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爱玲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2024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强调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近日舉办的“全球产业发展论坛(GIF)2023”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史丹表示,全球工业发展已经进入数字技术驱动的新的发展阶段,通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能源等前沿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工业生产函数,引领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开辟产业发展的新赛道。只有紧紧跟踪并把握科技前沿变化,才能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当前,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指数在全球居第二位,增长速度较快。“这源于我们的成本优势、完整的工业体系和改革开放带来的制度红利。”史丹说。
史丹表示,目前全球制造业的发展出现了分化,具体来说,虽然全球制造业出现增长,但是从细分行业来看,中高技术产业呈现快速增长,而低技术产业呈现负增长,即产业出现了分化。2023年的前两个季度,全球的中高技术产业的增速达到了3.5%,而中低技术同比下降了1%,低技术产业下降2%。从具体的行业看,2023年计算机行业有所下降,而电动汽车还保持快速增长。
“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增长是源于我国的贡献,计算机信息产业增速的下降与美国限制出口有关系。”史丹说。
史丹认为,从产业结构上来看,制造业大国存在着互补关系,从规模来看,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制造大国,美国居第二位。但是从把制造业分成20个行业细分来看,中国和美国各有第一,中美在产业当中存在互补关系。“美国、德国、日本和英国这些发达国家的工业结构中,食品工业的占比一直非常高,而中国生产资料的行业占比较高。推动产业快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电子计算机这样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如韩国、日本、中国、越南。供需之间关系看,中国和发达国家,特别与美国之间存在一种天然的贸易联系。”史丹说。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全球产业的竞争已经由产品的质量、品牌扩展到要素环境和政策生态的竞争。国家通过政策设计来影响产业的竞争力,从而将产业的优势更加凸显出来,“比如欧盟的碳边境调节税,实际上就凸显了欧盟的能源利用效率高、排放低这样的优势,增加其他国家的产品成本,构建欧盟的产业竞争优势。”史丹说。
论坛上,《全球产业格局研究(2023)》发布,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全球产业发展论坛秘书长何志毅对研究形成的12张图谱进行了详细介绍。
12张图谱从国家、产业、企业这三个层面进行了逐年的研究分析。整套图谱用全球化、全产业、大数据的视野系统,探索全球领军企业的分布、研究中国在全球产业的地位,为科学合理地建设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和产业领军企业提供了重要参考。
“没有现代化产业体系就没有高质量经济,没有世界一流企业就没有世界一流国家,没有产业领军企业就没有世界一流企业。”何志毅称。
国家经济的基础是产业,产业的基础是领军企业。该研究显示,全球158个产业中共有632家领军企业,而中国148个产业中共有563家领军企业。这些企业可以被形象比喻为全球产业奥运会和中国产业全运会获奖企业。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在全球产业综合竞争中稳居世界第二。
何志毅称,产业强度很大程度上是由头部企业决定,头部企业对创新、对产业链的拉动、对代表产业跟社会的磨合等都起到了很大作用。何志毅用一组数据表明了领军企业的重要性:“就财务数据而言,中国的15家冠军企业只占数量的千分之二,但提供了市值的10%、营收的8%、利润的10%;74家领军企业只占全国上市公司数量的1.1%,但提供了市值的24%、营收的28%、利润的41%。”他表示:“全球632家领军企业里,2022年有201家是百年企业。百年企业的平均寿命是143年、平均资产回报率是26%、平均的销售利润率是17%。这给中国企业做大、做强、做久,增强了很大信心。”
新型工业化是民族复兴强国建设的一个关键性的任务,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基础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一个重要的支撑。为什么把新型工业化提到这么重要的地位?史丹称:“通过新型工业化能够抓住新一轮的科技革命的新机遇,来培育我们产业竞争新优势。”
“新型工业化能够催生新的生产力,为工业化的后期发展增长动力。在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带动下,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有了新的内涵。数字化和绿色化的融合是构成新质生产力的两大因素。”史丹说。她表示,数实融合已成为主要时代特征,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重要途径。要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循环化利用、集约化布局、绿色化生产、多样化主体、融合式发展和开放式合作。
南开大学数字经济交叉科学中心主任佟家栋提出,数字经济代表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数字要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逐年提升,资本和劳动要素的贡献则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这意味着数字要素成为继全要素生产率之后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目前,新型工业化形成新的生产要素即数字要素,数字要素能对其他生产要素形成替代。未来评价工业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的核心问题,将是数字要素的使用和数字化转型的程度。
史丹认为,要推动新型工业化需要在宏观政策上加大力度,要财政和金融政策双管齐下,给予企业必要的优惠贷款和税收减免。
如何聚力重点产业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前不久召开的“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上,湖南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友金建议,要从数字技术关键环节突围构建产业链非对称竞争优势,瞄准数字技术发展前沿性领域中的关键问题、堵点问题,建立动态攻关清单;发挥大国优势打造数字技术引领的自主可控全产业链体系,数字赋能“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一带一路”国家数智技术合作和交流;拓展重点产业链成长回旋空间,畅通双循环,加强全球产业链对接合作。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刚在研讨会上表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基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技术经济范式,而人工智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引擎。现代化产业体系可以划分为人工智能产业化部门和产业智能化部门两类,应以人工智能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通过“基础研究+制造业应用”,创造出新的生产方式和创新循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