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颖
金融资本作为一种社会资本,如何助力农业科技企业,提升企业发展的硬核科技属性,事关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及乡村振兴的高标准实现。
根据部门公开信息及数据平台统计,截至2022年底,本市从事农业产业且拥有有效知识产权的农业科技企业的数量为715 家。
1.经营范围广泛,海外竞争力不强。目前农业科技企业主要涉及农业种养殖技术、基因育种、生物农业、农业环保、农业自动化、农业信息科技,以及农业深加工等领域。其中,涉足自动化、环保以及生物农业产业的企业较多。只有5%的企业涉及海外业务,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
2.总体规模较小,科创属性不强。注册资本金5000 万元以下的农业科技企业占比69%,其中30.5%企业注册资本在1000 万元以下。在农业科技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40%,占上海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的3%。农业科技企业中的专精特新企业占上海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的2.5%;专利申请数量占上海专利申请总量的2%。
3.市场化程度不高,品牌意识较淡。目前农业科技企业专利的申请率达到99%以上,说明对核心技术的重视程度还是较高的,但是商标的注册率只有73%,很多农业科技企业的品牌意识还不够,市场化转型的程度还不够。
经过近年来各类政策的引导支持和扶持,农业科技企业已经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但是由于科研人员缺乏、科研经费有效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未能有效打通、产学研全产业链尚未建立等瓶颈问题,加之农业产业投入大、周期长、预期不明朗且投资回报率较低的行业特点,农业科技企业与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先导产业相比,发展的速度、广度与深度,都存在不小的差距。这种差距导致了金融资本在对接农业科技企业的时候,患得患失,犹豫不决。而另一方面,缺少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介入,使得农业科技企业过份依赖于产业政策和项目扶持,还处于“等、靠、要”的阶段,无论是在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方面,都存在层层障碍,缺乏参与市场竞争的主动性,活力不足。
近年来,从全国层面来看,金融资本投资农业科技呈现以下趋势:一是投资力度不大。2019-2021 年我国农业科技领域的资本投资规模分别为303 亿元、325 亿元和364 亿元,绝对值不高,占农业增加值比例不到0.2%。二是投资呈加速增长态势。据不完全统计,2019-2021 年我国农业科技领域的资本投资规模逐年上涨,从2021 年开始投资规模呈现加速态势。2022 上半年尽管受疫情不利影响,但农业科技领域的投融资额占比却仍在提升,不少此前关注其他赛道的投资机构都转而研究和投资农业。三是投资热点较为集中。近三年,在资本市场挂牌上市的农业企业主要经营领域集中在农业科技发展的主流方向:生物育种、农机装备、未来食品制造等。
截至2023 年,上海农业科技企业挂牌上市16家,占农业科技企业总量的2%。其中,主板上市4家、新三板上市9 家。呈现两个特点:一是上市企业占比较少。从主板来看,上海农业科技类企业上市公司数量占上海本地上市总量的1%;新三板中,上海农业科技类企业上市公司数量占上海本地上市总量的0.5%。二是新三板成为农业企业上市的主要方向。主板近三年无本地农业科技企业上市记录。新三板对上市条件的要求相对宽松,另外深交所已明确把农业企业列为上市负面清单,上交所风向也有所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业企业上市渠道相对狭窄。
1.建立农业科技企业管理库。目前科委、经信委已建立了中小微科技企业“两库”管理体系,对企业孵化、项目支持、产业基金、直接或间接融资方面有了系统性的支撑。但针对农业科技企业,尚未形成专门管理库。建议根据农业科技企业现状,制定标准的评估机制,加强企业入库管理。
2.完善目前科技兴农项目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支撑作用,将科技兴农专项从项目制逐渐转变为奖补制。可尝试通过科创指标的合理设置与加持,对企业进行考核,加强过程管理,按照考核结果给予奖补资金。重点加强对“专精特新”农业企业培养孵化,形成鼓励创新、支持创新、成就创新的蓬勃生机。
3.打造农业科技头部企业。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企业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与财务结构。试点引入中介机构加强对其辅导力度,以促进其直接债务融资,助力企业做大上市,打造本土头部企业。
1.拓宽信贷融资渠道。引导政策性银行在其业务范围内为农业科技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推出适合农业科技企业特点的专项贷款产品,同时将科技企业已经较为成熟的融资产品,如高企贷、知识产权贷、专精特新贷、供应链金融贷、小巨人贷等信贷产品推广到农业科技企业中。
2.打通股权融资渠道。围绕农业科技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不断培育优质上市资源,拓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登陆科创板应用场景。对发展期和成熟期的农业科技企业,引入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建立农业科技企业上市培育系统,对市场潜力大、开发前景好、产业关联度高、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大的农业科技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助力企业做大上市,实现证券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已上市创新型企业再融资和进行市场化并购重组。
3.建立农业科技企业产业基金。适时成立乡村振兴基金(农业科技产业基金可作为平行子基金),通过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引入银行、保险等金融资本作为LP,通过股权投资和投贷联动方式,加大对农业科技企业创新支持。同时设立目标导向的乡村振兴产业基金绩效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在产业基金退出方面,可考虑公开上市、股权转让、股权收购、控股股东回购等多种退出方式。
1.完善产业支持政策。将融资贴息贴费政策,扶持对象扩展到农业科技企业,同时考虑到中心城区农业科技企业的特殊性,允许科技型农业企业直接向农业主管部门申报。加大对农业科技企业的政策性担保信贷投放力度,通过“政银担”“银担”等多种合作模式,充分发挥政策性担保优势,引入资金“活水”,服务农业科技企业。
2.探索上海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通共享机制。探索利用产权交易市场,打造高水平的农业科技成果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金融全链条生态,构建“科技成果+金融”的创新服务体系,提升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助力农业科技企业融资能力。发挥产权交易市场非标准化资本要素市场功能,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科技企业,打造农业投行服务模式,为各类涉农企业发展提供股权配置、改制、境内外上市、权益融资、重组并购、质押融资等系列服务。
3.创建上海市农业科技发展产业技术联盟。联盟以“创新、合作、共享”为目标,为国内外投资者对农业高新技术项目的筛选、推荐、风险评估、市场分析等提供服务, 为农业科技企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同时收集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加强政策进一步完善与聚焦。打造成为懂科研、能推广、善经营、会运作的服务平台,解决金融机构与政府主管部门、农业科技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4.研究建立农业科技企业信息平台。健全平台管理和政务公开制度,充分发挥农业主管部门的引导服务作用,结合各地招商引资工作,整合发布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动态等信息,有针对性地向国内外具备投资能力的各类资本推送,增加企业曝光度和融资机会。
1.成立促进农业科技企业发展的联席工作会议制度。由市农业农村委牵头协调市科委、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市金融办、市银保监局、市证监局、市财政局以及市人社局等,通过联席会的顶层设计和督促协调,形成系统的政策支持体系以及适应科技型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制度和差异化的考核机制,营造金融资本“愿投敢投”的支持环境。
2.加快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科技园(谷)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主要内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依托“线上+线下”联动模式,集聚农业科技资源和主体,帮助农业科技企业有效链接产业、园区、高校院所以及金融资本等,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推动农业科技企业孵化成长。
3.建立和完善风险规避机制。探索农业科技保险,除通过保险机制分散农业科技企业生产中的风险以外,可探索由风险投资机构和农业科技企业联合为农业高新技术购买科技保险,由保险公司、科技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共同分担企业失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