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华
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情感教育研究中发现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教师对情感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情感教育的方法单一、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较弱,以及家长对情感教育的理解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增强教师的情感教育意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加强家校合作,以及开展情感教育实践活动等建议。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情感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情感教育理论包括道德情感教育、情感教育价值理论和情感教育机制理论,强调以感受体验为基础、情感态度的养成为表征,以情感与认知相互影响、彼此促进为发展过程,以培养情感性道德人格为目标。然而,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情感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出现的情感问题无法解决;部分学校不重视情感教学督导,对学生的情感发展和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二)情感教育方法单一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部分教师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情感教育,主要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进行教学,缺乏对学生情感的关注和引导。这种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而且,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而情感教育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实施,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往往无法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
(三)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评价机制存在明显缺失。一方面,多数学校和教师仍然过于重视知识技能的教学,忽视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即使部分教师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也往往缺乏有效的评价手段,导致情感教育的效果难以衡量。这种评价机制的缺失使得我们无法准确了解学生在情感教育方面的进步和成长,也无法对情感教育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和及时反馈。这不仅影响了情感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也阻碍了教师对情感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改进。由于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往往容易被忽视或者被边缘化,一些教师认为情感教育不如知识技能教学那样“实在”,在教学中往往会选择忽视或者淡化情感教育。虽然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和知识积累,但不利于其情感发展。
(四)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较弱
在课堂上,学生往往不敢或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难以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和感受。这些问题都与教师在教学中忽视情感教育有关。教师对情感教育的理解不深,往往将其等同于道德教育,忽视了情感教育的独特性;教学中缺乏有效的情感教育策略,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欲望;对学生的情感表达缺乏足够的关注和引导,导致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五)家长对情感教育的理解不足
尽管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家长对情感教育的理解仍然存在很多不足,片面地认为情感教育就是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在公共场合大发脾气。然而,真正的情感教育远不止于此,它还包括教会孩子理解和接纳他人的情绪,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合作精神。此外,由于家长对情感教育的理解不足,导致他们在家庭教育中忽视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过于注重孩子是否掌握了生活技能,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还有一部分家长不知道如何引导孩子正确调节情绪,不知道该如何帮助孩子融入集体生活。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一)增强教师的情感教育意识
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情感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方式,它强调对学生情感世界的尊重和引导,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主要体现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上,通过课文中的人物、事件、情感等元素,引导学生产生共鸣,激发他们的情感反应,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对情感教育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层次,缺乏深入的理解和实践。例如,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课文的知识性,忽视了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情感的参与和体验。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对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缺乏有效的情感教育策略和方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学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增强教师的情感教育意识:
首先,提高教师对情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教师应该明白情感教育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当学生的情感得到充分发展,他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更好地适应社会。
其次,提供情感教育的培训和指导。学校应该定期為教师提供情感教育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情感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提高情感调节能力。
最后,建立情感教育评估机制。学校应该建立情感教育评估机制,对教师的情感教育效果进行定期的评估和反馈,以此激励教师提高情感教育效果。
以《小燕子》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小燕子的勇敢和坚韧,培养他们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讨论和分享,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从而激发他们的情感反应,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为提高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效果,我们需要从增强教师的情感教育意识入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不断提高教师的情感教育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情感教育,如故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理解和体验人物的情感变化。
首先,以《牛郎织女》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古代爱情的传说,明确爱情是一种朴素又深厚的情感,增强学生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体验和表达情感。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出示圆明园的建设过程,辉煌的建筑形式,体验建设者的辛勤努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再对比圆明园毁灭后的断壁残垣,培养其对古代建筑和人类文明的珍惜和保护的情感。
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让他们在讨论中理解和体验情感。例如,在学习《落花生》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花生怎么做最好吃,引出父亲对花生的评价“虽然不好看,但很有用”,理解内在美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其“要做有用之人”的情感。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情感行为,提高他们的情感素质。通过以上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进行情感教育。然而,情感教育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是一种引导和激发,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地感受和体验情感,从而真正实现情感教育的目标。
(三)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为了确保情感教育的有效实施,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评价机制。这个评价机制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学生的情感反应进行评价,分析他们是否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二是对学生的情绪稳定性进行评价,即他们在面对学习困难或挫折时,是否能够保持冷静,不轻易放弃;三是对学生的情绪积极性进行评价,即他们对学习是否有热情,是否愿意主动参与;四是对学生的情绪表达进行评价,即他们是否能够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是否能够理解和接纳他人的情绪。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学生的情感反应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学生的情感反应评价结果。
例如,在小学课文《四季之美》学习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四季代表性的景物,让学生阅读后表达自己对四季的热爱和赞美的感受,然后分析他们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了解他们的情绪状态,从而对他们的情感反应做出评价。评价学生的情感反应,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问题,帮助他们调整情绪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这也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对小学生的情感反应进行评价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需要教师用心去观察、去理解、去引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情绪状态,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课文内容来引导学生理解和体验文中的情感。例如,在教授《古人谈读书》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古人对读书的态度,能够积极地表达对古人读书的评价,激发情感共鸣,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文本中的情感,为表达自己的情感打下基础,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情感。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古人读书的生活,亲身体验古人的情感。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文中的情感表达和中心思想,进而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活动,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如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人的敬佩之情,或者讲述自己相似的读书经历,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提高情感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需要定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评价,了解情感教育效果以及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体验程度和表达程度。
(五)加强家校合作
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情感表达情况,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与家长共同设计情感教育活动,如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让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两个环境中都能得到情感表达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角色非常重要,他们不仅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和体验文本中的情感,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需要定期与家长沟通,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情感教育效果。
家校合作是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情感教育的有效手段。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设计更符合学生情感发展需要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六)开展情感教育的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基于“父母之爱”口语交际的主题进行教学设计。首先,让学生通过课文朗读,体验文字的韵律和节奏,感受其中的激情与感动。其次,通过情境教学,模拟文本中的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文中角色的情绪变化。最后,让学生通过细节描写,关注文字的细节部分,从中寻找并理解文本所要传达的深层情感。
将知识讲解和情感教育相结合,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式。知识和情感的结合将人生道理以传授的方式让学生领悟,能够更好地践行教育的宗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有利于提升语文教学的实践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的实施,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价值观。
(七)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情感教育
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情感教育,让每名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情感的魅力和力量。对于内向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帮助他們逐渐打开心扉,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于外向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多读一些富有情感的课文,通过文字来感受和理解他人的情感。
以《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文中理解作者所写的傍晚和早上两次看到的“鸟的天堂”的情形,让学生讲解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和不同。对于内向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尝试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对于外向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一次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扮演不同的鸟,学习各种鸟的叫声,通过语言表达、对话交流、情景演出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深入体会鸟儿的快乐以及作者的真实感受。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个性化的情感教育。例如,如果一名学生特别喜爱动物,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动物有关的课文,如《小猫钓鱼》《小狗找骨头》等,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动物的情感世界。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只有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才能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真正提高学生的情感能力,培养他们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操,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