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回归乡土,来一场自然之旅,或着一身汉服,打卡“国潮”氛围拉满的文化街区,这样的场景成为文化旅游消费的新趋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内涵更丰富,促使文化旅游从以往“景点观光”的单一层面晋升为挖掘更加深刻的内心感受和文化传承。文化浸润经济,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而且提升了文化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数字化创新叙事方式凝聚消費者形成可持续消费的广泛共识,帮助人们选择更可持续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生态游、乡村游实现人与自然的深度链接。“城市太拥挤,不如去村里”。携程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23年“五一”期间乡村游的整体订单规模已经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137%。乡村游不仅能欣赏美景、放松心情,还能体验农耕、采摘、民俗等人文活动,让人们在亲近乡土自然的过程中无形地提升环境保护和文化保护的意识。另外,旅游也给乡村地区带来就业增长和经济增长,助推乡村振兴。
多元人文活动提升民族文化认同感。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和民族内涵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正在紧密衔接文化激活之法。2023年冬季,哈尔滨旅游火爆出圈,鄂伦春族、赫哲族、鄂温克族,以往连本地人都鲜有所见的边疆各民族,借着这次旅游热潮走上中央大街,晒漂亮的民族服饰,展示非遗技艺,让各民族游客在旅游中进行文化交往、情感交融。
优质文化IP拉动文创产品消费增长。从故宫到唐宫夜宴,从三星堆到敦煌,从漫威到迪士尼,文化IP衍生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成为市场炙手可热的社交及营销密码。以服饰为例,马面裙等各类“新中式”服装持续走俏的背后,是传统文化元素通过新设计、新表达不断融入现代生活方式的表现。商务部3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2月,国货“潮品”马面裙网络零售额增长6.3倍。
数字展览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叙事体系。越来越多的博物馆、美术馆利用新科技创新叙事表达。游客可以通过手机程序实现“云”旅游,极大降低了旅游成本和旅途中的碳排放。此外,越来越多的艺术展览纳入环保、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故宫博物院通过数字技术模拟出古代皇宫中的园林景观,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引导游客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编辑|李思楚sichu.li@wtoguid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