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敬华
(辽宁省建昌县林业和草原发展保障中心,辽宁 建昌 125300)
葫芦岛地处环渤海区域,是主要的苹果产区之一,栽植面积超过4.67 万hm2,苹果树总量达到2 200万株,种植品种主要有红富士、寒富和金帅等,每年新鲜苹果产量超过40万t。当地所产苹果个体大,果形正,色泽红润,外表细腻光滑,口感质地细腻,果实含糖量达到16.4%,锌、锰和铁等微量元素以及氨基酸等含量丰富,广受消费者喜爱。
近年来,葫芦岛等北方地区的苹果种植面积呈增加趋势,在满足消费者对苹果的大量需求的同时不断注重品质的提升。受降水、温度等气候条件以及果园内管理措施等因素的影响,果园内病虫害发生较频繁,对苹果的优质丰产造成较大的威胁[1]。因此,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及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科学防治至关重要。本文结合苹果生产实践,总结了苹果园内常发的腐烂病、白粉病、早期落叶病、锈病、黑点病、桃小食心虫和小卷叶蛾等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分析了其发生原因,并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为苹果的优质丰产提供参考。
腐烂病,又称烂皮病,主要发生在苹果树的主干分叉处,影响枝干的生长。腐烂病在苹果树上发生初期,病枝干的颜色为红褐色,有酒糟味的水渍渗出。随着病情的发展,后期枝干中水分大量流失致使发病枝干硬化,从而使发病部位与未发病部位易裂开,重发时可导致苹果树整株树势衰弱,枯萎死亡,甚至大片枯死,造成一定经济损失[2]。
冻害是苹果树发生腐烂病的主要外界因素之一。此外,树体养分不足、果园管理粗放、树体密度过大及采收过晚等因素也易导致腐烂病发生。苹果树上腐烂病病原菌一般在3 月底开始活动,借助风雨传播扩散,4月中旬开始出现病症,发病高峰期集中在4—5 月,6 月后病情逐渐减轻,7 月后树体发病较少,9 月中旬出现第2 个发病高峰,10 月后不再发病。
白粉病在北方地区苹果产区内发生较为普遍。白粉病可在不同程度上危害苹果树的幼芽、果实和叶片。苹果树感染白粉病后,树芽尖瘦干瘪,发病树梢节间变短,新发叶片较正常叶片明显变硬,细长,叶片背面及正面布满白色粉状物。重发时,发病叶片从尖端或者边缘部位开始逐渐转为褐色,最终导致整叶枯萎死亡。花芽被侵染发病后,可导致其变形、萎缩。幼果被侵染发病后,萼洼处覆一层白粉。越冬病原菌在第二年苹果树萌芽时借助气流的作用传播扩散,一般盛发期集中在4—6月[3]。
苹果树在同时发生圆斑病、灰斑病等多种病害时,可导致早期落叶病。当病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造成叶片大量早脱[3],使苹果树长势逐渐衰弱,影响苹果的正常成熟。早期落叶病不仅会对当年苹果的产量及品质造成不利影响,还会较大程度地影响来年的苹果产量,降低果实的品质等级。不同品种的苹果树,发生该病害的概率不同,一般花红、红海棠和扁海棠等品种易发早期落叶病。另外,雨水多的年份,该病害在粗放式管理的果园内重发。早期落叶病病原菌集中在脱落的叶片上越冬,次年5 月下旬在雨水、风的作用下传播扩散,7 月下旬逐渐表现出病症,8 月中下旬为发病高峰期,9月上旬树体上叶片开始脱落。
苹果锈病又称赤星病,是典型的转主寄主病害之一。主要危害苹果叶片,也能危害嫩枝、幼果和果柄,往往造成早期落叶,树体衰弱[4]。发病初期,叶片先出现油亮的橙黄色小斑点,随病斑逐渐扩大,中央颜色渐深并长出小黑点(性孢子器),溢出透明液滴(性孢子液)。后期病部变厚变硬,叶背隆起,长出许多黄褐色毛状锈孢子器,内含大量锈孢子。叶柄、果柄和新梢发病,病部呈纺锤形,上附生性孢子器及锈孢子器,后期新梢病部凹陷、皲裂,易折断。果实发病时,多在萼洼附近产生圆形橙色斑点,直径1 cm左右,后期病斑变褐色,果实停止生长,病部坚硬,多形成畸形果。
目前,生产上苹果种植普遍应用套袋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果实黑点病的发生概率。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套袋后内部空气流通不畅、相对湿度较高,易被病原菌侵染[5]。北方地区苹果园内黑点病一般发生在6—7 月,发病初期,果实萼洼位置可见针状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针状黑点逐渐扩大,后期连成片。冬季储藏期也可能出现黑点病,此时外界温度低,一般病情相对较轻。
桃小食心虫是苹果园内常发害虫之一。其幼虫进入果实内部,对果肉进行蛀食,待幼虫长大后即可对果心产生危害,导致果实畸形。当苹果树上发生桃小食心虫危害时,果实表面出现黑褐色小孔。当果实内有幼虫蛀入后,小孔上会有果胶流出,干燥后形成一层蜡质膜。桃小食心虫一般每年可发生1~2 代,集中在5—6 月发生。越冬幼虫出土时间为5 月中旬左右,一直持续到7 月上中旬,6 月中旬到7 月下旬可见成虫。90%的虫卵集中在果实的梗洼部位。桃小食心虫在苹果内的危害可持续20 d左右[6]。
小卷叶蛾属于鳞翅目卷叶蛾科,主要危害苹果的幼芽、花、果实和叶。幼虫在叶片边缘啃食后可使叶片卷曲,之后幼虫吐丝藏匿于卷叶中[1]。大龄幼虫啃食叶片后可见明显的缺刻损伤,啃食果实后可见形状不规则的小坑洼。北方地区的果园内,苹果小卷叶蛾每年可发生3 代,初龄幼虫越冬多藏匿于枯萎叶片、树体粗皮缝隙内[6]。
每年降水、温度等外部气候条件的差异,可能会对苹果树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部分种植户病虫害预防意识不强,对病虫害预测预报重视程度不足,通常是在病虫害重发后才开始采取措施。此时防治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造成了一定经济损失[6]。
在苹果树管理期间,部分农户未充分结合实际情况来不断地完善相应的管理措施,病虫害的防治依赖于农药防治,防治方式较单一,缺乏综合的防治措施。当病虫害大发生时,农药的大范围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果品中的农药残留风险,且过度依赖农药可能会导致病虫的抗药性增加,此时再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治措施,难以在短期内见效。因此,可能会造成病虫害的暴发,进而导致经济损失[4]。
苹果树若自身长势弱,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低,易被病虫害侵染,导致树势快速衰弱,影响果实的产量及品质。苹果园建设初期,如果在选址、选苗等方面考虑不充分,可能会存在品种及苗木不适应当地气候,以及园址内土壤肥力和供水不足等问题,影响苹果树栽植后的健康生长。
针对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治,首先,加强对果园的管理,提高果树的长势。结合苹果树品种的特点以及树体实际长势,控制果实负载合理、均匀分布,营造利于新叶、嫩芽萌发的条件,降低生长期间因负荷过大而导致的减产。其次,科学施肥,通过无机肥、有机肥等科学搭配,改善果园内土壤肥力,维持较好的土壤环境条件,促进苹果树健壮生长,提高其抗病虫害的能力。最后,每年3—4 月,选择石硫合剂等低毒、低残留药剂对准树体进行全面喷洒,或者涂抹树干,可有效防控腐烂病的发生。
对于苹果树白粉病的防治,首先,应该科学做好果园内病源的清理,如冬季清园时对果园内的枝叶开展全面修剪。发现病枝叶,及时剪除并运出果园外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病原菌扩散到健康树体上导致病害大面积发生[7]。部分苹果树携带病原菌数量较高,需要连续多年加重修剪。对于苹果树上的病斑,可在清除后选择福美砷、硫酸铜等药剂涂抹防治。其次,果树生长发育阶段须勤消毒,可对准树体喷洒70%甲基硫菌灵等,改变粗放式管理,采取精细化管理。最后,合理控制果园内栽植密度,结合苹果树生长需求、土壤含水量及降水情况进行科学灌溉;施肥期间,科学配比磷钾肥,促使果树树势持续增加,打好优质高产基础[8]。
在早期落叶病的防治上,首先,及时清洁果园,将地面上的落叶、枯枝等杂物清理干净,并运输到园区外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发病叶片及时剪除和消毒处理。夏季雨水较多时,雨后及时排水,确保果园土壤水分适宜,避免发生渍害。其次,苹果树病害集中在4—7 月发病,可在开花后7 d 左右喷药,每10~15 d 喷药1 次。在萌芽前、开花后及幼果膨大期结合灌水追施氮磷钾肥,部分缺铁、锌等元素的果园,可及时选择锌铁肥或者氨基酸微肥200倍液等对准树体、叶片喷施[9]。
当苹果树开始发生早期落叶病时,可选择丙森锌、波尔多液、戊唑醇及腈菌唑等药剂进行防治;8 月开始选择40%氟硅唑2 000倍液、0.004%芸薹素内酯水剂2 000 倍液以及磷酸二氢钾600 倍液混合后全园喷洒1 次,对水量要求3 t/hm2以上,7 d 后再用77%硫酸铜钙400倍液喷施1次[2,10]。
针对苹果锈病的防治,需要优化果园周边的环境,如附近的道路等绿化植物尽量不选择柏科类;及时关注气候变化,降水前须全园进行一次杀菌。在苹果树开始展叶时,每10~15 d选择保护性杀菌剂喷施1 次,连续喷2~3 次,可起到保护叶片,降低锈病侵染概率的作用。选择适合的保护性杀菌剂,如以代森锰锌为有效成分的药剂。4—5 月,如果降水时间持续12 h、降水量在5 mm 以上时,可在雨后5 d 内喷施杀菌剂1 次。当苹果树叶片上始见针尖状红点时,可选择内吸性杀菌剂喷药防治,常见的有12.5%腈菌唑水乳剂2 000 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 000 倍液及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 500倍液等[11]。
对于黑点病的防治,需要合理修剪,让交叉枝条合理分布,使树体膛内通风性、透光性良好。套袋时果袋要求选择防水透气、柔软细韧及遮光效果好的双层袋,用72%甲基硫菌灵800~1 200倍液喷施果园1 次,2 d 后再进行套袋。套袋时充分扩大果袋内的空间,避免果袋直接接触到果实。果袋底部的排水口保持开放状态,封紧封口位置,以免害虫侵入果袋内部。喷施药剂时,喷头距离果实的距离应控制在30 cm 以上。此外,加强对果园内的水肥管理,控制磷钾肥的合理施入,降低氮肥施入比例,雨季及时排除积水,避免果园内空气湿度过高。黑点病发生后,可选择内吸治疗剂+70%甲基硫菌灵800 倍液+10%苯醚甲环唑1 500 倍液混合后进行喷施防治,可取得良好的防效[12]。
在桃小食心虫的防治上,可提前采取性诱剂诱捕法、调查卵果率等方法,对害虫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一旦卵果率在1%~2%时及时喷药防治,每日喷药1 次,连续喷7 d,之后再调查卵果率1 次,如卵果率仍在1%以上,则要继续喷药。冬季时对果园土壤进行深翻,深度约为30 cm,并在苹果树树盘周围1.5 m 范围内覆盖一层地膜,充分压实膜边缘,防止被翻入土壤中越冬的幼虫钻出危害果树。防治药剂可选择4.5%高效氯氰菊酯1 500~2 000 倍液等。
苹果小卷叶蛾的防治,可在其点片发生时进行人工捕杀,萌芽前将树干上的老皮刮除,将伤口周围的死皮等清除干净。4 月中下旬至9 月中旬及时摘除果园内的卷叶虫苞,以降低果园内虫口基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果园内2.4 m 左右高度悬挂杀虫灯,可对害虫起到较好的诱杀效果。小卷叶蛾在苹果园内开始发生时,可选择52.5%毒氯1 000~1 500 倍液或者22%比本胜乳油1 000 倍液等进行防治;发生后期,可在苹果树开花后到套袋前,选择40%蓝灵可溶性粉剂1 000倍液喷施,套袋后选择2.5%立功1 000 倍液+52.25%毒氯1 000~1 500倍液防治。
本文结合苹果生产实际,总结了苹果园内常发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分析了其发生原因,并针对具体病虫害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针对苹果种植中的常发病虫害,需要结合当地实际开展综合防治,针对性地选择低毒、高效药剂,并做到各药剂轮换应用。在此基础上加大人工防控、物理防控和生物防控等绿色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为果农增收、减少环境污染提供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