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佳
随着5G信息技术的推广和传播,全球化的信息共享平台也越来越多,如Instagram(IG)、YouTube等在国际上具有较高影响力且受高校学生追捧的信息传播平台;国内自媒体平台如抖音、小红书、微信等传播媒体的出现,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网络话语权。自媒体网络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高校学生的校园生活,激发了学生的个性解放。但同时,网络中各种不实、有害信息的交织,对高校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产生了负面作用。本文通过对自媒体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对高校学生价值观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及教育实践的发展作出一些思考和探索。
研究背景及意义
当前,高校学生“网上冲浪”的行为占据一天中大部分空余时间,尤其随着线上课程的开放,其学习、工作、生活都与网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自媒体行业在近些年也展现出不容小觑的影响力,专职的网络博主如美妆博主、时尚博主、UP主等也成为年轻人选择的职业。根据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学生群体占比最高,在不同年龄结构的网民中,年轻网民占比较大。
自媒体以其传播媒介多样化、操作简易化、内容碎片化等特征,成为高校学生学习生活、休闲娱乐、沟通交流等活动的重要渠道,对其价值观的形成和树立产生深刻影响。目前学术界在此方面的研究多侧重高校学生价值观本身,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资料梳理分析自媒体时代下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以期对高校学生价值观及网络文化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国内外研究现状
1997年,张进辅从人生价值目标、手段及评价三方面出发研究高校学生价值观特点,为引导高校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提供支撑。2010年,余霞认为网络红人的出现表明大众媒介的话语权发生某种程度的转移以及网民对于话语权的拥有和实现。2018年,张小雨在其硕士论文《自媒体时代大学文化建设研究》一文中指出通过教育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视角来判断信息的好坏,成为媒介的驾驭者。
国外自媒体平台如在全球范围内比较流行的社交网站Twitter(推特)、Google Plus、Instagram(ins或IG)等,这些知名的网站在全球范围内造就了大量的自媒体博主。一些粉丝数量庞大的博主,其言行对社会经济、政治导向有着一定影响。1964年,麦克卢汉提出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知世界的方式。2022年,Baker Stephanie Alice 在《Health Influencers:how wellness culture and web culture have been to promote conspiracy theories and far-right extremism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健康影响者:在COVID-19大流行病期间,健康文化和网络文化如何被武器化以促进阴谋理论和极右主义)一文中通过一些名人事件指出,在新冠大流行期间,一系列个人利用社交媒体的参与性支持和健康文化的基本原则,传播错误信息、阴谋论和极右话语,在网上积累了大量追随者,很明显,互联网文化促进了它的传播。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不同的科学维度,分析和探讨了自媒体的特点、网络文化的影响以及高校学生价值观构成等内容。国外學者普遍认为自媒体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的影响是积极的,而国内学者在肯定自媒体让更多人拥有话语权的同时,也指出了对主流价值观的冲击,及青年一代尤其高校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自媒体网络文化对 高校学生价值导向的影响及成因
一、积极影响分析
榜样的力量是一定历史时期文化认同的结果,榜样传递出文化内涵也值得传承和学习。如梁思成、袁隆平、屠呦呦等专家学者在自己的科研领域努力钻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种迎难而上的精神使得他们做出了对世界有着巨大贡献的成绩。调查显示,58.0%的高校学生认为自媒体传播的信息能展示乐观的生活态度,36.5%的高校学生认为是其学习的榜样。
另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多元的信息爆炸引导高校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90后四川女生李子柒凭借短视频《兰州拉面》获得广泛关注,其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创短视频在国内外取得惊人成绩;99年出生在广西一个小山村的陆仙人,因其向往T台模特的生活,靠穿“垃圾袋”的乡村走秀视频爆红于网络,最终登上了国际T台,大胆逐梦的他成为很多年轻人的榜样。自媒体博主逆袭成功的经历激励着高校学生,甚至新媒体专业也成为众多考研跨专业的热门选项,开拓了高校学生创业渠道。
二、消极影响分析
高校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对其价值观的正向引导和正确树立尤为重要。由于自媒体博主数量众多、作品内容五花八门,也带来了与社会主流意识不同的价值观,如拜金的消费观、单一的审美观等。一部分自媒体博主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以低俗的内容来吸引流量;在社交平台上晒豪车、豪宅、奢侈品。自媒体创造的巨大收益也使得部分高校学生效仿,一夜成名、一夜暴富成为其人生目标,逐渐侵蚀高校学生勤劳朴实的生活作风和奋发向上的理想信念。自媒体时代各种社会意识和观点的充斥,在一定程度上为高校学生的价值追求带来了负面导向,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
高校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其社会责任感的加强是有效推进社会进步的抓手。同时,自媒体的兴起,尤其短视频的传播,不管是创作视频还是作为受众刷视频,逐渐占用高校学生越来越多的课余时间。对自媒体的关注和网络的依赖,减少了同学间线下的交往频率,从而忽略了现实中的交流,造成了对周围事物的淡漠。
三、造成消极影响的成因
第一,社会成因。首先,网络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虚拟世界,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肤色的人聚集在这里,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性和个性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外环境也发生了变革,衡量成功的标准变得多样。其次,自媒体的交互性、开放性给人以创作的空间传播信息文明的同时,又易滋生虚假内容产生信息垃圾。我国在互联网监管上也设有多个监管部门,但自媒体信息繁杂,网络踪迹难觅,加大了网络监管难度。最后,自媒体网络平台的蓬勃发展使得自媒体网络文化在信息传播和舆论传播方面拥有多种传播渠道和大量粉丝群体。不同文化层次、年龄结构、职业类型的受众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自媒体时代网络文化的传播渠道更为复杂。一些不良的网络信息威胁自媒体时代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
第二,学校成因。一方面,校园的生活环境、学习氛围是影响高校学生价值观教育进程与效果的客观存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最直接的方式,对于其他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也是目前较为有效的辅助方式。不管是课程思政还是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如果只是照本宣科,使得教育过程逐渐走形式主义,流于表面,强行说教,也只会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越发感到枯燥,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高校学生的自我意识、认知等能力并不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从高负荷、严管教的高中学习状态转向自由、自主的学习方式,不免有懈怠散漫的心态。部分学生受“张扬个性”“穿衣自由”等言论影响,奇装异服,言行叛逆,这都为提升高校学生自律力带来挑战。因此,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向价值观,引导其从他律走向自律,逐步提高自律能力,在其成才的道路上尤为重要。
四、自媒体时代下对高校学生价值观引导的应对策略
第一,加强对自媒体网络平台的法律监管。自媒体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其网络文化的渗透力不容小觑。因此,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自媒体网络文化传播的重视,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对自媒体进行法律层面的管理和监督。对一些边缘价值观的内容做到及时拦截,封锁其传播渠道,并依法作出惩处。同时,也应建立网络动态监管机制对互联网进行监管,保障各传播媒体平台的健康发展。在监管过程中,及时对突发事件进行管控,并能提前做出预案。加强对自媒体账号、传播内容的管理,有效、及时地识别不良信息,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第二,加强校园正确舆论引导。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线上学习成为高校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从学校层面上,将网络素质教育纳入基础课程体系中,使高校学生能够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判别网络信息的好坏。同时,热爱国家、维护社会安定,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不被不法分子利用,警惕网络间谍,正确运用自媒体平台资源为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另一方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融合自媒体传播优势,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校园文化建设平台。结合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特点,以学生为中心,贴合学生成长教育实际,探寻对其价值观引领的有效途径。其次,加强学校教职工思想意识形态的建设。立足于学校发展现状及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结合各学院、专业教师专长,带领学生进行特色校园文化品牌的建设和宣传。
第三,提升自媒体社会责任感。自媒体行业的强大创造力对社會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传播有着重要贡献。不可否认,一些自媒体博主通过自己的方式向海内外网友传播中国文化,对国家文化的输出尤其是对濒临消失的传统手工艺文化起到了传承和保护作用。但同时也有一部分自媒体博主背离社会道德,发布一些与事实相悖的信息,夸大其词吸引流量,对自媒体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的精神自律。作为一个主观能动性极高的行业,自媒体博主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自我约束的道德规范。自媒体博主的价值体现在其作品中,其价值观的输出也隐藏在作品中,提高行业整体社会责任,为正处在学习阶段的学生引领正确的价值导向。
新时代下,自媒体的发展还有很大空间,高校学生价值观的确立在自媒体网络文化的引导下不断改变而出现不同的问题,还需要随着时代的脚步,不断探索高校学生网络素质教育,为其价值观的确立及分辨是非的能力提供指导。利用自媒体时代的媒介优势,顺应时代要求,加强自媒体时代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和法律教育,增强高校学生网络认知。
作者简介:
侯佳,1991年生,女,籍贯河南,汉族,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学、环境设计。作者单位:郑州商学院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