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結束不到一周,習近平總書記赴湖南考察,並在長沙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
黨的二十大以來,總書記親自主持召開了高標準高品質推進雄安新區建設、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區域發展座談會,這次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是第7場推動區域發展戰略落實的座談會。“下一步我們還要召開推動西部大開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等方面的座談會,這些會議一屆開一次,一個一個抓起來,一輪一輪抓下去,久久為功、步步深入,必有所成……”看準了就持續抓下去、不成功決不甘休,是總書記抓工作的定力、韌勁和方法。
2020年總書記考察湖南時曾有感而發:“我們現在都是在一些具有歷史意義的時間節點上。”那時,“十三五”即將收官,“十四五”即將開局。2024年,我們即將迎來新中國75周年華誕,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也進入關鍵一年。在新的歷史節點上召開這次座談會,是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在更高起點上新的出發。
中部6省以約占全國十分之一的國土面積,承載了約四分之一的人口數量,創造著約五分之一的經濟總量,是我國重要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製造及高技術產業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在全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5年前,總書記在江西南昌主持召開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擘畫了開創中部地區崛起新局面的宏偉藍圖。“這5年步步為營、穩紮穩打,向著正確的方向持續走下來,成績很大,成效很明顯。”
5年過去,中部地區發展站到了更高起點上。總書記在這次座談會上為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指明了方向。總書記的話充滿信心和力量:“我相信,相關工作思路和舉措通過大家的認真領會形成因地制宜的具體方案,並在6省全面推開,中部地區加快崛起又會迎來新一輪高潮。”
堅決扛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裡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年好景在春耕。
正是春耕備耕時節,習近平總書記19日下午來到常德市鼎城區謝家鋪鎮糧食生產萬畝綜合示範片區。
平疇沃野,碧水繞田。春風中搖曳著一片片碧綠金黃,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清香。
當地負責同志介紹,示範片區採用“五統一、兩利用”技術模式——統一優良品種、統一機插機拋、統一機械深施肥、統一綠色防控、統一物化技術,利用田埂種植大豆、利用冬閒田種綠肥,早稻、晚稻兩季畝產達到1152.3公斤。
沿著田邊小道,總書記走向農田深處。
一旁的稻田裡人們正在育秧,秧盤上的種子剛剛播下。“你們這裡什麼時候開始插秧?”總書記走上前仔細察看,並同在場的種糧大戶、農技人員等親切交流。
“4月上旬和中旬。”
“南方不插五一秧啊!”總書記對農業生產的熟悉,引來大家會心的笑聲。
“一畝地純收入能有多少?”總書記關切地問。
“兼種油菜的話,加上種地補貼,大概可以拿到1300元到1400元。”
在場的種糧大戶陳帥宇是一名“90後”返鄉大學生,帶頭成立了一個合作社,承包了2800多畝水稻田。總書記和他攀談起來:“大學學什麼的?回來多久了?”
“我是學工商管理的,回來9年了。”
“打算繼續幹下去嗎?”總書記問。
“肯定繼續幹下去,現在國家對種糧的支持力度很大,我們越幹越有勁了!”小夥子高聲回答。
希望的田野上,活躍著青春的身影。他們接過父輩的重任,用新的理念和技術打開新的天地。
離開稻田,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港中坪村種糧大戶戴宏家中看望。院子裡,為春耕準備的插秧機、拋秧機、噴灑農藥用的無人機,以及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一應俱全。
戴宏告訴總書記,自己承包了480多畝水田,全部種植雙季稻,去年種田純收入55萬多元,政府還補貼了7萬多元。
總書記聽了十分高興:“種糧戶不能吃虧,有錢賺,才有種糧積極性。”
“湖廣熟,天下足。”八百里洞庭浩浩湯湯,湘資沅澧綿延流淌,滋潤出湖湘大地的沃野糧倉。
“我常說,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裡,而且裡面應該主要裝中國糧。我們14億多人靠誰都不行。現在生活好了,也千萬不能忘記這一點。”總書記的話給村民們吃了“定心丸”,“黨中央會繼續鼓勵支持我們廣大農村走農業現代化的道路,繼續完善這方面的政策,讓種糧也能夠致富,讓廣大農民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不斷過上更幸福更美好的生活。”
糧食,一頭連著百姓民生,一頭連著國家安全。
湖南在扛穩國家糧食安全方面擔當重任——以占全國2.8%的耕地生產了占全國4.4%的糧食,水稻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第一。
21日上午,在聽取湖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總書記從糧食安全談到糧食的損失浪費問題:“我在農村插隊時,扛麥子都不能換肩,換肩抖一下,麥子就會掉下來浪費了。現在糧食損失有不少在機收上,要改進機械,避免粗放作業。”
他要求湖南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抓住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守牢耕地紅線,堅決遏止耕地“非農化”和基本農田“非糧化”。
從湖南放眼整個中部地區,全國13個糧食主產區中有5個在這裡。2023年,中部6省糧食產量占全國的29.2%。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到中部6省考察,每一次必談糧食安全。
在20日下午召開的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上,中部6省主要負責同志不約而同談到糧食生產和糧食安全問題。
聽了大家發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擺在突出位置,守住耕地這個命根子,抓住種子這個要害,實施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加快種業、農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和管護力度,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同時,堅持大農業觀、大食物觀,積極發展特色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農業產業化水準。
統籌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動力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對於統籌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有著深遠考量和戰略部署。
如何把教育、科技、人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是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近年來,總書記到中部地區各省考察,每到一地,都著重強調這個問題。
18日下午,春雨綿綿,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城南書院校區)考察調研。
一師前身是創辦於南宋年間的城南書院,因承續千載文脈而厚重,更因近代以來培養出一批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名師大家而聞名。
一走進學校大廳,兩側牆壁上書寫的校風、校訓格外醒目,習近平總書記駐足凝視。
校訓“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學生”,為一師學生毛澤東所題;校風“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為一師老師徐特立所寫。中國共產黨人的風範,浸潤在字裡行間,引發總書記的深思。
湖湘大地,紅色熱土,一大批優秀中國共產黨人從這裡走向歷史的舞臺,燦若群星、光彩奪目。
英傑輩出,源自辦學者的長遠治學眼光。
學校展廳裡,一張張百年前學生們參加體育鍛煉、義務勞動、野外演習、社會實踐等的老照片,展現出一師堅持“三育並重”“身心並完”,以讓學生全面發展的先進辦學理念。
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深有感觸:“我們現在的學校教育也要重視這個問題,不要流於只教知識。”
臨別時,師生們圍攏過來,高聲向總書記問好。
習近平總書記對大家說:“在我們國家積貧積弱的年代,當時一批愛國者就覺得中國要強大就要辦教育。”
好學校的標誌是什麼?怎麼辦好學校?
總書記語重心長:“學校的辦學宗旨,既要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又要引導學生立志報國。現在,世界又處於一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當代青年學子正當其時。在這個時候,我們更有責任共同把教育辦好、把學生培養好,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培養一批批棟樑之材。”
掌聲在校園裡久久回蕩,青春的面龐洋溢著自信的笑容。
中部地區文化底蘊深厚,有700多所高校,在校生占全國的30%。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動力,既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也要堅持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
“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中部地區加快崛起的新動能。”在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更加重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發揮中部地區科教資源富集的優勢,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離開一師,總書記來到巴斯夫杉杉電池材料有限公司。這是一家主營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中德合資技術創新企業,產品應用於電動汽車、手機等多個領域。
在企業展廳裡察看產品展示,走進綜合分析室、電池技術中心,總書記深入瞭解企業研發情況。
總書記強調:“科技創新、高品質發展是企業不斷成長壯大、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所在,民營企業、合資企業在這方面都可以大有作為。”
離開公司時,習近平總書記同公司德方負責人親切交流,關切詢問企業經營還有什麼需要解決的問題。
這位負責人表示,企業得到當地政府的很大支持,這裡機會很多,發展很有潛力,希望和中國的團隊一起讓湖南製造的電池材料走向全球。
“中國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我們願意同世界各國加強交流合作,歡迎更多外國企業來華投資發展。當前,我們把高科技領域作為發展的重點。我們願意和各國企業加強合作,共同發展。相信你們在這裡一定會有一個非常好的前景!”總書記說。
於大勢中謀劃,在全域中落子,方能認清角色定位,發揮特色所長,抓住機遇發展。
中部地區製造業門類齊全,是我國重要的現代裝備製造和高技術產業基地,這是推動中部地區崛起的硬核實力。
總書記明確指出,中部地區要立足實體經濟這個根基,做大做強先進製造業,積極推進新型工業化,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佈局建設未來產業,加快構建以先進製造業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動中部地區崛起的動力。
總書記要求中部地區,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全面清理糾正地方保護行為,推動各種生產力要素跨區域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更好參與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對外開放水準不高,是影響和制約中部地區崛起的一個重要短板。
總書記強調,要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主動對接新亞歐大陸橋、西部陸海新通道,高標準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打造更多高能級對外開放合作平臺,在聯通國內國際雙迴圈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自覺加強生態保護和文化傳承,展現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情的持久魅力
常德河街歷史悠久,曾毀於1943年的常德戰役。近年來,通過修復重建,成為留住歷史記憶、傳承城市文脈的重要載體。
19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從長沙來到常德,首先考察了常德河街。
一場春雨過後,陽光格外溫暖。街道兩旁商鋪林立,土特產品、飲食小吃、特色工藝品琳瑯滿目,古香古色又不失煙火氣息。
沿著麻石板路,總書記步行察看河街風貌,進商鋪、詢物價、嘮家常,不時同店主、遊客、市民親切交流。
街邊,一名小夥子正在製作擂茶。陶缽裡,一根山胡椒棒來回研磨,將生米、生薑、茶葉等食材搗碎混合,煮成當地招待客人的必備飲品。總書記走上前,觀看擂茶製作。
小夥子告訴總書記,天下擂茶一家親,無論是哪裡的,都蘊含著中國人的待客之道。
“這也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要傳承下去。”總書記說。
鴛鴦走馬樓裡,集中展示了常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觀看了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展示後,總書記指出,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傳統文化,共同構成璀璨的中華文明,也助推經濟社會發展。常德是有文化傳承的地方,這裡的絲弦、高腔、號子等要以適當載體傳承好利用好,與時俱進發展好。
人文與經濟互促互榮,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相得益彰,這是湖南發展乃至中部地區崛起的應有之義。
“悠久的歷史文化、厚重的革命文化、活躍的現代文化,是湖南增強文化軟實力的豐富資源和深厚基礎。”總書記強調,要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傳承歷史文化,賡續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使湖湘文化在新時代實現新發展、呈現新氣象,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展現新作為。
常德,因水而生、濱水而興。沅澧兩水穿行流過,匯入茫茫洞庭。
微風輕拂,水清岸綠。在常德河街,總書記來到穿紫河畔,聽取當地水環境綜合治理等情況。
當地負責同志介紹,近年來,常德實施河湖連通、系統治理,沅澧兩水幹流斷面水質連續4年保持Ⅱ類及以上,河湖沿岸的濱水風光帶,成為市民群眾休閒鍛煉的好去處。在西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消失已久的江豚、中華鱘、黑鸛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又回來了,吸引了大量觀光遊客,湖區周邊居民收入也增加了。
“沅有芷兮澧有蘭”“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獨特的歷史文化、優美的生態環境,是一個地方的最佳名片。
自然人文,山川形勝,都是無價之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守護好三湘大地的青山綠水、藍天淨土,把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情轉化為旅遊業的持久魅力。
總書記進一步提出“加快建設美麗中部”的明確要求,強調要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強長江、黃河、淮河等大江大河和鄱陽湖、洞庭湖等重要湖泊生態環境系統治理、綜合治理、協同治理,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推進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
持續深化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激發幹事創業和擔當作為的精氣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
從《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提出一條條硬杠杠、實舉措,到啟動中央層面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機制進一步抓好落實;從確定“基層減負年”,到通報曝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典型案例……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部署下,一系列舉措推動基層減負工作走深走實。
關鍵之年,如何進一步為基層減負、提升基層治理效能,讓廣大基層幹部輕裝上陣、奮發作為?
總書記在天津考察時指出“持續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真抓實幹、開拓進取,全力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落地”;在參加全國兩會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堅決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切實為基層減負,激發全黨全社會創造活力,提振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的精氣神”……
總書記此次湖南之行,又專門考察了農村基層減負情況。
在港中坪村黨群服務中心院子裡,村黨支部書記段德喜向總書記彙報了切身感受到的變化:“我們村部最多的時候有38塊牌子,現在只有12塊了。”
總書記轉身看去,只見港中坪村支部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村務監督委員會、經濟合作社4塊牌子,清晰簡潔。
牌子減少的背後,是基層承擔的事務減少了。
段德喜告訴總書記,現在需要村裡開的證明少了,原來最多的時候有20多項,包括死亡證明、出生證明等,現在多數都不用了,職能部門交辦的事也少了。村幹部手機上的微信工作群也從最多時的30多個減為現在的4個。大家有更多時間和精力為老百姓服務了。
總書記點頭肯定。他指出,黨中央明確要求為基層減負,要堅決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精兵簡政,持之以恆把這項工作抓下去。
在聽取湖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彙報時,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強調,要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持續深化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不斷改進領導作風和工作作風。“抓任何工作,給群眾辦任何事情,都要實事求是。”
人勤春來早,奮進正當時。
乘著新時代的春風,湖湘大地奮勇爭先,中部地區生機勃勃,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新篇章。(特別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