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平
(贵州省人民医院儿科,贵州贵阳 550002)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中以5~15 岁年龄段发病率较高,肺实质作为肺部的主要组成部分,当支原体感染肺实质时,会引起肺部炎症和实质病变[1-2]。支原体肺炎伴肺实变患儿的病情较重, 若未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严重并发症,增加治疗难度。药物是治疗支原体肺炎伴肺实变的重要方式,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但仅用药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临床需联合非药物干预方式治疗[3]。 早期呼吸康复训练通过腹式及缩唇呼吸、吸气阻力训练等,可增强呼吸肌肌力,促进排痰,以达到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的作用[4]。 超声波治疗仪是一种利用超声波治疗的医疗器械,其可抑制炎症组织中的细菌生长, 具有良好的消炎作用,近年来在慢性传染性疾病治疗中应用较多,但对于其与早期呼吸康复训练的联合应用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基于此,本研究选择2022 年9 月—2023 年9 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0 例支原体肺炎伴肺实变患儿为对象,分析早期呼吸康复训练联合超短波治疗仪的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选择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0 例支原体肺炎伴肺实变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 年版)》[5]中支原体肺炎伴肺实变的诊断标准;凝血功能正常;精神无障碍。排除标准:合并肝、肾等损害者;合并气道狭窄等疾病者;对本研究干预方式不耐受者;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存在其他感染性疾病者。 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均签署同意书。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 例。对照组中男患儿21 例,女患儿19 例;年龄3~14 岁,平均年龄(8.51±1.20)岁;病程3~10 d,平均病程(6.11±0.85)d。 观察组中男患儿23 例,女患儿17 例;年龄3~14 岁,平均年龄(8.56±1.25)岁;病程3~10 d,平均病程(6.16±0.91)d。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对照组
对照组进行早期呼吸康复训练,于入院后即开始训练。 (1)腹式呼吸:患儿取仰卧位,护士双手置于其腹部,指导患儿吸气时将腹部鼓起,呼气时收缩腹部,5~6 min/次,2 次/d。 (2)缩唇呼吸:患儿取坐位,叮嘱其经鼻吸气,适当屏气后将口唇缩成吹口哨状,将气体缓慢呼出,5~6 min/次,3 次/d。 (3)吸气阻力训练:采用深呼吸训练器(杭州聚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浙杭械备20200542 号,型号:JL-REX01F),指导患儿训练,3~5 min/次,以患儿耐受为前提,循序渐进增加至5~10 min/次,结束后鼓励患儿咳嗽。 (4)抱枕咳嗽:指导患儿抱住软枕,平静深吸一口气,略向前倾上身,再内收腹壁、收缩腹肌,同时主动咳嗽;叮嘱患儿每次深吸一口气同时咳嗽3 次, 经缩唇将剩余气体排出,短暂休息后重复上述操作,5~6 min/次,3 次/d。 持续治疗1 周。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超短波治疗仪(河南省中和信医用设备有限公司,豫械注准20182090755,型号:SLC-001 型)干预。 设置参数:频率2.5 Hz,波形为脉冲波,输出功率1.5 W;患儿取侧卧位,将两块电极置于胸背部,由无热量至微热量,15 min/次,1 次/d,持续5 d 后休息2 d。 持续治疗1 周。
(1)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记录两组的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肺部阴影消失时间。 (2)肺功能:干预前后,采用肺功能测试系统(伟亚安医疗器械公司, 国械注进20152070628,型号:MasterScreen) 检测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速(PEF)。 (3)炎症反应:干预前后,抽取患儿3 mL 静脉血,于空腹状态下,通过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肺部阴影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支原体肺炎伴肺实变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d]
表1 两组支原体肺炎伴肺实变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d]
组别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肺部阴影消失时间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 值P 值4.71±0.78 3.48±0.52 8.298 0.000 6.25±1.06 4.78±0.81 6.969 0.000 6.22±1.10 4.73±0.61 7.492 0.000 8.78±1.23 7.16±0.94 6.619 0.000
干预前, 两组肺功能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EV1、FVC、PEF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支原体肺炎伴肺实变患儿肺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支原体肺炎伴肺实变患儿肺功能比较(±s)
组别FEV1(L)干预前 干预后FVC(L)干预前 干预后PEF(L/s)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 值P 值1.12±0.24 1.10±0.21 0.397 0.693 1.30±0.33 1.56±0.37 3.317 0.001 1.71±0.25 1.73±0.28 0.337 0.737 2.12±0.34 2.45±0.37 4.154 0.000 6.62±1.06 6.59±1.02 0.129 0.898 7.54±1.22 8.83±1.37 4.447 0.000
干预前,两组炎症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CRP、IL-6、PCT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支原体肺炎伴肺实变患儿炎症反应比较(±s)
表3 两组支原体肺炎伴肺实变患儿炎症反应比较(±s)
组别CRP(mg/L)干预前 干预后IL-6(pg/mL)干预前 干预后PCT(ng/mL)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 值P 值51.22±2.39 50.98±2.41 0.447 0.656 7.65±1.12 5.26±1.03 9.934 0.000 42.87±5.21 42.91±5.25 0.034 0.973 13.15±1.32 11.06±1.13 7.607 0.000 12.83±2.27 12.87±2.33 0.078 0.938 8.50±1.04 5.34±0.76 15.516 0.000
支原体肺炎又称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临床以咳嗽、发热为典型症状,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若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加重,可能导致肺实变,影响肺部正常生理功能[6-7]。临床针对支原体肺炎伴肺实变患儿一般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如抗生素治疗、对症治疗、呼吸支持治疗等,可减轻临床相关症状,控制病情进展,但对于加快肺功能改善,整体效果欠佳[8]。 因此,临床需在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其他科学有效的干预方式,以加快患儿的病情消退及肺功能好转。
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肺部阴影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FEV1、FVC、PEF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RP、IL-6、PCT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支原体肺炎伴肺实变患儿中实施早期呼吸康复训练联合超短波治疗仪干预对减轻临床症状及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的效果显著。其原因为早期呼吸康复训练通过指导患儿进行缩唇及腹式呼吸、 吸气阻力训练等,可提高呼吸通畅性,改善肺和胸廓的顺应性,进而减轻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同时,其可增强患儿呼吸肌肌力和耐力,提高运动能力及肺活量,进而改善肺功能[9]。此外, 指导患儿尽早进行呼吸康复训练能够促进排痰,有助于清除呼吸道内痰液和病原体,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超声波治疗仪通过超声波的物理作用,可缓解患儿支气管痉挛和呼吸道梗阻, 改善通气功能,从而减轻咳嗽、气喘等临床症状;同时,超声波能够改善肺部组织的弹性,增强呼吸肌的收缩力,提高肺活量和呼吸效率,最终改善肺功能[10]。 此外,超声波可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 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有助于清除炎症物质和细胞因子,减轻炎症反应。 在早期呼吸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超声波治疗仪干预具有协同作用,可通过不同机制进一步改善患儿症状和肺功能。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所选的样本量少、观察时间短等,可能会对研究结果可信度造成影响,故而后续研究中,临床需进一步加大样本量,将观察时间延长,深入分析早期呼吸康复训练联合超短波治疗仪干预的具体效果,以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借鉴。
综上所述,早期呼吸康复训练联合超短波治疗仪干预能够减轻支原体肺炎伴肺实变患儿的临床症状、炎症反应,加快肺功能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