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红波
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共产党员加强政治修养的核心内容。政治认同源自理论认同,政治坚定源自理论清醒。共产党员要深入研读马列经典,掌握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学说的基本原理,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牢牢建立在理性认同的基础之上。
实现共产主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实现共产主义,也即实现人的解放的路径:工人组成政党,政党开展革命,革命获得政权,国家集中生产工具尽可能增强生产力的总量,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这一路径中,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也是这一路径的思想精髓。比如,工人要组成政党,就是在无产阶级政党内部要实行集中统一领导;比如,“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就是无产阶级政党在政治上要领导国家政权;再如,国家集中“一切生产工具”,就是无产阶级政党在经济领域要通过公有制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实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必然性在于:一方面,在政治上,无产阶级的敌人异常强大,迫切要求集中工人阶级的力量以应对共同的敌人;另一方面,在经济上,生产力的总量还较小,还难以支撑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也难以巩固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
党的领导地位是由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组织的自身特性所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异化劳动导致私有财产的基本逻辑,认为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周期性地爆发危机。要实现人的解放,就要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那由谁来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呢?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因受压迫而最富有革命性,因置身大工业生产中而最富有组织性,因其社会地位而最富有代表性。基于此,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共产党人在实践方面“是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也就是说,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属性决定了其必然担负着领导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的历史重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共产主义的唯一正确道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由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强国之路的伟大成就所证明了的,也是由共产主义与党的领导的内在统一性所决定的。
共产主义的政治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从各种错误思潮的批判中提出来,也是批判各种错误思想的过程中得到捍卫和坚持的。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前,空想社会主义或者空想共产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就已经存在,粗陋的共产主义、民主或专制的共产主义、处于私有财产也就是在人的异化影响下的共产主义。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这些思想进行了深刻批判,认为他们把占有财富作为唯一目的,主张绝对平均主义,主张以一种私有制代替另外一种私有制,通过拉齐补平,以人人都是私有者代替少数私有者,宁愿一起穷,不愿他人富。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这些主张虽然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看到了劳动和资本的对立,也强调人的自由和解放,但都没有把握私有财产的本质,从而导致其无法找到摆脱资本主义困境的合理路径。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进一步对这些所谓的共产主义思想进行了批判,认为这些“体系的发明家”“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在此基础上,他们强调共产主义不是主观臆想的结果,而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客观结果,要通过消灭异化劳动、扬弃私有财产,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解放,才能真正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同形形色色的非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批判和政治斗争中,深刻揭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正确路径,捍卫了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有诸如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以及各种打着马克思恩格斯旗号的非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就要像马克思恩格斯那样,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马克思主义的整个学说,旨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主义,与“半截子”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把现实的人作为唯物史观的前提。马克思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社会,认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同劳动活动相异化、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最终导致人同人的本质相异化。工人生产的产品越多,他越贫困。由此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分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两大对立阶级,两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冲突越来越激烈。因为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主张通过扬弃私有制,进而解决人的异化问题,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共产主义,“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也就是说,共产主义虽然表现为对私有财产的扬弃,但其实质上是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是“为了人并且通过人对人的本质和人的生命、对象性的人和人的作品的感性的占有”。所谓“通过人”,就是不单纯通过扬弃私有财产而实现共产主义,而要通过解决滋生私有财产的工人的异化来实现共产主义。所谓“为了人”,就是共产主义不是简单地否定私有财产,而是要实现人的解放。所谓“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就是说物质只是人的解放的一个方面,共产主义社会的人应该得到全面发展。
共产主义旨在人民的解放。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就是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时代新征程,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界一样,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这些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志和行动,也不受人的主观意识所影响。这一历史过程的内在实质,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它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就要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用这一基本原理分析资本主义社会,认为资本主义存在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在生产上表现为个别工厂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对立。这一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已经容不下生产力的发展需求,必须变革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社会占有。由此,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指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但他们也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强调了这一过程的长期性,提出了“两个决不会”。也就是说,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必然的历史过程。一方面,共产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积极扬弃,资本主义的发展,孕育着共产主义的积极因素。资本主义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积累财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共产主义锻造工人阶级队伍。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或者共产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就将共产主义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其中脱胎于资本主义社会并保留旧社会诸多特征的“第一阶段”是实现“高级阶段”不可逾越的必经的阶段。列宁基于现实社会主义诞生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这一实际情况,在《国家与革命》中把马克思指明的“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而把“高级阶段”称为“共产主义社会”,并强调要防止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防止党内“左”倾教条主义和右倾机会主义,确立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和策略的基本原则。
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就要深刻领悟“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内在逻辑,坚信资本主义必亡,但不会速亡,共产主义必胜,但不会速胜,共产主义是长期的,但不是遥遥无期的。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把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统一起来,既不超越阶段,也不落后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