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洁
(广西建工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南宁 530000)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1]。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手段和工具,如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精益建造和BIM 技术等,可以实现工程信息的实时共享、施工流程的精细控制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工程效率和质量。创新模式通过精细化管理、预防性维护和智能化监控等手段,能够准确掌握工程进展和资源消耗情况,降低工程成本与风险。创新模式的应用可以促进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在建筑行业内的普及和推广,激发行业内企业的创新活力和竞争意识,推动行业不断创新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信息化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依托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PMIS)来实现。该系统集成了项目管理、资源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等多个模块,通过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项目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共享。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核心功能包括:(1)项目管理,对项目进行整体规划和分解,明确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和责任人,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2)资源管理,对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统一调配和优化配置,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3)进度管理,实时监控项目的进度情况,与计划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进度延误的问题;(4)质量管理,通过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手段,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和客户要求;(5)风险管理,识别项目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制定应对措施,降低风险对项目的影响。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化管理模式通过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工程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共享,各参与方可以随时查看项目的最新进展、资源使用情况和质量问题等,确保信息的透明度和一致性,还支持在线沟通和协作功能,方便各参与方及时交流、解决问题和协同工作。信息化管理模式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和算法模型,对工程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回溯分析、当前数据的实时监控和未来数据的预测模拟,项目管理团队可以更加精确地掌握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信息化管理模式还引入了虚拟建造和仿真模拟技术,通过构建工程项目的三维数字模型,并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建造过程的模拟和优化,可以在实际施工前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和冲突,不仅可以减少返工和浪费,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还能够降低工程风险和成本,增强项目的可控性和可预测性[2]。
BIM 技术是一种基于三维数字模型的建筑工程管理方法,通过集成建筑项目的各种信息,包括几何形状、空间关系、材料属性、施工进度等,创建虚拟的建筑模型,该模型不仅可以在设计阶段用于方案优化和碰撞检测,还可以在施工阶段指导施工和管理,甚至在运维阶段提供数据支持。BIM 技术的核心在于信息的共享与协同,打破了传统工程管理中各专业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了项目参与方之间的无缝对接。在设计阶段,BIM 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设计师利用BIM 软件创建三维模型,进行方案比选和优化,通过参数化设计,可以快速调整设计方案,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还可以进行碰撞检测,提前发现设计中存在的冲突和问题,减少后期施工中的变更和返工。在施工阶段,BIM 技术可以实现施工过程的模拟和优化,通过将施工进度与BIM 模型相关联,可以实时了解施工进度和资源使用情况,为项目经理提供决策支持,还可以用于施工现场布置和材料管理,减少资源浪费和提高施工效率。在运维阶段,BIM 技术可以为设施管理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通过将运维数据与BIM 模型相结合,可以实现设施的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化维护,同时能够用于能耗分析和节能减排,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能[3]。
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核心思想在于“精、细、实、严”。“精”指的是追求工程管理的精益求精,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细”则强调对管理过程的细致入微,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工程质量和效率的细节;“实”要求管理工作要实事求是,紧密结合工程实际,确保管理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严”则体现在对工程管理标准和制度的严格执行,确保各项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在项目策划和前期工作阶段,精细化管理模式要求对项目目标、任务、资源等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规划,通过制定详细的项目策划书和施工组织设计,明确各阶段的工作重点、难点和风险控制点,为后续的施工和管理奠定坚实基础。精细化管理模式强调对项目前期工作的深度介入和把控,如加强与设计单位的沟通协作,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踏勘,充分了解现场条件和潜在风险;对材料设备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其质量和性能满足工程要求等。在施工过程中,精细化管理模式要求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和实时调整,通过建立健全的施工管理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各项施工活动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精细化管理模式强调对施工过程中的细节把控,如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对施工进度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确保工程按期完成;对施工质量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和客户要求等。在工程竣工后,精细化管理模式要求对工程成果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和评估,确保工程质量和性能达到预期目标。精细化管理模式注重对工程运维阶段的持续关注和改进,通过建立完善的运维管理体系和应急预案,确保工程在运维过程中能够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行。
在EPC 模式下,设计工作不再是孤立的环节,而是与采购和施工紧密相连。总承包商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到采购和施工的实际需求,通过整合设计资源,优化设计方案,减少设计变更和返工的可能性,整合与优化的设计方式,能够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还为后续的采购和施工奠定了良好基础。在EPC 模式中,采购工作与设计和施工紧密配合,总承包商根据设计方案和施工计划,制定合理的采购策略,确保材料设备的供应及时、质量可靠,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采购成本的优化和控制。与此同时,EPC 模式下施工工作得到了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总承包商通过制订详细的施工计划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并利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总承包商还注重与设计和采购团队的沟通协作,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通常情况下,EPC模式的管理流程如图1 所示。
图1 EPC模式的管理流程
绿色化管理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工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该理念要求建筑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阶段都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确保工程建设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在建筑工程的规划与设计阶段,绿色化管理模式要求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 气候条件、资源状况等因素,制订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如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建筑能源供应,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节能技术,降低建筑能耗,并合理规划建筑布局,提高建筑通风采光效果等,从而能够提升建筑的舒适性和使用功能,著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在施工阶段,绿色化管理模式强调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需要采用环保型施工材料和设备,减少施工噪声、粉尘和废水的排放,并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施工顺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干扰,还需要实施资源循环利用策略,如回收利用建筑废料、废水处理等,可以降低施工过程中的环境负荷,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在建筑运营阶段,绿色化管理模式注重建筑的节能、节水和环境维护,利用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如智能照明系统、高效空调系统等,降低建筑能耗,或实施雨水收集和再利用系统,减少用水量,并加强建筑垃圾分类和回收处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未来,数字化与智能化管理将成为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趋势。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管理将实现全面数字化,从设计、施工到运维各阶段的数据将实现无缝对接和实时共享,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将大幅提高管理效率,通过自动分析数据、预测风险和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人力成本和决策失误,智能化管理还将推动建筑工程的个性化和定制化发展,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可持续性和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未来的建筑工程管理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在管理过程中,将优先考虑使用可再生材料和能源、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排放、提高建筑能效等措施,且绿色建筑理念的普及将促使建筑工程管理更加关注建筑的长期性能和生命周期成本,推动建筑行业向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在项目复杂性增加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形势下,单一的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工程需求,所以未来的建筑工程管理将倾向于建立多方参与的协同管理平台,实现项目参与方之间的实时沟通和协作,且跨界整合将成为建筑工程管理的新常态,通过整合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形成综合性的解决方案,提升工程管理的整体效能。
综上所述,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具有多种创新管理模式,每一种模式都具有不同的特点与优势,需要结合建筑工程实际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管理模式,从而提升管理效率与质量,为建筑工程顺利实施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