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张 兴
2024 年春节档,多部微短剧纷纷出圈,获得了巨大的流量和收益。微短剧在较短的发展时间里,呈现出强劲的成长动力。与传统45 至60分钟的网剧相比,微短剧剧情节奏快、单集时长短,有着易于进入剧情、反转引人入胜的独特优势。并且,微短剧较低的制作成本、较快的商业回报,直接导致网剧制作行业向其倾斜资源。相较于研究微短剧的新叙事方法,本文从微短剧画幅的角度切入,着重探讨微短剧的视觉特征,尝试为微短剧未来的传播策略提供参考。
2019年,短视频平台大力提倡和鼓励制作剧情化短视频,快手在这一年推出了“快手小剧场”,抖音则将剧情化短视频称为“明天的剧集”。由于叙事节奏满足了社会快节奏下观众碎片化的观看需要,剧情化短视频这种形式迅速受到用户热捧。
微短剧的单集时长短则几分钟,长则十几分钟,这决定了微短剧的内容、叙事、情节以及节奏都会有别于长剧。长剧的故事发展以情节驱动和人物驱动两种模式共同推进,情节驱动关注人物对外部的需求或冲突,人物驱动则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但是,微短剧在内容上仅有情节驱动单项模式来推动故事发展,很少挖掘人物内心,更注重外在行动和情节反转,以加速叙事节奏。以春节档爆火微短剧《我在80年代当后妈》为例,男女主角之间的情感线没有进行铺陈,感情升温完全依靠行动和独白来展现,故事推动力是男女主角联手不断解决生活上遇到的障碍和冲突。
在微短剧极速量产的同时,短视频平台受限于薄弱的影像制作经验,大量作品出现了画面品质粗糙、内容偏低俗化的倾向。拥有丰富制作经验的长视频平台敏锐察觉了剧情类短视频的潜力,在各自平台陆续推出微短剧频道。因为有成熟的内容生产团队和资源,以及长视频平台庞大的会员基数,在长视频平台的微短剧一推出便实现和短视频平台势均力敌的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观众的观看习惯,长视频平台上的微短剧更多采用横屏构图,这是其与短视频平台生产的微短剧的唯一区别。微短剧的竖屏或是横屏并无一定之规,横屏和竖屏微短剧都有爆火的案例可供参考。然而,当手机的使用场景已从生活领域延伸至办公领域、实现全覆盖,竖屏的视觉语法会成为未来传播形式的主导。竖屏微短剧从影像传播的角度,较之横屏微短剧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微短剧重新定义了叙事结构,新叙事结构需要先进的艺术标准交叠互衬。对横竖屏的影像差异思考,其实是对竖屏微短剧叙事与审美流变的观照。
从电影放映机的盛行开始,观众有了“观影画幅”的概念,并渐渐接受了横屏的画幅形式。从电影发展到电视,横屏画幅有了各种画幅比例的变化,最有代表性的是从4:3到16:9的变化。旧网络时代保留了电视时代的16:9画幅,而由智能手机主导的新网络时代却对画幅比有了颠覆性的改变,16:9变成了9:16。视频播放媒介的转移引发竖屏“移动观影”的兴起,观众对影像的观看从早期电影院的集体观看行为,到电视机时代的以家庭为单位的观看行为,直至发展至当下以个人体验为主导的智能手机时代,大众已适应手机的竖屏观影界面。
长剧符合传统剧作的制作方法,人物行为需要强烈的心理动机支撑。因为有足够的时长,可以有较多篇幅去展现人物的内心和欲望。区别于文字对心理的刻画,用影像表现内心活动,需要画面里的具体动作以及视觉气氛的渲染。因为长剧常常会在大屏的电视上播放,所以会更多展现环境与人的关系。微短剧的观看情景更随意,观众点开就能观看,甚至不需要旋转屏幕,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就能完成一集的观看。但由于屏幕较小,微短剧会削弱环境对人物的影响,而让观众把重心放在人物本身。
所以,竖屏微短剧的竖画幅最大的特点在于构图上对于人物的展现大于环境,这意味着竖屏微短剧的构图更适合于短剧叙事语言。长剧有更多全景,甚至是远景。但是竖屏微短剧对全景的展示少之又少,更多以中景和近景为主,在环境展示时仅仅会用到人物全景,依旧是以人物为主。这点很像过去肖像画和肖像照的构图习惯,非常极致地将人物放在画面的中心位置,画面中一切元素都为表现人物服务。
竖屏观看确立了手机端观看的必要性,所以在微短剧拍摄过程中,监看的画面便是用小型监视器竖屏监看,与未来呈现给观众的观看条件保持一致。这与长剧的大屏幕监看有很大差别。观众对大屏幕和小屏幕的关注力和关注内容有明显差别。有研究指出,媒介结构性特征对在场的影响,屏幕尺寸会影响受众的注意力和唤起水平,屏幕越大,注意力和唤起水平越高;近景的特写能够产生更高的真实感。[1]拍摄时用接近手机屏幕的监视器观看,是对观众审美心理的考量,克服手机屏幕偏小的局限,选择近景和特写的构图以充分唤起观众的注意力,与最终影像呈现同频共振。
由于手机的观看距离决定了竖屏影像更贴近观众,使其参与感更强烈,所以观众观看竖屏微短剧时会产生很强的剧情参与感和旁观者心态,剧中人物会大于环境显得更加突出。“观影空间”变得更加私密,观众的沉浸感和专注度超越了观看电影和长剧的感受。当注意力时刻汇聚在人物身上时,人物在画幅中的比例会产生扩张感,形象更加饱满,构图的张力也会更强烈。
竖屏微短剧的观看方式于观众是全新的体验,也是创新的个性化表达。为了在未来成为主流的观影形式并且保持持续活力,需要制定更多的生产规范和叙事模式。目前,微短剧在内容、叙事、情节以及节奏上做出了与长剧显著性、根本性的差别。如何更好地发挥竖屏微短剧的特点和优势,是未来制作与传播都将面临的挑战。
在竖屏微短剧以往的内容上,甜宠爱恋和家庭伦理是较受欢迎和关注的两个类型。在2024 新春档,微短剧的内容又有了新的发展,更多题材开始立足现实主义,或在生活化的选题上提炼、加工。例如,《二十九》以现代社会关注的性别观念问题为切口,讲述现代女性勇敢面对现实中的压力,逆风而行,不断成长的励志故事。
值得注意的是,在高度文化自信的引领下,竖屏微短剧内容创作的潜在导向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汲取。目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的竖屏微短剧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是一经推出便引起广泛关注,近期较有代表性的《千壁寻踪》,讲述天妤在寻找壁画碎片时的冒险经历,中间有机穿插了古典舞、围棋、京剧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彰显了时代价值。
在拍摄领域,虚拟拍摄技术早已进入到长剧的制作工艺中,它提高了长剧的制作效率,也体现了更先进的视效水平。目前,竖屏微短剧的制作成本较低,对于虚拟拍摄技术的应用还比较少。但以长远的眼光来看,未来竖屏微短剧在往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必然会接轨工业化,虚拟拍摄技术融入也是竖屏微短剧之于现代化创新策略的必要一环。
在内容领域,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高速发展,Sora 近期的大火,都有为竖屏微短剧的内容生产提供助力的可能性。AIGC 可以为创作者从海量内容库中搜集贴合的素材,提供创意十足、不囿于常规的故事文本。创作者在此基础上补足人工智能所不能提供的重要内容——情感,让人类与人工智能的配合相得益彰。
2024年1月8日,纽交所上市公司Mega Matrix宣布收购来自中国的流媒体平台公司FlexTV母公司60%的股权。FlexTV 平台上主要播放为手机端用户拍摄的每集两分钟的竖屏微短剧,保证严格的竖屏微短剧的画幅和时长。FlexTV的CEO曹振军曾公开表示,“我做短剧也是想挑战Netflix,就像拼多多打亚马逊,TikTok 打Facebook一样,我们FlexTV也可以打Netflix,成就三个内地出海的经典故事。”
就像当年TikTok 对Facebook 的冲击一样,中国微短剧的制作和兴起领先世界,这种针对手机屏幕的观剧体验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需要。FlexTV最初是将中国本土的竖屏微短剧配上英文字幕输出海外,在海外收获不错反响的情况下,又马上进行了海外市场调研和分析,开启了新的模式——将国内产出的内容找海外本土演员出演。这种新模式的好处是国外本地演员出演更容易被海外观众接受,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文化差异。同时,这种新模式还分成了两条路径进行。一条是在中国国内找本土演员饰演,场景通过美术和置景模拟海外环境;另一条是将国内生产的剧本改成英文剧本发到海外,找当地的制作团队完成拍摄和剪辑。第二条路径是比较源头的文化输出方式,更进一步说,竖屏微短剧必将成未来中国文化输出的重要途径。
竖屏微短剧是未来媒体平台主要观看模式,对竖屏微短剧的影像美学探索是建立中国式现代化影视美学体系的必由之路,围绕中国文化内核,将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浸润于内容输出,为高质量的竖屏微短剧制定新的标准,遵循更加科学的规律。这样,竖屏的、代表东方美学的剧情化微短剧才能带着饱满的文化价值进行海外输出,促进全球文化传播,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