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

2024-04-25 11:05戴志钦
高考·上 2024年2期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新课标高中化学

戴志钦

摘 要:高中化学教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应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策略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达到教学目标。基于此,本文对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策略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已经成为当今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单元教学是指将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范畴进行划分和组织,并以此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采用大单元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大单元教学的含义

大单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内容按照一定的范畴进行划分和组织,并以此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1]。大单元教学是教学内容组织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将课程内容按照一定的主题或范畴进行整合和组织,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某一主题或范畴的相关知识内容进行整合和梳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大单元教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学习的需求和挑战。

二、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整体理解和把握

化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其知识内容繁多,涉及范围广泛。采用大单元教学方法,可以将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整合和梳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性理解和掌握。通过对知识的整合性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厘清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2]。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任务,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的知识运用和问题解决。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大单元教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和共同进步。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習兴趣和学习动机。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知识的魅力,提高他们对化学学科的认同感和参与度,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大单元教学也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沟通,使他们更好地进行知识共享和学习互助,提高学习效果。

三、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的原则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在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即教学内容不仅要包括必要的理论知识,还要重视实践操作和实验探究。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和实验设计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实验操作等形式,引导学生探索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记录、数据分析和结果归纳的能力。实践性教学也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启发和引导原则

高中化学教学应该注重启发性教学,即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帮助他们建立起科学知识的框架和体系[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提问、情境设置、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独立探究和分析问题。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爱好,合理设计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教师还应该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纠正错误,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三)因材施教原则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都有差异。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采用差异化的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学生制订个性化学习计划。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和同伴互助,让学生相互激励和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和不同难度的习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当的内容进行学习。

(四)综合应用原则

高中化学教学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还应该注重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化学知识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解决现实问题中。因此,教师应该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活动和案例,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锻炼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通过参加科学竞赛、编写研究报告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四、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教学目标

在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中,确定每个大单元的核心知识和能力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对每个大单元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确定该单元覆盖的重点知识和学生需要掌握的能力。核心知识可以包括概念、理论原理和基本模型等,而能力目标则可以包括实验设计与操作、数据分析与解读、问题解决和综合应用等方面。通过明确核心知识和能力目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提高他们对化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了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设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目标应该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并且具体、可量化和可达成。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讨论、个别辅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等方式,与学生共同制订学习目标。学生参与制订学习目标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二)教学内容

每个大单元的教学内容都有其独特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应该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估。教学重点是指学习的核心内容,教师应该重点讲解和强调,确保学生对其有深刻的理解。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很容易困惑或出错的地方,教师应该找出并针对性地解决。通过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授课顺序,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基础和完善的知识体系。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師应该选择适当的教学资源和实例[4]。教学资源可以包括教科书、教学辅助资料、多媒体教学材料、网络资源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进行讲解和演示,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还可以通过选取相关的实例和案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加深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系统的讲解,向学生传授化学概念和原理,并引导他们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如演示实验、多媒体展示和模型建构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通过进行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化学现象,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实验项目,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设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分析真实或虚拟的案例,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选择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推理,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以《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为例。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氧化还原反应,加深对该化学原理的理解。将一块铁艺磨刀石放入盐酸溶液中,观察并记录观察现象。将一枚铜币放入盐酸溶液中,观察并记录观察现象。将一块锌片放入盐酸溶液中,观察并记录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到铁艺磨刀石溶解产生气泡,并且溶液变为淡黄色,这表明铁发生了氧化反应,并被氧化成了铁离子。观察铜币没有反应,溶液颜色无变化,这表明铜与盐酸不发生反应,不会被氧化。观察锌片溶解产生气泡,并且溶液变为浅蓝色,这表明锌发生了氧化反应,并被氧化成了锌离子。通过实验结果,可以认识到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具有不同的氧化还原性质。通过此实验,学生可以亲身观察和分析不同材料在盐酸溶液中的反应现象,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同时,学生能够培养实验操作技巧、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归纳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四)评估方法

形成性评估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反馈和指导的评估方式,可以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实验记录等来评估学生对化学概念和理论的理解程度。形成性评估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困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5]。总结性评估是指在学习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评估方式,可以通过考试、大作业、实验报告等来评估学生掌握和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总结性评估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为学生提供反思和改进的机会。教师也可以借助总结性评估的结果对教学过程进行检查和调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了准确评估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教师应该使用多种评估工具。常见的评估工具包括考试、实验记录、小组项目等。考试可以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可以考查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分析能力。实验记录可以评估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小组项目则可以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五)教学反馈

在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学反馈是促进学生学习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有关他们学习表现的正向和建设性的反馈。还原反馈是指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时给出具体的肯定和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并提供改进的方向。教师可以通过口头反馈、书面批注或个别辅导等形式给学生提供反馈,并鼓励学生根据反馈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6]。除了教师的反馈之外,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也是教学反馈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自评和同伴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审视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并在评价他人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观察能力。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六)教学延伸

在化学教学中,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合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并展示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教师可以与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的教师进行合作,设计跨学科的教学项目和活动,让学生在多个学科领域中应用和探索化学知识。可以通过物化联合实验,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物理变化与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环境保护项目,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净化水源、处理废弃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这样的跨学科合作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了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进一步探索,教师可以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和科学研究的参考。这些资源可以包括教科书、期刊文章、学术报告、科学研究论文等。通过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案例,学生可以了解到化学在不同领域的前沿进展和实际应用,从而激发他们对深入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兴趣[7]。

(七)教学管理

在化学教学中,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课程内容的复杂程度,合理分配每个大单元的教学时间。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将每个大单元的内容划分为相应的授课和实践活动,并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教师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进度,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8]。在化学教学中,教室设施和实验器材的充足和安全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该与学校管理人员和实验室技术人员积极协作,确保教室配备了必要的实验设备和化学试剂,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教师还应该教育学生关于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的正确使用和处理方法,增强他们的实验操作安全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在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大单元教学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实施化学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果。在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化学人才。在今后的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总结和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质。

参考文献

[1]周媛.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3(32):4-6.

[2]许永琴.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J].文理导航(中旬),2023(10):52-54.

[3]谢鸿雁,范赟杰,童洁,等.大概念统领下高中化学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26):12-16.

[4]袁芳.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的实践研究[J].高考,2023(19):45-47.

[5]赵慧存.基于化学学科大概念的单元教学探索与实践[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23.

[6]熊俊薇.促进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D].阜阳:阜阳师范大学,2023.

[7]谭丽花,蒋宇瑛.基于情境融合的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实践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3(17):42-45.

[8]张美迪.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的实践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3.

猜你喜欢
大单元教学新课标高中化学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以“类化”思维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