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颖慧
(大连市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3)
脊柱创伤是临床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 也是最严重的骨折类型之一。 造成脊柱骨折的原因包括交通事故及摔伤等。 由于受到外力的严重打击, 导致脊柱骨折、畸形以及软组织损伤、功能受损,会对脊柱功能和运动能力形成严重影响[1]。 一旦骨折发生错位后,极易引发脊髓损伤,这也是导致患者外伤后出现截瘫或者四肢瘫痪的重要原因。 临床针对此类患者多采用常规护理, 规范完成基础护理和常规康复训练,无法确保出院后康复效果。 现阶段,临床中推行延续护理并获得理想效果[2]。 延续护理是当前护理模式发展的一种趋势, 是将住院护理服务从医院延伸至社会或家庭,运用“整合性医疗团队资源”持续关注与照顾患者出院后的健康问题与需求。 延续性护理目的在于提供有效的、高质量的、持续的健康服务,并且针对高危险人群在医疗环境变更、医疗服务人员改变时能够得到协调、连续的健康服务,以预防不良后果为目的设计持续且连贯的护理服务[3]。 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73 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为对象,探讨延续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本研究选取2019 年8 月—2021 年9 月本院收治的73 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 以随机抽签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36)和研究组(n=37)。 对照组男21 例,女15 例;年龄28~68 岁,平均年龄(45.35±4.09)岁;脊柱骨折部位:颈椎5 例,胸椎16 例,腰椎15 例;研究组男23 例,女14 例;年龄27~69 岁,平均年龄(45.26±4.23)岁;脊柱骨折部位:颈椎6 例,胸椎18 例,腰椎13 例。 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已获得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纳入标准:年龄>18 岁;均因外伤导致发生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符合手术指征接受手术治疗;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认知功能正常,临床病例资料齐全。 (2)排除标准:配合度较差;伴有精神疾病;伴有严重器官性疾病;伴有心功能不全。
2 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完善的检查,证实为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手术由同一手术医师团队实施。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1)术前:在个体化术前护理中,加强心理指导,确保患者保持积极乐观心理状态面对治疗,积极配合治疗,同时,患者可明确手术安全性,对手术进程十分有利。 指导患者的饮食,要求患者三餐定量、定时,在营养师的指导下,合理饮食;讲述药物用药方法,确保患者合理用药。 结合尿培养、尿常规检查结果,选择抗生素治疗,增加饮水量,需超过2 000 mL。 完善有关检查,锻炼患者的床上排便、有效咳痰、深呼吸,使用30 mL 杜密克冲饮,并禁食禁饮,做好肠道准备。 由麻醉医师对患者的麻醉风险进行评估,讲述可能存在的麻醉风险,并对于麻醉风险大的患者实施特殊照顾, 与麻醉医师积极配合。 (2)手术治疗中,应当由器械护士、巡回护士积极配合,器械护士准备手术器械,确保器械数量准确无误,并实施消毒与检查,提高手术安全性。 术中所需材料如一般手术器械、特殊器械、手术缝线、术中特殊耗材及止血材料等充分准备, 减少术者手术台上等待时间。 巡回护士需密切关注手术进程,与手术进程相结合,传递手术器械给主刀医师,配合医师要求实施器械清洁,并及时调整体位。 (3)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之后, 会把患者首先转运到麻醉恢复室,等血压、心率都稳定之后,转移到病房或者重症监护室。 在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 心率是否稳定。 手术之后第2 天强调两点:(1)患者要充分地咳嗽,把肺里面的痰都要排出来;(2)手术之后第1 天,一般主张患者要下床活动。 当放置在胸腔内的引流管引流的液体比较少的时候,且没有气体排出,就可以拔出胸腔引流管。 拔出胸腔引流管之后,如果患者体温正常或者是低烧,一般不超过38.5℃,精神状态尚可,一般就建议患者出院。 加强感染预防管理,手术过程中需采取无菌操作, 与患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实施抗生素治疗。 (3)做好出院前指导,告知居家及自我护理注意事项, 要求根据恢复情况进行康复锻炼,明确复查时间。
研究组采用常规护理同时联合实施延续护理。(1)建立患者电子档案,详细记录疾病情况、治疗过程、护理恢复,出院时各项指标,并综合考虑患者情况制定延续护理方案,明确责任医师和护理人员;要求患者出院后连续3 个月进行随访, 电话随访或微信视频随访1 次/周, 主要内容为了解患者出院后恢复情况,存在的问题等,判断恢复效果并给予专业指导;可利用微信视频通话功能,查看患者状态,详细记录后制定后续随访计划;建立微信群,定期推送相关文章,患者存在问题可以留言,护理人员可询问医师后给予回答;(2)由于患者身体行动不便,从心理受到严重打击,护理人员需要重视进行心理疏导,通过交流和询问患者家属,准确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专业疏导和干预, 强化患者康复信心; 微信群里可以发送护理良好恢复病例视频资料, 介绍自我护理经验, 对患者形成积极心理暗示,能够遵照医嘱用药并进行康复训练;同时对家属进行指导,告知患者心理状态,让患者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和重视;(3)发放科室自制的健康手册,主要内容包括康复方法、家庭护理知识,重点护理问题等要求患者家属共同进行学习,明确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并针对患者情况帮助其制定可行性康复方案, 监督患者执行;(4)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康复训练,注意训练强度和患者耐受,以不发生疼痛为宜,有条件者可以记录康复过程及其存在的问题, 随访时提供给护理人员便于寻求专业指导, 能够随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 (5)术后早期康复锻炼,术后12周,在家属或护理人员协助下,实施主动锻炼,包括交替抬腿等,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下床活动,在家属陪伴下每天散步, 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吃饭、穿衣等。 对被子、衣物等及时更换,保持皮肤干燥、干净,关注活动情况。 若患者活动疼痛敏感性高,主诉疼痛感受较为强烈,需遵医嘱应用镇痛药物治疗;对于疼痛剧烈的患者,因其身体虚弱,需合理补充营养液;对于疼痛较轻的患者,指导其进行移情、冥想、深呼吸等放松训练,采用面对面聊天方式与其进行沟通,使其疼痛注意力转移,疼痛阈值随之提高,继而缓解疼痛。(6)实施重力肌群锻炼。①脊柱后部重力肌群锻炼:患者应当背靠墙,身体前倾,展开双手,呈飞燕式背伸,作间接拉长肩胛带周围肌、背伸、关节屈曲等锻炼,30~40 min/次,2 次/d。②实施骨盆周围重力肌群锻炼:患者在床上平躺,自然伸直双手,双腿将大腿内侧的盆骨肌肉带动,实施关节内旋、关节屈曲锻炼,30~40 min/次,2 次/d。③实施脊柱前部重力肌群锻炼:患者需在床上平躺,自然伸直双手,开展伸展锻炼,30~40 min/次,2 次/d。
(1)负性情绪: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出院3 月后负性情绪,分值高于50 分提示存在抑郁和焦虑情绪; 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百分制,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功能等8 个维度,36 个条目,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4]。
(2)自我护理能力:使用科室自制量表进行评价,总计20 个条目,100 分,评分越低表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越差,以优(≥85 分)、良(65~84 分)、差(<64 分)作为评价标准[5]。
(3)疼痛程度: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VAS 评分总计10 分, 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越疼痛。
(4)日常活动能力:使用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进行评价,总计10 个问题,最高得分100分,最低得分0 分,评分越低表示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越好。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前,2 组SAS、SDS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 组负性情绪评分比较(±s,分)
表1 2 组负性情绪评分比较(±s,分)
?
护理前,2 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 个月,研究组SF-36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 组SF-36 评分比较(±s,分)
表2 2 组SF-36 评分比较(±s,分)
?
研究组自我护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2 组自我护理能力比较(n,%)
护理前,2 组日常活动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6 个月,研究组OD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2 组日常活动能力比较(±s,分)
表4 2 组日常活动能力比较(±s,分)
?
护理前,2 组疼痛程度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6 个月,研究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5。
表5 2 组VAS 评分比较(±s,分)
表5 2 组VAS 评分比较(±s,分)
?
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是一种临床比较严重的骨折性疾病。 发病原因大多为交通事故、高空坠落以及外力冲击。 脊柱发生创伤后,可能发生移位,导致脊髓受到损伤。 脊髓损伤可能引发患者肢体障碍,导致截瘫或者四肢瘫痪。 患者行走以及站立功能障碍,会导致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6]。 患者出院后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恢复期,此阶段内患者行动受限、心情烦躁,同时还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脊柱功能与正常活动能力恢复。 为此临床治疗脊柱骨折伴骨髓损伤患者需要在其术后进行护理干预支持, 促进其活动能力恢复。
住院阶段内,医护人员为其提供专业的服务,进行护理恢复、生活及饮食指导,能够及时回答患者的问题和疑虑,并指导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但是出院后,由于患者和家人不具备专业康复知识,会对康复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居家过程中,患者行动受限或是伴有不适感, 会严重影响其心理状态和恢复效果[7]。为此,本研究中针对研究组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出院后定期利用微信等方式开展随访, 能够及时了解患者情况并给予专业指导, 针对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和干预,为其提供专业康复训练方案和指导,可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巩固手术效果促进尽快康复,尽快恢复正常活动能力提升其生活质量。
延续护理是医院护理的延伸管理, 由家庭人员参与患者的治疗与护理, 医护人员采用微信随访跟踪患者病情,并加强患者及家属教育,由家属执行各项护理操作,有效改善治疗效果。 当前,网络随访广泛应用于慢性疾病的护理, 如针对慢性病患者实施微信随访,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号方式指导患者用药、监督患者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8-9]。本研究中, 研究组患者自我护理优良率高于参照组(P<0.05)。这提示了延续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优良率。 其原因可能是以延续护理能够实时掌握患者的身体状态、锻炼情况、生活状态等,对康复方案及时调整,患者能够感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与康复, 继而提高不同时间点的治疗依从性。
延续护理为新型护理模式, 以责任制护理作为基础,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充分发挥出来,鼓励患者、家属在健康护理中积极参与[10]。在延续护理中,鼓励患者家属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积极参与, 采用健康教育方式,提高家属认知水平,由患者家属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患者监督指导,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出院后3 个月时,患者SDS、S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这提示实施延续护理,可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并缓解其焦虑和抑郁情绪。
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在术后需加强功能锻炼,促使脊柱稳定性有效维持。 研究表明,在现代康复运动治疗中,功能锻炼为重要手段之一,由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协调机体肌肉组织形成的运动锻炼,可促使身体动态平衡能力有效加强。 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在术后开展康复训炼时,主要为转动、伸展脊柱和周围关节,目的为预防关节强直、促使关节活动度有效改善,然而,训练时需充分考虑患者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的承受能力,由此可见,循序渐进、科学合理的康复锻炼具有重要意义。 重力肌群是维持机体脊柱稳定的主要肌群,腰部肌肉收缩能力降低、劳损可引起稳定性降低,通过重力肌群锻炼,可促使肌肉收缩力增强,并增强脊柱稳定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3、6 个月VAS 评分、ODI 水平均高于参照组(P<0.05)。 这表明延续性护理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表明延续护理有助于促进术后恢复。 脊柱骨折术后患者实施重力肌群锻炼,有效伸展重力肌群,收缩能力增强,带动脊柱附着点重力肌小肌群, 促使脊柱的生理弯曲活动度有效改善,确保姿势处于平衡状态,对短缩肌肉牵引,前倾头部、伸出下颌在原来脊柱中心回归,重力肌群耐力明显加强,对肌群疼痛、收缩力降低、疼痛的整个恶性循环阻断,促使术后疼痛有效缓解,预防胸椎过度后凸,骨盆原本位置有效恢复,重力肌群充分发挥脊柱承受重力,S 状弯曲有效保持, 稳定与维持脊柱内外平衡。 有学者选取脊柱骨折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添加延续护理,研究结果可见,延续护理组患者术后3 个月ODI 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 且延续护理组患者术后3 个月腰背伸肌群表面积分肌电、平均功率评分均优于常规锻炼组,与本研究结果一致[10]。
综上所述, 延续护理应用于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干预中, 可将专业的护理服务延续到出院居家生活中,对患者进行指导和干预,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恢复阶段患者负性情绪,强化其自我护理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