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在国有企业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024-04-22 15:52葛倩
管理学家 2024年7期
关键词:股权激励国有企业问题

葛倩

[摘 要]随着国企体制改革的深入,股权激励逐渐成为激发企业活力和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為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推动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很多国有企业陆续将股权激励融入薪酬分配中,借此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虽然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股权激励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依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基于此,文章主要通过概述股权激励的相关内容分析国有企业应用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如相关人员对股权激励认识不足、激励措施与战略发展目标不符、选择激励对象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内外监督管理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根据具体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旨在优化股权激励方案,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股权激励;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4)07-0076-03

一、股权激励相关概述

(一)概念

股权激励是一种激励企业员工的方式,通过给予员工企业股票或股票期权,让员工成为企业的股东,从而享有企业未来的收益。这种机制的目的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将企业价值与员工利益绑定在一起,促进企业长远健康发展。在股权激励计划中,员工通常会获得企业股票或股票期权的奖励,这些奖励通常与员工的绩效表现、工作年限、职位等级等因素相关。当员工达到一定条件后可以行使股票期权购买企业股票,从而成为企业股东。

(二)方式

1.股票期权模式

股票期权模式是指企业给予员工在一定期限内按照固定价格购买企业股票的权利。员工可以在规定时间内行使或放弃这种权利,行使权利时可以获得股票的增值收益。该模式的最大作用是根据企业发展成果对员工进行激励,具有长期性,使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促使员工的经营行为长期化。

2.限制性股票模式

限制性股票模式是指企业将一定数量的股票赠予或低价售给员工,但这些股票在一定期限内不能上市流通或转让。员工需要达到一定的业绩条件或服务年限才能获得这些股票的完全所有权。

3.虚拟股票模式

虚拟股票模式是指企业给予员工一种虚拟的股票,员工可以获得虚拟股票的分红权和增值权,但实际上并没有持有真正的股票,虚拟股票的股东不会出现在工商登记的股东名册上,不具有外部对抗效力。该模式是通过其持有者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将他们的长期收益与企业效益挂钩。

4.股票增值权模式

股票增值权模式是指企业给予员工一种权利,员工可以在一定期限内获得企业股票的增值收益,但实际上不拥有股票的所有权。该模式可以激励员工更加关注企业的股价表现和业绩增长。

(三)作用

首先,股权激励能够有效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其通过给予员工一定量的股票或股票期权,使员工获得物质奖励的同时成为企业的所有者,与企业的利益紧密相连。

其次,股权激励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治理水平。在传统的薪酬制度下,员工往往只关注短期的业绩指标而忽视了企业的长期发展。股权激励使得员工更加关注企业的长期价值,从而有助于企业制定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战略。

最后,股权激励有助于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当企业给予员工股权激励时,企业的竞争力随之提升。这是因为企业吸引了更多的人才,提升了员工的素质,增强了企业的实力。

在实施股权激励时,国有企业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例如,要确保股权激励公平和透明,避免产生内部人控制等问题。同时,还要注意股权激励的长期效应,避免短视行为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

二、股权激励在国有企业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人员对股权激励认知不足

其一,缺乏专业知识。由于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股权激励培训,没有深入了解股权激励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其专业水平和实操能力较弱,在具体开展股权激励工作时问题较多。

其二,观念陈旧。很多国有企业员工认为股权激励只是对高级管理人员的奖励,而没有意识到股权激励对于激发企业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的重要性。这种观念可能导致企业在实施股权激励时只关注高层管理人员而忽略了基层员工的激励需求。

其三,缺乏实践经验。大部分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可能只是在理论上了解股权激励,却未在实践中接触过股权激励。这可能导致其在股权激励实施时遇到实际问题无从下手,或者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技巧不够丰富[ 1 ]。

(二)激励措施与战略发展目标不符

国有企业股权激励措施是为了激励员工更好地为企业发展而努力工作的一种机制。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国有企业的股权激励措施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一方面,股权激励措施的设计往往更加注重短期业绩,例如当年的利润、销售额等,忽略了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这种短视的激励方式可能会导致员工过于关注短期利益,而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一些国有企业的股权激励措施缺乏足够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导致员工质疑激励方案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可能引发内部矛盾和不满情绪,不利于企业稳定发展。

(三)激励对象选择易受主观因素影响

其一,个人关系与情感因素。在选择激励对象时,决策者可能会因为与某些员工关系较好或对其有更高的情感认同而给予他们更多的股权激励。这种基于个人关系的决策可能偏离了企业的实际需求和业绩标准。

其二,权力与政治因素。在国有企业中,权力结构和政治考量也可能影响激励对象的选择。某些高管或关键岗位的员工可能因为其在组织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而被优先考虑给予股权激励。

其三,决策过程不透明。在某些情况下,股权激励的选择过程可能缺乏透明度,导致员工和股东无法了解决策背后的逻辑。这为主观因素介入提供了空间,使得企业在实施过程中产生很多不公平的决策。

(四)内外部监督管理效果不理想

其一,在内部监督方面。股权激励的应用常常与企业治理結构的不完善相伴而生。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利益不一致问题可能更加突出,导致股权激励计划成为管理层自利的工具,而非真正激励员工、促进企业发展的手段。国有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的薄弱也使得股权激励的分配和执行容易受到人为操纵,从而偏离了激励的初衷[ 2 ]。

其二,在外部监管方面。当前对国有企业的股权激励的监管框架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法律法规的建设相对滞后,对股权激励的具体操作和规范缺乏明确的指导;另一方面,监管机构对国有企业的股权激励计划的审批和监督力度有限,难以有效防止不当行为的发生。公众和媒体的监督力量在国有企业中往往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导致一些不合理的股权激励方案得以实施。

三、国有企业应用股权激励的可行性策略

(一)逐渐深化股权激励认知

其一,组织专业培训。为了提高相关人员对股权激励的认知程度,为实施股权激励提供专业支持,国有企业应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股权激励的专业培训,让其深入了解股权激励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

其二,更新观念。国有企业应转变传统观念,认识到股权激励不仅是对高级管理人员的奖励,而且是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应当充分重视基层员工的激励需求,确保股权激励的全面性和公平性。

其三,分享成功经验。国有企业可以与其他成功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交流学习,借鉴其在股权激励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为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提供参考。

(二)以企业战略发展要求为导向

其一,制定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的股权激励措施。在制定股权激励措施时,应紧密结合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确保激励计划与战略目标的一致性。同时,要确保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不会损害企业的长远利益[ 3 ]。

其二,引入长期激励措施。为了解决股权激励措施过于注重短期业绩的问题,可以制定长期激励措施,如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等,以激励员工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

其三,建立公正透明的股权激励机制。为了确保股权激励措施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应建立公正透明的机制。在制定股权激励措施时,应广泛征求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计划的透明度。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要定期公布相关信息,接受内部和外部的监督。

(三)选择恰当的激励对象和激励时机

其一,制定客观的业绩和需求标准。为了减少个人关系和情感因素对决策的影响,企业应基于员工的业绩、能力和实际需求来决定是否给予股权激励。制定明确的业绩和需求标准可以确保决策是基于企业的实际需求,而不是个人关系。

其二,合理选定股权激励对象范围。针对管理层和核心技术人员,可将其纳入激励对象范围,以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应避免过度集中或过度分散股权,以免影响企业稳定和长期发展。在选定激励对象时,还需考虑员工的工作表现、贡献度及个人发展潜力等因素,确保激励对象范围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其三,关于股权激励的时间选择,企业需结合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进行合理规划。在市场环境较好、企业业绩稳定增长时,可适当延长股权激励的有效期,以增强激励效果。在市场环境较为复杂、不确定性较高时,应适当缩短激励期限以降低风险。

(四)高度重视内外部监督管理

其一,内部监督。企业应设立独立的监事会或类似的内部监管机构,对股权激励计划的制定、实施与调整进行全程跟踪与监督。规范决策程序,明确股权激励方案的制定标准、审批流程,确保所有决策都经过充分的讨论和评估,防止出现权力寻租的现象。及时、准确地披露股权激励的相关信息,包括激励对象、激励额度与行权价格等,增加透明度,接受内部员工的监督。定期进行内部审计,检查股权激励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规行为,确保流程合规[ 4 ]。

其二,外部监督。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国企股权激励的监管,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同时,严厉处罚违规行为,形成有效的威慑力。借助媒体、公众舆论等外部力量,监督国企股权激励的实施,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对国企股权激励中的不规范行为进行举报。引入独立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客观评估国企股权激励的实施过程和结果,确保其合规性和公平性。鼓励行业协会发挥自律作用,制定行业内的股权激励规范,引导国企合理、合规地实施股权激励。

四、国有企业应用股权激励的保障策略

(一)严格遵循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

股权激励的实施,必须在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进行。企业要深入了解和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关于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的相关规定,任何违规行为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损害企业的利益和声誉。

(二)建立有效的定价评估机制

股权激励的定价是关键环节,必须建立科学、公正的定价评估机制。这一机制应以市场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综合考虑企业的财务状况、行业地位以及未来发展潜力等因素。定价过高可能导致股东利益受损,定价过低则可能无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5 ]。

(三)建立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

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是实施股权激励的有力保证。因此,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公正的业绩评价体系。这一体系不仅要考虑企业的财务指标,如净利润、净资产等,还应考虑非财务指标,如激励对象的职业能力、客户满意度、内部流程优化等。做到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结合,只有全面的评价体系,才能确保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

(四)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管理

股权激励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强内部控制,防止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和权力滥用。企业需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全程监控股权激励的实施过程,确保其公开、公平、公正。同时,应定期评估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以便及时调整策略。

五、结语

股权激励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手段,对于激发企业内部活力、提高经营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在实施股权激励的过程中,企业需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确保激励计划的公平、公正与透明,通过遵循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建立有效的定价评估机制、业绩评价体系,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以及高度重视内外部监督管理等措施,帮助国有企业更好地应用股权激励保障策略,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志彬.股权激励在企业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全国流通经济,2022(30):88-91.

[2]张冉.试论企业股权激励的有效性及提升策略[J].当代会计,2020(02):125-126.

[3]赵小龙.科技型中小企业股权激励方案设计研究——以A公司为例[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3(17):71-72.

[4]张腾.论国有企业股权激励有效性及提升策略[J].投资与创业,2023(01):175-177.

[5]沈忱忱,段文譞.中小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特点、难点与建议[J].商业会计,2023(14):76-79.

猜你喜欢
股权激励国有企业问题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践的启示
励德?爱思唯尔公司的高管薪酬体系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现状分析
对于我国股权激励的相关税收政策的评论综述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