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今风枪架桥

2024-04-20 07:14陈文
青年文学家 2024年4期
关键词:架桥金坛朱元璋

陈文

桥是社会进步的见证,也是人类历史人文的标志。从中国的石拱桥到港珠澳大桥,都是令中国人为之自豪的桥。我的故乡就有这样一座桥,始建于明朝初年,名叫枪架桥。

一个清凉风和的午后,我站在具有时代气息的枪架桥上,感受这座承载了亘古岁月、饱经沧桑的古老桥梁,既有几许淡淡的神往,又有一种莫名的感慨。抬头扫视长长的湟里河,自然想起小时候在村上听老人家说过的枪架桥传奇故事。

元朝末年,朱元璋带领起义军在浙西一带与元军鏖战,终因寡不敌众,向湖州、宜兴溃退,直至金坛境内。从湟里向西,直到长荡湖,几十里长的滚滚湟里河水挡住了朱元璋的退路。真是“道阻且长”啊!眼看追兵逼近,朱元璋望河兴叹:“天灭我也!”此时,一个随从报告:“左前方有个蜡烛庙,能否暂避一下?”朱元璋哪有选择,只能急忙冒死前往。那废弃的蜡烛庙,屋顶塌陷,残垣断壁,蜘蛛网封住了虚掩的庙门。朱元璋心存侥幸,不管三七二十一,破门而入,在菩萨面前长跪不起,祷告不休。元军官兵追到湟里河边,不见朱元璋的踪影。走近蜡烛庙,眼前的庙门被蜘蛛网团团围住,再看那毫无生息的破庙,主帅怕惊动神灵就掉头向武进成章、嘉泽一带追去。至于蜘蛛为什么会在朱元璋进庙以后,很快重新织成网状,用今天的科学原理无法解释。

追兵远去,朱元璋逃脱了厄运,他走出蜡烛庙,看着青天白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大步流星来到河边,让随从用长矛、棍棒、大刀等冷兵器架起简易桥,匆匆忙忙过了湟里河,路过水北老街,往金坛顾龙山方向进发。朱元璋在南京当上皇帝后,为了牢记他的避险地,谕旨金坛县令在原址修建了一座桥,御赐枪架桥。朝廷拨专款修桥,明太祖御赐桥名,衙门深知其政治意义,哪敢怠慢,立马请来当地有名的筑桥专家和能工巧匠进行勘测地形,设计桥梁,采购石材,施工建筑。

枪架桥位于西观庄与水北街东南处,此地湟里河的河面比较宽阔,为了防止石块架构跨度大的技术难度,确保桥梁的安全性能,施工人员先把两岸的河床筑成石墙,然后借助两边的石墙为基础建造拱桥。因此,当年建成的枪架桥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桥头用石条纵横叠加垒砌,拱圈用花岗岩长短不一的块石砌筑而成。拱呈马蹄状,犹如圆月悬挂在河面上,半个在空中,半个在水里。

枪架桥是水北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的建造,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不辞劳苦的精神追求。真如唐张嘉贞的《石桥铭序》中所云:“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枪架桥建成通行后,水北老街气象更新,人员交往便捷,街市渐渐热闹起来,三月三集场声名远扬。清代金坛诗人李顺源,站在枪架桥的脊背上看过社戏,写下《三月三日枪架桥观剧》一诗,三月三热闹的场景可见一斑:

洮湖柳色娇,一路酒旗飘。

舟可联为市,枪谁架作桥。

花黏游士履,风度美人萧。

燕语莺啼处,行来马亦骄。

从明朝到清代,枪架桥曾经历过几次修缮,水北和西观庄村民自愿联合出资维修桥梁的破损。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在清朝。桥基长期受河水冲击侵蚀风化,出现松动塌陷现象,桥面台阶多处有裂痕和豁口。

1949年后,沉睡了几个世纪的枪架桥迎来了新的曙光。枪架桥建于洪武年间,历经明、清两个朝代,原来的枪架桥年久失修,桥梁结构和形态已经远远滞后社会前进的步伐,严重制约了水北社会经济发展。单孔石拱桥,跨度窄小,稍大的船只就无法通行,桥面拱形隆起,且为台阶上下,车辆不能过往。

20世纪50年代,水北人民把重建枪架桥作为民生工程纳入规划之中。施工队驻扎在离枪架桥100多米远的水北粮管所和轮船码头那边。工人先用炸药对桥进行爆破,清理现场后,快速建成一座钢筋混凝土“苏式”三孔桥。

改头换面的新式枪架桥剪彩那天,两岸村民敲锣打鼓,两边的舞龙队分别从桥头踩着舞步向对方聚拢,两支舞龙队汇合后融为一体,欢快的锣鼓,喜气的长龙,给枪架桥注入了新的生命。一桥飞度水,两岸云路挑。人在桥上舞,水在桥下笑。

20世纪80年代末,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金坛县委政府动员全县16个乡镇民工会战湟里河,拓宽浚决河道。记得当年我家里住了10个来自西旸乡的民工,那时的我还在水北中心小学做老师,当少先队总辅导员,曾带着学生到工地慰问,送水,与民工进行拔河比赛。我为此写的通讯报道登上了少年報。不久,湟里河变得更宽阔了,原来的三孔枪架桥重新建造成50米长、10米宽、5米高的钢筋混凝土大型拱桥,腾空横卧在湟里河上,蔚为壮观,如“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在那个要“想要富,先修路”的改革洪流中,水北通向武进县湟里镇的土路拓宽修建成了石子公路,金坛县城至湟里镇通车了,枪架桥又变成了公路桥。

从此,枪架桥青春勃发,充满了新的生机,绽放了新的活力。桥下水面可以通行上百吨的水运交通工具,桥上,小车、卡车、拖车川流不息,一片繁华景象。

到了本世纪新时代,当地政府又对枪架桥两头的引桥和桥面进行了硬化改造,引桥缓缓降低坡度,延伸了150多米,老百姓骑着三轮车过桥变得轻松了,用不着使出吃奶的劲儿拼命蹬车了。

时移世易,600多年的枪架桥在太阳光里,像饱经风霜的老者,带着几分深沉与厚重,坦然自若地面对匆匆忙忙的各种各样的行人,还有大大小小的车辆,一次又一次地成就人们的自豪感镌刻在她那结实的身板上,她那幸福的样子天天映照在清凌凌的湟里河上。

我站在桥上,仿佛可以看到朱元璋架桥过河时的慌乱与自信,也分明看到了枪架桥今天的感动和希望。环顾水北四周林立的厂房和生态绿化景观,没有理由不相信枪架桥通向的都是不同的振兴与幸福,走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猜你喜欢
架桥金坛朱元璋
“以侨架桥”谋发展 “架桥为侨”共成长
预制胶拼架桥法在高速铁路工程中的实践
朱元璋杀牛
走“乐道金坛” 访“绿野仙踪”
“纸上神话”——金坛刻纸
朱元璋背后的女人
2017金坛秋季旅游产品
朱元璋与叫花鸡
架桥以后
家校携手为孩子铺路架桥