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宣放血联合中药熏洗在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4-04-22 06:33尹光丽黎爱萍肖丽清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熏洗中风功能障碍

尹光丽,黎爱萍,肖丽清

(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广东湛江 524003)

中风又被称为脑卒中, 是临床多发的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处在较高水平[1]。中风具有较高的患病率与病死率,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该病的患病人数有所增长,严重威胁广大居民的身心健康[2-3]。 医疗手段的迅猛发展,使得该病的病死率有所下降,但依然有部分患者会遗留一定的后遗症,如肢体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 既往的康复锻炼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但康复周期较长,起效较为缓慢,部分患者接受度较低。中医认为,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主要是因患者中风后中气虚弱,营血亏虚,肝风内动,血瘀痰滞,经络运行受阻所致,故需施以活血祛瘀、舒筋通络之法。十宣放血为中医特色干预手段, 可通过对十宣穴进行针刺放血,达到疏通经络、开窍定惊之效。中药熏洗可通过中药与热的双重作用,发挥活血通络、松弛肌筋的作用。现阶段,十宣放血联合中药熏洗对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探究。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1 年1 月—2023 年7 月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收治的70 例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为对象, 通过分组对照,探究两种方法联合使用的具体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收治的70 例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经CT 检查证实为中风,且伴有肢体功能障碍;生命体征平稳;具有良好的依从性。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者;近期使用过对肌张力有影响的药物者;肝、肾功能不全者;有严重感染者;有关节挛缩者;妊娠、哺乳期女性;有出血倾向者。 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男19 例,女16 例;年龄51~72 岁,平均年龄(62.48±2.30)岁;偏瘫肢体为左侧20 例,右侧15 例;体 质 指 数(BMI)17.4~25.6 kg/m2,平 均BMI(23.49±0.53)kg/m2。观察组男21 例,女14 例;年龄53~76 岁,平均年龄(62.59±2.24)岁;偏瘫肢体为左侧18 例,右侧17 例;BMI 17.6~25.9 kg/m2, 平 均BMI (23.53±0.40)kg/m2。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进行常规锻炼。 (1)被动锻炼:包括拉伸、旋转上肢肩、肘、腕、指关节,被动屈伸、旋转患肢膝、髋、踝,活动程度需从小至大,20~30 min/次,2 次/d。 (2)主动锻炼:指导患者进行坐起、坐位锻炼,并不断延长坐位时间;指导患者进行后仰平移、旋转锻炼,帮助其站于床旁,20~30 min/次,2 次/d。 (3)生活能力锻炼:帮助患者进行穿衣、如厕等锻炼。 上述各项锻炼均需按患者自身情况逐步加大强度,持续护理8 周。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十宣放血联合中药熏洗。(1)十宣放血。消毒患者患侧手指,以三棱针点刺十指指端,各指端放血3~5 滴,以棉球按压止血,隔日1次,持续护理8 周。 (2)中药熏洗。 组方:桂枝15 g、当归12 g、路路通15 g、桑枝30 g、透骨草15 g、红花6 g、醋乳香9 g、醋没药9 g、伸筋草12 g、海风藤15 g、络石藤15 g、宽筋藤15 g。 上肢熏洗时,将药液倒入盆中,患处架在盆上,用毛巾围盖相应部位进行熏蒸,待温度适宜后,将患处浸泡于药液中泡洗约10 min;下肢熏洗时,将药液倒入木桶中,嘱患者坐在椅子上,将患处放于木桶架上, 以大毛巾将桶口及腿盖严进行熏蒸,待温度适宜后,将患处浸泡于药液中泡洗,按患者病情需要,药液可浸至踝关节或膝关节,20~30 min/次,1 次/d,持续护理8 周。

1.3 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护理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4]对患者进行评估,总计42 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神经功能越好。(2)肢体功能:护理前后,采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FMA)[5]对患者进行评估,量表包括上肢、下肢两个部分,其中上肢部分总分为66 分,下肢部分总分为34 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肢体功能越好。 (3)日常生活能力:护理前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6]对患者进行评估,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4)生活质量: 护理前后,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7]对患者进行评估,共4 个维度,总分均为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NIHSS 评分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性别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NIHSS、FMA 中上、下肢运动功能及ADL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FMA 中上、下肢运动功能及ADL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NIHSS、FMA、ADL 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NIHSS、FMA、ADL 评分比较[(±s),分]

组别NIHSS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FMA 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FMA 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ADL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35)观察组(n=35)t 值P 值21.52±2.67 21.68±2.45 0.261 0.795 14.36±1.59 10.27±1.02 12.809 0.000 31.41±2.69 31.59±2.47 0.292 0.772 42.31±3.57 49.88±4.31 8.002 0.000 15.67±1.38 15.75±1.29 0.261 0.803 20.54±2.01 26.33±2.89 9.731 0.000 58.66±3.45 59.01±3.20 0.440 0.661 70.43±4.22 79.63±5.01 8.309 0.000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前, 两组的GQOLI-74 中各个维度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GQOLI-74 中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GQOLI-74 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GQOLI-74 评分比较[(±s),分]

组别心理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躯体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社会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物质生活状态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35)观察组(n=35)t 值P 值60.31±2.57 60.49±2.35 0.306 0.761 69.88±3.21 76.79±4.15 7.792 0.000 62.47±2.15 62.69±2.01 0.442 0.660 70.53±3.20 78.49±3.83 9.436 0.000 59.24±2.24 59.38±2.13 0.268 0.790 67.83±3.15 76.59±3.83 10.451 0.000 61.35±3.56 61.59±3.20 0.297 0.768 72.48±4.36 78.97±5.23 5.639 0.000

3 讨 论

中风是突发且进展快速的脑缺血性或脑出血性疾病,是中国居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 肢体功能障碍为中风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以肢体麻木、无力等为主要症状,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探寻有效措施对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积极的干预,对保障其获得良好预后十分重要。

既往临床对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多采用康复训练,但因患者存在个体差异性,在锻炼期间部分患者的动作不够准确,且康复锻炼周期较长,大部分患者难以接受,导致远期效果欠佳。中医学认为,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主要是因患者气血运行受阻, 瘀血、痰浊等阻滞肢体经脉而引起, 故需对其施以活血化瘀、通腑泄热、平肝熄风之法。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FMA 中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ADL 评分及GQOLI-74 中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十宣放血联合中药熏洗能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提升肢体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分析原因,十宣穴具有开窍醒脑、泄热镇静等功效,通过针刺该穴放血可直接作用于末梢神经,以此调控动静脉血流,使末梢供血量增加,进而改善肢体功能[8]。 同时,十宣放血还能调节阻滞的微循环及神经营养功能,由此降低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保护患者神经功能。 中药熏洗药方内的桂枝味辛、甘,性温,可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当归味甘、辛,性温,具有活血止痛、补血调经的功效;路路通味辛、苦,具有祛风活络、利水通经的功效;桑枝味微苦,性平,可祛风湿、利关节;透骨草性温,味辛,可发挥舒筋活血、祛风除湿作用;红花味辛,性温,能散瘀止痛、活血通经;醋乳香味辛、苦,性温,起活血止痛之效;醋没药味苦、辛,性平,能祛瘀活血、理气止痛;伸筋草微苦、辛,性温,能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海风藤味辛、苦,性温,可通经络、祛风湿;络石藤味苦、辛,性微寒,可祛风通络;宽筋藤味微苦,性凉,可祛风止痛、舒筋活络。 诸药配伍,共奏活血通经、健脾利水、通络止痛之效,由此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9]。 同时,中药熏洗可通过药物、热效应的双重作用,加速皮肤黏膜充血,扩张毛孔,使药物的主要成分可直接作用于病灶,进而促进血液、淋巴循环,温通经脉,由此加速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提升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10]。十宣放血联合中药熏洗可协同增效,标本兼治,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十宣放血联合中药熏洗,可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加快肢体功能改善,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熏洗中风功能障碍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8例
高血压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退黄熏洗方药浴预防新生儿黄疸60例
混合痔术后熏洗方坐浴与中医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