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性愈合新型敷料在外伤难愈合伤口中的应用及护理要点

2024-04-22 07:34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湿性肉芽换药

杨 安

(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0)

外伤是一种常见创伤, 患者在受伤后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疼痛感, 受损部位活动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当伤口久久不愈时,患者的恢复时间延长,感染概率增加,预后效果降低,对患者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在以往的治疗过程中,多使用纱布、生理盐水、凡士林等对伤口进行换药处理, 但根据临床观察的结果可以发现, 此法在处理后会一定程度地对伤口造成损伤,加重患者的疼痛感,影响其预后效果。 新型敷料的应用则改善了这种情况[1]。 鉴于此,本研究分析在外伤难愈合伤口中应用湿性愈合新型敷料的临床效果及护理要点。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19 年3 月—2021 年9 月接诊的72 例外伤难愈合伤口患者,按照电脑排序均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36 例。 参照组中,女性20 例,男性16 例;年龄27~60 岁,平均年龄(43.55±16.55)岁。研究组中,女性21 例,男性15 例;年龄28~61 岁,平均年龄(43.46±16.46)岁。 2 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使用传统敷料对患者进行治疗, 在清创消毒后进行敷料填充和药物更换等。

研究组使用湿性愈合新型敷料对患者进行治疗,首先对患者的伤口状态进行评估,去掉组织中坏死的部分后,选择适合患者的湿性敷料进行治疗,具体如下。 (1)深度溃疡:主要是由里到外清除创面的分泌物,将上面的残留物以及坏死组织进行清理,保持其干净性。采用0.9%的氯化钠溶液对其进行冲洗,1%聚维酮碘进行全面性消毒。选择无菌镊,沿边缘刺激患者的基底,当出现少许血液时,会生长一些红色与新鲜的肉芽,然后覆盖水胶体敷料,从而加强对污染的有效预防。 若出现肉芽组织,并且已填满边缘,需要对创面进行处理, 采取水胶体敷料或是泡沫敷料, 减少出血等症状的发生。 对于切口所渗出的液体,要及时吸收,避免细菌侵入,加速肉芽的生长。(2)浅度损害:需要在清洁与消毒创面后,在伤口处应用不同的敷料进行处理, 结合患者的伤口与渗液状况选择包扎材料, 一般要选择银离子敷料 (泡沫银、藻酸盐)或者是水凝胶敷料等,应用这种湿性敷料实现加压包扎;定期换药,促进切口的愈合。 (3)黑痂、腐肉类伤口处理:在对敷料进行选择时,要采取水凝胶类物质对伤口进行清洗,然后外敷水凝胶,控制好厚度,不可以超过3~4 mm。 在最外层要用水胶体敷料进行全面性覆盖, 每1~2 d 才可以换药1 次。如果黑痂与基底已经分离,还需要进行其他处理,对外部位进行清创。 (4)液体渗出的创伤面处理:患者伤口要选择藻酸盐敷料处理, 对于基底深以及存在腔洞的创伤面,要选择藻酸盐填充,采用二层敷料覆盖,结合伤口渗液特点,安排好更换敷料的时间,1~3 d 更换1 次。 最后,如果伤口为肉芽组织,基底比较新鲜,在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处理后,需要应用糊状水胶体敷料进行填充, 然后应用泡沫敷料进行全面覆盖。 结合渗出液体的特点,科学选择敷料。 当伤口非常浅时,要用片状水胶体敷料进行严格处理。 (5)控制换药频率: 要通过不同角度分析患者的身体变化状况,注意伤口的恢复情况,结合渗液的特点,叮嘱患者每天换药1 次,或是每2~3 d 更换1 次;若出现肉芽组织时,在生长时期,所渗出液少,需要3~5 d 更换1 次。

护理方法(1)疼痛护理:患者的疼痛程度会受到伤口恢复情况、自身耐受、药物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消毒、换药、创面清洁等工作时,要注意控制好自己的力度, 同时通过和患者交谈等方式分散其注意力, 减少疼痛的影响。 对于痛感明显的患者,可以在医嘱指导下使用止痛药。 由于伤口的疼痛程度会受到疼痛阈和情绪等不同因素的影响, 所以在对伤口进行清洁时,可能会加重疼痛,要想降低疼痛程度, 医护人员在对伤口进行护理或者是更换敷料时需要对伤口进行综合性评估与记录, 注意对清创方法的科学应用; 确保伤口的湿性平衡性, 结合WHO 指定的疼痛阶梯方法,实现对疼痛情况的综合性评估,确保止痛药物应用的合理性。 (2)心理护理:患者在受伤后情绪通常会受到较大影响, 而其消极的情绪会反作用于伤口的恢复, 同时降低患者对于治疗的配合度。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给予针对性疏导,指导其发泄不良情绪。 (3)健康教育: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健康教育, 讲解外伤后治疗和护理方面的知识,强调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提高患者对医护的依从性。 (4)饮食护理:帮助患者制订科学的饮食计划,保证每日的营养供应,增加新鲜果蔬的食用量,避免烟酒及辛辣食物的刺激;重视营养方面的支持,要想促进伤口的快速愈合,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能量,做好营养干预工作,结合其基本状况,确定患者对能量的需求,分析伤口在不同时期的实际愈合程度。 此外, 还要将能量的需求考虑在其中,比如在炎症期,要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做好维护,每天要增加30%~50%的营养;在伤口的增生时期,除了要给予充足的能量外,还要注意对维生素的摄入,促进伤口的恢复。 (5)日常生活护理:督促患者养成定时休息的习惯,保证足够的睡眠,根据其伤口所在部位指导其日常生活行为, 避免对伤口造成牵扯。 (6)其他护理:对于自身存在糖尿病的患者,要加强对血糖水平的严格控制。 对于细菌而言,高血糖环境会促进其滋生,其感染率也会增加,影响血糖值,这会对创面修复速度造成影响。 因此在治疗中,需要注意对血糖的监测, 空腹时血糖要在7.0 mmol/L 以下;餐后2 h,要控制血糖在10.0 mmol/L 以下,避免出现其他并发症。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种方案下患者疼痛程度的变化, 并统计患者的换药次数、伤口愈合用时及治疗有效性。 于患者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其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满分为10 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疼痛感越严重[2]。 患者经治疗后伤口愈合良好的为显效;患者经治疗后有肉芽长出,渗液等情况得到明显缓解为有效;患者经治疗后未达到上述要求的为无效[3]。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

治疗前,2 组患者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 评分低于治疗前及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 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s,分)

表1 2 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s,分)

?

2.2 2 组患者相关治疗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换药次数少于参照组,愈合用时短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 组患者相关治疗指标比较(±s)

表2 2 组患者相关治疗指标比较(±s)

?

2.3 2 组总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的显效及有效患者共34 例,无效患者2 例,总有效率为94.44%;参照组治疗后显效及有效患者共26 例,无效患者10 例,总有效率为72.22%。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的湿性愈合新型敷料和新的护理方式在外伤难愈合伤口中能够有效改善疼痛, 提高治疗有效性。 伤口的愈合是一个复杂、有序以及自主修复的过程,此过程涉及到了多种生物学内容,更是机体运行中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一般包括炎症期、纤维组织增生期和修复期等。 机体在损伤因子的影响下,会受到严重影响,让损伤的组织经过再生或是增生,得到有效修复[4]。 研究发现,对于难愈合伤口,其愈合所需要的时间非常长, 对其进行治疗时会产生多种不良反应[5]。 究其原因,难愈合伤口是一种慢性伤口,一般要借助外力才可以加速其愈合,不可以只靠机体进行自行愈合,若不及时进行干预,会影响愈合时间;再加上难愈合性伤口长时间暴露在外,会加大其与细菌之间的接触机会,引发感染等多种症状,影响愈合速度。 要想提高难愈合伤口的效果,需根据不同因素,应用对应措施,实现有效性护理。 分析慢性伤口愈合中的因素,整合要点,发现其属于一种复杂性过程,护理时,要结合创面护理中的要点对患者进行综合性干预,对创面进行评估,了解创面特点,科学选择敷料,实现支持治疗,最后还需要进行跟踪与保护。

在使用湿性愈合新型敷料的过程中, 要注意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工作。 (1)要准确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干预,减少患者痛苦;(2)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的想法,纾解消极的情绪,做好心理护理;(3)要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 使其能够明确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做好自我的管理和护理,减少由此导致的不良事件;(4)要帮助患者做好营养的补充,制订科学的饮食计划;(5)要监督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并注意观察患者的日常活动和行为, 根据其受伤部位的不同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其中,借助心理方面的干预能够消除不良情绪,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在沟通中要了解病情情况,通过开展健康活动为患者讲解防治中的要点, 明确湿性敷料换药中的相关注意事项。 饮食与营养支持能够给予患者足够营养, 加速创口愈合速度, 提高愈合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换药频率降低(P<0.05),提示在换药护理过程中对其进行全面性护理能够充分发挥湿性敷料的效果, 避免多频率换药等因素对患者身体健康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敷料的换药方式比较,在伤口的愈合中, 应用新型的敷料不仅可以改善各项指标,在应用中还可以改善伤口的微环境,降低伤口感染发生率。 此外,不同类型的新型敷料的透气性都非常良好,可以加强对创面的保护,加速伤口部位上皮细胞的快速生长,提高创面治疗效果,加快愈合速度,缩短愈合的时间,改善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能够加强对伤口周围组织的保护,从而进一步加快愈合速度。

部分学者认为,人体的皮肤切口愈合时,血管肉芽也会生长,经过真皮的再生,对比较大的组织缺损进行有效填充,并由上皮细胞进行覆盖,加快愈合速度[6]。 采取湿性敷料不仅能够加速伤口的愈合,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在缩短护理人员工作时间的同时,降低人力成本。 目前,湿性和新型敷料换药已经成为了难愈合伤口治疗中的主要手段, 主要原因是新型的湿性敷料存在清创胶,其含水量非常高,能够达到96%,在与患者的伤口组织接触以后,可以反复发生水合作用,促进坏死组织的分离。 这种敷料还能够增加伤口组织中的胶原蛋白,提高其合成量,加速其愈合。 此外,水凝胶还存在非常好的温和与冷却效果,填充伤口能够加强对神经末梢的保护,加速肉芽组织的生长;在降低疼痛程度的同时,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新型敷料的抗菌效果持久、高效,在应用中不容易产生耐药, 对渗液存在非常强的吸收功能,比如藻酸盐粉能够促进上皮细胞的生长,促进伤口愈合。 此外,湿性愈合能够为外伤难愈合伤口的恢复提供一个湿润环境,强化密闭性,加速伤口部位局部血液的循环,强化治疗效果。 同时,湿润环境具有一定的杀菌效果,能够减少伤口感染的发生,改善预后。

以往在对外伤难愈合伤口患者进行换药时,主要应用常规的干性换药法,但是相关资料显示,干性的换药法会对患者伤口组织造成影响, 导致其出现粘连等情况,这会对新生肉芽组织的生长造成影响,增加患者的疼痛程度。 然而,应用湿性敷料换药方式不仅可以改善以前换药中的不足, 还能够避免二次创伤,加强对切口周围组织的保护。 湿性愈合新型敷料吸收性比较好, 对于所渗出的腐肉或者是坏死组织等能够进行有效处理;在吸收完渗液后,会形成凝胶,在伤口的局部也会营造一个良好湿性环境,加速伤口的恢复,提高自溶性清创能力,进而加速肉芽组织的生长。

在进行外伤处理时, 需要对患者的伤口进行清洁和消毒,再使用敷料进行下一步处理。 传统的敷料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和开放伤口的组织产生粘连,加重患者的疼痛感,影响伤口的愈合。 此外,其也容易增加感染的出现。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湿性创面愈合”理论的应用日益完善,湿性愈合新型敷料在外伤难愈合伤口治疗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7]。 湿性愈合新型敷料在临床应用过程中, 要对患者的伤口情况进行准确评估,根据患者的感染情况、渗液情况等选择合适的敷料, 以便对伤口表面的温度和微环境起到较好的维持效果,促进肉芽组织的新生,进而使其能够更快、更好地愈合[8]。

通过对新型湿性敷料作用机制的分析, 发现其主要是以WBP(创面床准备)理论作为基础,在坏死组织、感染、湿性平衡等因素中进行分析,为伤口的愈合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确保创面的干净性,保持其湿性平衡;及时对坏死组织进行清除,避免细菌等入侵患者的伤口,且不要刺激伤口,并加强对表面皮肤的保护,确保伤口的温度处于恒定状态,从而促进肉芽组织的快速生长[9]。 当前,临床中的湿性愈合新型敷料一般包括水胶体敷料、水凝胶敷料、藻酸盐类敷料和泡沫敷料,作用机制如下。 (1)存在痂皮,可以预防表皮细胞,经痂皮下迁移,解决愈合时间延长等问题;(2)如果在湿润或者是低氧环境下,能够刺激毛细血管的快速生成;(3)能够激活人体中酶的活性,促进坏死组织的分解;(4)预防创面在治疗中出现粘连情况,降低疼痛程度;(5)促进伤口的愈合,保持生长环境的湿润性,加速活性物质的快速释放,进而加速伤口的愈合[10]。 因此,难愈合伤口患者在应用湿性愈合新型敷料后,能够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优化操作流程,再加上此方法简单,能够促进伤口的愈合速度,减轻其治疗中的痛苦。 当然,在具体的治疗中,还要做好护理工作,掌握其中的要点,实现针对性护理。

研究证实, 对于存在银离子的藻酸盐抗菌性敷料,其不仅能够抑制创面细菌的生长,还能够为患者提供闭合性环境,使创面不易成痂,能够促进肉芽的生长。 对于湿性敷料,其能够实现对组织液化情况的有效处理,及时清除坏死组织,确保湿性环境中的肉芽组织可以得到有效释放,提升组织的再生速度。 为了减少其他意外情况的发生, 提高患者在换药中的舒适度,还要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加大健康宣教力度,注意对血糖与血压的严格控制,给予患者充分的营养支持,提高抵抗力。

综上所述, 湿性愈合新型敷料应用于外伤难愈合伤口中能够缩短伤口痊愈用时,提高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湿性肉芽换药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modified duct-to-mucosa pancreaticojejunostomy during pancreatoduodenectomy: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芪榆油纱布外敷对糖尿病足患者肉芽生长及创面愈合的影响
自制负压吸引联合湿性换药在中小面积烫伤中的应用效果
湿性愈合法在慢性伤口愈合护理中的运用分析
换药处置架在行负压引流术糖尿病足换药中的应用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
高渗盐水纱联合优拓对肉芽组织水肿创面的效果观察
美容点痣扫斑笔
湿性敷料用于感染伤口换药的效果观察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