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聪聪
高校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主阵地,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引导和教育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抓手,尤其在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中思政课发挥着重要的主阵地作用。通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责任担当、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素养,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做出积极的贡献。鼓励大学生在积极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科学内容的同时,成为改善网络生态、主动对他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力量,自觉地将自己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刻内涵
新时代以来,随着世界形势的快速发展,国际格局的加速演变以及信息技术、网络新媒体瞬息万变。以西方为首的各种意识形态侵袭的思潮纷至沓来,这对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新挑战,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爱国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要准确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刻内涵,需要立足于时代背景,紧扣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充分发挥思政课主阵地作用。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其本质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主渠道的教育和培养,让学生充分了解他们所属国家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和国家利益,从而激发他们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的意愿。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结了先辈的革命和建设经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结合当下时代特色,更贴合现实,更具创新性的集大成者。因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仅是顺应我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是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加速演变,是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的时代新需求,更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
二、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鲜明主题
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工作。培养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和认同,是新时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抓手。通过讲解国家历史、文化、地理等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成就和优秀传统,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
以实现中国梦为鲜明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培养国家意识。教育学生认识到实现中国梦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和奉献,培养他们对国家利益的关注和维护意识。第二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培养他们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意识和行动。第三是强化社会责任感。通过教育,让学生明白实现中国梦不仅是国家的责任,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第四是强调创新精神。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支持,教育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
通过以实现中国梦为鲜明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国家观,激励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中国梦的探索不是过去时,而是现在进行时。
三、以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爱人民高度统一为本质特征
爱国主义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更是一个具体而现实的精神范畴,它蕴含着实际行动和现实意义。每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爱国主义都产生于该国家或民族所处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之中,其具体内容、形式和作用因阶级和历史时期不同而各异呈现出鲜明的阶级性、历史性和继承性。尽管中华民族有着一以贯之的爱国主义传统,但是不同历史阶段,爱国主义的内涵和意义却是不尽相同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获得了全新的性质、主题和形态,成为一种新型的爱国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爱人民高度统一”。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已雄辩地证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福祉与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运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标识性的群体意识和精神统绪,是在特殊的经济文化背景、社会关系结构和历史演进机理下形成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中华民族有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密不可分的。”
高职院校思政课发挥 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作用的意义
一、爱国主义是思政教育的精神核心
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本质需求。将爱国主义融入思政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成为社会主义的优秀接班人。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根本目标,应让青年一代传承红色基因,主动担当时代之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之力。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抵制错误思潮的能力
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学生直面抵制各种错误观念和思潮。信息智能化时代,大学生接收的信息纷繁冗杂,但由于自身甄别信息的意识与能力较为薄弱,容易受错误思潮的影响。而高校思政课作为传播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大学生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自覺抵制各类错误思潮的影响。通过这样的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出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学生,他们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积极贡献。
三、有利于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增强学生的理论接受和理解能力。由于思政理论的专业性与权威性等特点,以及教学形式的单一和教师的单向理论灌输,使得学生常常感到枯燥、空洞,缺乏吸引力,难以产生情感共鸣,因此,教学成效不明显。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用身边的具有突出性、代表性并能突出重点的鲜活案例教育学生,增强理论的说服力、感染力。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思政课与理论联系紧密,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借助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理论的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高职院校思政课发挥 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作用的有效路径
在当今多元文化冲击、多种思潮交织、网络媒体交汇的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高校思政课为更好适应发展,提升学生积极性,也在积极改革创新。但是,多种因素交织的教育背景,加之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特点,思政课在发挥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作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困境。只有从多元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关注学生需求等方面入手,整合多种资源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切实提升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性。
一、多元化教学内容
思政课可以将爱国主义教育与现实问题相结合,涉及国家发展、社会问题、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在当前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可以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其中,引导学生认同主流意识形态,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政教育。例如,教育学生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这包括坚持真理,纠正错误认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强化责任意识,坚定爱国信念。同时,在培育爱国主义情怀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加强学生的民族归属感,使他们能够在面对其他文化时,提高辨识能力,自觉抵制有辱国家利益的错误思想,以激发他们内心深处最真挚、最热忱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创新教学方法
思政课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创新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积极关注时事热点。同时,加强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化建设,提高专任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理论素养,并引入相关学科专业背景的教师,提供多元化的教学视角和实践经验,以便更好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中国梦在思政课堂中的宣传力度。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设置思政主题活动,结合院校办学理念、特色校园文化,创新校园思政主题活动的表现形式。开设各类特色的校本文化活动,组织学生自主参观校史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文化活动建设之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让青春之力成为托举起现代化强国目标的中坚力量。
积极开展“四史”教育等理论性教育活动,要求学生在思政课前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确保学生了解历史、熟知历史,能够从历史中感悟时代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教师应积极创新“四史”的教育模式。引入故事讲述、服务社会实践等多种教学活动,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深化学生对党史、新中国史的感知与理解,使学生坚定个人理念与思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以历史拔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深刻的体会,以此培养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强化学生的行动自觉性。
三、关注学生需求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和成长背景,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加强他们的社会担当意识。优化教学内容和资源,设计并选择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融入实际案例、实践活动和先进科技等元素,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兴趣和生活。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线学习平台等现代教学资源,提供全方位的教学支持。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度。将思政课与学生的专业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理解和体验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社区等,了解国家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实际情况,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进而加强实践教育与理论学习的融合。通过学校的各项制度、活动和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举办主题演讲、艺术展览、纪念活动等,形成多位一体的校园文化氛围,集中展示和宣传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果和价值。同时,加强与校友、社会资源的合作,提供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指导,激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展壮大。
以上路徑可以帮助高职院校思政课发挥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念,强化他们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全方位的教学手段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思政课中获得深入的教育体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能力。将爱国主义教育如春风化雨般,入耳入脑入心,落实落地落细。
作者简介:
刘聪聪,女,甘肃庆阳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本文系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3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23SZX011)、2023年度教育部思创中心(陕西工院)专项项目(2023SCZX-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