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糖业农文旅融合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2024-04-25 08:19张洁玉彭瑱李富宁陈萍萍
广西糖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开发模式糖业发展路径

张洁玉 彭瑱 李富宁 陈萍萍

摘要:随着人们消费能力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国内旅游产业已进入文化创意融合发展新阶段,形成了广西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新途径,也提出了新挑战。广西糖料蔗产区不仅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还积累有底蕴深厚的蔗糖产业文化资源,为农文旅产业化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文章从消费者群体视域出发,探析现阶段广西糖业延伸文旅产业开发现状,发现制约其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主要表现为:体验项目模式较单一,项目同质化竞争较激烈,与区域文旅产业链接弱,文旅产业配套设施薄弱。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总结出广西糖业延伸文旅产业开发的基本原则和选择模式思路,并提出围绕消费者体验需求规划项目、社会多要素参与融合联动、强化区域农业品牌建设及加强配套设施投入力度等发展对策,为广西蔗糖产区产业转型升级及社会经济发展注入强有力动力源。

关键词:糖业;农文旅融合;开发模式;发展路径;广西

中图分类号:F3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820X(2024)01-0045-06

0 引言

在新消费时代背景下,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跃升及消费观念的转变,我国文旅市场呈现高热度、文旅产业形成蓬勃发展态势。2024年2月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24年发展预测》报告指出,2023年居民出游意愿达91.86%,2024年将是旅游经济周期内转段和跨周期跃升的关键期[1]。传统的景区观光旅游模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体验需求,而沉浸式文化体验旅游已使农文旅、工文旅和研学旅等新业态受到消费者群体的关注与喜爱。旅游产业链中各产业要素在融入旅游产业过程中因吸收原有产业的优势,形成了更多样的价值增值环节与内涵,使旅游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更高,因而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竞争优势[2]。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产业的开发已成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新动能[3-4],而实施农文旅资源的有效开发,能拉近游客与地域间的距离,使游客能直观、全方位和近距离体验当地文化,对助力本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近年来,我国各地区围绕特色产业实施文旅产业开发,系统梳理乡村产业、文化和旅游等资源,以实现农业农村资源价值最大化[6]。广西作为全国最大的食糖产区,具有内涵丰富、生命力鲜活的糖文化资源[7],也积极向文旅产业探索性延伸,已建设崇左糖业文旅创意产业园和防城港昌菱朗姆小镇项目,迈出了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步子。而如何利用好广西蔗糖产业及文化资源拓展产业链,如何将糖业资源与地区文旅资源形成新链接,已成为广西蔗糖产业链延伸的关键问题。文章以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理念为指引,探究基于广西糖业延伸文旅产业开发和利用路径,并结合未来市场发展趋势和消费者群体现实所需,提出高质量发展解决方案,也为其他区域农业产业链延伸及新业态构建提供参考依据。

1 广西糖业农文旅融合发展现状

1.1 广西糖业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资源条件

1.1.1 产业资源条件

1992年以来,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和产量均排在全国首位,蔗糖业也成为广西传统支柱产业,在维护国家食糖安全、稳定市场价格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8]。自2019年以来,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每年均稳定在7.33万hm2以上,食糖产量稳定在600万t左右,连续32个榨季位居全国第一,农民通过种植糖料蔗收入稳定在250亿元以上[9]。同时,吸引了一批大型制糖企业扎根广西本土发展,制糖企业在科技升级过程中已形成了糖业循环经济产业链。近年来,广西积极推动糖业“二次创业”,以创新为核心动力开展科技和机制双向驱动创新,多举措推动产业转型升级[10],加快推动糖业全产业链模式发展,形成了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在广西蔗糖产业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产业文化和硬件资源,为文旅产业开发打下了基础。

1.1.2 文化资源条件

广西种植甘蔗历史悠久,公元1世纪或更早时期广西地区骆越先民已开始种植甘蔗[11]。在甘蔗种植过程中,广西各地方少数民族文化与生活习惯形成交融,与稻作文化遥相呼应,形成了本地区特有的“种蔗制糖”农耕文化及民俗文化,如各少数民族利用甘蔗古法加工红糖、依据节日或时令制作糖制品特色美食等。近年来,广西各地区加强对少数民族傳统文化保护,申报立项了一批自治区和县(市)级蔗糖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武鸣府城红糖制作技艺和宁明壮族红糖制作技艺。广西蔗糖产业历史发展长河的文化沉淀过程给人们留下了显著的地域文化符号,如甘蔗是广西文化名片之一,广西是中国甜蜜之乡;同时,蔗糖产业在广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已形成了时代发展的历史记忆和精神文化符号。

1.1.3 旅游资源条件

广西蔗糖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崇左、南宁、来宾和柳州等地区,这些地区在地理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珠江水系河流贯穿,以喀斯特与山地丘陵盆地地貌为主,也是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区。该区域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地理区位和少数民族文化,其旅游产业呈现蓬勃发展趋势,为蔗糖产业嵌入与链接形成了必要条件,同时区域内休闲农业旅游资源丰富且开发潜力大,空间分布呈现集聚发展特征[12]。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不断升级,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各主产区注重地域文化赋能与融入,已积极打造一批现象级文旅品牌,并多举措提升旅游市场吸引力和品牌宣传力度,如2024年1月崇左市A级旅游景区向东北三省游客免费开放,有效提升了崇左市在旅游市场的知名度。

1.2 广西糖业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应用模式

1.2.1 工业观光模式

充分运用现代制糖企业生产车间及企业文化展示场所构建工业观光体验项目,向游客科普制糖工艺全过程,同时宣传糖业历史文化及企业文化内涵,并展示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果和产品。此外,利用制糖工业发展遗产进行全面改造,既保留原有工业发展文化历史印记,又注入新鲜文化元素,如利用桂林阳朔制糖厂旧厂房遗址改造为文化创意综合景观,以及利用崇左糖厂旧址建设崇左糖业文旅创意产业园,以沉浸式的制糖工业遗产场景为依托,让游客近距离感受广西糖历史文化底蕴及新时代赋予的新文化与新生命。

1.2.2 传统文化模式

充分利用壮族古法红糖制作、糖画制作和芝麻花生糖制作技艺等与蔗糖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打造成广西蔗糖产区乡村民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与宣传载体。基于传统糖制作非遗文化拓展形成的乡村旅游体验项目及研学项目,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或传统农家乐的体验内容和体验参与感。如崇左市江州区新和镇卜花生态旅游景区开设古法红糖体验区,游客通过古法红糖制作参观、体验和品尝等互动环节,在满足参与感和体验感的同时,深入了解广西本土与蔗糖息息相关的民俗文化,有效促进乡村特色产品宣传与拓展销售渠道。

1.2.3 农业观光模式

充分运用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种植基地和连片种植区等乡村田园景观资源,与乡村生态、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等资源有机融合,构建蔗糖主产区乡村区域“产—游”融合新模式。通过建立农业景观、创意农业、农耕体验和乡村民宿等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蔗糖文化”休闲农业景区或田园综合体。如来宾市依托金凤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规划建设“蔗野仙踪”休闲农业示范基地,既让游客直观体验万亩蔗田的壮观景色,又充分展示现代设施农业的真实生产场景。

1.2.4 综合开发模式

以区域蔗糖产业链为依托,在原有一二产业的基础上,发展区域内商品流通、住宿餐饮、休闲度假和康养旅游等三产服务业,构建一体化综合功能文化小镇或文化产业园,打造具有“糖文化”特色的区域消费中心。如2012年防城港市上思县依托甘蔗制糖与酿酒工业,吸引社会资源和资金注入,打造特色旅游和文化展示项目昌菱朗姆小镇,有机融合华侨文化、朗姆酒文化和农垦文化等多元素,在小镇内打造了南美风情建筑群商业街、朗姆酒生产线观光及自然生态蔗海风光等旅游体验项目。

1.3 广西糖业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主要成效

1.3.1 形成特色文化与提升区域形象

将时代发展精神、地方社会文化、生态文化和民俗文化等与前期积累沉淀的蔗糖产业文化有机融合,形成更富有新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的“糖文化”,并使其赋能于产业发展,应用于構建旅游产业、文创产业和特色乡村产业等形象,形成“糖文化”IP推动创新性发展态势。同时,促使广西“糖文化”IP转化成为具有独特魅力的区域或城市宣传名片,有效提升广西“甜蜜之乡”和“甜蜜事业”整体形象。

1.3.2 促进产业链条延伸与品牌宣传

广西蔗糖产业探索向文旅产业延伸发展,打造一批蔗糖文化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链接的示范项目,改变原有的一二产业短链、发展单一结构,创新形成更紧密的三产融合循环发展模式,全面带动了其他衍生新产业的形成。如初步形成的“商—文—旅”糖业综合文化项目品牌,已成为广西蔗糖产业与地方制糖企业的新宣传窗口,并通过区域文旅产业推广和宣传渠道,提升广西蔗糖产业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知晓度。

1.3.3 挖掘乡村发展活力与促进农民增收

通过围绕蔗糖产业构建乡村区域农文旅融合产业,乡村产业发展活力得到激发,农业生产条件、农业景观资源和乡村生态资源等发展价值得到深入挖掘,解决了部分乡村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过程中特色不足和同质化严重问题。同时,带动乡村产业升级和农民增产增收,实现乡村地区富余劳动力价值转换,让农民实现本地区高质量就业。通过充分发挥广西蔗糖产业多重功能价值和带富作用,助力广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 广西糖业农文旅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体验项目模式较单一

目前,广西糖业文旅资源综合利用与整体性开发仍停留在单一模式或初级状态,未集中打造成具有复合功能的旅游资源。开发的旅游项目多为蔗糖文化展示、工业生产现场参观和农业生态景观等类型为主的观光式旅游项目,仅能单一满足游客观看需求,无法满足现代消费者的体验和参与需求。从总体上看,缺乏沉浸式文化旅游产品、互动体验项目和智慧化文旅项目,缺少现象级“网红”体验型精品项目,较难形成有效的网络口碑宣传效应,使得各旅游线路或项目在市场上的吸引力较弱,间接影响消费者对旅游路线或项目的选择决策。

2.2 项目同质化竞争较激烈

在实施文旅项目发展定位和规划制订时,因管理者普遍缺乏项目规划和运行管理经验,通常只能借鉴或参考同类成熟农文旅融合项目模式,未能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根据自身发展条件充分挖掘具有异质性的特色内容。如在旅游项目设计上,与本地区其他旅游线路或项目存在同质化竞争情况,出现同种类型民俗体验活动、文化宣传形式、餐饮及购物中心等,导致游客在体验过程中感觉单调乏味。同时,围绕糖业衍生的旅游商品较单一,仅以古法红糖类产品为主,包装和产品形式与其他地区红糖产品也无法形成差异性,较难带动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购买行为。

2.3 与区域旅游产业联动弱

广西糖业延伸的文旅产业开发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各项目自身体量小且定位具有局限性,现阶段市场对项目的知晓和认可程度较低;各项目管理方自身宣传力量薄弱,宣传途径较单一,需依附于区域旅游产业资源进行发开和推广,难以形成较大的市场宣传效应;各糖料蔗产区在实施区域形象或旅游产业宣传过程中,主要以区域或产业整体形象开展宣传,未能重点推介糖业文旅项目。同时,糖业文旅项目未能积极与本区域内其他成熟文旅项目构建联动,未明确项目在区域旅游产业中的具体市场定位,也未能形成特色鲜明的旅游线路或联合旅游产品营销组合。

2.4 文旅产业配套设施投入较小

广西糖料蔗产区地方政府虽在旅游产业进行多年深耕,但投入和建设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地区传统景区,对乡村区域及围绕糖业构建的文旅产业配套设施投入力度较小;食、宿、商和交通等配套设施不齐全,极大降低了糖业+文旅产业项目的游客体验感,较难留住游客,回头客较少,较难形成长期的营销口碑和提高消费增长点;区域内乡村旅游尚处在初级阶段,虽尝试性开发了一些休闲农业景观或特色民宿项目,但整体上质量不高。由于乡村旅游项目建设过程中资金短缺,社会融资难度较大,普遍存在交通道路难行、食宿用餐选择少和无综合服务站点等问题,因此,较难满足游客的选择需求。

3 广西糖业农文旅融合产业开发原则分析

3.1 产业开发模式的基本原则

3.1.1 消费者需求原则

旅游消费需求是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动力源,也是现代区域旅游市场规划的起点[13],需在以下三方面满足现阶段消费者的旅游消费新需求:一是强化体验参与,型旅游项目的开发,突出项目的全方位参与,增加游客体验与精神收获[14]。二是瞄准旅游定位人群,精准进行项目规划与产品设计,制定全方位的集客策略。三是加强文旅项目配套设施建设,充分满足游客对“住、行、食、娱”等多元基础的需求。

3.1.2 农文旅协同原则

以蔗糖产业作为支撑,将广西蔗糖主产区的现代农业资源、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全面有机协同。一是以现代农业产业为引领,实施农文旅资源统筹开发、形成多业态融合发展模式。二是在地方政府引领与统筹协调下,充分调动社会各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社会资源和多主体的有机统筹协作。三是充分发挥新产业新业态的带富功能,打造乡村区域的富民产业,引导农民群体参与到产业其中,实现农业产业附加值提升。

3.1.3 适度发展原则

“适度开发”从强调经济效益向注重社会效益转型,倡导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旅游”发展观[15]。一是做好前期市场调研与可行性研判工作,充分掌握市场综合信息,明确项目开发的产品定位与市场细分,减少项目开发的盲目性。二是在开发项目的引资上,从单一财政投入转型为社会多主体投入,并引进专业化运营公司进行规范化管理,提升项目的运营与服务水准。三是为了降低项目运行风险性,实施项目规模适度与阶段化分期建设,根据市场反馈积极调整发展目标与经营策略。

3.2 发展模式选择的基本思路

3.2.1 以点带面模式

在制糖产业较集中的城镇区域,重点依托现代产业园建设大中型体量的糖文化旅游创意综合园区或主题游乐园,突出园区“商、住、游”的核心功能,努力打造成为广西区内A级知名综合景区,并吸引国内知名食品加工企业、制糖企业和文旅投资企业等主体入驻园区,共同实施文旅项目开发与管理。以区域综合园区辐射带动区域内的乡村旅游、工业旅游和餐康养产业等项目发展,形成区域农文旅产业融合共发展的大格局。

3.2.2 塑造精品模式

在糖料蔗種植面积广的乡村区域,重点依托已开发的田园综合体或乡村旅游景区,全面构建区域文化浓郁的壮乡蔗海景观及建筑群落,进一步优化乡村地区配套服务设施,增强项目及产品的体验感,并设计符合不同消费者群体所需的农耕体验式项目,重点开发农耕文化类研学项目,与本地区中小学或培训机构等深度合作,开展广西蔗糖相关研学旅或冬令营等产品,保障文旅项目客源的稳定性。

3.2.3 多业态融合模式

充分抓住广西蔗糖产区生态优势与产业优势,培育现代绿色农业产业发展新引擎,积极探索乡村区域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和商旅融合等多业态融合模式。推动区域农业公用品牌建设,设计与蔗糖元素相关的区域公用品牌形象标识,并运用到城镇景观、区域形象宣传、产品包装和酒店装饰中,形成联动宣传效应。积极研发蔗糖相关的健康加工食品及旅游纪念产品,并在餐饮门店、旅游景点和零售店等进行推广展示与宣传促销,提升糖业产品组合的长度和曝光度。

4 广西糖业农文旅融合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

4.1 顶层设计:产业发展纳入区域发展规划

地方政府需进一步实施产业整体布局和顶层设计,高度重视蔗糖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延伸,将其纳入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等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并制订专项发展措施和方案,加强对糖业文化的深度挖掘与保护,实施非遗项目申报开发、工业遗迹保护开发及相关旅游景点评级等系统工程;深度挖掘新时代“糖文化”,将其全面赋能于区域富民产业中发展,进一步打造高品质的糖都或甜蜜之乡区域品牌;通过制定产业发展倾斜支持政策,搭建旅游产业发展会、招商引资大会和商品展销会等交流平台,吸引社会资金和资源流入,不断升级文旅产业必备的配套设施,围绕蔗糖产业的第三产业链条,形成销售、运营、推广和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条。

4.2 市场推广:拓展宣传媒介创新推介模式

改变传统的市场推广手段,充分运用好区域传统媒体和融媒体矩阵开展宣传推介。进一步将糖文化与地域文化、产业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和农耕文化等深度融合,并融入地方宣传片、旅游宣传广告、区域产业推介会和影视作品等内容;充分利用好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微信公众号和互动交流平台等新网络自媒体,多形式多渠道向中青年消费者群体精准推介和靶向宣传。同时,借助成熟的电子旅游商务平台(携程网和淘宝飞猪等)构建项目营销推广体系宣传产业形象、项目产品和经典线路等信息,结合重要节假日和旅游旺季,开展系列促销和优惠活动,吸引游客前往消费和体验。还可采用粉丝营销策略手段,通过产品赠与和社交平台集赞形式,让游客成为文旅项目的推广宣传者。

4.3 运营管理:紧跟市场需求变化动态调整

对拟建设项目全面开展市场调研和可研分析,对项目形式、形象和产品组合等关键内容的设计进行适度创新,以有效应对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变化;对已运营的项目要构建科学的管理体制和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依据文旅市场变化积极调整经营策略,结合节假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及时新增或淘汰部分产品,提升项目市场吸引力并有效控制项目运营成本;全面构建项目运营管理主体与地方文旅管理部门、文旅协会组织紧密联系的工作机制,采用大数据分析和信息化平台,数字化赋能文旅现代化服务和管理水平;进一步统筹协调区域资源配置和共享、市场信息交流和互通、服务质量监督和管理及旅游信息查询和预订等功能,有效促进本地区整体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4 人才聚能:吸纳整合多元人才队伍力量

在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下,人才队伍结构及需求呈现多样化,不仅需要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还需要管理型人才参与其中。由于广西糖料蔗产区多为欠发达地区,其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与东部沿海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吸引力严重不足,因此,地方政府和企业需重视围绕文旅产业构建管理型人才引培机制,进一步提升福利待遇、社会保障和发展空间,保障人才队伍稳定;积极开展产业所需相关技能的培训业务,提升产业参与者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同时,地方政府、企业和高校要紧密合作,实施联合订单式培养和校政企合作模式,形成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供给保障;吸引地方高校教师和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参与地方产业发展服务,有效缓解专业化人才紧缺的现实压力。

5 结语

依托地方现代农业产业进行文旅产业拓展和开发,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可有效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形成新型发展业态和动能,也对区域农业品牌建设的形成具有推动作用。但农文旅融合模式并非简单地进行各产业链要素叠加,产业链中各要素需要全面协同,形成发展联动合力,才能提升新业态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广西各糖料蔗主产区在探索蔗糖产业与文旅产业有机融合过程中,应根据区域现实条件和消费市场真实需求进行探索,以提升“糖文化+旅游”新业态的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旅游研究院. 2023年中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24年发展预测[R]. 北京:中国旅游研究院,2024.

[2] 严伟. 产业链协同视角下旅游产业融合模式及机理分析[J]. 商业经济研究,2016(10):194-197.

[3] 赵爱民. 供给侧改革下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 世界农业,2018(11):241-245.

[4] 乌兰.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及其实现路径[J]. 山东社会科学,2018(10):145-150.

[5] 笪衍,郝鑫,李博. 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J].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23,37(2):9-12.

[6] 叶风,王选政. 体验设计驱动乡村特色产业与文旅产业协同发展路径研究[J]. 中國集体经济,2023(31):33-36.

[7] 黄世明,周善葆. 广西糖业改革发展与金融支持研究[J]. 改革与战略,2020,36(3):103-124.

[8] 舒德志. 广西糖业高质量发展的困境及应对措施[J]. 广西糖业,2022,42(2):35-38.

[9] 李文纲. 开创新时代广西千亿糖业发展新篇章[J]. 当代广西,2022(11):12-13.

[10] 王春华. 广西甘蔗糖业发展态势与升级转型对策[J]. 广西糖业,2018(3):45-48.

[11] 覃蔚谦. 广西甘蔗史[M].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1995.

[12] 许小红,覃爽姿,阮柱,等. 县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格局及优化策略研究——以广西为例[J].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8(3):102-113.

[13] 吴必虎. 区域旅游开发的BMP分析[J]. 地理研究,2001,20(1):103-109.

[14] 舒伯阳. 基于消费者行为分析的区域旅游市场规划方法研究[J]. 人文地理,2003(4):16-18.

[15] 何景明.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述评[J]. 旅游学刊,2003(1):76-80.

(责任编辑 刘可丹)

猜你喜欢
开发模式糖业发展路径
广西财政厅聚力促糖业高质量发展
广西多举措阻力糖业发展又好又快
加快提升广西糖业综合竞争力
广西大力推动糖业变革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浅谈乡村旅游的开发和利用
我国乡村旅游驱动机制与开发模式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模式与优化策略
邢台微营销市场前景与开发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