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春
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儿科,山东济宁 272000
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为新生儿常见疾病,引起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主要有胆红素生成过多(脐带结扎延迟、宫内缺氧、出血、感染、血型不合、母乳喂养等因素导致)、肝脏胆红素代谢异常(缺氧、感染、药物以及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因素导致)以及胆汁排泄障碍(肝炎,胆道闭锁等因素导致)等[1]。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性较为严重,侵害到较多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初期时可产生发热、肝肿大及全身不适等表现。如病情不断发展,则新生儿的全身皮肤、巩膜及黏膜均会产生发黄的情况[2]。蓝光照射为临床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规治疗方法,可有效减少胆红素脑病、预防核黄疸的发生,但存在发烧、腹泻和皮疹等副作用。研究表明,针对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综合治疗措施能够降低血清的间接胆红素,从而预防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治疗效果更佳[3]。基于此,为分析传统蓝光照射联合果糖二磷酸钠综合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安全性,本研究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收治的102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上述患儿均分为两组,每组51例。分析组中男23例,女28例;年龄1~16 d,平均(7.12±3.21)d;出生时体质量2 715~3 508 g,平均(3 203.41±85.39)g。对照组中男24例,女27例;年龄1~15 d,平均(7.20±3.33)d;出生时体质量2 692~3 419 g,平均(3 182.46±87.25)g。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儿的家属均知情本次研究,且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入选的患儿均符合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4];生命体征稳定;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胆道疾病者;先天性疾病者;遗传性疾病者;肝肾等重要器官发育不全者。
对照组采用传统蓝光照射治疗。采取间歇性单面照射模式,新生儿光疗箱温度保持在32℃左右,蓝光波长425~475 nm,灯管与患儿的距离大约在25 cm,每次治疗时间为10 h,1次/d,连续治疗1周。
分析组采用传统蓝光照射治疗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国药准字H10950287;规格:50 mL∶5 g (按无水物计)]治疗方法如下:静脉滴注营养心肌治疗,1次/d,70~150 mg (kg·d),连续治疗1周。
比较两组患儿的症状改善时间、胆红素[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经皮胆红素(Transcutaneous Bilirubin Measurements, TCB)]水平变化、神经功能[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定法(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 NBNA)评分]、安全性(腹泻、发热、皮疹等发生情况)。
NBNA评分标准:包括6项行为能力、4项主动肌张力、4项被动肌张力、3项原始反射和3项一般状况,每项评分有0、1、2 3个分度,总分40分,一般>37分为正常,若分值≤35分,则提示新生儿可能存在神经系统损伤[5]。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症状改善时间、胆红素水平、NBNA评分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行t检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分析组皮肤黄染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比较[(),d]
表1 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比较[(),d]
组别分析组(n=51)对照组(n=51)t值P值皮肤黄染消失时间5.31±1.05 6.33±1.10 4.790<0.001
治疗前,两组TBil、TCB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TBil、TCB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分析组改善程度显著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注:TBil:总胆红素,TCB:经皮胆红素。
组别分析组(n=51)对照组(n=51)t值P值治疗后8.16±1.03 10.20±1.06 9.857<0.001 TBil(μmol/L)治疗前385.35±11.50 384.41±11.48 0.413 0.680治疗后121.49±10.62 138.34±10.73 7.971<0.001 TCB(mg/dL)治疗前17.30±1.19 17.28±1.21 0.084 0.933
治疗前,两组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BNA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分析组改善程度显著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NBNA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儿NBNA评分比较[(),分]
组别分析组(n=51)对照组(n=51)t值P值治疗前36.28±1.25 36.20±1.31 0.316 0.753治疗后38.39±0.56 37.52±1.02 5.339<0.001
分析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安全性比较
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治疗不及时会造成患儿脾大,中枢神经系统受限,严重的还会造成神经功能障碍,造成孩子认真学习运动障碍影响听力[6-7]。因此一旦确诊,应该根据情况尽快治疗。蓝光照射是临床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规办法,可以有效降低血清非结合胆红素而达到降黄疸的目的[8-9]。临床研究报道,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在蓝光照射过程中存在出现发烧、腹泻和皮疹等的风险[10],而果糖二磷酸钠在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中的治疗效果逐渐显现[11]。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蓝光照射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蓝光照射治疗时,在光波的作用下,血液中的非结合胆红素转变成水溶性的异构体,其不经过肝脏的处理,直接经胆汁和尿液排出[12]。李静静[13]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的观察组皮肤黄染消失时间为(16.8±2.1)d,显著短于单一蓝光照射的对照组(23.3±1.8)d(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P<0.05)。本研究中,分析组皮肤黄染消失时间为(5.31±1.05)d,短于对照组(6.33±1.10)d(P<0.05);分析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96%,低于对照组的29.41%(P<0.05),与李静静[13]研究结论相一致,提示蓝光照射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较常规单一蓝光照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分析原因为,新生儿胆红素代谢是一个由胎儿代谢向成人代谢过渡的过程,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发育不全,没有足够的肝酶来代谢胆红素,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低下,血清游离胆红素升高;由于新生儿胆道功能尚未发育健全,因此无法将游离胆红素及时排出,胆红素在体内堆积过多,进而诱发高胆红素血症;排便是胆红素排出体外的一种主要途径,如果新生儿胎便排出延迟,或胎便黏稠,导致胆红素在排出时受阻,胆红素在体内堆积,肝肠循环增加,导致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14-15]。作为恢复、改善细胞代谢的分子水平药物,果糖二磷酸钠是细胞内糖代谢的重要产物,在代谢通路中起重要调节作用,发挥调节代谢中若干酶活性功效,可激活和调节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酶活性,促进肝细胞的能量代谢和糖的利用,增加细胞内ATP并稳定溶酶体膜,加之良好的循环促进作用,利于受损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16-18]。
综上所述,蓝光照射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较常规单一蓝光照射能够有效缩短症状改善时间,显著改善患儿的胆红素水平、神经功能,且安全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