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护理在颈椎前路内固定患者术后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4-04-22 07:34徐丽爽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颈椎外科理念

徐丽爽

(南昌市人民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9)

当前,人们伏案工作、学习的时间越来越长,加上长时间开车,使用手机、电脑时姿势不正确,导致颈椎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而且,年轻群体罹患此病的比例也越来越高。 对于严重的颈椎病,临床上主张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其中较为常用的术式即是颈椎前路内固定手术[1]。 但是,由于手术部位比较特殊,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可对延髓呼吸中枢造成影响, 进而可引起多种呼吸道并发症[2]。 因此,术后需要对患者开展呼吸道管理以降低呼吸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促进患者术后尽早恢复。 目前,医疗行业竞争激烈,人们对于医疗护理工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常规护理已无法满足人们的护理需求, 而且常规护理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对于接受颈椎前路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而言, 在降低术后呼吸道并发症方面作用不明显。 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最早于1997年,由丹麦外科医生提出,经过多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目前,这一理念已经被广大外科医师所认可,并逐渐将此理念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来[3]。 选取在我院接受颈椎前路内固定术治疗的70 例患者,目的即在于分析对此类患者术后呼吸道管理过程中应用快速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 年1 月—2023 年1 月我院接受颈椎前内固定术治疗的70 例患者,以随机信封法进行分组,参照组患者共计35 例,性别:男20 例,女15 例;年龄50~69 岁,平均年龄(59.54±4.32)岁,文化水平:小学/初中14 例,高中/中专12 例,大专及以上9 例;观察组患者共计35 例,性别:男18 例,女17 例;年龄50~70 岁,平均年龄(59.93±4.41)岁,文化水平:小学/初中15 例,高中/中专13 例,大专及以上7 例;将2 组患者基线资料录入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 组基线资料对比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 (1)纳入标准:自愿配合完成本次研究,签署同意书;肢体肌力超过3 级;无交流障碍,无认知障碍。 (2)排出标准:高位截瘫患者;重要器脏功能严重不全者。 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次研究。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护理: 从入院起,即对患者实施常规疾病宣教,并分3 次对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指导、腹式呼吸训练指导、呵气训练指导、有效咳嗽训练指导以及咳痰方法指导。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护理基础上, 增加接受快速康复护理:(1)成立快速康复护理小组, 由具有丰富呼吸道管理经验的护理工作人员以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选拔,由护士长任小组长。 (2)在患者入院后,即要积极与患者建立起良好、互相信任的护患关系。 (3)氧气雾化吸入法, 利用氧气雾化吸入法对患者实施呼吸道管理,以实现解痉、化痰、抗感染的目的,药物配比如下:0.9%氯化钠溶液10 毫升+α+糜蛋白酶4000U+地塞米松5 毫克+庆大霉素8×104 U, 将其充分混合后进行氧气雾化吸收,氧浓度设置:37~45%;氧流量设置:4~6 升/分钟,2 次/d,20 min/次。(4)保护呼吸道顺畅: 在患者麻醉苏醒以后, 主动询问患者有呼吸困难、憋闷等呼吸道不适感,并观察患者有无刺激性咳嗽等现象, 检查切口是否出现渗液或是渗血等异常情况, 如果有上述异常情况发生时需要马上向主治医师汇报并配合主治医师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为了降低患者术后呼吸道出现炎症或是水肿的情况,并为了促进患者痰液顺利排出,护理工作人员每间隔2 小时即需要督促患者采取正确的咳嗽方法排痰一次,在床旁现场指导患者先进行一次深呼吸,并在呼气末时借助呼气的力量用力咳嗽以刺激痰液排出。 每间隔2 小时辅助患者更换一次体位,并在更换体位时为患者进行叩背以促进谈液排出, 叩背时要注意使用空心掌, 利用手腕的力量带动手掌握由外向内,由下向上依次叩周后背。 如果患者存在咳嗽无力时, 应该及时利用吸痰设备进行负压吸引以使痰液顺利排出,在吸痰期要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的波动情况, 一旦患者出血心率变缓、 血压下降时需要马上停止吸痰动作并马上为患者开展吸氧护理。 而且吸痰动作要轻柔、快速,还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 (5)呼吸功能训练,面对面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腹式呼吸练习;深呼吸:先缓慢的深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保持2~3 秒,然后将声门打开,同时收缩腹部,并用力进行咳嗽;腹式呼吸:用鼻子缓慢的吸气,直致腹部微微降起,然后缩起双唇(模拟吹口哨时的动作)慢慢吐气,如此反复进行,练习次数和时间应该以患者可以耐受、无憋闷不适感症状出现为宜。 同时,要告诉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对改善患者肺功能, 预防肺感染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以加强患者的依从性。 (6)饮食护理,颈椎手术后,受到麻醉对食道和气管刺激和影响,患者易出现喉头水肿的情况,因此,术后2 d 以内,应该为患者喂食流质食物,而且不可以使用吸管,避免引起呛咳或误吸。 在进食时,可将床头摇高20°以使患者顺利进食,在进食时应使用平头、大小适中的勺子缓慢喂食。(7)疼痛护理,利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如果患者疼痛程度比较轻微时,可以利用转移注意力法来缓解其疼痛水平,如果疼痛程度比较严重时, 可以在遵从医嘱的前提下为患者使用镇痛药物。

1.3 评价指标

(1)术后相关指标对比。 包括术后下床活动用时、住院时间,疼痛发生次数、疼痛水平和治疗总费用。

(2)术后各时间节点疼痛水平对比。 分别在术后第1、2、3、5 d 时对患者的疼痛水平进行评价。疼痛水平利用视觉模拟量表(VAS)[4]进行评价,在一张纸上画一条长度为10 cm 的线段,一端记0 分,另一端记10 分,0 分代表完全不痛,低于3 分代表有轻微的疼痛感,但完全可以忍受;评分4~6 分代表疼痛程度中等,而且对饮食、睡眠和情绪均已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超过(含)7 分时代表疼痛程度很重,已经严重影响了饮食、睡眠和情绪。

(3)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包括呼吸系统感染、肺不张、便秘、创口愈合不良及创口渗血。

(4)护理满意度对比。 利用自制《颈椎前路内固定术患者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 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此表包括4 个等级:不满意(评分<60 分),一般满意(60 分≤评分<75 分)、满意(75 分≤评分<90分)、非常满意(评分≥90 分)。 护理满意度=(一般满意+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用(n,%)描述,术后相关指标用(±s)描述,组间经t和χ2检验,P<0.05 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术后相关指标对比

与参照组患者相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用时、住院天数更短、治疗总费用更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 组术后相关指标对比(±s)

表1 2 组术后相关指标对比(±s)

?

2.2 2 组术后各时间节点疼痛水平对比

术后第1、2、3、5 d,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均比参照组患者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 组术后各时间节点疼痛水平对比(±s,分)

表2 2 组术后各时间节点疼痛水平对比(±s,分)

?

2.3 2 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与参照组患者相比,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2 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4 2 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与参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2 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3.1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发展进程

当前社会不断发展进步, 这也促进了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以往传统的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已经逐渐开始向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外科医学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民众的重视[7]。对于每一位外科医师而言, 将外科技术做到精益求精是他们的毕生追求,而减少患者的病痛,是每一位外科医护人员的宗旨。 目前,患者也从单纯的追求身体上的健康, 逐渐转变到了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追求精神方面的需求。 手术治疗能够解决多种病痛,但是,随着人们生活、物质条件的不断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于人文关怀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因此,产生了快速康复理念。 此理念最早由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一名教授--Henrik Kehle 于1997 年提出。最初,这一理念被用于了胃肠外科, 而且获得了十分理想的应用效果。 后来,欧洲营养代谢委员会于2005 年对此理念进行了完善和规范, 并且在普外科逐渐开始推广应用快速康复理念[5]。 我国在2007 年首次将此理念引入, 并将此理念用于胃切除手术中来,自此, 打开了我国医学领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大门。 目前,此理念已经在普外科、心胸外科以及妇科、骨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主要是对围术期的各项措施不断进行优化,并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结合循证医学理论, 目的在于减轻患者整个围手术期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进而促进患者术后尽快康复,以使患者住院时间缩短,减轻患者经济上的负担。 而且应用此理念也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医疗资源紧缺的问题。 截止到目前为止,此理念已经经过了大量的临床实践, 并得到了广大专家学者们的认可,并在相关科室中大力推广。

3.2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的优势

一般情况下,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主要分三个阶段展开护理干预,即术前、术中和术后。 其具体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术前宣教:当前,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对于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从以前的单纯追求身体健康,已经发展到当下的追求身心健康。 多数患者在住院后,对于自身病情的了解并不全面,对于疾病的进展以及诊疗方案也知之甚少,因此,患者就会产生疾病和手术治疗方案的恐惧心理。 患者会担心自身病情恶化,还会担心手术风险、术后的并发症以及是否能够治愈等问题,进而产生了较大的心理负担,而这些心理负担对于术后的恢复均可造成不利影响。 而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中,十分注重术前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通过全面、细致的疾病讲解和手术讲解,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消除患者紧张、不安、恐惧等不良情绪, 也可有效提高患者及家属在围术期期间的依从性和配合度。 而且,快速康复护理还注重个性化宣教, 这样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和依从性。

(2)术前禁食饮缩短:在传统的术前护理中,为了降低患者误吸风险,会要求患者禁食12 h,禁饮6 h。但是,多位学者提出了长时间禁食饮可使患者体内水及糖分大量的消耗,进而增加了糖原、脂肪和蛋白质的消耗量,增加了胰岛素抵抗的情况,因此术中和术后的补液量不得不增加, 使得患者的应激反应增大,而且会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6]。 而且,长时间的禁食饮还可对肌肉、新陈代谢造成影响,并进一步增加术后并发各种并发症的风险。 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下,患者术前禁食饮的时间明显缩短,这样可显著降低上述风险。 在2011 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即提出,术前禁食时间6 h,禁饮时间2 h 也不会增加患者的胃反流和误吸风险。

(3)术中护理:大量研究证实,在术中护理过程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 能够降低患者低体温症、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而且还可以使患者生命体征更为平稳,促进手术顺利进行[7-8]。

(4)术后护理:对于外科手术患者而言,术后疼痛是影响其恢复的重要因素, 快速康复护理理念中更注重对患者采取多模式镇痛方式, 因此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水平, 有利于促进患者尽早开展各种康复训练,进而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出院。

3.3 快速康复护理在本次研究中的应用

颈椎前路内固定手术是治疗各种颈椎疾病时应用较多的一种术式,有研究称,此术式虽然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是,受到手术应激和创伤的影响,患者易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此外,副交感神经兴奋也会造成呼吸道分泌物增加, 进而导致气管平滑肌收缩、肺泡血管扩张充血,也使得患者的通气功能进一步下降。 手术造成的应激反应还会使患者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情况, 进而可导致膈肌运动出现异常, 并导致咳嗽反射以及肺泡通气等与膈肌相关的呼吸功能也随之出现异常[9]。 加上患者在术后需要强制性卧床休养, 这也易造成呼吸道内分泌物无法及时排出并引起坠积性肺炎。 这些原因均可对患者的呼吸系统正常功能造成不利影响, 不仅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 还可能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有学者对接受颈椎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的呼吸道管理中实施了快速康复护理, 并采取了科学的呼吸功能训练, 加强了翻身叩背护理以及吸痰干预,并强化了饮食干预,结果显示,与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相比, 接受快速康复护理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而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治疗费用明显下降[9-10]。本研究中,我们对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呼吸道管理过程中也应用了快速康复护理, 遵从快速康复护理的指导意见和循证护理原则,制订了符合本院实际情况的、 具有针对性的呼吸道快速康复护理方案,具体内容包括完善的氧气雾化吸入护理、吸痰护理、翻身叩背护理、饮食护理、呼吸功能护理、疼痛护理等。 结果显示,该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用时均比接受常规护理的参照组患者短, 治疗费用比参照组患者少,并发症发生率比参照组患者低,各个时间节点的疼痛水平均比参照组患者低(P<0.05),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在呼吸道管理过程中应用快速康复护理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 颈椎前路内固定患者术后易并发呼吸系统并发症,因此需加强呼吸道管理,在呼吸道管理过程中采取快速康复护理模式, 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患者疼痛水平,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出院,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猜你喜欢
颈椎外科理念
颈椎不能承受之重
骨外科知多少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