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材料在幼儿园创意美术中的应用

2024-04-22 15:36范元燕
家长·下 2024年3期
关键词:纸板编织幼儿

范元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下文简称《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生活中有很多废旧材料,多为低结构材料,可想象空间大,具有二次利用的可能性。本文聚焦如何将废旧材料与我国传统手工艺编织活动相结合,基于儿童视角开展创意活动,结合实践经验探讨合理投放和使用废旧材料对幼儿环保意识、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社会交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审美素养等方面发展的提升作用,并提出有效的投放策略。

中国编织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手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幼儿既能感受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的精妙之处,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之情,又能趣玩、乐玩编织,在艺术活动中唤醒心中美的种子,笔者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以创意编织活动为主要形式,巧妙地使用废旧材料开展了系列活动,总结了废旧材料在创意编织活动中的意义与投放策略。

一、废旧材料在创意编织活动中的意义

材料是课程的支架,也是教与学的基础。在编织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与材料充分互动才能有效促进编织活动的开展。《纲要》提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生活中有很多废旧材料,常见类型包含纸类、塑料类、包装盒类、棍棒类、线类等,多为低结构材料,安全又环保卫生。实践证明,各式各样的废旧材料在编织区域里能较好地激发起幼儿的创作灵感和热情,合理地投放和使用废旧材料,对幼儿环保意识、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社会交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审美素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共同收集,萌生环保意识

废旧材料的收集活动贯穿于整个编织活动。通过编织活动,幼儿感知、家长了解到废旧材料通过回收再利用能变废为宝,成为一个个有趣可爱的作品,大家在生活中就开始主动留心哪些材料可以收集起来制作编织品并带到园内补充材料筐,幼儿萌生了环保意识,长此以往为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理念的落实和实施奠定基础。

(二)随意改造,发展动手能力

废旧材料如纸板、塑料瓶、电线等具有极强的造型可塑性,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将其剪裁变成想象中的各种造型,结合简单的编织技能如扭、绕、穿、打结等进行塑形、固定和装饰,变成一个创意作品。在此过程中,材料的大小、软硬、粗细等属性会产生不同的难易程度,如从用宽大布条随意缠绕纸板到用毛线规律缠绕纸板,从借助硬胶棒绕电线到借助软吸管绕电线做立体人偶等,难度和精细程度逐步提升,幼儿手部的小肌肉群在游戏中不断发展,手指的灵活性和精细动作能力明显提高。

(三)自由组合,扩宽想象空间

每个幼儿都有艺术创造的潜力,在艺术活动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并以自己的意志进行创作。在幼儿教育中,美术活动被认为是培养儿童创造力最有效的活动之一。废旧材料品类丰富,教师可以在编织区创设废旧材料超市,提供纽扣、纸皮、夹子、彩色废毛线、簸箕、废旧电线、木头等大小、形状、材质不同的废旧材料,用以激发幼儿大胆想象和创作。幼儿经由生活经验产生的灵感来源与欣赏元素相融合,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喜好,将不同的材料组合成充满童趣的编织作品,进行艺术再创作。

以使用纸板开展创意编织的系列活动为例,首先,教师可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将纸板变成高矮胖瘦不同、外观形象各异的人物、动物形象,如插兜的女孩、戴眼镜的叔叔、戴围巾的小羊、穿绿色长袍的狮子国王等。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自由思考、随意操作,将独立形象衍变为故事性的主题作品。最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将纸板编织作品化身道具,应用在表演游戏中。在编织活动的生活化、游戏化进程中,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发展。

(四)合作游戏,提高社交能力

社会教育理论基础的价值和启示指出,要将幼儿看作社会教育的主体,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强调社会教育在于“由内而外”的激发。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时,不能将幼儿看作被动接受集体生活规范的个体,而要注重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以主动的、创造性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经过自己的思考、实践和体验将社会规则、技能内化于心。

在用废旧材料创意编织的过程中,材料的属性会影响幼儿的社会交往状态。实践中发现,幼儿在创作较大作品时出现了主动分工合作现象;当作品趣味性较强时,会激发其他幼儿一同参与,形成游戏化的艺术创作;当幼儿作品需要某种效果但技能又未掌握时,会自发向身边同伴、教师,寻求帮助。由此可见,艺术创作能够引起幼儿自发的社会交往需求。当充分发挥幼儿参与的主动性、激发幼儿内在的心理情感需要后,社会交往自然而然就出现了,社会交往能力也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得以发展。

(五)思做结合,学会解决问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幼儿的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应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在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编织的过程中,需运用多领域的学科知识,此时恰为幼儿的思维发展提供了契机。废旧材料与常用的纸、笔、颜料等美工材料相比具有独特的属性,如软硬、大小、厚薄等,幼儿在使用其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教师应及时抓住契机,通过讨论交流、反思推进、互相学习等方式发展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使其学会解决问题。

以“趣玩电线”活动为例,教师可以提供不同粗细程度、不同颜色的电线,让幼儿自主创作。在过程中,观察幼儿制作时遇到的瓶颈,鼓励幼儿通过自主思考或团队讨论的方式探究软硬电线有何特性、需要什么工具剪裁、什么材料能丰富自己的作品、如何让作品从平面到立体、使用什么方式能将作品进行连接等,最后改进作品。幼儿在活动中遇到问题——寻找解决方式——尝试解决问题,思做结合,最终获得成功体验,并推动下一个活动继续开展。在此过程中,幼儿调动认知经验,综合运用跨领域的知识,如科学领域的重心与平衡,艺术领域的连接方式、色彩搭配、造型美感,语言领域的谈话交流等,丰富认知范畴,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六)创意制作,提高艺术素养

楼必生、屠美如指出艺术教育是弥补艺术素养缺陷的“一剂良药”,是重塑完整的人的有效途径。艺术教育的最高目标不是培养专业的艺术家,而是培养“审美的人”。“审美的人”不一定具有高超的艺术技能,但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他们可从最平凡的东西上发现美,会利用身边最平凡的材料创造美,对待生活中的美持有一种积极快乐的态度。诸如废纸箱、塑料瓶、废旧电线等材料,都是生活中最平凡的材料,其蕴含诸多艺术元素,如色彩、形状、线条、空间、质地等,幼儿在创意编织的过程中运用各种元素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感知与喜好,创造艺术作品。当作品完成时,幼儿的满足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为下一次编织活动的参与打下基础。教师要倾听、理解幼儿的作品内涵,观察、发现幼儿作品的美,肯定幼儿的想象,积极回应,适当引导和鼓励,及时给予幼儿情感支持和创作条件需求上的满足。

艺术还是一种能够使人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重要教育形式,能够促使每个人在认识世界的同时表达自己对美的不同认知和理解。创意编织活动隶属于幼儿园艺术活动范畴,具有相同的作用。

以“创意纸编织”活动为例,纸编作品有多种推进和呈现方式,如在空间造型上,教师可引导幼儿先制作平面的纸手帕,再向立体作品推进,制作纸篮、立体弹簧弹射器、弹簧跷跷板、弹簧项链等;在色彩方面,先引导幼儿自选不同颜色的纸条编织纸手帕,按规律编织:同色系规律排列(ABAB、AABB)、对比色排列、多种颜色混合排列等,获得不同的视觉效果。然后,引导幼儿感受使用细与粗线条编织的手帕造成的格纹感和色彩丰富性的差异;在形状方面,初期引导幼儿学用经纬编的方式制作纸手帕,渐渐地鼓励幼儿选择不同形状(心形、几何形等)在手帕上绘画,装饰点缀手帕;在线条上,引导幼儿感受使用纯直线与使用直线、波浪线、折线混合的经线底板编织手绢所呈现出的幻觉空间效果;在质地方面,引导幼儿感受并创意使用不同质地的纸类制作纸编作品,如硬实的卡纸创意编织手帕、弹簧、纸篮,柔软的彩纸搓条创意编织纸筒等。

二、废旧材料在创意编织中有效投放的策略

废旧材料品种繁多,但并非所有的材料都能适宜幼儿使用。在保证材料安全性的条件下,教师还要进行适当筛选,可从色彩、属性、主题、摆放方式等方面着手。

(一)提供色彩丰富的废旧材料

色彩是表达作品的一种美丽而又丰富的语言,是最有表现力的要素之一,是引起人们共同审美的重要形式要素。不同颜色带给人不同的感受,暖色调和冷色调的亮度高、突出感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低明度的颜色则具有内聚、收缩的作用,给人一种平静、稳定的感觉。澳大利亚心理学家维尔纳的实验证明,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儿童,对于事物的认识、辨别、选择多是根据对视觉有强烈感染力的色彩进行的。因此,教师要创设色系丰富,明度、饱和度不同的色彩条件,在材料提供上满足一种材料多种色彩,在收纳时可采用渐变方式或按色系进行分类摆放。

(二)提供同种类不同属性的废旧材料

废旧材料收集到位后需要进行属性划分,初步加工后分类摆放,方便拿取。与此同时,不同属性会导致操作难度不同,多属性分类摆放能让幼儿按照发展水平层次性选取、推进游戏进程。如,针对收集到的纸箱,可以按厚薄分类,考虑到幼儿使用剪刀裁剪可能存在困难,教师需初步切割成不同大小后再投放;收集到的废旧纸张,可以按照色系、质地进行初步划分。初学经纬编的幼儿可选用难度低的卡纸编织,熟练者可以进一步挑战自己用软纸编;收集到的废旧布料和线绳,可按照材质分类投放,如宽布条、细毛线、粗毛线、冰条线、编织绳、球球线等。

(三)按主题投放废旧材料

因班级材料柜大小有限,教师可以先询问或观察幼儿近阶段的兴趣,确定活动主题,按活动主题投放相应的材料,使该主题下的材料种类更加丰富多元。如,针对纸类主题,可投放大小、粗细、色彩不同的纸底板,如卡纸条、彩纸条、纸绳、纸藤、报纸、广告纸等材料。

(四)合理利用空间,投放废旧材料

材料投放应满足易于看到、收纳、取用方便的原则,因此教师需要合理利用空间布局,将大型的材料如树枝、玉米皮、纸类等分类装在篮筐中,放于层架上;对于线绳类,可借助网格架悬挂摆放,绳头朝下便于抽取,或将其装在透明罐中,罐口打一小洞,将绳头从中取出,随用随取;针对细小材料如纽扣、小木条、彩珠等,可采用分隔收纳盒收纳,放于操作区桌面。

(五)巧用废旧材料,创设展示平台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在创意编织区中,幼儿作品展示平台一般为墙面与柜面,教师可以借助废旧木片、几何形积木等创设一个柜面展示层架,将网格架与废旧PVC管组装成柜面展示架;利用大小不同的网格架、废旧万通板等材料,组装成墙面展示区,让幼儿自主摆放、悬挂立体的编织作品。教师创设展示平台,为幼儿提供表现个人能力、展示作品的机会,让幼儿更加自信大方,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六)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编织辅助工具

废旧材料除了可以直接变成创意编织的原材料外,还可以变为辅助工具,如小纸板可以变为线绳缠绕工具,先将毛线规律缠绕在纸板上,再将毛线捆绑、脱出纸板,经过修剪即可成为毛绒球、流苏等装饰品;将纸箱一头剪成长城线的形状,将线绳在上方规律缠绕,便可编织出一条围巾;将纸板剪成长方形,兩端等距剪出小口,绑上线绳,可变为一个简易的织布机;将纸板裁剪成圆形,中间戳一个小洞,边缘等距剪8个豁口,可变成手链编织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废旧材料在创意编织活动中有其独特的意义,教师在开展创意美术活动时应抓住教育契机,合理投放并引导幼儿创意性地使用废旧材料,变废为宝,让材料更好地发挥教育价值。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创意编织活动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FJJKXQ22-006)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纸板编织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体验编织的乐趣
纸板填数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纸板俄罗斯方块拼图
竹自清高,编织美好
度假吧!带上你的编织鞋包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2013年芬兰纸与纸板净出口量高达947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