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个突出”做好高校信息报送工作分析

2024-04-26 01:35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郭城余甜甜
办公室业务 2024年5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信息工作

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郭城 余甜甜

当前,百年变局和大国博弈等因素相互交织,内外环境深刻变化。国际环境日渐复杂,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显著增强。我国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在“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且难预料因素增多期”,各类“灰犀牛”“黑天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不断增加,客观上促使各级党委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极限思维,确保“第一手情况”“第一道研判”“第一时间报送”[1]。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中办人员座谈时谈道:要“围绕大局反映情况、报送信息,做‘千里眼、顺风耳’,把各方面新情况新问题、贯彻落实党中央方针政策的意见建议、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等及时收集上来,归纳综合,分析研判,第一时间报送党中央,为党中央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国务院建立全国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应当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突发事件信息”。

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好信息报送在“辅政”中的关键角色作用,着力提升紧急情况信息报送在突发事件处置中的重要作用,成为各高校办公室亟须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一、高校重要紧急情况信息报送工作的重要性

党政办公室是高校沟通上下,联系左右的运转枢纽,承担着“综合协调、参谋助手、督查督办、服务窗口”等重要职能。信息报送是办公室关键业务之一,如何做好高质量的信息收集汇总、研判报送工作是发挥“以信息辅政”和“服务领导决策”的重要途径。

重要紧急情况信息报送是高校信息报送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是高校行政运行和应急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对于高校来讲,抓好信息报送工作,确保渠道通畅、传递高效,是应对校园内各种重要紧急情况、及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重要内容,是保护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正常教书育人环境,确保教育系统安全稳定的政治要求和需要[2]。高校师生众多、人员密集,突发事件的发生常常难以预测且情况瞬息万变,如火灾、师生死亡、重大舆情等,如不能第一时间将苗头性、趋势性的问题报送给上级,将会极大影响上级部门对事件地掌握与决策,造成“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二、当前高校重要紧急情况信息报送存在的问题

当前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通常拥有较为完善的管理机构、制度规范和人员队伍。然而高校普遍着眼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往往对安全稳定体制机制建设不够重视[3]。针对当前高校重要紧急情况信息报送工作进行调研,发现主要面临以下困境。

(一)报送机制不够完善。一是队伍建设不强。各级党委政府信息报送通常由党委系统和政府系统“两条线”构成。横向上由各级职能部门互联互通,纵向上建立县、市、省多级报送机构。如郑州大学付小贺在对河南省安阳市紧急信息报送系统研究中指出,安阳市设立了以市委办公室信息调研室、市政府应急办公室为枢纽的信息报送机构,并分别配备专职信息员[4]。信息员基本做到各级机构全覆盖,年龄结构合理。对高校来讲,紧急情况信息报送一般由学校办公室管理人员承担,但部分高校没有建立专门的24小时总值班室,也没有专职的值班人员,更缺少经过专业培训的值班人员,值班期间存在找不到人、处理不了事、调度不等情况。二是体制机制不健全。有的高校尚未制定值班管理办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及紧急情况信息报送制度,导致突发事件出现时“无法可依”;有的高校虽然有专门的管理办法,但制度操作性较差导致难以落实,如报告拟好后需要层层把关审批,盖校公章后再上报,繁琐的手续极易错过处置苗头性、趋势性问题的最佳时机。究其原因是因为部分领导和信息员对紧急情况下信息报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在日常工作中对信息报送制度建设、硬件保障和人员配备不够重视,认为“报不报都行”或“晚点报也行”,最终导致突发事件发生后校内“一片混乱”,造成信息迟报、错报、漏报。

(二)报送渠道不够畅通。一是硬件保障不到位。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省委省政府通常都建立起了面向基层全覆盖的值班信息报送系统,可实现值班值守、信息报送、应急处置、指挥调度一体化管理。如大连理工大学冯雪在对辽宁省朝阳市重要紧急信息报送体系研究中指出,朝阳市紧急信息上报以党委系统为主,以市委办信息中心为枢纽,建立起了基于内网系统覆盖县、市、省、中央的信息报送平台[5]。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该系统则可以将紧急信息直报中央,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最为迅速的信息支撑。但部分高校普遍对此不够重视,尚未接入或部署相关系统平台,大多仍采用传真或邮件等传统的报送方式,报送时效性差,极易造成工作被动。二是责任压实不到位。辅导员、班主任和导师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三重保障,校内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重要紧急情况信息报送工作的直接责任人。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各环节人员对重要紧急情况认识不相同,理解不一致,导致“末端梗阻”,造成报送迟缓。

(三)报送质量不够过关。一是上报不够快速。时效性是紧急情况信息报送的生命线。然而有的信息上级部门还未掌握,各类新闻媒体就已报道,有的信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尚未收到,公安部门就已发出了通告。二是上报不够准确。有的单位报送紧急信息,仅仅当“二传手”,不对基层报送信息加以分析研判,有的单位报告则明显缺少事件时间、地点、规模、破坏程度、伤亡人数、基本过程、影响范围等关键信息。三是上报不够全面。信息报送应贯穿突发事件处置的全过程,然而有的单位仅重视“首报”,忽视了同样重要的“续报”和“终报”,导致事件处置“有头无尾”。

三、坚持“四个突出”,着力做好高校重要紧急情况信息报送工作

(一)突出政治责任,增强信息报送使命感责任感。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学校党委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从讲政治的高度,把重要紧急情况信息报送工作摆上突出位置,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强统筹协调。同时,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拓宽信息获取渠道,提高时效,建立健全定位清晰、责任明确、运转高效的信息报送工作体系,着力提升报送质量和水平[6]。二是压实工作责任。学校是重要紧急情况信息报送的责任主体,要在做好应急处置工作的同时,及时向属地党委政府、上级教育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报送信息。高校办公室是统筹紧急情况信息报送的中心和枢纽,其负责人作为信息报送主要负责人,负责收集、掌握、分析重要紧急情况,并按规定时限和要求报送信息,发挥“面上”的主体作用。校内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部门内部要设立重要紧急情况信息员,负责本部门信息收集、整理和上报,发挥“线上”的桥梁作用。将和学生联系密切的辅导员、班主任和导师纳入信息员队伍,打通信息报送的“末梢神经”,发挥“点上”的突出作用。

(二)突出责任意识,提高信息报送敏感性主动性。一是提高信息报送敏感性。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地广泛运用,新媒体、自媒体等媒介快速发展,信息报送工作日益面临信息来源、响应速度、准确程度等多重挑战[7]。因此,高校要依托自身学科优势及新技术新手段,加强对微博、微信、网络媒体等网络阵地舆情监测分析,及时发现和掌握苗头性、趋势性、敏感性问题线索,及时掌握校内外各人群、各领域出现的舆情热点和校园动态。特别是要关注重要时间节点、重点领域和重点部门的情况,常态化定期调研本单位涉及领域存在的影响安全稳定的风险隐患,对于出现的问题或隐患属于敏感问题或发生在敏感时间的,第一时间进行报送。二是加强信息报送主动性。突发事件发生后,信息员要主动担当作为,迅速掌握“第一手消息”并逐级上报,变被动为主动。学校各级负责人要第一时间调度核实,在采取紧急应对措施的同时,第一时间结合事件性质、危害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内容进行综合研判,并决定是否报送。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主动跟踪事态进展,分析研判事件可能衍生的新变化,全面掌握相关情况,加大续报力度。处置结束后,主动总结分析,及时终报。

(三)突出快速反应,提升信息报送时效性准确性。一是落实时限性要求。把功夫做在平时,优化报送流程。遇突发事件发生,要在综合研判后第一时间进行电话首报,再准备书面报告。实行“扁平化管理”,精简信息审核程序,压缩中间环节,不能当面呈报领导审签的可采取口头请示等形式,确保严格按照时限要求向上级部门报送。建立健全值班工作机制,加强重点岗位全年24小时值班值守,时刻做好应急处突准备,遇到突发事件或重要紧急情况,能够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妥善处置并在第一时间上报。二是落实准确性要求。加强制度建设,明确报送标准。明确重要紧急情况信息报送的职责分工、报送程序及要求和考核监督机制;明确“报什么”的问题,重点关注突发公共事件、重大舆情事件等重要紧急情况;明确“怎么报”的问题。报告按照“首报说明基本情况、续报说明发展趋势、终报说明处理结果”的原则,突出“快、准、简、实”四字要求,做到信息要素准确、语言简洁精炼、数据客观真实,不出现错别字、格式等低级错误。要做到以上几点要求,就要不断加强紧急信息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建立一支人员稳定且有战斗力的队伍。通过常态化岗前培训和重要敏感时期专项培训,提升各级信息工作人员主动报告意识、处理问题能力和编辑紧急信息水平。

(四)突出条件保障,加强信息报送组织性可靠性。一是强化纪律要求。每逢重要时间节点来临之际,下发工作通知,明确报送时限,强调工作纪律。对信息报送速度快、质量高、工作成绩突出的校内单位和个人,在年度评优或绩效考核时予以政策倾斜;对迟报、错报、漏报、瞒报以及报送质量差的,进行通报批评,并要求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8]。二是加强条件保障。制订并完善本单位重要紧急情况信息报送的具体办法,把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安排信息工作机构和宣传、稳定办等部门的联系会商机制,为信息报送提供制度保障;选派政治敏锐、责任心强、熟练业务、有较强综合分析能力和协调处置能力的人员充实到信息工作一线,主动关心关爱值班和信息报送人员,为信息报送提供人员保障;不断改进重要紧急情况处理方法和传输手段,积极部署接入属地政府信息报送系统,实现信息报送便捷化,指挥调度扁平化;将信息报送所需基础设施建设、系统平台开发、人员培训演练等列入单位年度预算,给予相应经费支持,不断改善信息工作,为信息报送提供硬件保障。

四、结语

抓好重要紧急情况信息报送工作,是确保校园稳定安全的政治需要和保障,也是高校辅助领导科学决策的重要手段和内部治理水平的重要体现。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新形势下高校重要紧急情况信息报送存在的“机制不完善、渠道不畅通、质量不过关”等三方面困境。结合高校日常工作实际,总结出了提高信息报送水平的四个突出关键点,即“突出政治责任,突出责任意识,突出快速反应,突出条件保障”。提出了新形势下高校紧急情况信息工作的优化提升途径,为高校完善紧急情况信息报送工作对策提供有效参考。由于突发事件本身具有涉及范围广、不确定性因素多等特点,还需要结合理论对紧急情况信息报送工作进行系统研究,并通过调研不同地区兄弟高校先进经验做法开展更为深入的工作。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信息工作
不工作,爽飞了?
订阅信息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展会信息
选工作
突发事件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