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在幼儿园户外游戏中的应用

2024-04-22 20:35陈妍
家长·下 2024年3期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幼儿

陈妍

幼儿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不仅承担着帮助幼儿实现从家庭向幼儿园过渡的基础性教育任务,也肩负着开发幼儿思维、拓宽幼儿视野的拓展性教育任务。其中,自然是幼儿教育的核心关键词之一,教师需要引导幼儿走进自然并拥抱自然。纵观幼儿教育的各项课程活动,户外游戏是幼儿教育与自然之间的最关键的连接点,作为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户外游戏的价值性与功能性体现在为幼儿身心成长和发展提供助力上。对此,幼儿教师在设计户外游戏活动时也需要以“自然”为落脚点,结合自然环境与资源合理化开展户外游戏活动。本文主要围绕自然资源在幼儿园户外游戏中的应用,在简单介绍自然资源的作用与户外游戏的特点后,结合幼儿园户外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将自然资源融入幼儿园户外游戏展开了探究。

一、自然资源与户外游戏概述

(一)自然资源的作用

自然资源原本指的是自然界中一切可以被人类直接获取到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以其生成和用途为标准进行划分主要有三类,一是不可更新的消耗资源,二是可更新的循环资源,三是使用后不会减少的再生资源;以特征和载体为标准进行划分,则可以被划分为生物资源、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国土资源、海洋资源、气象资源、能源资源、矿产资源和水资源。广义上的自然资源具有区域性、多用性、社会性在内的基本特点。

在社会层面上,自然资源的作用主要体现为支撑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教育层面上,自然资源的作用则有着更多不同形式的体现,具体如下:

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孩子的专注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缓解孩子的焦虑和压力,同时调整孩子的心态;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促使孩子更加积极和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帮助孩子养成运动和锻炼的习惯,落实对孩子身体素质的提升;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平靜、安全和有趣的学习环境,助力孩子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帮助孩子建立对自然的正确认知,进而帮助孩子培养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与习惯。

(二)户外游戏的特点

户外游戏指的是在户外环境中开展的游戏,相对于室内游戏来说有着更大的活动空间,参与者能够呼吸到更加清新的空气。幼儿教育阶段的户外游戏通常以自由的奔跑、跳跃、攀爬、观察等形式为主,教师需要将游戏的场地设置在户外,同时借助户外的各种自然与非自然资源设定规则,引导幼儿展开包括探索、运动、互动在内的多样化游戏活动。

站在成长和发展的视角下看,户外广阔的空间与多样的环境为幼儿提供了更多探索的机会,幼儿可以将自己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落实到具体的探索与实践中,依托真实的体验、感知与经历认识自然与世界。与此同时,更加强调互动和合作的户外游戏也为幼儿提供了更多与同伴互动、交流和沟通的空间,让幼儿可以在游戏中获得协作能力、社交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锻炼,进而形成推动团队合作及为团队合作提供助力的竞争意识与团队精神,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与社会生活。

二、幼儿园户外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户外游戏都是幼儿教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园的许多教学活动都以户外游戏的形式开展,很多教学任务也都依托户外游戏来落实与完成,因此幼儿教育中户外游戏的开展已然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模式,积累了许多可供参考的经验。但就幼儿园长期以来的户外游戏实践而言,教师在开展户外游戏时常因为内部或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影响因素大致可以总结为四点,即硬件设施不够完善、游戏指导不够全面、游戏时间难以得到保障、游戏类型不具备创新性。

(一)硬件设施不完善

户外游戏对场地有着十分明确的要求,既要在户外环境中,又要配置一些必需或非必需的硬件设施,而这些硬件设施在很多时候能直接决定户外游戏在教育层面上能发挥哪种价值。但结合实际来看,部分幼儿园在开展户外游戏时普遍存在场地或硬件设施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最集中的体现是硬件设施建设不完善和硬件设备配置不齐全,这不仅在很大限度上限制了户外游戏的开展与创新,也直接影响到了户外游戏的教育效果。

(二)游戏指导不全面

幼儿教育的主体都是3—6岁的学龄前幼儿,他们普遍因年纪小而缺乏自控能力,在游戏过程中的行为和表现相对随意,既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注意力,又容易因太过投入而做出危害自身安全的行为,需要他人的指导进行游戏。但结合实际来看,部分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户外游戏时存在指导不够全面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对幼儿的放纵,将全部注意力放在安全管理上,使得游戏化教育停留在游戏的表层。

(三)游戏时间无保障

有效的教育应当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这种持续性不仅体现在一次游戏活动的完整开展,也体现在一个周期内游戏活动的循环开展上,要想通过游戏实现对幼儿身心的引导和教育,教师首先需要在时间上提供保障。但结合实际来看,虽然很多幼儿园都为早操与户外活动预留了时间,但在其他教育内容的压缩下,教师可以用于开展户外游戏的时间难以得到保障,这就使得幼儿在户外游戏中难以得到充分、有效的锻炼。

(四)游戏类型无新意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除了需要考虑教育价值外,还需要考虑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与能力水平,以及是否能够保证安全,尤其是需要在户外空间开展的游戏活动。因此,不少幼儿教师对户外游戏的设计被框定在活动量小、安全系数高的范畴中,设计出来的户外游戏在类型上呈现出了单一且无新意的特征,这种户外游戏既不够灵活多样,也不具良好的趣味性,难以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自然资源在幼儿园户外游戏中的应用要点

幼儿阶段的教育是以启发作为关键词的教育,与教给幼儿更多知识相比,教会幼儿如何正确地探索世界和认识世界更加重要。在此过程中,自然资源是发挥重要作用且具有重要价值的教育资源,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将自然资源引入幼儿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丰富幼儿教育的内容,二是提升幼儿教育的收益,三是深化幼儿教育的内涵。基于此,要想最大化发挥自然资源的价值并取得更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就需要找准切入点,借助自然资源完成对户外游戏的区域、形式、主题、内容等的调整与优化,以为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更有效且更直接的助力。

(一)参照自然资源划定游戏区域,拓展户外游戏空间

幼儿园的户外场地实际上具备了一定的自然属性,其中的树木花草都是自然资源,所以,在设计与开展户外游戏时,教师需要将这些天然的自然资源利用起来,结合幼儿园周边的自然环境划定户外游戏的区域,同时对划定好的游戏区域中的自然资源展开指向教育的二次开发,让幼儿教育能够被延伸和拓展到真正的自然环境中。在此过程中,户外游戏的空间得到了拓展,幼儿在特定游戏区域内参与户外游戏时也能更好地感受自然与了解自然。

幼儿园有一块花坛,种有树木和花草,教师可以将此区域确定为观察、探究类户外游戏区域,以便于在户外游戏中带领幼儿展开对树木、花草这类自然植物的观察和探究;针对幼儿园的一块空地,教师可以将这片空地确定为种植类户外游戏的区域,以便于在户外游戏中带领幼儿展开对蔬菜、花卉的种植与养护。如果幼儿园周边有水源或小池塘,教师就可以从水源或小池塘中引水到安全的地方,设置水域游戏区,以便在户外游戏中带领幼儿进行各种与水相关的游戏,帮助幼儿能够在游戏中感受水的流动性、探究水功能性、了解水的危险性。

(二)结合自然资源调整游戏形式,丰富户外游戏类型

游戏类型没有新意是幼儿园户外游戏中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教师需要对游戏和教育的有效结合展开更多的探究与思考,尽最大可能地放大游戏的趣味性与吸引力,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游戏活动,让幼儿天性中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能够化作参与游戏的动力,进而为户外游戏注入更多的活力与生机。具体到自然资源与幼儿园户外游戏的融合中,教师需要结合自然资源对户外游戏的形式作出调整,设计更多具备教育价值又充满童趣的户外游戏,让幼儿能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成长与锻炼。

以幼儿喜闻乐见的户外探索游戏为例,在布置探索空间时,教师可以引入更多的自然资源,如竹筒、竹片、竹笋、竹叶等。完整的游戏活动可以划分为上下两个环节。在上半场的游戏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兒利用竹筒、竹片、竹笋、竹叶来设计并搭建一个以竹子为主要原材料的“城堡”,并鼓励幼儿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竹人”。在下半场游戏开始前,教师需要结合不同幼儿一同设计与制作的竹城堡和竹人来编撰一个探索故事,并在其中放置一些必需的探索工具,借助故事情节引导幼儿逐步展开探索。通过这种形式的户外游戏,幼儿不仅能够收获快乐,也能够了解到更多与竹子相关的自然知识。

(三)整合自然资源确立游戏主题,深化户外游戏内涵

幼儿园户外游戏的本质是幼儿教育的一种形式,肩负着一定的教育职责,需要达成一定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户外游戏时需要赋予户外游戏更多的内涵。在将自然资源引入户外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先以自然资源为参考依据确立游戏主题,然后以自然资源为媒介引导幼儿观察、分析和总结。简单来说,在借助自然资源开展户外游戏时,教师需要设定明确主题,然后在主题范围内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活动空间,为幼儿自主进行的观察、探究与思考提供更强助力。

以对自然事物的持续观察为例,教师可以设置以“一平方米的草地”为主题的户外游戏活动,将一平方米的草地看作探索和观察的对象,引导幼儿对圈定的一平方米草地展开持续性观察,鼓励幼儿观察并记录这片区域中植物的生长变化。在观察的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置户外写生、户外摄影等形式的户外游戏活动,鼓励幼儿用绘画、摄影等方式将这一平方米草地中植物的不同形态记录下来。等到春、夏、秋、冬过后,再对幼儿绘制的画和拍摄的照片进行对比,将春天的生机、夏天的成长、秋天的收获和冬天的沉寂更直观地展现在幼儿眼前,在帮助幼儿建立对自然的正确认知的基础上,激发幼儿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四)依托自然资源完善游戏内容,优化户外游戏模式

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推进课程游戏化建设是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在将游戏理念与游戏精神融入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真正理解游戏精神的基础上,基于专业视角构建更加完善的、以户外游戏为主要载体的教育体系。具体到自然资源对户外游戏的渗透中,教师需要依托自然资源实现对户外游戏内容的完善,将自然资源背景下的户外游戏建设从纸面上落实到实践中,集中探究与解决如何在户外游戏中投放自然资源和构建学习品质的问题。

除了合理规划户外游戏场地、科学创新户外游戏形式和灵活设置户外游戏主题外,在建设自然资源背景下的户外游戏时,教师还需要抓住“互动”与“交流”这两个核心关键词,在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同伴这两组关系间建立起更和谐、有效的交流互动关系。一方面,教师需要在户外游戏中观察幼儿的行为、倾听幼儿的交流并捕捉幼儿的想法,以准确了解幼儿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引导幼儿与教师、同伴和游戏材料展开良性互动,在幼儿有需要的时候对幼儿进行适度点拨,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确保户外游戏的教育价值能够被充分发挥出来。

(五)引入自然资源推进思考探究,延伸户外游戏价值

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不仅体现在助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表层,也体现在深化幼儿对自然的认知与理解上。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从自然资源延伸出的文化内涵出发,适时引入与自然相关的节气文化,设置户外游戏活动,引导幼儿认识与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幼儿更全面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支持。

例如,围绕“清明”节气,教师可以设置以踏青、放风筝、荡秋千等活动为主的户外游戏,一边向幼儿讲述有关清明的文化故事和文化知识,一边带着幼儿走进自然并感受自然。具体到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户外空间中同幼儿一起制作简单的风筝和秋千,之后带着幼儿将自己制作的风筝放飞,或者带着幼儿在自己制作的秋千上玩耍。中华文化中的节气共有二十四个,除清明以外其他节气也有着不同民俗活动,这些民俗活动都可以被看作幼儿园户外游戏的原始形态,在自然资源环境下的户外游戏建设中,教师可以运用这些民俗活动设计新的游戏,然后组织符合幼儿思维认知与能力水平的游戏来落实对幼儿的启蒙教育。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户外游戏是幼儿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资源是提升幼儿教育效果的重要辅助资源,将自然资源引入户外游戏更有助于发挥户外游戏的教育价值,推动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本文主要从自然资源的视角出发探究了幼儿园户外游戏的开展策略,依据自然资源的特性与功能确立了几个切入点,并围绕这些切入点向教师提出了一些意见与建议。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教师需要更加注重自然资源在促进幼儿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优势与作用的发挥,借助自然资源拓展户外游戏空间、丰富户外游戏类型、深化户外游戏内涵、优化户外游戏模式和提升户外游戏价值,在保证幼儿主动参与户外游戏的前提下,借助户外游戏实现对幼儿的全面培养。

猜你喜欢
幼儿园游戏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