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婷
(天津市天津医院整形外科,天津 300299)
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颜面部因为缺少相应的安全保护,始终裸露在外部,使其成为最易受伤的部位之一[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持续发展,劳动生产技术、交通设备设施取得长足进步,各种机械设备、 交通工具已经广泛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当中,面部创伤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加。 医院急诊收治面部创伤患者时, 大多患者面部有出血情况。 因此救治以止血、闭合伤口为主,而对其容貌损害有所忽视。 这可能导致明显疤痕的形成,进而影响患者的面部容貌,并对其心理、生活、社交造成一定程度影响[2]。当前,随着人们对于医疗服务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针对面部创伤的治疗不再仅限于止血、闭合伤口,对于容貌的修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3]。 既往研究表明,个性化护理能够为患者提供创面、生理、心理等多个方面护理服务,不仅可以有效减轻负性情绪,还有利于治疗效果提升[4]。 本研究选取天津市天津医院门诊和急诊收治的60 例面部创伤患者为对象,旨在探讨个性化护理对面部创伤后瘢痕增生及伤口恢复影响。 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6 年2 月—2022 年12 月天津市天津医院门诊和急诊收治的60 例面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 例,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且已获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纳入标准:面部创伤,入院行美容修复治疗;患者了解研究后自愿加入,依从性高,能够配合完成随访、问卷调查工作。 (2)排除标准:恶性肿瘤、其他部位严重创伤;资料不完整,患者不具备正常书、写、听、说、交流能力。
表1 2 组面部创伤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1)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入院后,医护人员立即评估其病情,根据伤害类型选择适宜的急救物品,将急救设备、药物等准备到位,严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药物、输液。 (2)口腔护理:清洁口腔,避免口腔感染发生,观察口腔情况,遵医嘱使用破伤风抗毒素,呼吸保持畅通,将口鼻的分泌物、呕吐物及血块清理干净。 (3)体位护理:协助患者选择平卧体位,头向一侧偏,若合并颅脑损伤则选择半卧体位。 (4)饮食护理:叮嘱患者食用流质饮食。 (5)疼痛护理:患者可通过看电视、听音乐、阅读等形式转移注意力, 同时也可通过按摩、 冷敷等方式进行镇痛,患者若疼痛难耐,根据医嘱进行药物镇痛。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个性化护理。 (1)伤口个性化护理:由医生负责患者伤口情况评估,主要包括伤口位置、面积、长度、深度、张力情况、是否有污染、血肿情况。 对于面部新鲜伤口,如果伤口整齐,长度≤20 cm,深度≤3 cm,并且受伤时间在24 h 内,可考虑进行手术缝合。 在进行手术缝合时,应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 以提高其配合度。 若伤口张力较大,可以先进行皮下缝合,然后再缝合表皮伤口或使用胶水进行粘合。 在处理伤口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要求,确保清创彻底。 对于整齐的伤口边缘,医护人员之间需要积极配合, 以确保伤口得到良好的愈合。 (2)个性化疼痛干预:伤口表面使用麻醉剂,减轻缝合时疼痛感。 疼痛剧烈时可以静脉或肌肉给药,让患者放松,配合治疗。 (3)个性化心理干预:面部创伤患者在受伤后可能会担心面部留下瘢痕, 对外在形象产生影响,因此往往会出现恐惧、焦虑、抑郁、烦躁等情绪,同时也可能缺乏对治疗的信心。 针对上述问题,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心理状况及对疾病的认知情况,给予多方面的安慰和心理指导。 同时, 对患者详细介绍新型伤口闭合技术及相关材料的特点, 并展示使用这些新型闭合技术及材料治疗患者受伤前后的照片。 这样可以帮助患者增加对治疗的信心,缓解其负面情绪,使其能够更积极地配合开展治疗工作。 (4)个性化饮食干预:患者在受伤的早期,由于软组织肿胀等原因,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咀嚼困难和张口受限等问题。 同时,伤口疼痛也会影响食欲, 导致患者难以进食, 从而导致营养摄入不足,不利于伤口的愈合和口腔功能的恢复,因此有必要进行患者个性化的饮食干预。 护士需要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喜好及伤口情况,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展开个性化的饮食干预。 如果患者的张口受限情况较轻, 可以指导其食用维生素和蛋白质含量丰富的流质食物,例如汤品和牛奶,鼓励少食多餐,以促进康复。 如果患者合并有骨折,建议考虑鼻饲或者使用注射器注入流质饮食。 (5)个性化口腔干预:医护人员要及时判断患者口腔黏膜和牙龈是否红肿、溃疡、渗出、出血,口腔组织中是否有血痂、异物,留置物是否移位、脱出,张口能够容几指,损伤程度及部位是否有感染、炎症。 如果患者张口受限严重,口腔中有留置物,护士需要使用注射器为其进行冲洗。 在这一过程中, 护士应当使用注射器将0.9%氯化钠溶液注入口腔,稍作停留后再将冲洗液吸出。 冲洗操作时动作需轻柔,冲洗液不可直接注入切口,保持伤口清洁和干燥。 (6)个性化健康教育:护士指导患者开展早期功能锻炼,根据其病情,为其制订康复计划。 与患者建立联系卡片,方便患者出院后保持联系。 患者如果是面部软组织损伤,护士指导其进行张口、咀嚼、语言功能锻炼;患者如果是牙外伤,护士指导其进行咀嚼功能锻炼;患者如果是颌骨骨折,护士指导其进行张口、进食等锻炼。 (7)个性化皮肤干预:护士要叮嘱患者在日常生活、 工作中遵循好严格防晒、 柔和清洁、舒缓保湿的护肤原则。 治疗后3 个月严格做好防晒工作。 治疗后1 个月可选择物理手段防晒,夏季外出时可戴太阳帽, 使用防晒伞, 使面部皮肤得到遮盖;面部皮损部位注意不要使用光敏性消毒剂、防晒剂。 叮嘱患者根据季节不同去选择具有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的产品,使用温水洗脸,但每天洗脸次数不要过多。 严禁使用祛角质产品。
(1)心理状况:护理前、护理后,采用心理状态评估量表(MSSNS)评估2 组患者心理状态,该量表由焦虑、抑郁、孤独及愤怒4 个方面组成,共38 个条目,每条0~4 分,总分152 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心理状况越差。 (2)患者病耻感:护理前、护理后,采用社会影响量表(SIS)评估2 组患者病耻感,该量表由社会排斥感、经济歧视感、内在羞耻感、社会隔离4个方面组成,共24 个条目,每个条目1~4 分,总分96 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病耻感越严重。 (3)创伤成长情况:护理前后,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评估2 组患者创伤成长情况,该量表由同他人关系、新可能性、个人力量、精神意识变化、生活欣赏5 个方面组成,共21 个条目,每个条目以0~5 分评价,总分105 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创伤成长情况越好。(3)面部表现: 护理前、 护理后, 采用临床面部评价量表(FACE)评估2 组患者面部表现,该量表由面部感觉、面部运动、口腔功能、眼睛感觉、社会功能5 个方面组成,共计条目15条,每个条目以0~5 分评价,总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面部健康表现越好。 (4)瘢痕增生及伤口恢复情况:①瘢痕增生为成纤维细胞有增殖,胶原出现大量沉积,疼痛、瘙痒感明显,瘢痕呈鲜红色,高出皮肤,质地坚硬;②伤口恢复情况从伤口愈合时间、伤口拆线时间2 个方面评估,时间越短表示患者恢复越好。
使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前,2 组MSSN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MSSN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 组患者MSSNS 评分比较(±s,分)
表2 2 组患者MSSNS 评分比较(±s,分)
?
护理前,2 组SIS 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SI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2 组患者SIS 评分比较(±s,分)
表3 2 组患者SIS 评分比较(±s,分)
?
护理前,2 组PTG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PTGI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2 组患者PTGI 评分比较(±s,分)
表4 2 组患者PTGI 评分比较(±s,分)
?
护理前,2 组FACE 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FACE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5。
表5 2 组患者FACE 评分比较(±s,分)
表5 2 组患者FACE 评分比较(±s,分)
?
研究组口拆线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瘢痕增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6。
表6 2 组患者瘢痕增生及伤口恢复情况比较
美容整形修复手术依据外科创伤整形原则,能够最大限度帮助面部创伤患者修复面部创伤。 然而,由于患者对于面部容貌损伤、 创伤修复认知不足等因素, 在整形修复手术前后常常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部分患者病耻感、社会功能下降严重[4]。 对于面部创伤患者来讲,仅仅进行美容整形修复术,往往难以在短期内帮助患者重建社会功能因此要辅助以相应的护理干预,以减轻患者负性情绪,促进伤口愈合。然而,在当前临床实践中,对于面部创伤患者的心理关注仍然不够充分。 常规的护理服务很难满足不同个性患者的护理需求, 面部创伤患者在整形修复手术的早期阶段经常面临严重的心理问题, 导致其在配合治疗、维护伤口等方面的表现并不理想,所以修复效果也必定会受到影响[5]。 个性化护理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发展而来, 是对常规护理的深度优化和整合,该模式中医护人员通过和患者的主动沟通,评估其身心状态,来详细了解患者性格、生活习惯、饮食喜好及护理需求, 根据患者性格特点来为其提供适合的护理服务, 能够帮助患者有效减轻负性情绪,当前已在临床广泛应用。
面部创伤属于突发性事件, 也是一种机体应激反应,面部创伤患者普遍伴随着恐惧、焦虑、抑郁、病耻感等负性情绪。 由于患者的面部受损,更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 在接受整形修复治疗之前,患者可能对治疗方案存在不信任感。 所以,针对面部创伤患者心理方面的干预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环节。 相关临床研究指出,面部创伤患者同其他普通患者比较,前者的心理应激反应水平更高[6]。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 研究组MSSNS 评分、SI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给予面部创伤患者个性化护理干预, 能够帮其有效改善负性情绪,减轻患者病耻感。 分析原因,通过实施个性化护理,医护人员可以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深入了解其负性情绪的根源及相关的护理需求。 通过系统的个性化护理干预, 医护人员能够清晰把握患者心理的变化,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从而有效改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负性情绪。同时,通过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和治疗成功案例的介绍等手段, 可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面部创伤,建立对治疗的信心。这样的做法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病耻感, 使其更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展开[7-8]。
面部创伤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 其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且因为负性情绪的影响,导致其在维护创口、配合治疗等方面的表现较差,修复效果最终也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9]。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 研究组PTGI 评分、FACE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给予面部创伤患者个性化护理干预, 不仅能够加快创伤后成长速度,还可有效改善面部各种表现。 分析原因,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有利于医护人员全面详细了解患者的基础信息。 医护人员通过主动沟通、访谈等方式,拉近了与患者的距离, 并深入了解了患者创伤后的心理变化。 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针对患者负性情绪的发生原因,开展个性化的靶向心理疏导,旨在帮助患者改善悲观情绪。 同时,减少其对外观的过度关注,引导患者认识和接受创伤现状,提高积极性,使其更主动地配合修复治疗工作。此外,通过健康知识教育和治疗成功案例的介绍,医护人员可以帮助患者增强治疗信心。在患者出院后, 通过微信群随时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并为其提供健康知识指导。 这样的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全面恢复[10-11]。
面部创伤患者创伤后的瘢痕增生会影响其日常生活、工作、社会交往,造成瘢痕增生的因素众多,如损伤程度、是否出现感染、是否接受抗瘢痕增生治疗等,而且还同患者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皮肤颜色等有一定关系[12]。 当前,关于瘢痕增生的发生机制在临床上尚未完全明确。 一旦严重的瘢痕增生发生,治疗无法完全消除其影响。 因此, 在进行修复手术的同时,必须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瘢痕增生的发生。 由于面部解剖结构的特殊性,面部创伤可能导致吞咽困难、张口受限、口腔自洁能力降低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增加创口感染的风险。创口感染可能导致愈合困难或不良愈合, 进而引起瘢痕增生,对患者的面部美观和口腔功能等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面部创伤的护理中,及时有效的感染控制和伤口管理显得尤为重要[13]。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伤口拆线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瘢痕增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给予面部创伤患者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伤口愈合时间, 减少瘢痕增生发生。 分析原因为, 个性化护理能够充分满足面部创伤患者的个性护理需求,为患者展开个性化心理干预,使其心理状态得到改善,利于提高其治疗积极性;伤口、口腔个性化干预,使其卫生得到保证,减少了感染、炎症的发生,患者自护意识增强,利于减少瘢痕增生发生;根据患者饮食喜好为其制订个性化饮食方案, 增强患者体质和免疫力,利于加快伤口愈合速度;个性化口腔干预,可有效清除患者口腔中的异物、食物等,损伤部位保持干燥、清洁,能够有效预防创口感染发生,方便医护人员全面细致观察口腔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对症进行干预,医疗安全性有保证[14-15]。
综上所述,给予面部创伤患者个性化护理,有助于减轻患者负性情绪与病耻感,改善患者面部情况,减少瘢痕增生发生,促进创伤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