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传席
艺术家介绍
黄羲(1899-1979),字苦亭,号大蜚山人,福建仙游人。先后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集美高中、仙游师范学校、浙江美术学院等。他曾受教于吴昌硕、黄宾虹等名师大家,得潘天寿、刘海粟等赏识。他是近代“闽派”人物画传承的代表画家,也是“新浙派”人物画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黄羲已是绘画界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人物画从古代到现代形态的转变,黄羲曾起到关键的作用。
潘天寿身为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亲自聘请的名师有:人物画家黄羲、山水画家顾坤伯(1961年又聘请陆俨少)、花鸟画家陆抑非。以潘天寿在绘画上的眼光之高,却对黄羲青睐有加,可见黄羲的重要和杰出。
黄羲经历
黄羲(1899—1979),原名文清,后黄宾虹为之赐名文倩,字苦亭,号可轩、大蜚山人等。但在他的绘画作品上一般只题“黄羲”,很少见到他题“字”和“号”,印章也是“黄羲”。黄羲出生于福建省仙游城关会仙巷,6岁至11岁时在仙游读私塾,自幼喜爱绘画。1912年至1914年,黄羲以画童身份得李耕启蒙,后随李霞游艺江南,又得涵江画家李可信赏识,并聘请逸村先生传授黄羲古文诗词。1922年,黄羲求学于陈嘉庚创办的集美学校,1924年肄业,留下了文稿《心影墨痕》。同年春,黄羲在厦门兴安会馆举办个人画展。同年秋,考入上海美专,与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等名家亦师亦友,切磋画艺。上海美专毕业后,又入上海新华艺专研修。
1929年,黄羲经画家李霞引荐,赴台湾新竹一带举办画展,促进闽台艺术交流,被传为佳话。黄羲在雕塑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詣,从当年他所创作的《孙中山头像》雕塑作品,就可以看出其成就。1930年,应上海美专校长刘海粟之聘,任美专人物画教授。1931年,黄羲在诸闻韵引荐下,有幸拜黄宾虹为师,扩大了他的艺术襟怀,对美术史论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探究。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黄羲暂在集美高中艺术科教授国画。1934年春,黄羲专程去上海,在黄宾虹身边继续受教。
1936年,因发生“故宫博物院院长易培基盗卖故宫文物事”一案,首都法院聘请黄宾虹对故宫历代书画珍品进行审鉴,黄宾虹致函黄羲前来参加鉴定并作记录。历时两年多,辗转上海、北京、南京多地,鉴定审核历代书画珍品,总共留下17册记录手稿。
据黄羲档案自传载:“一九三七年二月,审查工作结束,我又应聘上海美专国画教员。”“满拟藉此可得追习古画心得,而并结合教学工作的机会。不幸遭了‘七七事变发生,致令过眼烟云,被烽烟冲散,命之不逢,深堪愤慨!暑假归家,更度了忧郁骇惧的生活”。
黄羲本想在宾老的指导下,对所鉴定的2400多件古代书画珍品中的精髓意蕴和老师继续探讨交流,再创作一批更有意境的作品。但时局动荡,日本侵略,他不得不再次回到故乡福建,执教于厦门集美学校、仙游肇英中学、仙游师范学校等,前后达20年之久。他培养出很多优秀学生,画家黄永玉早年也曾受教于黄羲。黄永玉还写了《示朴琐记》,记述他对老师的钦佩和黄羲的教学经过。
1949年,黄羲在福建省图书馆举办了个人画展,闽籍大家陈子奋对黄羲的作品深为赞赏,赋诗曰:
人物谁能方崔(道母)陈(老莲),莆阳文仲(吴彬)与波臣(曾鲸)。
步武乃有瘿瓢子(黄慎),先生瘿瓢之替人。
大笔折芦细鼠尾,所贵瘦硬能通神。
年来结想忽把晤,丰采谈吐和生春。
出示大作百余幅,神奇精妙雄无伦。
海内艺林久寂寞,千秋一帜张吾闽。
黄羲人品高尚,自学民间医学知识,关心民间疾苦,曾为民购买草药治病。1931年黄羲在莆田涵江特大火灾时,与全国书画名家、政界名流一起捐赠画作义卖赈灾。他在晚年曾嘱咐子女:“我的画:在战(抗战)时所积者,本拟义卖助赈,至今心愿未酬,所以想捐献给国家。”黄羲子女遵其遗嘱,先后向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和中国美术学院等单位捐赠其国画精品近50件。
1957年,潘天寿恢复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的领导职务,为加强国画人物课的传统技法教学,在全国范围内,经评比,选聘了黄羲来校执教。黄羲于当年7月前往任职。1958年6月,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改名为浙江美术学院,潘天寿正式任院长。他对当时人物画过度西化十分反感,主张“中西绘画要拉大距离”,正需要黄羲主持人物画教学,黄羲在浙江美术学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黄羲在浙江美术学院前后任教16年,为浙江人物画的发展和浙江美术学院的教学作出了重要贡献。1966年开始,黄羲遭到冲击,被停止教学,参加劳动改造。1971年,潘天寿凄然离世,痛失知己,黄羲悲痛不已。1972年,在没有办理退休手续的情况下,黄羲离开学校,回到了家乡仙游,继续研究绘画。同年,黄羲受李硕卿邀请到泉州工艺美术厂任顾问,辅导学徒们学习古装人物画。在泉期间,他还应泉州市政府之约创作《民族英雄郑成功》,赠送给美国乒乓球访华团。1977年,黄羲又应福建师大及省艺校邀请,开设国画理论及技法讲座。同时整理自己平生治学与创作经验,撰写了《中国画法研究》等著作。
1976年之后,社会恢复正常,浙江美术学院本拟再召回黄羲回校任教。但黄羲已年迈生病,心力交瘁,于1979年11月26日在家中逝世,享年81岁。
黄羲的艺术发展和教学
黄羲是位天才画家,凡是天才画家对绘画都有一种赋情独深的爱好。其次是造型能力很强,因为爱好,所以就学习,就勤奋,学习就要向前辈成功的大家请教。黄羲在少年时代即遇到了福建画家李耕和李霞,他们的画在文人和民间之间,艺术特点对黄羲后来的成功有所启发。25岁时,黄羲考入上海美专,因为他的画十分突出,所以,吴昌硕、王一亭、诸闻韵为他订立“画例”,这些人对他也有一定影响。更重要的是,1931年,黄羲33岁时拜黄宾虹为师,黄宾虹是20世纪最杰出、传统功力最深厚的画家。他后随黄宾虹在故宫鉴定古书画,对传统的研究更加深入。
黄羲是全能画家,人物、山水、花鸟俱佳,又能诗能文,他的画以人物的成就最高。黄羲的人物画处于传统与现代之间。传统人物画以明末的吴彬、陈洪绶和清末的任伯年成就最高,基本上是以线条勾写人物脸、手等,不皴不擦,施以淡彩,衣纹的线条最要功力。学院中现代人物国画借鉴西方素描,脸、手等勾后又皴又擦又染。潘天寿主张拉大中西距离,主张“要把脸洗干净”,就要去除西洋画的因素。黄羲画人物,也用线勾写脸、手、胸、腿等,但不皴不染不擦。脸上赋淡色后,又加略重的色彩于颊、唇、眼等部分,显得有凸凹感,但脸是很干净的。如他创作的《麻姑晋酿》《采药仙女》《蝶恋花诗意》《江东双丽》《浔阳送客》等,皆如此。
更重要的是他画的人物,突出人物的内在风度、气质和内心世界的变化。他画的女性温柔高贵优雅,他画的《木兰从军》,花木兰虽着男装,但人物仍然是女性的气韵。
他画的男性,或仙人、或隐士、或文人士大夫,皆能表现出人物的身份和气韵。如《高士》《竹林七贤》中的人物,显然是高雅脱俗、有修养、气韵非凡之人。他画的《高僧》,显然是西域人的形象和气韵。元赵孟頫曾说,画西域僧人,要得西域人情态,不能画成汉僧,黄羲就画出了西域人的情态。他画的《关羽》,威严中见其儒雅,有威武不可屈的感觉,背后的周仓,则是一介武夫,但也有刚猛不可犯之气。
黄羲的人物画笔墨、功力主要显示在线条上,尤其是衣纹线条,他在宾老的指导下,对传统笔墨有了更深层的领悟。福建省黄羲博物馆中至今仍保留黄宾虹为黄羲示范笔墨线条画法的课稿作品,黄宾虹虽不画人物,但黄羲在宾老的启发下,更深层地研究传统的人物画“十八描”。“十八描”在明代就已形成。(公元1846年王赢绘制了《海仙画谱》,其中有“十八描”以及图释。1929年,神州国光社出版了《画学丛编·人物十八描》,底本也是王赢的绘本,但流传不是太广)。
“十八描”是中国古代人物画技法的归纳和提炼,画人物画的画家不可不知。黄羲找到这本有“十八描”的图谱,认真研究、临摹,最后他又重新绘制了“十八描”,并加上自己的体会(如何用笔等),如“高古游丝描:用尖笔圆匀细微描出,要有秀劲古逸之气为合”;“琴线描:用中锋悬腕笔法,须留得住。如颤笔皴法,心手相应不乱”;“铁线描:用中锋圆劲之笔描写,无丝毫柔弱之迹为合作”;“行云流水描:用笔如云,舒卷自如,似水转折不滞”等等。黄羲绘制了白描“十八描”,又画了色彩“十八描”,为后学提供了莫大的方便,他自己也在绘制中加强了对传统人物画线描的体会,使其笔墨更加纯熟。
他在创作人物画,特别是古装人物画的衣纹时,就更加精意。如他画的《麻姑晋酿》,似曹衣描、铁线描和混描几种笔法的结合,左上部分又用大笔墨点挫几笔,显得古朴而流畅。《美人倚竹图》则用游丝描和琴线描笔法,显得高古。《高僧》则用行云流水描。《三折肱》则在古法基础上变化,笔墨酣畅而大胆。古人的线描,一般不用大块笔墨,黄羲《渔》《樵》《耕》《读》《右军书扇》《李时珍》等画中常用大笔顿挫挥洒,大块笔墨,以增加现代感。
黄羲主张“中西分立,笔墨为上”,他的笔墨有传统功力,又有现代感,对后学产生很大的影响。潘天寿提出“拉大中西距离”“把脸洗干净”,都在黄羲画中有具体的体现。黄羲的人物画吸收了民间的一些优秀传统,他继承传统并向现代转型,吸收文人画精华,同时也吸收民间艺术精髓,对后学产生很大的影响。
黄羲亦擅长山水画,从他遗留下来的《山水画稿》来看,他在学习和研究古代传统山水笔墨方面,下过很大功夫。他对传统的各种山石皴法都认真临摹、研究,并写下自己对传统山石画皴法的体会,可以看出他对山水画的研究是很有功力的。
1961年,黄羲创作的18米长卷《九州禹迹图》,是他的人物山水画杰作。描绘的是大禹治水的经过,全画分十段,每段表达一个主题,山水树石为主,治水的人物在其间,画得空旷而灵动,谨严而又气势磅礴,和人物树木配合得和谐而得体。1968年,他画的《黄山图》《天柱峰图》,则近于古典,用披麻、折带、卷云等皴法,用笔细劲而骨骾,灵活而严谨,和现代很多山水画拉开了距离,显示他的传统功力之深厚。
黄羲的花鸟画亦佳,从他遗留下来的《兰花画稿》来看,他学清代石涛画兰,颇得其神韵,会画兰,则得笔法,他的花鸟画笔法皆佳。现存他的《芦雁图》,学八大山人和“扬州八怪”而变为己意。他的《梅花八哥》学任伯年而更加厚重。他画的《雀石月季》《水禽》《鹰石》等皆境界开阔,笔墨潇洒,他画了很多马、牛、鹤,也都有特色。黄羲是全能画家,各方面皆有突出成就。黄羲的代表作有《九州禹迹图》《麻姑晋酿》《右军书扇》《木兰从军》等。
黄羲的成就和影响
黄羲的画在他很年轻时就得到很多名家的认可。1924年,吴昌硕在《黄羲画例》中说:“仙游黄君羲善绘事,所作人物尤能袭芬瘿瓢(‘扬州八怪之一黄慎),独具家法,诚闽中画士之杰出者。”黄宾虹为他题词:“风雨摧残花木(按:此据黄羲自己所写的自传,王伯敏曾用毛笔书写赠给黄羲儿子黄国培,少了“花木”二字,故此添加),繁英秀萼亦不因之消歇。”称黄羲为画坛之“秀萼”。王一亭题他的画:“俱极佳妙。”晚年的刘海粟题他的画:“意思横逸,动笔新奇。”陈子奋为黄羲画展题诗中有:“海内艺林久寂寞,千秋一帜张吾闽。”马来西亚美术家协会主席李家耀题:“黄羲之画师瘿瓢子法,笔力雄健,设色古朴,皆精心妙品,有无穷情致。莫怪颖南兄视为至宝。”王伯敏在《谈黄羲先生画》中说:“黄羲先生从学黄宾翁门下多年,乃师老师之心,不似老师之貌,为宾翁弟子中之独特者。黄羲先生之画,具闽派传统风貌,功力至深,人物造型,古装尤佳,颇得神韵……”
这么多名家给予黄羲那么高的评价,可见黄羲在美術界的价值和地位。
黄羲是位天赋很高的画家,这表现在少时对绘画有聪慧过人的喜好,其次是他的造型能力很强。据黄羲的学生回忆以及照片录像中所见,他画人物不用起稿,拿笔就画,想到画到,这是很多画家所不能的。有一位很有名的画家说他画人物,离开模特就画不成。还有一位有名的人物画家,起草创作,每一个人物都是对着自己画的素描稿画上去的,离开素描稿,他不能画一笔。他们画的是客观物象,而黄羲画的是主观物象,没有天赋是画不了的。
人物画家吴山明是黄羲在浙江美术学院任教时的学生,他回忆:“……黄羲先生作画很少打草稿,喜将宣纸粘在竖着的画板上作画,准确而生动地一挥而就。在那个时代兼工带写古代人物有如此功底者是很少的。”(见吴山明《师德可风,艺帜千秋》载《美术报》,2003年12月13日)吴山明讲的内容,我们可以在照片上得到证实。
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的画家黄永玉也是黄羲的学生,他回忆:“黄羲先生在杭州美专教过国画,我们一听就佩服立正。”黄永玉题写的“黄羲博物馆”匾额下落款为“学生黄永玉敬书”。叶德昌教授在《深切怀念黄羲先生》一文中说:“黄羲先生是我们恩师,他的教益,溶进了我一生创作的血液里,我永远怀念他。”
当代已故和健在的很多画家都是黄羲的学生,他们回忆黄羲时都很感动,都很敬重他。笔者亦曾于2017年12月17日到福建省黄羲博物馆参观其画作和教育事迹后,有感而题“一代名师”。
黄羲是一代名师,更是一代名家。他是中国人物画从古代传统过渡到现代新国画的重要画家和教授。他的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I7件,中国美术馆收藏20件。另有多件作品被浙江博物馆、福建博物院等单位收藏。
中国传统人物画家,如吴彬、陈洪绶、任伯年等,都是以线造型,施以淡彩。现代新国画人物大都借鉴西方素描,脸、手根据结构勾写、皴擦,体现出素描的效果,二者区别很大。在传统向现代转变开始的阶段,中国画的传统其实已失去,已变成用中国画的材料画西画。画人物已洋化,素描明暗化,一部分本来有点传统功夫的人,也把人物素描化,传统已丢失。潘天寿评为:“洋兮兮的”,又说“脏兮兮的”。而年轻人学习时即已洋化,潘天寿对此十分忧虑,说:“这样下去,中国画就会被西洋画所代替,中国的传统就彻底失去了。必须要加强传统,加强线条墨骨的训练。”潘天寿、诸乐三、吴茀之等一大批教授都是画花鸟的,不画人物。因而,潘天寿首先请来了黄羲。黄羲到了浙江美术学院,就加强学生对线条,尤其是“十八描”的训练。对传统笔墨的训练,使原来只知道素描的学生认识到传统线条的魅力。线条是中国画的灵魂,早在南朝时谢赫 “六法论”中就有“骨法用笔是也”,就强调线条(骨法)。后来产生名扬国内外的“新浙派人物画”,都是以线条立骨。方增先、刘文西、宋忠元、李震坚、周昌谷等名家,无不是以线条为主,而把素描法化为传统笔墨融入新国画中。吴山明干脆全用线条造型,成为“新浙派”人物画的重要画家。“新浙派”人物画几乎占有人物画的半壁江山,而形成“新浙派”的开导人物更是黄羲。黄羲是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桥梁”,没有黄羲,“新浙派”就可能被素描代替,中国画的传统就可能完全失去,黄羲的重要,于此可知。
黄羲的成功,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有很深厚的文化功底,他古典诗词写得很好,他在研究古代绘画时理解得就很深刻。他还对中国绘画史有很深的研究,这是现在很多画家都缺失的。
“水浒”一百零八将中虽没有晁盖,而晁盖是托塔天王,是山寨的旧头领,他奠定了山寨的基础。黄羲可谓“新浙派”的“托塔天王”和旧头领。
黄羲是中国绘画理论与实践“知行合一”的著名国画家,是中国古典人物画集大成者,是一位杰出的人民美术教育家,是中国画从传统過渡到现代的“桥梁”。故写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不能不写“新浙派”;写“新浙派”不能忘记黄羲。黄羲在近现代中国绘画历史上,应有崇高的地位和不可磨灭的业绩。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写于2023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