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人·那事

2024-04-22 09:52徐连梅
青年文学家 2024年3期
关键词:擀面杖老马杂粮

徐连梅

五岁时,我对沿南镇有了记忆。一棵树,一洼池塘,一方田地,一缕炊烟,一座草房,它们从我的眼睛里显现出来,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图景。那时,房屋横七竖八,高高低低,乡村土路曲曲折折,坑坑洼洼,稍不留意就会摔个“四脚朝天”。

记得那时,妈妈要参加集体劳动。窗外刚露出一点儿鱼肚白,睡意蒙眬的我总能觉察到她悄悄起床时发出的窸窣响动。不一会儿,就听见厨房的风箱奏起了呼呼的乐曲。天大亮时,我穿好衣服走进厨房,就不见妈妈的身影了。个子矮小的我搬张小板凳放到灶台边,站上去揭开锅盖后抓起一个玉米面窝头,再拿起旁边的碗和勺子到前锅里盛满粥,再端到八仙桌上孤独地吃早饭。妈妈得等生产队放了早工,才能回来快速地喝粥、吃窝头。

那个年代,家家户户只有房前屋后的自留地,大多会种点儿玉米、黄豆、红薯、小麦、蚕豆之类的杂粮,以及甜菜、青菜、菠菜、香菜、胡萝卜、白萝卜等蔬菜,来维持全家老小的一日三餐。如果只吃玉米、小麦,肯定接不上每季度生产队分的粮食。因此,家家户户每顿都以蔬菜及杂粮为主,尽量想办法填饱肚子。

邻居老马家有三个儿子,最小的海华和我同龄。俗话说:“男孩儿饭量大。”老马也根据儿子们的身高、体重制定了对应的主粮饭量。每顿,三个儿子吃掉他计划的分量,想多吃一勺也不行。住在老马家后面的我,常听到海华两个哥哥的抱怨声:“我们在长身体,需要多吃主粮增加能量,每顿就给一碗,太少了。”接下来,就是老马的责骂声:“我和你娘每天都去队里上工,无论是玉米粯饭,还是面条,也才吃一碗。你们除了学习,又不用参加劳动,吃一碗饭就不少了,还抱怨啥呢?”

有时候,我和妈妈、哥哥、姐姐正吃着饭,海华的哭诉声就飘了进来:“爸!妈!大哥、二哥抢我的饭!”老马气呼呼地大吼着,如同雷声炸响在耳畔:“你俩是哥哥,还抢弟弟的饭!欠揍的……”

没等他說完,就是一阵跑动声,以及两个似箭一般的人影从我家门口一闪而过。老马追出来将擀面杖甩过去,气呼呼地大骂:“跑,跑,你俩有种,跑了就别回来!”

陡地,老马的声音提高八度:“娃他娘,哪家不和咱家一样蔬菜、杂粮当饱?小树不扶直,长大就歪了,你不要不忍心我揍他们。”

海华的两个哥哥,动不动就抢他的饭吃。被老马知道后,跑慢了哥儿俩就会受到皮带或者擀面杖的抽打。每当听到这哥儿俩鬼哭狼嚎的声音,我就变得无比听话。老杨是村支书,他家三天两头儿烧肉、烧鱼,香气顺着他家厨房的窗户,从枝叶间飘了过来,比风还快,钻进我的鼻孔,爬进我的肺里。顷刻间,口水沿着嘴角就流出来了。大姐或二哥看见了,便骂我不争气。

前庄有个高高的泥堆,大人们都说,那里埋了很多死人。妈妈也和其他家长一样唠叨,要求我们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都不能去那里玩儿。

我们几个一般大的孩子中,仅有阿兵不怕前庄的泥堆。一年夏天的早晨,阿兵偷了家里的鸡蛋去代销店换连环画看。他爸回家后发现少了三个鸡蛋,就赶到代销店询问。阿兵傍晚放学一回到家,就被他爸揪着耳朵罚跪在祖宗牌位前。就在他爸转身去里屋取家法时,阿兵急忙爬起来溜走了。

阿兵妈妈以为他躲到小伙伴家,寻了附近的几家都没有。我们也帮着从操场门洞进去,找遍学校每个旮旯儿,也没找到。第二天早上,阿兵出现在学校的教室里。他说害怕被他爸用擀面杖打,在前庄的泥堆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夏夜。

自此以后,我看阿兵便多了一些畏惧,也可能是敬意。我去小康庄的大姐家经过泥堆时,都是忐忑不安地加快脚步呈现出奔跑的状态。我是无论如何也不敢在那里过夜的。后来,我曾多次向阿兵询问那夜探险的经历,他总是留给我一个神秘的笑。

近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村庄以前的人和事在我的记忆里越发清晰。一句诗、一句话,或是一个发呆的瞬间,家乡沿南镇的影像就会无端地浮现在脑海,恰似发生在昨天一样。

猜你喜欢
擀面杖老马杂粮
杂粮粉到底能不能吃?
老马
老马的三个愿望
老马与老贾
细粮VS杂粮
巧用擀面杖治落枕
杂粮小镇之歌
自黑达人
寻找老马
最有型的擀面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