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人才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人才培养方式也在不断优化。舞蹈教学作为一种艺术教学,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应明确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在舞蹈训练中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的能力,还有助于引导学生将创新思维应用到生活、学习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以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原则与重要性展开讨论,深入分析目前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并对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可行性策略,以期对高校教师的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一、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原则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关键。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培養学生创新能力需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尊重个性原则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开拓创新,探索舞蹈的更多可能。
(二)兴趣开发原则
兴趣是学生自我提升意识的重要支撑,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积极培养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的自主创新奠定基础。
(三)可操作原则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还需注重教学的可操作性,即无论是背景音乐、舞蹈类型选择,还是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创设舞蹈教学机制,都需与学生的舞蹈水平相适应。在满足舞蹈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舞蹈水平,遵循可操作原则,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质量。
(四)实践性原则
舞蹈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艺术形式,只有不断实践,才能引导学生更加熟练的掌握舞蹈技巧与精髓。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需注重适时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深入体会舞蹈的韵律与美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高校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一)激发创造力
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应明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增进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不断对舞蹈教学环节进行优化,一方面,可为学生舞蹈技能与表演能力的提升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舞蹈动作、编排方法、舞蹈表现形式等,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在创新、优良的舞蹈教学环境下,学生才能勇于尝试创新,打破传统舞蹈艺术限制,教师通过定期组织舞蹈比赛、演出、创作等活动,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创造力。
(二)提高就业竞争力
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与岗位对人才的重要要求之一,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一方面,舞蹈表演对学生的自信心与表现力要求较高,高校在以舞蹈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自我提升、勇于创新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舞蹈学习,不仅能熟练掌握舞蹈表演技巧和能力,还能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情感表现力与实践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三)推动舞蹈艺术创新发展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力,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使舞蹈艺术充满活力。在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舞蹈编排、舞蹈表演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能够为舞蹈艺术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元素与活力。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打破传统舞蹈艺术的束缚,依据自身的舞蹈认知与舞蹈知识体系,探索出个性化的表演方式与技巧,为观众带来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舞蹈表演;另一方面,创新氛围浓厚的舞蹈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不同舞蹈艺术、舞蹈风格的深入研究,探索出独特的舞蹈语汇和表现手法,提升学生舞蹈水平的同时,也为舞蹈作品注入新创意,提升舞蹈的艺术价值。
三、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目前,部分高校在舞蹈教学中提高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识,但是受到人员能力、课程设置、实践教学重视程度、评价体系等因素的影响,仍面临着诸多问题。
首先,教师创新意识不足。在高校实际的舞蹈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仍存在创新意识不足的问题,认为舞蹈教学需以传承传统技术和表演方式为主,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探究意识的提升,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其次,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单一。就目前部分高校舞蹈教学情况看,存在形式单一等问题,例如,在实际教学环节中,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对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在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创新实践机会,高校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忽视了学生实践与创新的需求,为学生提供的创新实践机会较少,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最后,课程设置同时代发展相脱节。随着时代的变迁,舞蹈艺术在不断发展,高校舞蹈课程设置也应有所变化,但就目前许多高校的舞蹈教学课程设置来看,其并未完全贴合时代发展需求,所采用的教学课程内容仍然较为陈旧,无法满足学生对现代舞蹈艺术学习的需求,也便无法满足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要求。
四、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可行性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树立创新思想意识
教学理念即指导教学活动的思想观念,高校舞蹈教学中,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思想认知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首先,树立创新教育观念。教师需深入理解创新能力的内涵、重要价值,明确创新能力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实际舞蹈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尝试、突破传统,在舞蹈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
其次,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高校舞蹈教学中,教师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与需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创新能力为目标,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最后,树立跨学科整合的教育理念。舞蹈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同文学、音乐、美术等相关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实际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增强跨学科整合意识,促进舞蹈艺术同其他学科的有效融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教师可引入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人物、情感,鼓励学生以舞蹈动作进行表达,提升舞蹈作品的文学性与内涵表达;还可引导学生借鉴美术中的构图、色彩和空间布局等元素,融入舞蹈动作编排、设计的过程中,增强舞蹈艺术的表现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
高校舞蹈教学应用了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提升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课程需要,采取多樣的教学方法。
1.翻转课堂教学法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平台,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在线学习模式相结合,一方面,在线下课堂,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探究课程的重难点,深入探讨舞蹈动作、舞蹈技巧等。另一方面,在线上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舞蹈视频、舞蹈类型等资源,为学生随时随地开展学习活动提供支持,以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
2.案例分析教学法
教师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舞蹈作品作为研究对象,与学生一起分析其舞蹈内容、舞蹈技巧及创新点,开拓学生的艺术思维,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为学生的舞蹈创新积累经验。
3.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师可从一个具体的主题、一种舞蹈风格或者一项舞蹈技巧出发,为学生布置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要求学生调动自身的知识体系完成舞蹈创作与表演,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勇于尝试。例如,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布置了“创作一个以青春为主题的舞蹈作品”的任务,要求学生依据预设问题完成舞蹈创作,提出“青春的情感和氛围”“可以用哪些舞蹈动作来表现青春”“如何通过舞蹈构图、节奏和音乐来强化青春这一主题”等问题,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思考、自主创新和积极实践,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创新培养效果
高校在舞蹈教学课程设置中,不仅要与时俱进,定期更新和优化课程内容,还需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同作用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要科学把握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理论课程可帮助学生建立包含舞蹈基本原理、技术、艺术特点等在内的知识体系,实践课程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提升创新能力。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的专业特点与舞蹈艺术应用需求相结合,合理设置课程比例。
其次,要建立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机制。教师可组织舞蹈表演、创作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应用所学知识,并依据其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补充和优化。
最后,要采用创新性的实践教学方式。在实践教学环节,采用小组合作、个人创作、即兴表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自主探索、尝试新动作和技巧营造良好环境,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为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设计了一个以“舞蹈实践工作坊”为主题的教学实践方案,为期四周,每周两课时。第一周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对身体部位、节奏、空间、线条等舞蹈元素进行探索,第二周需要学生根据所学的舞蹈元素和技巧,开展创意舞蹈创作,第三周是学生创意舞蹈展示周,关注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和创造力,第四周对学生实际表现进行指导与评价,指明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不足之处,以便后续改进。
(四)注重教学评价,及时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评价是纠正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关键环节,也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效果的有效途径。在实际的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环境。
一方面,教师需提高对过程性评价的重视程度,关注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体系建立与创新能力提升情况,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指导。另一方面,采用考核、作品评分、口头表达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情况,同时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教学策略,灵活变化评价标准,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发展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例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明确舞蹈教学的评价指标,具体包括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理论知识掌握、合作与沟通能力、学习态度与兴趣等,并且重点关注学生在舞蹈学习中的创新能力评估,着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结语
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高校需明确自身舞蹈教学中存在的创新意识不足、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单一、实践教学较少等问题,并依据课程需要和学生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一方面,要积极转变教学思想,树立创新性意识,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关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同时建立起完备的评价体系,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从而培养更多优秀的舞蹈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婉.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文艺家,2022(05):166-168.
[2]李亚芳.分析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智库时代,2018(40):147+149.
[3]张溪璐.高校舞蹈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思考[J].艺术评鉴,2022(24):121-124+159.
[4]覃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艺术评鉴,2021
(05):115-117.
[5]许岳军.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探讨——评《创新性综合类高校舞蹈教育教学论》[J].中国教育学刊,2020(07):137.
[6]周小丹.高职舞蹈创编能力提高与教学创新的应用技巧[J].艺术评鉴,2022(01):133-135+153.
[7]韩侨.中专舞蹈教学中舞蹈表现力的培养初探[J].卷宗,2020,10(04):271.
(作者简介:苏比努尔·艾山江,女,本科,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舞蹈表演)
(责任编辑 张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