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蒋伟平
自2016 年3 月起运用中医古法刺络放血疗法结合西药亚铁片补血支持治疗,主要通过对不同病症的临床治疗进行长期观察,发现放血量少无法达到治疗效果,放血间隔长病情易反复。刺络放血手段是一种极具中医特色的治疗技术,在临床中易于操作、疗效显著、便于推广等独特优势[1]。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人体在经过长期放血后,有利于改善睡眠、增加食纳、提高身体愈合能力。笔者从刺络放血这一中医特色治疗技术在高血压、食管癌、腰椎间盘突出、阿尔茨海默病、心律失常等病症防治中,并从现代医学领域找到最接近经络本质的研究成果,针对经络的实体等疑问提出了个人的一些浅识陋见。
刺络放血是以尖锐针具、点刺或散刺人体皮肤,放出暗红、紫黑色血液或血块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这种方式又称为放血疗法、刺血疗法、刺络法等。当前,临床中常用的是王秀珍所著的《刺血疗法》,利用三棱针在显露的静脉刺血,从而达到改善睡眠,提高身体愈合能力的作用,如在周围性面瘫、高脂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2-4]。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传统刺络放血导致失血性贫血的副作用已被攻克,配合硫酸亚铁片或琥珀酸亚铁片生血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在长期放血中服用。如果在治疗中需要短期内大量放血,导致急性严重贫血,可以采用输血的方式来补充。短期大量放血导致的气虚症常规用人参大补元气进行处理,这种更有利于病症治疗,让长期大剂量放血具有可行性。
通过实际操作发现,身体素质较低、病症严重的患者,需要较长的治疗周期,有临床观察有一年多病情才能稳定的情况,如针刺的位置感觉到疼痛难忍,说明经络不通程度重,不通则痛,在当前临床中笔者还无法很好缓解放血初期治疗时的疼痛问题。但是,病情严重者,在放血过程中局部皮肤会出现破溃,留疤等问题,且人体十二经络及任督二脉,可能多处都需要放血,容易顾此失彼,而短期内的大量放血会导致重度贫血,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病情严重时需要拉长放血间隔期,并终生坚持,如果没有足够的认知和信心,会半途而废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经络学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国学的瑰宝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很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研究。首先,在50~70 年代经络现象的发生,主要是日本经络敏感人群和法国、日本的穴位低电阻研究,继之我国大规模经络感传的研究,揭开了经络现象研究的新篇章。其次,是80 年代,对经络客观定位和经络的证实,也就是对:声、光、热、电和核素等对经络的检测和 三种生物物理学方法(即隐性感传、低阻抗、高振声)对14 经脉的严格定位,其宽度在1mm 以内,并有形态学根据。最后是90 年代,对经脉血气运行功能及其物质基础的研究[5]。在当前研究中,人们还有诸多没有解开的谜题,虽然在研究中发现了经络的生物物理学定位和形态,但是它的生理功能和物质基础依然是个谜。
现代医学中微循环可能是最接近中医经络本质的。微循环是血液循环中最基层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人体中的每个器官、组织、细胞都需要微循环的毛细血管提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起到了第二次调节供血的作用,就像人体的第二心脏。如果只是靠心脏收缩不可能有效地将循环系统中的血液输送到各种组织细胞,必须依靠微血管自身的节律性运动的配合[6]。但毛细管血液流速极慢,每秒只能流动0.41mm,极容易出现血管堵塞,血行不畅的情况,这样就会影响细胞代谢,导致细胞不能汲取充分的营养,造成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不能运转。轻者机能功能退化,重者疾病发生甚至死亡[7]。
清华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研究中心出版的《百病之源——微循环障碍》中认为微循环是百病之源。如果将人体血液在稍大血管中的循环看作是机械运输部分来加以忽略,那么人体其实就是一个庞大的微循环系统。这个系统是人体生理功能赖以生存的主体,也可以说是人体生理功能之所出。此观点与中医经络的方向性、时间节律等理论不谋而合。经络是内外相通,络属脏腑,并不是点对点、局部对局部的关系,经络气血是相通的。例如,头疼可以通过疏通腿部经络缓解。这个特性也符合微循环的海涛式灌注的特点,例如,嘴唇上长了黑斑,是因为嘴唇局部气血不足,血液流量较小,无法带走代谢物,我们可以通过脾经血海穴针灸或刺络放血来疏通气血,消退嘴唇的黑斑。这也就是中医中常说的经络不通,气血遭到截流,这时只要把淤滞点打开, 气血就顺畅, 就能到嘴唇这里来, 随着气血流量增加, 局部问题就解决了。
众所周知,生命经历“幼年——成年——衰老”这个过程,是由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生命过程也是一道程序。染色体是实体可见的,但是经络作为气血运行的通道是不可见的,经络可决生死处百病,基因和经络决定的是同一件事情,按照阴阳理论,两者之间是阴阳关系,基因为体有形,经络为用无形[8]。 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基因很可能就是经络物质的实体。
瘀血学说始于《内经》,其中有血泣及恶血的论述。《灵枢·痈疽》有言:“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即寒邪客居经络之中则血液凝滞,血液凝滞则经络不通。汉代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有瘀血之命名。血液运行不畅的主要原因是血液在闭合的毛细血管中,导致无法回流,也不能到肺部中进行气体交换,成为淤滞的血、不动的血。从细胞的角度来讲会出现缺氧、代谢下降、产热减少,局部组织温度降低等情况;从血红蛋白来讲,血红蛋白增加,血色暗紫;从红细胞来讲,会出现红细胞积聚,血液凝集,淤血会导致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升高通透性增加,水、盐和少量蛋白质可漏出,漏出液潴留在组织内引起瘀血性水肿。例如,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造成红细胞漏出,就会形成小灶性出血;出血灶中的红细胞碎片被吞噬细胞吞噬,血红蛋白被溶酶体酶分解,析出含铁血黄素并堆积在吞噬细胞胞浆内,成为含铁血黄素细胞。一旦在闭合毛细血管中出现淤血的情况,其供血区域也会出现退化等,所以也认为瘀血是致病的因素。
患者,男,87 岁,患病30 年,胸片提示为靴型心,这是高血压心脏病中特有的表现。患者于2016年5 月开始放血,位置选择在两侧肝经的阴包穴,刚开始放血引起了病情反复,血压最高上升到了200/120mmHg,通过吃降压药得以缓解,在次年4 月血压依然持续处于高位,在吃药的同时,坚持放血治疗,从5 月15 日开始,血压逐渐平稳,在停服降压药后,也一直处于正常状态,因2018 年后疏于放血,血压又出现了反复。
患者患食道中段癌一年,放疗半年后效果不好转为化疗。并在2017 年12 月21 日住院化疗,在一周后出院。出院后患者连续三天喝不进水,并拒绝采用任何姑息性治疗,于是开始尝试放血疗法。放血位置选择病灶附近,也就是膻中、紫宫、玉堂附近,遵循放血量逐步增多,循序渐进的原则。2018 年元旦第一次放血,大约放了 10 滴就结束了;接下来依次增量,在5d 后,患者能够正常进食了,一个月内病情缓解,总体平稳。但因2 月9 日和2 月20 日,出现了病情反复,患者失去了治疗信心,只能勉强配合,在2019 年9 月10 因局部大出血去世。
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常见的病症,通过对数例患者采用放血治疗的方式,病症局部放血效果明显。其中包括压迫神经导致右下肢麻木病例、双下肢无力行走困难病例、间歇性跛行病例,通过对腰椎间盘病灶局部的刺络放血治疗,发现引发病症的原因是气血不畅,通过放血能够快速起效。
患者,遗传性老年痴呆病症,在2020 年患者病症明显,在发病中常伴有夸大妄想和幻觉,考虑其自感有超能力,类像为火外延之势,归经为心经,放血点定位于神道穴、灵台穴,经治疗有缓解。因记忆力退化,放血点选取在西医临床后背的双肾区,在治疗过程中发现放血剂量和疗效是呈正相关。
患者,50 岁,中午和半夜时会出现心慌难眠的情况,首次在手臂心经处放血无效,因时感督脉神道灵台穴有痛点,便选择此处刺络放血,起效很快,心慌失眠皆得到缓解。考虑到心源性猝死的不可预料性,救治成功率较低,在督脉神道穴、灵台穴处放血可治疗心律失常,推测此处气血可能与心脏传导系统气血相通。可以尝试提前干预,调整气血预防猝死发生。
由于实际病例有限,对于疑难杂症可以采用放血的方式进行预判,需要注意的刺络放血要掌握好放血剂量,保证身体情况稳定。在疑难杂症预防中可以根据经络理论巡行线路进行,或是根据肝主怒,心主喜主发散,胃主哕呕吐主歌,肺主咳,肾主恐主向下主内敛自闭,肝为木为风,主摇晃诸症,肾为水,主波动颤抖诸症等经络理论协助归经选择放血点。再通过放血后的临床观察,确定穴位是否正确,一般就近取点是有效的。例如,股骨头坏死的放血点选择,股骨头局部皮肤冷,建议足少阳胆经环跳穴局部刺络放血。再如癌症的治疗中,放血点位置选取,肺癌,取肺经肩膀附近;肝癌,阴包穴;脑癌,天柱穴;骨癌,血液病双肾区(西医双肾区,肾俞,志室,脾俞,胃仓穴)。放血点附近出现发热的情况也是正常的,说明经络气血得到改善,不论产生哪种反应,都说明刺络放血是有效的,可以初步锁定继续治疗观察。
刺络放血需要遵循循序渐进,逐步增多的原则,让身体逐渐适应,需患者长期坚持,如果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了头晕、心慌出汗等气血虚症状,立即停止放血,平卧休息,以防不测。同时还需要定期检查血色素,以此参考身体气血水平,血色素低气血必定不足,但血色素正常,不代表气血好,要观察放血后身体反应,不能盲目进行放血治疗。需要注意的是,长期大剂量的放血要专业性较强的医生进行,且在治疗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对于缺乏医学知识的人,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刺络放血疗法并不是任何病症治疗都能采用的,需要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避免引发严重病情,造成不良后果。首先,有明显出血倾向的患者不能进行,如出血不止则不宜放血;其次,大血管处不能放血,避免大出血、流血不止等;如颈部大血管、腹股沟大血管等;再次,眼睑、气管处不能放血;最后,患者身体虚弱,严重贫血、低血压等,不能进行放血治疗。
综上所述,刺络放血法在临床病症治疗中,能够稳定病情,改善病人血液循环,调节经络气血,提高免疫力,对于疑难杂症有一定的预防缓解作用,且操作简单,副作用较少,成本低,易推广普及,优势突出。但是,在当前临床实践中刺络放血治疗法缺乏系统化、循证化的研究;长期放血治疗存在一定风险,不能盲目进行。因此在接下来的临床研究中,希望更多热爱中医的临床医生能大胆实践,不断摸索出每种病症对应的刺络放血穴位处方,剂量,疗程,广泛用于临床,将刺络放血治疗法系统化、合理化。也希望基础研究学者能拓宽研究思路,结合中医传统理论和实践经验进一步揭示人体经络内在规律,为临床医学提供科学有力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