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童心飞扬音符

2024-04-22 16:47曾雪清
家长·中 2024年3期
关键词:德育情境音乐

曾雪清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在素质教育全面深化的背景下,各学科所表现出来的育人功能越来越突出与明确。从音乐学科角度分析,无论是其包含的作品内容,还是由此延伸出来的一系列的学习活动等,都能够为学生营造沉浸式的体验氛围,引导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展开有意义的审美品鉴、思考辨别、创造表现等,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发展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强化学生的民族精神,发展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立足于音乐活动,获得更多美的熏陶以及感染,促使学生建立更加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塑造健全的人格,实现推动学生素质发展的目标。

一、音乐学科的育人价值

在基础教育改革逐步深化的今天,突出音乐学科本身的育人价值,已经成为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共识。围绕音乐学科的特点来看,其表现出了明确的人文性、艺术性。音乐课程体系中拥有不同类型的资源,有歌颂美好生活的,有体现人间真情的,有抒发爱国情怀的。因此,音乐教学可以成为有效的契机,辅助教师展开德育渗透,帮助学生在逐步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更加明晰的感知,挖掘音乐学科所蕴含的独特魅力,让学生在不断汲取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审美素养,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建立更加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等,全面助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音乐教学与德育融合的现实意义

整体的素质教育体系之中,音乐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其本身单独被列为学科之一,但是其与德育之间存在明确的衔接性,有着很多重叠的领域等。无论是音乐作品的赏析活动,还是一系列思辨感悟、创造实践的活动等,都能够实现德育的渗透,让学生在音乐体验中获得更加正确的道德认知、塑造更加健全的品格、形成更加明确的情感表达等。为此,两者融合可以生成一种更具综合性的教育机制,让学生在音乐品味中感受人生的真谛,建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等,为他们未来的人生发展提供有效的教育契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维度:

首先,围绕音乐学科开展的创造性表现活动,能让学生的自信心、表达能力有所提升。围绕具体的作品赏析,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理解以及感悟,抒发自己的情感;围绕一系列的综合性演唱,学生可以展开设计以及规划,形成创新思维,并树立乐于学习的态度,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等。

其次,基于多元化的音乐教育教学活动,往往需要学生形成协调统一的整体。尤其是在合作中,学生更可以发挥自己的力量,与他人形成一种凝聚力,更好地表现作品。在潜移默化中,学生能够逐渐建立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态度、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并形成相互支持以及尊重的思想等,帮助学生塑造更加良好的品格。

再次,立足于各类型音乐欣赏活动,学生也可以了解不同国家之间所存在的文化背景差异等,形成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让学生在感受音乐魅力的同时建立更加明确的文化认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增强文化自信,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最后,音乐赏析活动往往可以引导学生真正代入作品情境中,展开有意义的思辨;借助音乐体验感知,学生可以了解有关社会道德以及人道主义方面的重要内容,如仁慈、尊重、美德、助人、奉献等品质等,全面发展学生的道德观念;围绕自身的需要来汲取更多的精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思想意识形态,并且外化于行为,真正发挥音乐学科的育人价值。

三、小学音乐与德育有机融合的策略

(一)发掘音乐体系中的德育因子,巧妙渗透

音乐学科往往有着陶冶学生情操、助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价值,可以舒缓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建立更加积极的心理。音乐作品的歌词有着巧妙的寓意和丰厚的内涵,蕴含了作者的情感等。所以,教师围绕音乐素材进行有效挖掘,可以充分探索更多德育因子,立足于一些作品的寓意来帮助学生感受德育内涵,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获得属于自己的感悟、认知,获得更多的启示、道理等。因此,在实践中,教师应善于发掘素材中的有效因子,配合教学实施,展开巧妙地渗透,为学生构建更加明确的感知空间,提升整体的育人效率。

以小学音乐《时间像小马车》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发掘音乐体系中的德育因子,实现对学生的启发,让学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时间像小马车》,启发学生随音乐配上动作进行律动表演,从歌曲中明白时间的珍贵,从而学会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时间。具体的教学流程可按如下步骤设定:

导入:今天“时光老人”邀请我们班的孩子参加“时光老人音乐会”,让我们坐上时间的小马车,跟着音乐出发吧!

过程:随音乐踏步律动,感受音乐旋律。用“嗒”模唱声音的由小至大,表示小马车由远到近;用“嗒”模唱带动作,再次展开律动……

升华,总结:坐上时间的小马车一路向前飞驰,终于来到了“时光老人音乐会”,逐步形成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等。

(二)借助综合性表演活动,发展学生的协作精神

综合性表演活动是推进音乐学科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围绕具体的情境还原与表现过程,学生不仅可以实现有效交互,还可以形成一种彼此带动以及引领的关系,取得最优的表演成果等。因此,为了让学生在相互配合、有效协作的基础之上建立更加正确的思想意识、情感态度,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发展学生的友好相处思想等,教师应当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有效分组,使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补关系,围绕具体的主题情景进入分工协作的过程中,让学生有耐心地配合,最终呈现完美的演出,推动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发展,贯彻德育要求。

以小学音乐《狐假虎威》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进行综合性表演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学习表演游戲“狐假虎威”,用相应的语气、语调和动作表现狐狸和老虎的形象,启发学生与同伴相互配合,用动作和表情进行交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协作精神。具体教学流程可进行如下设定:

1.表演铺垫。

教师:“今天,我们除了唱故事外,还要演故事。为了让我们的表演更加精彩,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森林中会有一些什么声响?怎样模仿?除了老虎和狐狸,森林中还会有哪些小动物?它们会说些什么?你能模仿吗?你会怎样设计所有演员的造型?”

2.分组编创。

教师带领学生了解编创要求,明确自己的具体分工;在音乐背景下分组练习;完整表演,认真观看并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做出恰当评价,在认真观看的基础上中肯地评价他人。

(三)生成感悟情境,在品鉴活动中渗透德育

教师启发学生在更加有价值的音乐活动中展开作品赏析,往往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升华学生的审美情感等。为此,在新时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需要生成更多有价值情境,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带动、启发、鼓励等,在品鉴活动中渗透德育,启发学生代入音乐情境中展开具象化感知,解读音乐作品所存在的各种韵律美、形象美,领悟音乐学习的魅力等,有效发展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助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赏析活动往往需要建立在情境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展开对音乐作品形象的想象和意境的体验,促使学生立足其中的节奏、韵律、曲调,展开更富有深度的审美认知等。从客观角度来看,音乐情境属于一种辅助性、支持性条件,具体的情境生成必须具备引导性价值。比如,生活情景的有效生成应帮助学生激发已有的经验、阅历、认知,带入感知过程中,不断从更具象化的角度解读作品中所存在的抽象化元素,理解其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情绪感受、领略作者想抒发的一些情感等,让学生在更加有意义的体验中获得成长。

又如,一系列的问题情境可以启发学生进入深度解析、判断中,明确作品所存在的思想,感受其中传达出来的一些指导性理念等。所以,在真正融入情境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产生属于自己的理解以及感悟,围绕情境的解读升华情感。课程本身则可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的熏陶以及感染,满足他们的审美素养提升需求,真正加强德育渗透。

(四)搜集音乐故事资料,在思辨中升华感悟

不同音乐作品所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生活背景等都是不统一的。所以,作品本身背后的故事是更加深厚且有待挖掘的。通过深层次解读作品的故事资料等,学生可以全面激发兴趣,建立更加丰富的认知,在开阔视野的同时,自然而然地融入作品情境中,解读其中的思想、提炼其中的启示道理,在思辨中升华感悟,助力学生获得有益的成长。所以,新时期的教师应围绕具体教育教学的实施、学生的可接受程度等,展开巧妙的创造以及探索、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进行深层次的融合等,使整体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为学生构筑文化理解的空间,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的核心素养。

从音乐作品的特点来看,其往往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所以,真正的音乐教学应建立在启发学生展开文化理解的基础之上,让学生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体会作者通过作品想传达的一些思想理念或者抒发表达的情感等。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生的意识得到发展,在思辨中升华感悟,逐渐形成更加科学的态度。与此同时,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往往涉及中西方作品的不同艺术风格,需要学生明确双方之间的差异,理解其文化之间所存在的异同。在循序渐进中,学生会接受文化的多样性,感受不同风格音乐的曲调、节奏等,让学生在对比联系的过程之中形成对音乐学习的热爱,并且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弘扬,树立文化自信,全面升华情感态度,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五)摒弃功利主义,培育学生“美”的意识

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在人们的认知理解之中,很多内容都呈现“功利主义”的态势,学生经常接触到的社会环境也存在诸多功利现象。为此,在立德树人视域之下,基于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信仰,帮助学生建立更加正确的人生态度、真诚的态度,引导学生建立更加正确的价值观念,摒弃功利主义的思想、认知和行为尤为重要。因此,在音乐学科教学中,教师需要营造更加浓郁的感知氛围,借助信息技术与学生形成深层互动,将德育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建立更加正确的思考辨别意识,培养学生从音乐中获得更加美妙的体验,让学生对自己未来的人生做出有意义的规划,树立目标理想,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以小学音乐《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借助音乐感知活动培育学生对“美”的信仰,激发学生对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让学生在领略我国民族文化艺术所具有的美感时,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具体的教学流程可以如下设定:

首先,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平常都喜欢什么音乐?(预设流行音乐、儿童歌曲、动画片插曲等)你们知道老师喜欢什么音乐吗?(教师演唱《红灯记》——《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其次,欣赏了解京剧。教师用信息技术展示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资源,启发学生围绕作品,感知铁梅生长在怎样的家庭,(预设:革命的家庭)让学生明确李铁梅是革命者的后代,她的爸爸是一名铁路扳道工,但真实身份是……借助视频资源,感受京剧的博大精深、魅力无限,引导学生抒发感悟、升华情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音乐与德育的融合,可以提升学生对价值观念的客观认知,帮助學生感受音乐中人文、艺术的真正魅力,发展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升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等,促进学生个人思想、行为、道德品质的全面发展。为此,新时期的音乐教师应积极探索更多有价值的渗透方式,寻找最佳的兼容点,选择更加巧妙的方式,在丰富多元化的活动中进行渗透,为学生构筑更加有价值的探究空间,激发他们在不断发现、体验、创造的过程中汲取思想道理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猜你喜欢
德育情境音乐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