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2024-04-23 10:30张雪娜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图形意识作业

张雪娜

数学来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应用数学的意识。实践活动是重要的途径之一,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1.创建生活情境,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活动课“生活与百分数”,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虽然学生通过学习已经对利率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大多数学生还没有真正走进过银行,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大部分学生都按照教师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这并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在设计本节实践活动课时,笔者遵循“以实践为载体”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课前调查体验,课堂上交流研讨,经历“实践感悟、合作探究、自主解决”的过程。课堂开始时,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老师要把2万元存到银行,存期6年,如何获得最大的收益?”问题一提出,学生立即产生了兴趣,通过激烈的研讨,学生们确定了两个子问题:“到哪存”“如何存”。这两个问题仅在课堂内展开讨论是不能完全解决的,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生活。有的上网查询理财方式、近期各大银行的存款利率是多少;有的以组为单位到银行查询核实,了解国债、教育储蓄等相关信息;有的设计调查表询问家长的理财方式及选择的理由;还有的绘制家庭住址周边的银行分布图等,为课堂上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在课堂交流中,学生结合调查的资料帮助教师综合分析应该选择何种理财方式、应该到哪里存款。学生不仅要考虑收益问题,还要考虑教师的职业特点、可行性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统计数据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设计多样化作业,实现课内学习的延展

课前和课后的实践性作业是对课内学习有效的补充和延伸,可以让学生更加自主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小调查、小制作、数学手抄报等。以“百分数”课后延展为例,结合体育节,学生帮助体育教师设计了跳绳测试的达标线;学习“图形的认识”时,为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实践作业中,教师安排学生制作各种立体图形,可以结合自己的特长进行装饰,学生在图形的各个面上贴剪纸、写书法、配插图等。一个个生动有趣的作品不仅让学生提升了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同时展现了特长,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实践活动的开展,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树立“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要用到数学”的思想。在学习的过程中,通過探索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数学、了解数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猜你喜欢
图形意识作业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快来写作业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分图形
作业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