加深学生的印象,走进学生的内心,发自内心的喜欢古文化、古诗词歌曲,通过感受和体验歌曲,从小养成热爱古诗词音乐文化的情感,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审美感知、文化理解)。

高中音乐鉴赏《阳关三叠》教学目标设计为:(一)审美感知:聆听《阳关三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初步掌握有关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基础知识。(二)艺术表现:通过对歌曲《阳关三叠》的哼唱,探究段落重复的遍数以及音乐情绪的变化,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古代歌曲的韵味。并以戏剧表演的创编方式情景再现表现词曲。(三)文化理解:通过了解古代歌曲,让学生知道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通过两个学段的教学目标设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音乐基础知识的内在联系、审美感知的层次变化、文化理解的深度、艺术表现上的共同特点为歌曲演唱的意韵同归。

三、学科融合,任务驱动,巧设教学活动

在明确教学目标之后,教师需要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这包括选择教学方法、组织课堂讨论、安排实践活动等。在“月夜”这一人文主题的单元中,可以设计一个充满诗意乐(月)意的标题,名为“与月对歌”。这个标题旨在激发学生对诗和歌的兴趣,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学科融合和设计情景教学活动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任务一:听一听,识速度,知情绪。听老师的范唱,感受歌曲的意境,了解音乐的速度与情绪。任务二:读一读,跟节奏,感韵律;音乐与文学相结合。任务三:唱一唱,品韵味,入诗境;在演唱中感受歌曲昆曲戏腔的韵味,体会诗词的意境,并谈谈通过演唱你想到了哪些与你关系密切的人。任务四:演一演,延文化,展才情;小组合作用演唱、演奏、舞蹈、拼图作画等形式自主练习,汇报表演,激发锻炼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在备课时,教师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以及任务学习,驱动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高中音乐鉴赏《阳关三叠》和鉴赏学习中,抓住“歌中有诗,诗中有曲,曲中有画,画中有情”的特点,让音、诗、画三者联结进行教学,通过音乐与诗词唤起古诗中的画意,激发学生的联想。导入环节,可设计为“听古诗词歌曲,说诗名”,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任务一:学生自主领读“中国古代歌曲、古琴”的简要介绍,了解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况。任务二:赏画吟诗。教师选一幅与《送元二使安西》意境相合的中国画,通过赏画吟诗,体现出学科融合。任务三:吟唱琴歌《阳关三叠》上阙。通过学习体验琴歌的演唱了解中华民族五声商调式,了解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中起承转合之“异曲同工”之妙及琴歌的艺术价值。任务四:以戏剧表演的创编方式情景再现表现词曲。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分组合作进行歌曲演唱形式的创编、朗诵形式创编、情景戏剧表演、想象绘画,丰富课堂,激发学生的艺术创编能力。课堂在任务式的学习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最后,师生共同谈一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营造师生在平等的语言环境中升华民族情怀,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将两个学段的教学内容进行任务驱动设计分析,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任务“音、诗、画、演”中包含的音乐、历史、语文、地理、美术、戏剧表演等学科巧妙融于其中。

古诗词演唱大单元教学增强了学段意识,关注了学段学习中学生思维、能力、知识与情感的前后联系,基于课程标准将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构,适度进行了教学调整,从一个知识点、一首歌衍生出了更多的音乐要素和学习资料,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中国孕育出了璀璨夺目的传统文化,其中蕴含着深厚的美学价值。古诗词歌曲就是这样以它独有的魅力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它饱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以独特的韵律节奏熏陶中华儿女,唤起人们的想象,引起共鸣。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诗词吟唱的传统,诗词演唱架起了当代学生与古代文人沟通的桥梁,在艺术实践中,润物有声地感受着歌中有诗,诗中有曲,曲中有画,画中有情的美学意境。中小学中国古诗词歌曲演唱教学不仅有利于对语文学科诗词理解、易于记忆,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有着极大的美育教育意义。古诗词歌曲的美在于它的诗性美和音乐美的有机结合。中国古诗词讲究对仗、平仄,音韵优美,易于吟诵,“诗乐同源”,具有很强的诗性和音乐性。

中国古代歌曲以及古诗的传承,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底蕴的独特魅力。现代音乐学者和艺术家们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复原,以及对民间音乐素材的挖掘整理,不断尝试重构古代音乐风貌,使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它不仅是对历史记忆的守护,更是对民族精神家园的坚守和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的重要贡献。在诗词的习唱中陶冶情操、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对整个国家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坚定文化自信能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增强民族自豪感。在现代社会,我们仍需倡导和实践中国古典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这份独特的艺术瑰宝得以永续传承,为世界文化艺术多元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阳关三叠静夜古诗词
静夜思
踏青古诗词
静夜
静夜思
“阳关三叠”怎么唱?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从《阳关三叠》中探析中国古诗词歌曲的演唱艺术特点
《阳关三叠》曲谱版本研究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