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沧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吕荣锋
沧州市坚持以“人民满意、教育强市”为目标,全力抓党建、优资源、强师资、促创新、重“五育”、惠民生,强化六大支撑,全力推进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筑牢“根”和“魂”。
一是党建工作持续推进。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实施中小学校党建强基工程,10 所学校入选首批全省党建示范校培育创建单位。稳步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
二是德育工作持续深入。搭建思政“大平台”,高效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深入开发“研学思政”“晨读思政”“艺术+思政”等创新型思政课,开展“大运河文化”“红色教育”“非遗体验”等系列德育活动,8 所学校典型做法入选河北省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案例。
三是师德师风建设持续深化。发挥典型引领作用,获评省级师德标兵33 人、市级师德标兵92人,评选出市级师德建设先进集体85 个,师德先进个人362 人,选拔培养460 名乡村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建立10 个市级名师工作室。举办首届沧州市教师师德事迹报告会,遴选10 名师德模范开展先进事迹县域巡讲。
坚持扩增量、优存量、提质量,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强“筋”健“骨”。
一是全力加速扩容提质。制定《2022—2025年义务教育学校扩容提质工程建设规划》。建立定时预警和督办机制,优化督查考核,将学校建设项目落实情况纳入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内容。全市新改扩建学校25 所,总投资8.94 亿元,提供学位3.1 万个,切实改善了城乡办学条件。
二是全力推进中心城区学校建设。完善《中心城区国土空间规划教育专项规划(2021—2035年)》。将中心城区重点项目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实地督导调研,逐月调度进展。广州路小学、兴业路小学投入使用,完成投资2.01 亿元,增加校舍面积3.5 万平方米,增加学位3240 个。
坚持培养扎根基层、素质过硬、业务精湛、水平高超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打造“核心引擎”。
一是积极构建“大培训”格局。对党员干部、校长、安全管理人员、民办学校管理人员、教研员、骨干教师、农村教师、新任教师八类对象分类培训,增强培训的计划性、实效性。开展暑期万人大培训活动,覆盖师生、家长100 万余人次。
二是加强农村教师培养。争取省级农村教师公费培养计划名额81 个、小学全科教师公费培养计划名额33 个、国家“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计划名额3 个,申报特岗计划677 人,下达市本级本科层次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计划200 人。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结对帮扶等方式,完成校长、教师交流3000 余人次。
坚持研究为轴、创新为源,聚焦难点热点,服务基层,增强城乡义务教育自身发展能力。
一是精准服务破解难点。全力打造教育共同体,建设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16 个,支教优秀骨干教师177 人,开展“1+X”教科研发展共同体联合研修,惠及城乡6.5 万教师、18 万学生。实施教科研精准服务工程,对31 所学校进行精准服务引领。通过教育管理干部进校园、教研员进课堂、学校书记校长参加一线教学工作等“千人进课堂”活动,解决困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堵点、难点。
二是开放办教育借力发展。与北京教育学会和天津河西区教育局签订合作协议,在北京教育学会举办的全国“中小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上介绍沧州经验。举办“沧州教育大讲堂”,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授课,近万人参加吴正宪团队国家级教学成果在全市的宣讲和培训。
三是加强信息化赋能教育教学。东光县5 所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校),全市4 所学校被省教育厅评为人工智能创客教育省级示范校。2支队伍获得河北省第六届中小学教育机器人暨创客竞赛冠军。
坚持实施素质教育,“五育”并举,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是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全市中小学实施“两操一课一作业”阳光体育运动工程,以上好课间操、眼保健操、体育课为抓手,探索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沧州模式。各学校立体化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规范推广“两操”,延伸赛事体系,有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二是以美润心,以劳育人。开展乡村美育提升工程,举办校园合唱展演和杂技进校园活动。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建设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1083 个。
三是重视家校共育。开展“让孩子成长更加美好”家校共育体系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全市创建示范性家长学校40 所。海兴县化解家校纠纷“四个联动机制”被中央政法委评为新时代“枫桥工作法”。
坚持一手托起民生、一手助力发展,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一是强化入学保障服务。落实县级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健全控辍保学长效机制,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筹措资助资金1.54 亿元,为109 万学生提供教育资助,做到政策应享尽享。落实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简化入学流程,随迁子女与本地学生混合编班、统一管理,保障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二是拓展课后延时服务。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学生覆盖率100%,受益中小学生77 万人,课后服务社团达85 种,数量近8000 个,创新“教师+志愿者”模式,吸纳志愿者700 余名。
三是丰富假期辅导服务。运河区、新华区、高新区、青县、沧县等地设置托管学校30 所,提供学位2000 余个,探索开展小学生暑期免费托管服务,并依托各校特色,安排体育运动、科普讲堂、绘本阅读、军营体验、科技参观等活动,发动返乡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解决小学生暑假“看护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