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海峰
(安徽省长江河道管理局, 安徽 芜湖 241000)
近年来,水利枢纽工程快速发展,在水利枢纽工程中,防渗技术的应用频率较高。防渗方案制定与施工是防渗技术应用的关键环节。如果水利枢纽工程渗流分析不到位、防渗细节处理不当,均会导致工程出现危害性较大的渗透变形,引发大量水流溢出,甚至出现溃坝,威胁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研究水利枢纽工程的防渗方案及施工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水利枢纽工程防渗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探究科学的防渗方案和防渗施工技术要点。
水利枢纽工程是重要的基础建设项目,具有灌溉、调蓄等功能。多数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流或湖泊地区,施工期承受蓄水压力,易发生渗漏问题。一旦出现渗漏,将导致大量水资源流失。而在水利枢纽工程施工期开展防渗,可以从源头封堵泄露点,降低水利枢纽工程渗漏风险,确保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水利枢纽工程多位于地质环境复杂地区,环境风险因素较多。选择合理的水利防渗结构,恰当实施水利防渗工艺,可以降低水利枢纽工程投入运营后出现坝体渗漏概率,确保水利枢纽工程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1]。
水利枢纽工程渗漏会导致工程使用年限缩短,影响工程预期经济效益目标的达成。加强水利枢纽工程防渗,可以确保水利工程使用寿命;同时良好的防渗结构,可以保障水利枢纽工程正常发挥水流量调节、灌溉、供水功能,为流域经济发展提供充足支持。
某水利枢纽工程为堆石坝工程,下坝以下河段两岸地形库宽缓(宽40~95m),坝址河段河流总体流向为S19°W,河床高程1300~1310m,平均比降0.9%。两岸坡地形较突出,地形坡度为20°~40°。坝址河段出露地层岩性如表1所示。
表1 坝址河段出露地层岩性
坝址河段无断层发育,为单斜构造,上坝址节理发育裂隙,裂隙伸张度较短,延长4m以内。坝址区强风化岩体透水性超出5Lu,透水性较强,为中~强透水性。坝址区地下水为基层裂隙水、覆盖层孔隙水,地下水位均高于河水位。地下水水质属低矿化度的微硬水,对钢筋混凝土无腐蚀性。
2.2.1 双排帷幕灌浆防渗
根据坝址区上覆碎屑岩地层风化程度较深、强风化岩体透水性较强的特点,存在沿坝区强风化岩体及下伏可溶岩地层向下绕渗的风险,加之坝区河床存在库区河水补给的承压水,下游存在出水点,解决库区渗漏问题的关键在于切断库水、下游泉水的水力联系。考虑两岸端点接地下水位、正常蓄水位交点,同一时刻进入新鲜岩体防渗下限接地下水以下12~17m、承压水以下10m以上。根据防渗要求,选择双排帷幕灌浆防渗,在河床段趾板布置双排帷幕灌浆孔,孔排距为2.0m。同时左岸、右岸均布置一排孔沿坡面灌浆,左岸、右坝防渗长度分别为128m、89m,帷幕灌浆最低高程为1156.0m,深度为46.2m,岸坡段帷幕垂直深度为11~43m。
考虑到大坝河床存在埋深8.6m左右的浅层承压水,承压水头超出河床3.8m,蓄水后承压水头增加,加之承压盖层节理发育,岩体较破碎,下伏承压水易沿基岩盖层节理裂隙冒出并在坝体底部渗漏,易引发渗透、管涌破坏。因此,可将1排Ф0.15m减压井布置到坝上游河床位置,共6孔,减压井间距为8m,提前释放承压水压力,降低承压水对大坝渗透破坏。
2.2.2 混凝土面板防渗
水利枢纽工程堆石坝上游迎水面承受上游水压力,是坝体渗透风险最大的位置,可设置C25混凝土防渗面板。混凝土为二级配,水灰比<0.5,坍落度为3~7mm,确保面板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抗渗性能、柔性、耐久性、强度,可承受不均匀挠曲变形。根据《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SL228-2013)的相关规定,在最大坝高为40m的情况下,面板厚度为等厚40cm,面板河床根据12m宽度进行垂直分缝,两岸分缝长度为5.5~9.9m。混凝土面板与趾板结合位置设置周围缝,不设水平施工缝。同时为确保面板可承受混凝土温度应力、干缩应力,可以将单层双向钢筋设置到面板截面中部,控制纵向钢筋配筋率、横向配筋率均为0.4%,并在岸边周边缝、混凝土面板应力区进行加密配置。
在堆石坝混凝土面板止水体系中,周边缝是渗漏风险最大的通道,在工程最大水头为40m的情况下,可在周边缝位置设置2道止水。其中上游面接缝留“V”型槽,将Ф50PVC棒设置到槽内,槽外侧封填SR柔性填料;下游面设置“F”型止水铜片,并将Ф25氯丁橡胶棒设置到止水铜片凹槽内。同时以垫层料填筑为节点,向止水铜片下部挖槽,槽内回填沥青砂浆垫层。垫层上方敷设厚6mm的PVC垫片,缝面嵌入厚12mm的填筑沥青浸渍木板。
在面板压性垂直缝位置设置2道止水,其中一道止水位于上游面,接缝留“V”型槽,槽内放PVC棒,槽外敷设PVC膜(膜内填充柔性止水料);另外一道止水位于缝一侧,需在面层涂抹沥青乳剂,底部先后放入PVC垫片、止水铜片,并粘结到C20水泥砂浆垫座位置,止水铜片凹槽内则设置Ф25氯丁橡胶棒。混凝土面板张性垂直缝采用2道止水,上游面止水方式与压性垂直缝止水方式相同,另外一道止水则在面层沥青乳清涂抹、底部止水铜片设置的基础上,将Ф25氯丁橡胶棒放入止水铜片凹槽内。同时在止水铜片下设置PVC垫片,将垫片粘结到C20水泥砂浆垫座位置。
在混凝土面板与防浪墙间缝,设置2道止水,上游面接缝止水与周边缝上游面止水一致。下游面设置“w”型止水铜片,垫料层填筑后,向止水铜片下部挖槽,进行沥青砂浆垫层回填。同时在垫层上方铺设6mm厚PVC垫片,缝面嵌入厚12mm沥青浸渍木板。
水利枢纽工程参建者应正确认识防渗的重要意义,合理布置双排帷幕灌浆与混凝土面板施工方案。
3.1.1 钻孔
钻孔是水利枢纽工程双排帷幕灌浆施工的第一步,一般需要先放线定位,再校正固定钻机。确认钻机位置无误后,利用GK-200-4型钻机(带合金钻头或金刚石钻头),在适量水润湿下,先后钻设抬动观测孔、先导孔、帷幕灌浆孔、质量检查孔。抬动观测孔位于灌浆廊道轴线,相邻孔位间隔50m;先导孔为一排孔数的10%,孔深超出帷幕灌浆孔5m;帷幕灌浆孔经回转式钻机钻设,钻孔位置、方位、深度(孔深大于等于设计孔深)均按设计图纸操作,从上到下逐段减少孔径,并统一编号。钻孔期间,应记录岩层变化、岩性变化、钻速变化以及异常涌水、失水、塌孔、卡钻、掉钻等现象,为灌浆施工提供依据。全部钻孔均镶入孔口管与孔口封闭器,孔口管深入基岩段1.5m以下,露出灌浆廊道底板10cm左右。
3.1.2 灌浆
在灌浆孔钻设完毕且孔口管凝固3~5d后,根据《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2006)的相关要求,按照规定浆液配比,利用重量称重法进行制浆材料称量,称量误差应<5%。一般帷幕灌浆用浆液水灰比为0.5∶1,利用普通搅拌机(或高速搅拌机)均匀拌合,搅拌时间超出180s。浆液制备完毕后,过筛备用,确保制备浆料使用时长短于4h,浆液温度在5~40℃之间[2]。
浆液制成后,利用管道输送,输送速度为1.4~1.8m∕s。正式灌浆前,利用压力水冲洗孔口,冲洗压力为灌浆压力的80%(≤1MPa)。冲净杂质后,在1MPa压力下,从上到下进行先导孔、灌浆孔、质量检查孔的压水试验。确认钻孔质量符合《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 62-2014)要求后,依据0.3~3.0MPa的压力,进行连续灌浆作业,控制灌浆间歇时间短于24h。
3.1.3 抬升监测与封孔
根据压力、岩体变形与流量监测需求,向抬升观测孔内下入内、外观测管,观测管与孔壁之间灌入粉细砂,促使粉细砂充满间隙[3]。进而利用前期配置浆液浇筑外观测管上部伸出部位、地表,在内观测管上固定千分表,千分表测量杆(0.3~0.5mm压缩)与被测构件表面成90°,持续观测孔位。
灌浆结束后,利用孔口管封堵孔口,并妥善保护孔口,避免孔口破碎流入杂污或异物。
3.1.4 减压
根据设计减压井位置,放线确定并作标记。采用循环钻成孔的方法,成孔直径超出滤管外径30cm及以上。同时利用泥浆护壁,钻设减压井口。在井口位置埋设护筒,一侧设置排泥沟。成孔后,立即利用高压水清理,并沿着井口垂直方向下入井管(井管顶部低于河床0.3m),促使井管位于井孔中间位置,且井管的滤管位置位于含水层。进而将砾石滤料填入井管、孔壁之间,一次性填筑,从井底回填到井口下5.0m,上部借助砂石含量为0的黏土封堵井口。
在减压井建设完毕后,加强水位检测,确保临近水利枢纽的深井水位与周边河床水位之差≤1.0m,避免水利枢纽出现不均匀沉降。
3.2.1 拌料运料
根据混凝土面板施工要求,准备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具有品质试验报告与现场检验证明,安定性、兼容性、稳定性均符合要求[4]。同时准备坝址区内河水作为拌料用水,并准备级配良好、清洁、坚硬的砂料和骨料,其中细骨料细度模数在2.4~3.0之间,粒径超出40mm的粗骨料自由落差<3m。
根据设计水灰比,在生产能力为25m3∕h的双轴强制式搅拌机内,进行拌料,控制水泥、水称量偏差均小于±1%,砂料、骨料称量偏差小于±2%[5]。先加入骨料、矿粉,干拌15s,再加入水泥、水拌和30~45s,每次纯拌和时间为45~60s,每一循环周期为125~135s。拌合温度为160~175℃。在拌料完毕后,利用底开式立罐(或翻斗车)运输。
3.2.2 钢模安装
钢筋模板安装是混凝土面板施工的重要环节[6]。首先,向趾板锚固位置打孔,利用高压水冲净孔内杂质,灌入配置的C20水泥砂浆。随后插入提前准备的锚筋并进行嵌固,降低外力干扰。其次,可在厂内加工钢筋,加工后运输到现场焊接或搭接,其中焊接钢筋主要位于轴心受拉、承受震动荷载、小偏心受拉构件中,接头应相互错开,受拉区接头面积<25%,受压区接头面积<50%,全长尺寸偏差小于±10mm。在结构钢筋成型后,将其与锚筋牢固连接,并进行灌浆导管的预埋。最后,选择厚度超出3mm的标准钢模板作为侧模,钢模板表面应光滑,无皱折、凹折、表面缺陷问题[7]。同时选择木模板作为攘角模,所选木模板质量应达到三级以上标准,无扭曲、腐朽、脆裂等现象。模板准备完毕后,利用钢筋上样架支设侧模,外部用斜管支撑固定,内部用Ф20 钢筋斜撑固定,斜撑水平间距为75cm,顶口设置钢管锁口。同理,利用Ф1.5钢管支架设置坝前护板钢膜,利用打钢钎入坝体的方式固定模板,相邻钢钎之间距离为1.5m。进而根据要求进行止水铜片、沥青浸渍木板安装,所安装止水铜片表面应无锈迹、油污、油漆、钉孔、砂眼,双面搭接焊,搭接长度超出20mm;沥青浸渍木板表面应洁净、平整,无坑洞麻面。
3.2.3 混凝土浇筑
水利枢纽混凝土面板浇筑需要采用机械浇筑[8]。在浇筑前,检查钢筋、模板、预埋件是否完好、移位。确认无误后,在气温超出-3℃的环境内,连续浇筑,控制间歇时间短于90min。若间歇时间超出90min,则按工作缝处理。对于混凝土缝面,利用高压水冲毛并清除杂质,进行止水操作。
混凝土浇筑后,应在表面悬挂保温材料,促使材料紧密贴合混凝土面板垂直面,并将挡风设置到孔洞、迎风面位置。随后持续洒水养护28d。养护期间,避免在周边20m范围内开展放爆操作,全面保护止水铜片完好性。
在混凝土强度超出设计强度75%后,拆除不承重的侧面模,避免损坏侧面板表面、棱角。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后,拆除剩余模板。
综上所述,水利枢纽工程防渗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而且可以保障水利枢纽正常运行,降低经济损失。因此,水利枢纽工程参建者应正确认识防渗的重要意义,合理布置双排帷幕灌浆与混凝土面板施工方案。根据施工要求,规范开展钻孔、拌料、灌浆、止水缝设置等操作,以形成完整的水利枢纽止水体系,降低水利枢纽渗漏事故的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