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涵
乡土资源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是中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土资源的流失和文化的淡漠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因此,如何将乡土资源融入校本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与感受乡土的历史文化、人文特色和自然环境等,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中急需解决的难题。本文从分析乡土资源融入校本课程的重要性入手,探讨乡土资源融入校本课程的具体方法,促进乡土资源与初中课程的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一、乡土资源融入校本课程的重要性
1.丰富课程内容。
融入乡土资源的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地方的文化传统、生态环境等,开阔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丰富课程内容。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学生可以提高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能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同时,通过将乡土资源融入课程,可以更好地满足學生的需求,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增强文化自信。
乡土资源融入校本课程可以提升学生的地域意识和文化认同感。通过学习和了解本地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乡土资源,学生对本地区会有深入的了解,进而增强地域意识和文化认同感。
3.促进文化传承。
乡土资源融入课程有助于学生了解本地区的环境、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借助乡土资源的力量,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验到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乡土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乡土资源融入校本课程的具体方法
1.整合教学资源。
乡土资源是学生身边独特的文化、自然和社会资源的集合,通过将乡土资源融入校本课程,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历史课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研究乡土资源的传承与发展。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搜集研究资料、民俗故事,整合乡土资源,引导学生探索
当地的历史和文化。通过主动搜集与讨论相关的研究资料,学生可以了解本地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相关内容,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乡土资源的传承与发展。
通过将乡土资源融入历史课程中,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本地的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体验。
2.注重实践应用。
乡土资源融入校本课程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本土的文化和传统,更能够培养他们对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同时,乡土资源融入校本课程也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来认识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生物课程中,教师可以开展实地探究活动和野外考察活动,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兴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的历史文化及自然景点、农村社区、乡村民居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和探索,了解当地的文化传统、历史沿革、自然环境等,研究人类活动对乡土资源发展的影响,增强学生对相关生物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使课程更具真实性。
通过将乡土资源融入生物课程,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让生物学习与现实生活接轨,带领学生感受生物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创新融合方法。
乡土资源融入校本课程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方式,能够让学生在亲近本土文化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融合乡土资源,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例如,在语文课程中,教师可以开展乡土资源采访活动,要求学生采访身边的老人或者家长,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歌曲,也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所了解的内容做成专题进行展示。通过深入地探究当地的乡土资源,学生可以在课程学习中逐步了解本地的文化传统、乡村发展等情况,并通过自主学习达到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通过采访和展示,教师可以加深学生对乡土资源的了解和尊重,也可以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将乡土资源融入语文课程,教师可以更好地丰富初中语文课程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乡土资源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结束语
乡土资源是人们的文化积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通过整合教学资源、注重实践应用以及创新融合方法等具体措施,教师可以将乡土资源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立体的学习体验。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坚持融合与创新,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养。
注:本文系2023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黄河特色乡土资源融入跨学科校本课程的策略研究》(立项编号:JCJYC232501008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