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讲好“五个道理”

2024-04-25 10:00姚金昆
林区教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讲道理道理思政课

姚金昆

(安徽工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1]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要充分理解与把握思政课讲道理的本质,可以从思政课的本质为何是讲道理、思政课应该讲好哪些道理以及思政课讲好道理的方法路径三个维度进行深入思考。

一、思政课的本质为何是讲道理

中国人常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思政课讲道理,无非是将事物的规律讲清楚。思政课一方面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承担着塑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课程任务,另一方面又是一门人文学科,内含丰富的理论知识。思政课的特点决定了其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需要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命题,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结合讲述内容与现实需要来讲道理。如果道理讲的不清楚、不彻底,就达不到答疑解惑的目的。因此,思政课需要进行系统性教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决定了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思政课是一门专门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课程,它的本质要求思政课教师要系统地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阶级立场,这也就决定了它的本质是讲道理。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深刻阐释,需要思政课教师抽丝剥茧,以透彻的学理为学生答疑解惑。另一方面,讲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讲清内在逻辑,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新时代建设者。从根本上来说,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需要思政课教师具有理论自信,将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独特魅力,使学生乐于接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我们将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只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我们思想的“压舱石”,坚定理想与信念,才能更好地抵御外界风险与挑战,才能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思政课应该讲好“五个道理”

充分理解与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科学论断,需要深层次了解思政课应讲好什么道理。对此,思政课应从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华文化如何传承、立德树人要怎么做等五个方面,分别讲明政治道理、讲清历史道理、讲实发展道理、讲好文化道理、讲活人生道理。

1.讲明政治道理

讲明政治道理就是讲明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道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性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经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2]学生成长离不开思想理论的指导,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就必须讲好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开放的理论。”[3]讲明政治道理,就是要讲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其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无产阶级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思想武器,以及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讲明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人民性产生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人民性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特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讲明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实践观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强调理论来自于实践,实践又需要理论的指导,只有理论与实践融合共进,才能更好地进行生产生活。讲明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开放的理论,不断发展开放的本质要求决定了马克思主义能够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能够让每个国家、民族立足于世情、国情、党情的不断变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与时代不断结合,以此指导国家更好地发展。

2.讲清历史道理

讲清历史道理就是讲清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道理。“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4]百年党史是一部“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革命史、是一部“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奋斗史、是一部“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心灵史。面对波诡云谲的国内外环境,需要思政课教师坚定理想信念,讲清楚历史道理,摒弃历史虚无主义,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使学生正确认识党情、国情,让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积极成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因此,讲清历史道理,要讲好党的性质、宗旨与纲领、初心和使命,结合“四史”,讲清楚党的百年光辉历程、红色基因血脉、精神品质、组织纪律、革命与自我革命精神,讲清楚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始终做到“两个维护”。

3.讲实发展道理

讲实发展道理就是讲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道理。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在社会实践中探索出来的适合中国自身发展的理论成果,既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满足中国现实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满足,综合国力得到迅猛提升。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无疑不在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讲实发展道理,要结合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讲实发展道理,要讲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底蕴、科学原理、服务对象;讲实发展道理,要讲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又赋予了中国特色;讲实发展道理,要讲实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4.讲好文化道理

讲好文化道理就是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传承的道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6]文化传承关系着民族存续,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如果没有坚定的文化认同感就如“无根之萍”,不可能扎下根来,成就伟大事业。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主义的背景下,各民族文化相互碰撞,国内外意识形态斗争更加严峻,坚定文化自信是我们在面对各种文化浪潮中的“指明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思政课教师讲好文化道理是应尽之责。讲好文化道理,不是一味地复述,而是要将现实生活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将优秀传统文化讲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7]讲好文化道理,要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外在表现与内在价值,以及在当今的创新与发展,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使文化无声滋养学生,塑造其精神品质。

5.讲活人生道理

讲活人生道理就是讲活立德树人要怎么做的道理。“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8]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的一样,人生的扣子要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讲活人生道理也是如此,这决定了青少年成为怎样的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要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领路人,为学生讲活人生道理。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劳动观教育,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当代先进人物事迹贯穿于整个思政课教学中,把道理讲活,做到入脑入心,将学生培养成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另一方面,要讲好知行合一的道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思政课教师不仅要讲道理,更要带领学生运用道理,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掌握道理、站稳政治立场,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勇担时代重任,引导学生成为新时代合格的建设者。

三、思政课讲好道理的方法路径

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是讲好思政课的关键,而将“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关键在于思政课教师。“讲深”是“讲透”和“讲活”的理论基础,“讲透”是“讲深”和“讲活”的内容体现,“讲活”是“讲深”和“讲透”的表达方式,三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讲深”需要思政课教师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没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讲透”和“讲活”就如空中楼阁。“讲透”需要思政课教师有的放矢,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注重解决学生关心的疑难问题,要将一个个知识点有目的地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相互串联的知识网络。“讲活”需要思政课教师注重教学方式,通过有趣的教学方式将理论讲得有活力、有吸引力、有感染力,让思政课教学入脑入心。

1.扎根理论研究,做到深入浅出

思政课讲道理,要求思政课教师做到“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理论、观点、结论要经得起学生各种‘为什么’的追问,这样效果才能好”[9]。

首先,思政课教师要有坚定的信仰。教师是思政课的“舵手”,是否有坚定的信仰,决定着思政课教学的方向。信仰是教师讲好思政课的原动力,只有对马克思主义具有坚定信仰的人,做到“在马言马,在马信马”,才能讲好思政课,讲出来的道理才能更具冲击力、信服力,学生更容易入脑入心。此外,只有对马克思主义具有坚定信仰的人,才能将理论研究得更加深入、透彻。

其次,思政课教师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思政课教师既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系列理论,又要落脚于现实生活,通过仔细研读马克思主义系列文本,不断深入研究,练就一身过硬本领,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最后,思政课教师要做到教研融合。思政课教师要做到教什么学什么,要打造“教—研—教”的教学模式。目前,部分教师的研究方向与教学内容不一致,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升。采用“教—研—教”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再将研究内容由浅入深地传授于学生,根据学生反馈调整研究内容,一方面促进教师研究方向更广泛、内容更深入,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关注学生想法,做到有的放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10]思政课讲道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有的放矢,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

首先,思政课教师要了解学生关心的问题。青年时期是人生中思维最活跃的阶段,青年人有活力、有热情,但是经历一般较少,尤其处于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要接收来自网络的大量真伪难辨的信息,很容易陷入迷茫、激进之中。思政课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当下的关注热点、思想困境,清楚学生想听什么、想明白什么,做有针对性的研究,为学生答疑解惑,让学生明白应该坚持什么立场、应该反对什么、应该拥护什么,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思政课教师要抓住教材体系关键问题。思政课基本每一门课程都有统一教材,每一本教材都有对应的教材体系,教材体系规定着教学目的和要求。如何突出重点,让学生更好地领悟教学内容,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抓住教材重点、形成教学体系。因此,要注重每本教材本身的内在联系和不同课程教材之间的联系,做到举一反三、以点带面,抓住每一门课程的教学重点,做到重点之间相互联系,帮助学生一通百通,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最后,思政课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理想信念问题。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思政课教学的重点,也是立德树人的关键。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决定了学生在人生发展中能否坚定初心与使命。理想信念的培养并不是教师单方面传递知识点,回答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是在教学中通过讲道理进行不断引导。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立足理想信念问题,讲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红色故事,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信念,根植爱国主义的情怀,将自身价值的实现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结合。

3.灵活教学方式,做到入脑入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11]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灵活教学方式方法,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而应通过讲道理的方式,将课堂教学由刻板、枯燥变成生动、有趣,使学生想听、愿听、爱听。

首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应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善于引导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勤思考、想发言、敢发言,形成互动式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其次,要善于用故事讲道理。情节是故事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关键要素之一,思政课教师讲故事不是讲段子、讲逸闻趣事,而是将教学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故事、红色故事相结合,把抽象的道理变得形象化,更容易被学生理解与掌握。教师讲故事要注意表达方式,讲故事并不是搜集好故事后照本宣科,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境,运用艺术化表达方式,让学生沉浸在故事中,在听故事中学习道理。

最后,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思政课教师应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可以通过微信、微博、QQ等社交平台经常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从而进行答疑、解惑、引导。利用网络优秀视频课程或帮助学生自我拍摄微视频,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也易于学生接受。运用AR技术、VR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情境教学,让红色故事、中国故事情景再现,为学生创造沉浸式教学体验。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重要论述揭示了思政课的本质规律。只有厘清为何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理解思政课教师应该讲什么道理,才能掌握思政课教学规律,使学生相信与接受所讲的道理,从而有效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讲道理道理思政课
道理都懂,为什么过不好这一生?
“讲道理”的面包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不好听,却很有道理
怎么跟孩子讲道理?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讲理的八大戒律
道理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