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曼
新能源类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背景是多方面的,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认为,既有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也有技术进步、教育改革、行业人才需求和就业市场变化等因素的推动。
关键词 新能源 资源库 专业群 共建共享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视和天津市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加强了职业教育新能源类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更好地满足了行业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推动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天津輕工职业技术学院教务部部长、机械工程学院院长王宝龙表示,新能源是一个新兴行业,新能源类专业亦是新兴专业,资源库在整个专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要以资源库建设为抓手,带动专业或专业群的整体发展,以此推动三教改革,支撑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
让所有资源都有用武之地
该资源库建设项目于2015年6月由教育部批准立项,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和酒泉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主持建设,于2018年5月通过验收。2019年该资源库升级改进建设项目成功立项,由3所主持院校联合全国22所职业院校和24个行业企业共同
建设。
项目团队中,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9所、省级双高校建设单位18所,以及国际国内新能源行业龙头企业和国家、地方新能源主要管理、研究单位,大家组成了共建共享联盟,发挥各方优势,将1+X 证书,技能大赛、工程案例、科研创新、国际交流(鲁班工坊)、师资和企业培训等融入资源库建设,推动三教改革、产教融合型专业建设等,突出校企资源共建、共享、共用。资源中心数据显示,资源库紧贴新能源产业发展,面向新能源行业企业、院校教师、学生、新能源从业人员和社会学习者等用户,建设标准化课程20门和个性化课程25门。拥有微课、视频、动画、虚拟仿真、电子教材等优质资源35010个,建设有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学习平台和资源平台。
一是做好平台支撑。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1中心+4平台”的建设方案,形成了“云架构”。将相关的各不同类型人员关心的内容做成模块化,在门户网站上集中展现;基于新能源专业特点,开发微信公众号平台,推送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案和新标准等。值得一提的是,资源库平台已经融入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更加速了资源库自身的建设与应用。
二是做好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学校提出了“一体化设计”方案,对标国家专业新标准,按照“行业企业调研—企业专家岗位能力分析—教育专家岗位知识能力分析—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确定资源库专业教学标准—制订资源库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建设路径,对照专业目录将专业群进行优化,形成了“2+N”专业建设方式。同时,依据 “2+N”专业构成,形成“1+2+N”专业群岗位能力结构,完善了“5-6-4-5”标准化课程体系结构(即,以基础化平台为基础,以光伏和风电两端型为重要支撑,完善5个公共课程标准,6门光伏类专业培训课程,4门风电类的专业课程和5门新材料新工艺方面的相关课程),最终建设了20门标准化课程,25门个性化课程。
三是做好颗粒化资源建设。将每一个知识点进行解构,再重新融合,形成新的课程知识架构,在此基础上建设资源库“基建”,然后通过不同项目合成模块形成新的课程,再将课程组合形成资源库,使得所有资源都有用武之地。
王宝龙介绍,在资源库应用过程中,学院通过走进企业、案例分享、培训指导、职普融通、“一带一路”等五个维度推广资源库,实现教师、学生、企业、社会等四类用户的建、用、推、改。
构建专业共同体 提升教师素质
资源库建设,有利于推进专业教学资源的规范化建设,巩固与发展示范、骨干院校及示范性专业建设的成果,大大提升全国中高职院校新能源类专业的教学效果。学院的资源库建设同样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效。
一是统一要求,制订了20余项新能源类专业教学资源库联盟标准。所有联建单位都要在联盟标准的统一指导下进行相应工作。
二是建章立制三级联动,保障了资源库“建、用、推、改”有效性。项目建设团队形成“指导层、决策层、实施层”三级联动机制,各层级相互融通、相互协调,形成团队一张网,联盟一盘棋,实现了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的全过程管理。
三是构建了首个新能源与环保技术专业领域团队共同体。提出文化引领、平台支撑和机制保障的宏观、中观、微观的三层联盟共同体建设机制,推动了联盟企业和学校之间的联动。建设成果获评为2022天津市教学成果特
等奖。
四是打造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综合素质显著提升。通过专题培训、大赛集训“赋能”师资,校企、校际创新“升级”教材,模块、项目、情景入式教学探索“激活”教法。团队教师东西协作,“拉动效应”明显,构建了高水平的校企命运共同体。学院现有国家级创新创业教师团队6个,省部级创新创业教师团队5个,获批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全国黄炎培杰出教师奖1人等。
五是成立全国新能源与环保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打造了3.0版本。基于共同体建设,学院会继续加强资源的建设,实现共研、共建、共享、共管。
六是开展对口帮扶,助力新疆、西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学院先后为受援地区培训近3000人次,使受援地区在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走出了一条职教帮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